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兒女雙全」,談到孩子時卻眼含淚花:兒子和女兒差別大

2020-12-18 蕭蕭寶貝經

7旬老人「兒女雙全」,談到孩子時卻眼含淚花:兒子和女兒差別大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中國人在生兒育女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會追求和羨慕"兒女雙全"的家庭,他們覺得只有這樣才算完滿。而在許多老一輩人的心目中,依然覺得男孩兒才是家族的"香火",在他們心中,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然而真正到了晚年生活,很多人的觀念才會轉變。

劉奶奶今年七十多歲了,家中育有一男一女倆姐弟,由於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劉奶奶一直覺得兒子才是家裡的根,而女兒終究是要嫁為"外人"的,因而打小劉奶奶就對自己的兒子更加寵愛,家裡有什麼吃的、用的都讓弟弟先吃、先挑、先用,而大女兒自幼乖巧,對此也從未表現出爭搶或不滿的態度,反之,弟弟卻是霸道而叛逆。

然而隨著年歲的逐漸增長,兒女們長大了,劉奶奶也老了,老伴兒在兩年前因病離世了,孩子都組成了各自的小家庭,家裡僅剩劉奶奶孤身一人。前些日子,這位七旬老人因突發心梗住院了,姐姐原本打算和弟弟輪流著來照顧老母親,然而弟弟卻推脫說自己工作忙、沒有空,兒媳婦也沒有來過問一次。於是姐姐只得請了長假來照顧母親,每日不辭辛勞地為母親擦洗、按摩、做飯,陪母親聊天。當談到孩子時,劉奶奶卻眼含淚花,她表示:人到了晚年才知道兒子和女兒差別大。她為自己以前對待女兒的種種感到萬分的愧疚。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家庭希望能夠生育一個男孩子。儘管是不斷進步的當今社會,也依然有許多人存在著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思想。

01為什麼現在仍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

1.傳統觀念的影響

在一些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一些人會覺得男孩子才能回家族延續香火,而女兒終究是要嫁出去的。因而在要孩子是,很多人都希望能生育一個男孩兒;而在家裡有兒有女的家庭中,也不乏看到男孩兒更受寵的情況。

2.男性社會地位更高

儘管現今都在呼籲"男女平等",但是女性在社會上還是會存在很多歧視的。不論是在求職時、還是在升職加薪上,女性常常會面臨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尤其是孕期的女性。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女性被問及:"在事業和家庭之間,你如何平衡、如何抉擇?"的問題,但是幾乎沒有男性會面臨這樣的拷問,因為在很多人的思想裡,男性更適合闖蕩,而女性就應該相夫教子。

所以,儘管很多人標榜著"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態度,但是骨子裡依然希望能生一個兒子。不過,現如今也有愈來愈多的年輕夫妻想要一個可愛的女兒。

02其實生女兒也是有很多好處的:

1.女兒更貼心

女兒是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這句話絕不僅僅是說說而已的。一般來講,女兒會和自己的爸爸更為親近,而因為女孩兒更溫柔細心,也更能夠理解和關心自己的媽媽。

2.女兒更會照顧人

在家裡遇到有人生病時,我們常常見到是女孩兒在照顧病人,因為女孩兒相比較男孩兒來說,會更為細心、會照顧人。而當老父親老母親進入晚年時期,也是女兒更願意來照顧老人家,而兒子大多在忙碌自己所為的事業和家庭。

03總結

不論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都是應該是父親母親心裡的一塊兒寶,作為父母,必須要公平地對待自己的子女,不應該有偏袒和私心,讓孩子們在溫馨健康的家庭環境下長大。

相關焦點

  • 兒女雙全,分家產的時候別「平分」,7旬老人的話過來人會懂
    分家產的時候別平分,7旬老人的話是精明還是自私?隔壁張大爺今年已經70歲了,張大爺的一雙兒女都已經結婚生子,最大的孫子都上大學了。但是張大爺仍然沒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兒女,而且張大爺也沒有和自己的一雙兒女同住。
  • 兩次懷孕的反應相差很大,是要「兒女雙全」了嗎?孕媽早知早受益
    之前有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懷頭胎和懷二胎時的孕期反應,有孕媽媽說自己頭一次懷孕的時候,什麼都不懂,第2次懷孕的時候想著有經驗,卻沒想到跟第1次懷孕差的也太大了。結果家裡老人卻說,兩次懷孕反應差別這麼大,肯定是要兒女雙全了。
  • 兒女雙全的成語小名
    如果家裡兒女雙全,對於父母來說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那麼問題也隨之而來,要怎麼給一雙兒女起小名,才能體現出彼此之間的聯繫呢?目前很流行用朗朗上口,意蘊深遠的成語起名字,所以小名亦能如此。以下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些出自成語的小名,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
  • 7旬老大爺被兒子送進養老院,含淚告訴身邊人:生兒生女真不一樣
    017旬老大爺被兒子送進養老院,含淚告訴身邊人:生兒生女真不一樣75歲的劉大爺在敬老院裡,和同齡人們含淚訴苦自己被親生兒子送進養老院的緣由在他30歲那年,妻子在生下兩個女兒之後,終於為他老劉家生了一個帶把的兒子,之後老劉在對待孩子的時候,難免會有所偏頗。他認定了兒子是他劉家香火的繼承人,而女兒終究是要嫁出去的外人。
  • 6旬老人滿心歡喜幫女兒帶孩子,但女兒的一巴掌,讓老人的心涼了
    6旬老人高興的幫女兒倒孩子,但一巴掌卻打醒自己 王大媽女兒不聽勸遠嫁到了內蒙,平日裡一年只能回來兩次,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已經兩年沒有回來了。
  • 羋月傳:媵妾向氏兒女雙全,妃子莒姬卻沒有孩子,這到底是為啥?
    羋月傳:媵妾向氏兒女雙全,妃子莒姬卻沒有孩子,這到底是為啥?對於楚威後來說,她在宮中最大的威脅,無疑是莒姬,她姿色過人,獨得楚威王的歡心,所以威後也處處針對她,多次拿她的身份地位來打擊她,後宮鬥爭爾虞我詐,但有一點比較奇怪的是,莒姬出身於莒國,雖然國家比較小,但好歹也是作為正室嫁入楚國的,為什麼她的陪嫁媵妾向氏兒女雙全,而她自己卻一個孩子都沒有呢?
  • 8旬老人的6個孩子,3兒3女,老人的幸福不在孩子的多少
    老爺子之所以一直嘆氣原因是剛和自己的大兒媳吵了一架。老爺子有六個孩子,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小女兒嫁到了外地,常年不回來。大女兒和二女兒在外地上班,只是過年才回來,二兒子一家也一直在外地上班,也只有過年才回家。小兒子離了婚,有點遊手好閒,自己都顧不住自己,在家人的幫助下也外出打工了。
  • 「生女兒」和「生兒子」,父母晚年的生活,差別之大不是一丁點
    待到兒女都成家後,老奶奶嫁女兒只為收彩禮,甚至還破壞了一個女兒的愛情,同樣,一生的積蓄只為給兒子娶妻,好在兒子也都有出息,個個都去大城市發展了。她老伴還在世時,兒子和女兒逢年過節都會來看兩個老人,待到老伴去世後,兒子也總以工作忙不回家,而女兒難得回一次娘家,老奶奶也從沒有好眼色,直到有一次老奶奶生病,兒子不管不顧,最後還是女兒守在床前一個多月,也是女兒女婿出的錢,疼愛的兩個兒子從始至終都沒有回來過一次,而就算如此,老奶奶還是惦記著兒子的好,對女兒還是不待見,久而久之,女兒們也年紀大了
  • 9旬老人偷抹眼淚,一番話既扎心又無奈:老人活太久對兒女沒好處
    01「活太久對兒女沒好處」,9旬老人臥病在床,一番話扎心而無奈曾聽說這麼一件事,讓人無奈又心酸。畢竟不是親生女兒,但她們仍然毫無怨言地幫他端屎端尿。老人多次表示不想治療,但是家人總是回復道「不要說胡話」。劉大爺大半輩子都在務農,自然沒有退休金等,所以對自己治病的花費由兒子、孫子們承擔,非常過意不去。很多次他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偷偷抹眼淚,想到老伴當年極力放棄治療的態度,開始慢慢理解她的心情。
  • 75歲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指望將來老的那天能有所依靠;老人辛苦一輩子,操心一輩子,就希望能安度晚年,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每況愈下,老年該依靠誰?兒子、女兒還是養老院呢?我們聽聽75歲的老人怎麼說。
  • 兒子棍棒女兒嬌養?孩子成年後,現狀是這樣的
    都說女兒是貼身的小棉襖,兒子是上輩子的討債鬼,然而只要是兒女,就沒有家長不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對於養孩子的問題上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老林是兒女雙全,周圍鄰居都羨慕他命好,有一兒一女,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老林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平時對待兒子一直都是又打又罵的,但是當面對自己嬌弱弱女兒時,連聲音都弱了許多。
  • 「兒女雙全out了,如今倆小子才是王道」寶媽說出原因,讓人折服
    文|好孕姐說起二胎組合,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 「兒女雙全」。畢竟,兒子有兒子的好,女兒有女兒的好,我們既然要生二胎,自然是「兩好」都想擁有。不過,這種事哪能都心想事成呢,如今還是生倆兒子或倆女兒的更多。
  • 「我花10萬養老錢旅遊,哪錯了」,兒子一句話,7旬老人沉思了
    李大爺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旅遊,即便有了孩子之後也沒有因為孩子放棄自己的愛好,只是相對來說有所收斂。本來他的計劃是孩子大了,自己就和老伴遊遍祖國大好河山,可是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老伴因為身體原因早早的就離開了人世。很長一段時間李大爺都非常消極,但是很快他又振作起來,他決定一個人走完和老伴未走完的路。
  • 羋月傳:莒姬貴為公主,卻比不得向氏兒女雙全,莒姬為何沒有孩子
    羋月傳:莒姬貴為公主,卻比不得向氏兒女雙全,莒姬為何沒有孩子我們都知道在後宮之中,只有一個女人有了兒子之後才能夠母憑子貴,最後在宮中穩住地位。因此在楚威後的手段之下,莒姬自然是沒有能夠生下孩子,也沒能成功懷孕。畢竟一旦這樣的一個女人懷孕之後,對楚威後的地位影響可謂是十分大的,因此楚威後對其也是處處防備,自然不可能讓莒姬懷孕。其次便是莒姬是公主。
  • 86歲老人中風需要女兒照顧,女兒:等我老了喝藥也不給兒女添麻煩
    鬱鳳雲猶豫了,她心裡其實是不想去的,一來覺得養老院冷清,不如自己家隨意,二來村裡人都知道她兒女多,如果去養老院,怕被鄰居說閒話。但是,大兒子和大女兒常年在外地打工,回不來,四兒子媳婦跟人跑了,也躲著不見,其他幾個孩子態度又如此堅決,鬱鳳雲心想,不想去也得去了。
  • 「頭胎生女兒,二胎沒問題」,被婆婆的話坑了的家庭,一言難盡
    二胎政策放開以後,一些老年人開始動心,想要兒子媳婦生二胎。特別是頭胎生了女兒的家庭,老人就會極力鼓動兒子媳婦生二胎。不少老人會拿老話勸兒媳,「頭胎生女兒,二胎沒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頭胎生了女兒,二胎也可能會生女兒,這並不是個例。
  • 「我花10萬養老錢旅遊,哪錯了」,兒子一句話,7旬老人陷入沉思
    李大爺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旅遊,即便有了孩子之後也沒有因為孩子放棄自己的愛好,只是相對來說有所收斂。本來他的計劃是孩子大了,自己就和老伴遊遍祖國大好河山,可是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老伴因為身體原因早早的就離開了人世。很長一段時間李大爺都非常消極,但是很快他又振作起來,他決定一個人走完和老伴未走完的路。
  • 300萬拆遷款分給兒女,父母卻反遭埋怨,老人心寒去住養老院
    01從古至今,在大多數老人的潛意識裡,總覺得「兒女有別」,不管閨女如何貼心,養老還得指望兒子。所以有些家庭,從兒女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區別對待,並且將這種思想灌輸給孩子。如今社會進步了,男尊女卑的現象得到改善,思想開明的父母開始重視對女兒的培養教育,甚至在分配遺產時,也會給女兒留一份。不過仍然有一些老人,情感上始終偏向兒子,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是不爭的事實。都說金錢是萬惡之源,很多時候,沒錢,日子倒能過得相安無事。
  • 一個80歲老人的生病感言:「兒子坐等分遺產,女兒只照顧不出錢」
    」老人身上本來就有病,被小兒子一氣,直接進了重症監護室。好在,過了兩天,就又轉移到了普通病房。老人的小兒子這次一次也沒有來醫院。不知道是不敢,還是生氣老人又花了很大一筆錢。老人的女兒們輪流來照顧,等到需要錢的時候,三個女兒就會跟老人要錢。
  • 關凌現已兒女雙全,38歲仍像小時候一樣開朗,幸福得令人羨慕
    當時賈圓圓的扮演者關凌,在劇中是一個又可愛、機靈、又有一些氣人的小女孩,因為形象太過深入人心,還被當時稱之為國民女兒。 一晃很多年過去了關凌早已年過38歲了,從孩子變成了「孩子的媽媽」,而且還是讓人羨慕的兒女雙全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