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是司馬遷讀完《論語》後寫出的兩句非常有名的話。讓我們在一起走進《論語》,回到兩千五百多年前,像那些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學習!
孔子的兩個弟子顏淵、子路在孔子的身邊站著,孔子說:「何不各人說說自己的志向呢?」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子路說:「我願意把車馬衣服拿來與朋友共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顏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希望聽聽老師的志向。」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說:「使老者安心,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輕人懷念我。」
這是孔子和弟子子路、顏淵非常精彩的一次談話。子路本是個粗人,是孔子感染了他,之後一直追隨著孔子。子路的性情很豪放,在談到志向時,也是很大方,願意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私有財產而沒有一點怨言,能做到這樣,也真得值得我們現在的人學習,不是說非要學習他的具體做法,而是時時要有一顆與別人分享美好的心情:騎公交自行車時,我們要對它溫柔一點,願它的下一個「主人」依然很滿意的使用;翻閱從圖書館借來的書時,我們要格外地愛惜一點,希望不會影響下一個讀者的讀書體驗……這些善意的舉動和想法,同樣也是讀了子路的這句話帶給我們的收穫。
孔子的志向更是值得每一個人當作座右銘,讓老者安心,使朋友信任,使少者懷念,要做到這些,著實不易。讓老者安於我們的奉養,我們就得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當與自己有關的一切都井井有條時,老人自然安心;對待朋友要言而有信,只有這樣,朋友之間才能更長久的發展;對待孩子,我們既要溫柔,又要有規矩,讓孩子在愛的滋養中茁壯成長!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這句話是《論語》中記錄孔子閒居的時候,儀態溫和舒暢,臉色愉快。短短的一句話,給人以畫面感,讓人感覺這個知識淵博的人也很平易近人。
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孔子說:「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傳播,是對道德的背棄。」
孔夫子早在那時候就已經指出了人們容易犯的錯誤,沒有經過證實的事情不可到處傳播,否則後果不只會像「咕咚」的故事鬧出笑話,更會影響自己的道德水平。讓我們管好自己的嘴巴,為自己說出的每句話負責!
慶幸《論語》的存在,讓我們隨時翻開,都能聽到聖人的教誨,感恩偉大的民族,孕育了如此優秀的傳統文化,給予我們生活各方面的指導,讓我們好像拿到了指南針,對未來要走的路胸有成竹!願《論語》世代相傳,願有更多的人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