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晚,武漢市民祝先生和夏先生二人乘坐高鐵G505從北京回武漢,晚上七點多鐘二人到餐車去買了兩盒盒飯,打開一看,嚴重發黴變質。與祝先生同行的夏先生因為沒注意,先把盒飯吃了一大半,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狀況。9日晚,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回應,立即調查整改,並全部下架同批次產品。(9月10日《新京報》)
在以往,旅客對高鐵盒飯的吐槽,比較多的是「又貴又不好吃」,大家都期待吃上物美價廉的盒飯。而這一次,高鐵盒飯竟然發了黴,吃得人上吐下瀉,實在讓人瞠目結舌。於高鐵而言,這恐怕算得上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全部下架同批次產品顯然是應該的,因為這種盒飯應該是批量採購的,發黴的情況肯定不是個例。而且,採購這一批次盒飯的,恐怕不只是G505次列車吧?其他列車也應徹查是否採購了同一廠家的同一批次盒飯,給廣大乘客一個明確、及時、負責的交代。
除鐵路方面進行大範圍的自查自糾,以及嚴肅的內部問責,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也要主動介入,對高鐵盒飯加強監管。畢竟,鐵路方也是劣質盒飯的既得利益者,完全指望它們為旅客堵住劣質盒飯擁進列車是不可能的。據報導,今年暑運期間鐵路部門實施食品安全過程監管,對全路25家動車盒飯供應商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檢查食品供應商的規模化經營、證照資質、產品質量等方面,確保在售盒飯達到優質列車快餐水平。從高鐵盒飯此番鬧出發黴醜聞來看,鐵路方的自我監管恐怕流於形式。
高鐵盒飯雖是「流動」的,但監管部門的監管也跟得上。比如盒飯保質期,這些年屢有媒體調查發現,不少鐵路盒飯的保質期長得不可思議,有的保質期是90天,據說還有180天的。每當有旅客質問能否吃時,服務員的答案都是「能吃,一直賣這種盒飯,沒有出現過任何食品安全問題」,鐵路客服也稱,到目前為止還沒接到出現不良反應的投訴。而此次高鐵盒飯發黴,恐怕就與保質期太長密切相關,表面看還在保質期,實際上已經變質,監管部門可否讓高鐵盒飯的保質期不要那麼任性?
對於超長保質期,盒飯供應方與鐵路方往往也會聲稱,高鐵盒飯中的冷鏈套餐,需要在零下幾度的條件下冷藏貯存,保質期24小時內;而高鐵盒飯中的常溫套餐,利用現代科技氮氣保鮮,不含防腐劑,保質期可長達數月。實際上,即使高鐵盒飯採用了高科技保鮮,但因保質期時間長及運輸問題,也極可能造成食品變質。因此,縮短高鐵盒飯的保質期是應有之義。據說,《動車組列車服務質量規範》對於列車上銷售盒飯的保質期期限,尚未有明確要求。這一點顯然是需要補「漏」的吧?
高鐵上的盒飯經營方與生產方,其實是一根藤上的兩隻瓜,完全指望經營方來監督生產方,恐怕是一種與虎謀皮。因此,還需要更高一級的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動車盒飯供應商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檢查食品供應商的規模化經營、證照資質、產品質量等方面。同時,規範高鐵盒飯的保質期標註。正如一位經常乘高鐵出差的網友所說,在我國,最長的鐵路線路也不會超過7天,高鐵用時超過10小時的更是少之又少,不知為何還要生產保質期為90天的盒飯?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