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弟子們談人生志向!我們也來聽聽!

2020-12-19 心悅讀書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是司馬遷讀完《論語》後寫出的兩句非常有名的話。讓我們在一起走進《論語》,回到兩千五百多年前,像那些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學習!

孔子的兩個弟子顏淵、子路在孔子的身邊站著,孔子說:「何不各人說說自己的志向呢?」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子路說:「我願意把車馬衣服拿來與朋友共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顏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希望聽聽老師的志向。」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說:「使老者安心,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輕人懷念我。」

這是孔子和弟子子路、顏淵非常精彩的一次談話。子路本是個粗人,是孔子感染了他,之後一直追隨著孔子。子路的性情很豪放,在談到志向時,也是很大方,願意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私有財產而沒有一點怨言,能做到這樣,也真得值得我們現在的人學習,不是說非要學習他的具體做法,而是時時要有一顆與別人分享美好的心情:騎公交自行車時,我們要對它溫柔一點,願它的下一個「主人」依然很滿意的使用;翻閱從圖書館借來的書時,我們要格外地愛惜一點,希望不會影響下一個讀者的讀書體驗……這些善意的舉動和想法,同樣也是讀了子路的這句話帶給我們的收穫。

孔子的志向更是值得每一個人當作座右銘,讓老者安心,使朋友信任,使少者懷念,要做到這些,著實不易。讓老者安於我們的奉養,我們就得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當與自己有關的一切都井井有條時,老人自然安心;對待朋友要言而有信,只有這樣,朋友之間才能更長久的發展;對待孩子,我們既要溫柔,又要有規矩,讓孩子在愛的滋養中茁壯成長!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這句話是《論語》中記錄孔子閒居的時候,儀態溫和舒暢,臉色愉快。短短的一句話,給人以畫面感,讓人感覺這個知識淵博的人也很平易近人。

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孔子說:「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傳播,是對道德的背棄。」

孔夫子早在那時候就已經指出了人們容易犯的錯誤,沒有經過證實的事情不可到處傳播,否則後果不只會像「咕咚」的故事鬧出笑話,更會影響自己的道德水平。讓我們管好自己的嘴巴,為自己說出的每句話負責!

慶幸《論語》的存在,讓我們隨時翻開,都能聽到聖人的教誨,感恩偉大的民族,孕育了如此優秀的傳統文化,給予我們生活各方面的指導,讓我們好像拿到了指南針,對未來要走的路胸有成竹!願《論語》世代相傳,願有更多的人受益良多!

相關焦點

  • 子路豪爽,顏回低調,你可知道孔子的志向是什麼?
    文/孔子研究院:楊富榮提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人們常說一句話: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這句話透漏了兩個信息,一是孔子的學生非常多,二是孔子的學生中,有名氣的非常多。我們隨口就可以說出來很多孔子弟子的名字,他們在當時及後世,都被人們所熟知,比如顏回,子貢、子路、閔子騫等等。
  • 《論語》精華|孔子與子路、顏淵談志向 聖人講理想,學生看現實
    03、孔子與子路、顏淵談志向 聖人講理想,學生看現實原文5.2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公冶長》譯註:顏淵、子路站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子路說:「我願意獻出自己的車馬,身穿的衣服(漂亮的皮衣),跟朋友共同享用,把它們用壞了也不會遺憾。」顏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顯擺自己的功勞。」子路說:「我們願意聽聽老師的志向。」
  • 陽明先生告訴我們,有夢想和志向的人生而偉大
    胸中有志,心中有事,人生就有了目標與方向。貴州研學歸來,也許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感悟和收穫,但我們更希望通過這一趟問道王陽明的徵途,能夠在你們的心中種下一顆關於夢想、關於志向的種子,並以此為動力,找到那個更加優秀的自己!
  • 孔子的春遊談什麼?
    大概是春日的陽光讓人溫暖,春日的鮮花特別養眼,在微微的春風下,孔老夫子開始和弟子們聊天了。「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孔老夫子的意思就是,雖然我年紀比你們大,你們也不要感到有什麼拘束啊。平常在家的時候,你們總是說沒有伯樂賞識你們,假如現在真的有伯樂在,你們打算怎麼說呢?
  • 孔子口中的人生三樂
    意思是說,暮春三月好風光,穿上春天的衣裳,我和五六個大人六七個小孩到沂水邊去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回家。 孔子深以為然,一拍大腿說,曾點我欣賞你的志向!這個畫面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暮春時節,河水泛著溫暖的陽光,我和小夥伴們浪裏白條般在水裡遊泳,從水中上來不穿衣服,完全天體在河岸上奔跑,陽光溫暖,快樂蓬勃生長。
  • 有志向和沒志向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一個人志向不明確,則什麼事都幹不成功。立志,是一個人,這一生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做什麼樣的事,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和願望。那麼,該立什麼志,怎樣立呢?這得從每個人自身說起。在立志之前,你得想想:你的愛好在哪裡?你的天分在哪裡?你做什麼最有可能成功?
  • 至聖先師孔子生平(下)
    孔子追溯夏、商、周三代的禮儀制度,重新編次《書傳》,上起唐堯、虞舜之際,下至秦穆公時期,按順序排列史事,說:「夏朝的禮制我還能講述,只是杞國沒有足夠的文獻資料來證實這些制度。殷朝的禮制我還能講述,只是宋國沒有留下足以證明這些制度的文獻資料。如果文獻充足的話,那麼我就能很充分地驗證這些制度了。」
  • 論語閱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聊聊孔子的人生簡歷
    在人的十五歲時候決定學習的方向,三十歲的時候確定一生的原則,四十歲的時候對人生的目標不在動搖,五十歲的時候明白命運是自己造就的,六十歲的時候廣泛聽取多種意見,這樣到七十歲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就絕對不會做出逾矩的事情。在和孩子聊《論語》聊到孔子的這份簡歷時,想起了世間一般人的簡歷。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學校讀書;某年某月某日到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公司任某職做某事。
  • 夜讀經典|孔子的開學寄語
    今天的夜讀經典,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孔子的開學寄語。《論語》共 20 篇,許多篇主題相對集中。但作為《論語》首篇,《學而》的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幾乎覆蓋了孔子思想的方方面面,包括學、仁、孝、禮、信、道、為政等,其重點是孔子的學習理念和哲學。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人要有志向,志向決定著一個人努力和判斷的方向
    人要有志向,志向決定著一個人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志向的大小決定人生的高度。文天祥有一句名言:「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志向,是成就這一切的關鍵!戰國末期,李斯從一介布衣崛起為秦國決定性人物,助秦王殲六國、削重臣、奪軍權、振宗室,何其輝煌。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場面試培訓,可以看透孔子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歷來被視為最能體現孔子政治思想和理想的一段對話。也難怪,很多時候,我們閱讀這段對話時,會不自覺地從孔老夫子弟子回答問題的語氣、口吻,去判斷、評價他們的性情、性格;從他們的話語裡,去斟酌他們秉持的政治、生活理念;進而,對比、觀照、剖析,他們師徒五人的政治思想和理想。
  • 毛澤東談孔子
    10月14日,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報告時,號召全黨開展理論學習競賽,並特別強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於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 1939年4月15日,延安《解放》雜誌發表《孔子的哲學思想》的文章。此文發表前,毛澤東讀過3次,並兩次致信中宣部部長兼延安馬列學院院長張聞天,先後談了10個方面的修改要點。
  • 8個孔子的小故事,讀起來有趣,寫作文也好用
    ,和弟子們在城門外一棵大樹下讀書。適用主題:靈活處理,隨機應變4.君子能固守困厄孔子困於陳國和蔡國之間,斷絕了糧食,弟子們都餓得渾身無力,站不起來。但是孔子仍然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很生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困厄嗎?」
  • 不要與志向不同的人交朋友
    孔子說:「想做一個君子如果不嚴於律己則難以服人,學問之道就不能堅持,以忠信為做人之本,不要和與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做朋友,有過錯不要害怕改正。完成啟蒙,知道了求學的方向後,就要有更高的目標來要求自己。《論語》中,君子一般和小人相對而言,君子指道德高尚之人,達不到君子標準的則是小人。
  • 志向不同,怎敢同路?
    志向不同,難成大事性格不同,難入人心>性格決定朋友志向決定人生,談多了內心,距離也遠了說多了心也會孤獨朝朝暮暮相處自然會懂人生苦短同志者是一種化身一種前世的知音別勉強和無心的人一路奔前
  • 談孔子和莊子:出世情懷與入世衝動
    在我看來,老子是最早提出關於宇宙、關於人生的完整思想的人。在他之前的典籍,或有具有啟示性的觀念,但還談不上系統的學說。老子的思想對此之後的諸子百家都有影響,莊子和黃老之學固不待言,孔子的思路,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在老子的延長線上。「仁」何嘗不是一種人間化的「道」呢?千百年來老莊並提,可見直接繼承老子的還是莊子。
  • 泰國大學生瓦拉叻:「我的志向就是學好中文」
    泰國大學生瓦拉叻:「我的志向就是學好中文」 2018-08-09我的志向就是學好中文,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文在國際上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學好中文,對我將來學習工作生活都有重要意義。」泰國暹羅大學大二學生瓦拉叻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五屆「漢語橋—寶石王杯」國際漢語大賽上動情地說。  本屆大賽由泰國海上絲路孔子學院與泰國博仁大學聯合主辦,分為小學1至3年級、小學4至6年級、初中、高中、大學五個組別,共有來自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4483名選手參賽。
  • 孔子被弟子氣到罵人,罵人的話竟被千古傳頌,成了老師們的口頭禪
    他就是孔子。孔子身為萬世師表,歷來被眾人推崇和學習。從古至今,孔子說過的話都是指引我們人生的精華。包括現在也是,凡是讀過書上過學的人就都讀過論語。什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什麼「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都是我們隨口就可以吟誦出的。
  • 讀《論語》悟人生:入則孝,出則弟
    這段話可以這麼理解,孔子說:「弟子們平日裡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要尊重師長。說話要慎重,做事要守信。對人要有廣泛的愛心,要經常親近仁德的人。在此基礎上,要抓住一切時間,學習文化知識。可以說,這段話是整部《論語》裡孔子對弟子們做人處事的基本要求,它也是我國思想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 談人生、談理想,我們必須努力!
    人生需要學會在黑暗和孤寂中行走,在黑暗中尋找一片光明,使自己變得更自信,內心更強大,更加勇敢地向前邁進。既然選擇了紛雜的俗世生活,就要勇敢面對一切塵世間的痛苦與磨亂。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現實中我們做的工作並不一定是我們喜歡及感興趣的;如果想要跳出這個圈子,那麼我們得幹好目前的工作並且利用業餘時間去學習為以後自己所喜歡的行業打下基礎,實現自己內心深處的願望而做準備,這樣子的話每個人都會對工作及未來生活充滿激情。每個人都會經歷困難和磨難,困難與磨難雖然令我們感到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