86歲老人中風需要女兒照顧,女兒:等我老了喝藥也不給兒女添麻煩

2020-12-16 情感小圓桌

鬱鳳雲老伴去世得早,她一個人含辛茹苦養育了6個孩子,總算熬過了苦日子,如今到了頤養天年的歲數,卻因為腦血栓,暈在門口,不得已求助兒女們照顧,可是,六個兒女只有3個勉強願意養她。

俗話說有啥別有病,鬱鳳雲這一摔,算是清看了她的兒女們。

二兒子:娘,要不你還是去養老院吧,在家誰伺候你?

三兒子:是呀,娘,俺們連活也幹不了了。而且養老院的定金都付了。

小女兒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在旁邊不作聲。

鬱鳳雲猶豫了,她心裡其實是不想去的,一來覺得養老院冷清,不如自己家隨意,二來村裡人都知道她兒女多,如果去養老院,怕被鄰居說閒話。

但是,大兒子和大女兒常年在外地打工,回不來,四兒子媳婦跟人跑了,也躲著不見,其他幾個孩子態度又如此堅決,鬱鳳雲心想,不想去也得去了。

不過,就算鬱鳳雲答應去養老院,其實也沒那麼容易。

臨近的養老院因為老人太多,床位十分緊張,院方告訴他們,只有等這裡有老人去世了,才能通知他們入住。幾個兒女雖然心裡不悅,但也沒有辦法,於是大家決定,輪流照顧老母。

其實,鬱鳳雲不圖兒女給她多好的條件,能有人和她說說話,平時有個照應就知足了。但是,兒女們的所作所為卻讓她寒了心。

那段日子,輪到小女兒照顧,不想某天鬱鳳雲病情加重,嘴巴歪了,去醫院看病,醫生說得了「笑病」,病人會因為控制不住而大笑。

小女兒家開雜貨鋪經濟條件差,拿不出那麼多錢,於是把幾個兄弟叫來,想一起平攤醫藥費,但是其他幾家卻說:「娘在誰家生的病,誰家就得出錢治。」

鬱鳳雲在二兒子和三兒子家住的時候,兩個兒媳婦都給她臉色看,一個嫌棄她髒,另一個惦記她房,原本小女兒算幾個孩子裡對她好的,但趕上這個笑病,態度也有了轉變。

那天傍晚,小女兒和女婿在院裡閒聊,鬱鳳雲在窗前卻聽到了這樣的話,女兒說:「等我老了,動彈不了,我就上吊喝藥,死也不給兒女添麻煩,還能給兒女省點兒錢。」

鬱鳳雲聽了,感覺像刀子割自己的肉。

最終,鬱鳳雲不想拖累小女兒,又回到了二兒子家忍氣吞聲,但是,就在敬老院開車過來接她入住的前幾天,鬱鳳雲離開了人世。

@情感小圓桌 其實,這是電影《喜喪》中的故事,反應了當今社會老年人的養老困境。

和千千萬萬個母親一樣,鬱鳳雲一生都在為兒女付出,不求回報。臨終前,鬱鳳雲還祈求菩薩保佑她的孩子們平平安安,可惜子女們卻和她想的不一樣。

鬱鳳雲一生苦命,當她被二兒媳婦「丟」進柴火房,懼內的二兒子問鬱鳳云:「娘,你會不會恨我?」鬱鳳雲卻回答:「我兒,淨說憨話。」聽得讓人心酸。

可憐天下父母心,誰都會有變老的那一天,二兒子有今天的所作所為會,難度不擔心自己的兒女明天效仿嗎?

無論怎樣,孝敬父母都是每個兒女的責任,希望全天下的子女都能善待自己的父母,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願每個老人都有一個安穩、健康、有尊嚴的晚年。

相關焦點

  • 一個80歲老人的生病感言:「兒子坐等分遺產,女兒只照顧不出錢」
    這個年輕人的小舅跟老人送了好吃的,跟老人談心。談話的內容是這樣的:「爹,活多大歲數,算是多。你都80歲了,還沒活夠嗎?我大哥都去世了,您還活著呢。咱老了就服老,就是再花錢,再做手術,你也活不了20年了。莫非你還想熬到我死了嗎?
  • 「我女兒在國外定居」老人養老院攀比,揭露老人晚年生活
    文丨木棉媽媽當我們逐漸老去的那天,會接受養老院生活嗎?養老院對於不同群體的老人,意義不一樣。有些老人會認為:我住養老院挺好,比較方便,有護工照顧。也有的老人會說:我有兒有女,為什麼要去住養老院啊?不管老人是何種態度,現在老人住養老院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而養老院也在逐漸流行一種「攀比」的風氣。
  • 「再閒也別給女兒帶娃」,照顧外孫4年,一碗藥讓老人徹底寒了心
    「再閒也別給女兒帶娃」,照顧外孫4年,一碗藥讓老人徹底寒了心小區裡有一位年過6旬的老奶奶,每次拿個馬扎坐在小區公園裡,過往的人們看到總問一句「又等女兒呢」?事實上,老人已經跟女兒斷絕來往4年了,原因還要從「一碗藥」說起:4年前,老人的獨生女生了雙胞胎,迫於生活壓力夫妻倆都要去工作,讓婆婆帶孩子又不放心,只能拜託老人來幫忙帶娃。
  • 75歲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導語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在農村,養兒防老思想根深蒂固。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指望將來老的那天能有所依靠;老人辛苦一輩子,操心一輩子,就希望能安度晚年,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每況愈下,老年該依靠誰?兒子、女兒還是養老院呢?我們聽聽75歲的老人怎麼說。
  • 70歲老人哽咽:到了晚年,最可靠的人並不是兒女
    看見我,老李問:「又回來啦?你這沒多久回來一趟,真好,父母見著你也高興。」寒暄了幾句,看著一老人一黃狗在太陽底下走著,頗為落寞。老李今年剛好70歲,按輩分我得喚他一聲李叔。李叔和李嬸育有一兒一女。女兒遠嫁,生了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家裡離不開人,不常回來。兒子在大城市安了家,只有逢年過節才帶著老婆孩子回來住兩天。
  • 「我忙前忙後照顧外孫,女兒女婿卻躺著玩手機!」老人的話太心酸
    一、「我忙著照顧外孫,女兒女婿卻躺著玩手機」要說什麼時代的女性最苦,我想70後算是最有話語權的一代。那個年代的多數女性因為受教育文化有限,在結婚生子方面多屬於盲婚啞嫁,在鄉裡人的相親介紹中認識大半年,基本上婚姻就這般定了型。
  • 7旬老人「兒女雙全」,談到孩子時卻眼含淚花:兒子和女兒差別大
    7旬老人「兒女雙全」,談到孩子時卻眼含淚花:兒子和女兒差別大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中國人在生兒育女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會追求和羨慕"兒女雙全"的家庭,他們覺得只有這樣才算完滿。劉奶奶今年七十多歲了,家中育有一男一女倆姐弟,由於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劉奶奶一直覺得兒子才是家裡的根,而女兒終究是要嫁為"外人"的,因而打小劉奶奶就對自己的兒子更加寵愛,家裡有什麼吃的、用的都讓弟弟先吃、先挑、先用,而大女兒自幼乖巧,對此也從未表現出爭搶或不滿的態度,反之,弟弟卻是霸道而叛逆。
  • 被兒女嫌惡的老人,消失在寒夜
    這下老了(農村習俗,管老人去世叫「老了」),靈堂也就擺在小兒子家,由小兒子請和尚做法事,擺豆腐飯,安排葬禮。浙北農村的習慣,出嫁的女兒不用承擔贍養責任,家裡老人一般由兒子分攤贍養。一來二去,父親在塘上累倒中風了。小兒子夫妻倆捨不得花錢,只去鎮上配了點藥。又怕哥哥一家責怪,便瞞了下來,想等父親恢復一點了再告訴哥哥。然而藥吃下去始終不見好。到了晚飯點,平常母親總要回來做飯,可這天遲遲不見隔壁有動靜,父親和弟弟也一個沒回來。大兒子覺得不對,跑去塘上一看,才知道父親已經在床上癱了快一天了,趕緊打電話給在醫院工作的大女兒林小萍,請了醫生回來看。
  • 為什麼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聽聽這3位長壽老人怎麼說
    我不想長壽,活得越久心裡越孤獨,每天晚上睡覺,真想一下子過去不要醒來,見到他們才是真正的福氣。丁奶奶:93歲長壽老人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就是福氣,如果臥床不起,天天需要人照顧,那就是禍。我能動的時候,都是自己過,可是人上了年歲,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天天藥不離身,兒孫怕我萬一有個閃失,讓跟他們一起住。做老人的,都不想給兒女添麻煩,而且他們年紀也不小了,要強一輩子,卻不成想90歲那年,摔了一跤,再也站不起來了,只能坐輪椅。
  • 65歲深漂女人:銀髮也需要愛與被愛,雖近黃昏,依然有光芒
    01、在深圳,有個特殊的群體--「深漂老人」,他們前半生辛苦勞作,為了照顧兒孫,背井離鄉來陌生城市生活,這裡沒有熟悉的街坊,沒有認識的鄰居,沒有歸屬感,像個浮萍,每天最喜歡聽的就是子女們下班後門鈴聲。我65歲,來自北方農村,一個女兒挺爭氣,在深圳創業小有成就。
  • 「女兒,坐月子不要回娘家!」老人提醒很現實,不是迷信
    以我為例,生完樂樂後就住進了月子中心,一個療程下來五萬多,還是我們這裡最便宜的一家。倒不是我矯情,而是長輩們比較重視自由,紛紛出國旅遊,寧願給紅包也不肯照顧產婦,我這才選擇了去月子中心這條路,好在五萬多都是婆婆掏的,我也不心疼。或許會有網友好奇,為何我不去娘家坐月子?這就要說到傳統文化的力量了。
  • 93歲老人:「活太久對兒女沒有好處」,聽完後很扎心也很無奈
    93歲老人:「活太久對兒女沒有好處」,聽完後很扎心也很無奈。一位93歲老人就說了,「活太久對兒女沒有好處」,對於一位長壽老人說出這樣的話,也確實讓人有些覺得難受,老人說自己有四兒一女,在外人看來自己是非常的幸福的,在自己七十多八十歲的時候,四個兒子都是輪流著照顧自己,女兒也是經常來家裡看望自己,可是老大和老三都在前幾年因病去世了,而老二的年紀也是有70歲了,自己都需要子女的照顧了,老四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更沒有辦法去照顧自己
  • 88歲黎雞:照料臥床女兒48年
    時不時要起來看看女兒,給失禁的女兒換衣物。陳永金因為患有先天性聾啞和智力障礙,雙腿發育不健全,長年臥床,大小便容易失禁,衣物都需要常常換洗,不然身上就會長褥瘡。吃飯、上廁所和睡覺等,她的每一件事都離不開老母親黎雞。黎雞婆婆和女兒陳永金的家非常簡陋,兩張床,兩張桌子,幾張椅子,廁所沒有門,有些門窗甚至沒有裝玻璃。
  • 上海:67歲老人花光積蓄送女兒去瑞士留學,女兒結婚後卻六親不認
    上海:67歲老人花光積蓄送女兒去瑞士留學,女兒結婚後卻六親不認在上海,一位六十七歲的方姓老人把財產送給了救命稻草。在國外,他表示自己曾花掉了不少積蓄送女兒到瑞士留學,沒想到女兒嫁給外國人獲得瑞士國籍後,8年裡一個電話也沒有打過,有一次打來,還說「撥錯了號碼」。
  • 71歲老人和小保姆喜得子,卻被五個女兒趕出家門:一定是野孩子
    如今很多子女都會給老人請保姆,因為自己無法抽身照顧老人,所以就希望能夠找一位認真負責的保姆照顧老人的日常起居,這樣自己也能夠放心。當然也會有老人自己找保姆的事情,畢竟年紀大了手腳不利索,身邊有個人幫忙總是好的。
  • 一家人辛苦把女兒送入哈佛大學,女兒卻在美國結婚了,能同意嗎?
    我覺得我堂姐做的很棒!女兒去哈佛讀碩士、博士,讀書期間還生了兩個孩子。堂姐要求女兒畢業必須回國。儘管女兒想留在美國,但去年還是按媽媽的要求回來了。堂姐說,我就一個孩子,她若留在國外,我老了用人時怎麼辦?我姐夫說堂姐自私,只為自己考慮。可是那些為孩子考慮的家長,把孩子都留在國外了,自己孤獨寂寞的晚年,又有幾個孩子替你著想。
  • 一位65歲老人的哭述:不顧兒女的反對,我堅持找老伴,現在很後悔
    現代老人,老年再婚是普遍現象,操勞一生的老人總希望自己有個幸福的晚年。孩子再孝順也不能代替老伴,老來有老伴相伴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況且子女都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天天在老人身邊陪著,有個知冷知熱的人在老伴顯得格外重要。可是,老人再婚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遇人不淑,就會葬送自己的幸福生活,到時後悔不已。
  • 湖南79歲老人「挖洞等死 」,不給兒子添麻煩,此事有啥警示?
    這位老人已經79歲 ,他回到老家後看中一塊兒地方 ,把那裡作為自己的墓地,老人先叫人在那個地方挖一個大坑 ,然後在裡面放一個罈子 ,老人乘人不備時,自己鑽進罈子裡 ,同時帶了一把小刀 ,老人自己鑽進罈子割腕自殺 ,幸運的是,老人被路過的人發現並及時報警 ,警察趕到後把老人救出來 。
  • 老人養育三個女兒,老大老二不孝,三女兒行孝命運不一般
    在一個大山裡,有一個村子叫上富村,相傳很早以前,村子裡住著六十多歲的老倆口,他們沒有兒子,只養了三個女兒。這三個女兒長得一個比一個漂亮,村子方圓十幾裡都知道他家中有三朵美麗的花兒,個個羨慕不已。又一次,老人家正在院子裡餵雞,大女兒提做一籃子灰過來猛然向院內一倒,接著,又拿起棒槌一邊打著灰一邊說:「潑出的水,嫁出去的女,自己總不能依靠著別人混吃混喝」老太婆一聽,知道這是大女兒在給她難堪,氣得把掃帚一丟,走出了大門,沒辦法只有投奔二女兒去。
  • 「最美好女兒」劉春秀:12年精心照顧臥病在床父親
    「劉春秀把她父親照顧得好嘞,她父親雖然90多歲了還生著病,但我們每次看到他都是清清爽爽的,穿得乾乾淨淨的,精神狀態也特別好。」談到萬年縣蘇橋鄉麻畲村被評為「孝善之家」的女主人劉春秀,周圍鄰居連連豎起大拇指,誇讚她有耐心有孝心。近日,在「家庭和諧·幸福花開」上饒市第二屆最美「五好」新女性評選中,劉春秀榮獲「最美好女兒」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