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山西行。大同是我此次山西行的第一站,一共停留了5天,我對大同有著的「中國煤都」固有印象,沒想到這裡旅遊資源如此豐富且有特點,還有那麼多垂涎欲滴的美食,大同之行太值了。
華嚴寺是大同古城內一座著名的寺廟,始建於遼重熙七年,距今已經有了1000多年的歷史,華嚴寺是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
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正是出行的好時節。而且現在到年底,大同的景點在工作日裡都是免費參觀的,周末會恢復到正常票價。說完好消息,再說個不好的消息,即將到來的十一長假,景點門票暫時恢復,是不是很糾結?本日是周一,只要在網上預約就可以免費參觀了。
這是我周日過來時候拍的,這隊遊客在站在售票處前正糾結呢,門票是50元一位,十幾個人再加上講解,可不是小數目。最近全國各地的景區都有類似的優惠政策,這可是把我們遊客「寵壞」了,自己掏錢買門票,還不太適應。
這是在華嚴寶塔上拍的一張華嚴寺全景,細心的遊人會發現,華嚴寺跟一般坐北朝南的寺院不同,它是坐西向東的。這樣的朝向是契丹舊俗和佛教崇尚相結合的產物。更有意思的是,華嚴寺分為上寺和下寺,上下寺分治,北面為上寺,南面是下寺,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下寺中的薄伽教藏殿。是不是有點繞暈了,我也暈。
繞暈了不怕,華嚴寺中精彩的故事太多了,我們今天只介紹一個大殿。從華嚴寶塔登高望遠下來,迎面一位寺廟中講解員帶著一個小團隊遊客走過來,講解員神秘地說,下面帶大家去欣賞「東方維納斯」。我沒聽錯吧,古寺中有「東方維納斯」?
我趕緊悄悄地跟在這個小團隊後面,去看個究竟。從這座小橋,開始我們下華嚴寺的參觀。
下華嚴寺位於上寺東南側,分兩院,前院寬展,後院緊湊。登上後院的15級臺階,就是坐西面東的清代建築「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規模宏大、氣象莊嚴,是遼金時期我國華嚴宗重要寺廟之一。因寺內曾奉安諸帝石像、銅像,當時還具有遼皇室祖廟性質。
「薄伽為印度梵文的譯音,佛的意思。薄伽教藏殿,是佛教經藏的殿堂,保存有遼代塑像、石經幢、樓閣式藏經櫃及天宮樓閣。
薄伽教藏殿是華嚴寺最早的一座建築,為藏經殿,是遼代末構建築的代表作品,在建築方面承襲唐制,規模宏麗、氣象莊嚴。在大殿前,華嚴寺講解員進行了精彩的講解,為我們揭開了「東方維納斯」神秘的面紗。
薄伽教藏大殿中央佛壇上供奉的31尊遼代泥塑堪稱遼塑精品,彩塑布局井然有序,以間為鋪,共三鋪,每鋪有主佛一尊,以主尊為中心配置弟子、脅侍菩薩、供養菩薩,另外還有四大菩薩,四天王,當心間主尊背光後倒坐觀音一組3尊。專家認為,薄伽教藏殿「是我國現存遼代塑像最多的佛殿,也是遼代彩塑藝術達到高峰的代表性作品」。
南邊佛壇右側的一尊脅侍菩薩,合掌露齒,面帶微笑,體態豐滿,跣足立於蓮臺之上。這便是最著名的「大同華嚴寺合掌露齒菩薩」。
1964年夏天,郭沫若先生來到了華嚴寺,對這尊菩薩塑像給予了高度評價。菩薩合掌,站立在蓮花座上,體態勻稱,身體微微前傾,面帶微笑,十分生動自然。身上的飄帶流蕩,飄然欲動,聽到妙處不禁莞爾。史學家鄭振鐸先生贊其為「東方維納斯」。
講解員介紹,這尊國寶級的泥塑,郵票、明信片上都是這尊佛像。82年國家郵政總局發布的遼金塑像全國只要四尊,其他是8分面值,只有這尊佛像是70分的大面值,可見其分量。
講解員動情地說,別的佛像造型呆板,而這是這是一尊有故事的佛像,是一尊靈動的佛像,是傳神之佛,妙相之佛。還說我們這些遊客很有緣,可以這麼清晰地看到這尊佛像。來山西大同,必逛古城,逛古城,一定要去華嚴寺去看看,領略一下「東方維納斯」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