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巨寶,大同古城實地探訪遼金古建善化古寺

2020-12-25 老豬的碎碎念

善化寺

善化古寺位於山西大同城內西南隅。始建於唐。玄宗時稱開元寺。五代後晉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稱南寺。遼末保大二年大部毀於兵火,金初,該寺上首圓滿大師主持重修。自天會六年至皇統三年凡十五年始成。元代仍名普恩寺,並頗具規模。元史記載,曾有四萬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會,作佛事活動。明代又予修繕,明正統十年始更稱今名善化寺。

其實這是老豬第二次來大同了,第一次由於瑣事沒有來此觀瞻,回去才得知此寺的歷史之悠久,也是梁思成曾經探訪並手繪過的地方之一,深感遺憾,故而第二次的大同之行斷不可在遺忘這個國內僅存不多遼金古建了。

老樣子,探訪少不了老豬的照片,咱們還是在照片中的歷史遺存中回顧發生在這裡的歷史吧。

作者/拍攝:@老豬的碎碎念

坐標:山西,大同古城。

行腳系列之善化古寺。

整個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全國現存遼、金時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沿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山門、三聖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兩側有觀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寶殿與三聖殿之間的西面,有一座獨具風格的普賢閣,它是一處重簷九脊頂方形樓閣。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寺院。

此為山門是正門亦為天王殿,單簷五脊頂,面闊5間;進深兩間。當心間闢門。山門前後立有簷柱各6根,分布整齊;縱向另立中柱6根,共18根,內外柱一樣高,鑿削規整,形制美觀,為現存金代山門中的巨構。

山門懸「威德護世」匾額,字體敦厚有力。

山門內的四大金剛塑像,栩栩如生,體態巨大。

出得山門,映入眼帘的便是三聖殿。

三聖殿雄踞於一米多高的臺基上,為金初代表性木構建築,建於金天會六年。殿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8米,南北寬13.5米。面闊5間,進深4間,單簷五脊頂,左右次間的斜拱形制多樣,色彩斑斕。這種斜拱是遼金建築的特有形制,它不但承載簷部重量,且具有極強的裝飾作用。

梁思成曾評價這種「鬥拱」說:偉大,含有無限力善化寺量,頗足以表示當時方興未艾之朝氣。

三聖殿,是善化寺的中殿,內塑立像三尊,中為釋迦牟尼佛,右為普賢菩薩,左為文殊菩薩,稱「華嚴三聖」,故名三聖殿。

三聖佛像之前,有二位助侍菩薩侍立,佛壇後面有護法韋馱塑像,手持降魔杵,威武雄健無比。

殿內有幾通碑碣,為研究該寺之重要文獻資料,論其建碑歷史之最先,碑額雕刻之玲瓏,碑文辭藻之華麗,碑刻書法之精湛,惟朱弁撰寫之《金碑》譽為佼佼者。金羈朱氏於此寺達14年之久,目睹寺院重修經過而為之記,故不僅文採飛揚,且記載翔實可信。

西側為金貞元二年所建普賢閣。普賢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乃是一座三間見方重簷九脊的遼式樓閣,採用平座暗層做法(即兩明層之間有一暗層),尚存唐代樓閣遺風。細部結構許多處與遼清寧二年(1056年)所建應縣木塔相似。

東側原為文殊閣遺址,如今文殊閣已經按照古法重建,恢復了往日的巍峨氣派。

普賢閣和文殊閣為一對稱的樓閣建築,位於大殿與三聖殿間的東西兩側,又稱東樓、西樓。

接著向後行進, 便是大雄寶殿,它是善化寺的主殿,也是寺內最大的殿堂。 大雄寶殿它是善化寺殿宇中惟一未被戰火毀滅的遼代建築。大殿立在高達3.3米的臺基上,月臺上有明萬曆四十四年建造的牌坊和鐘鼓亭。

上得殿前月臺,左右便是鐘鼓二樓。

突然想起了陸遊的一句詩,特別應此景:「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鐘暮鼓無時休」。

大殿面闊7間,進深5間,單簷五脊頂。殿頂當心間有八角形藻井,內圍列有兩層鬥拱,下層為七鋪作,上層為八鋪作,由下而上層層疊收。殿內亦採用減柱法配列支柱,空間開闊。大雄寶殿為遼代建築,金代重修。

大殿內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正中有平基藻井2間,餘為徹上露明造。鬥八藻井內圍列鬥拱兩層,下層為七鋪作,上層為八鋪作,雕制精湛。其形制、手法均與大殿本身梁架結構和鬥拱形制相同,為遼代遺構。殿內佛壇正中有泥塑金身如來五尊,端座於蓮臺,人稱五方佛,是金代原作,法相莊嚴,姿態清雅,衣紋流暢,雕技高超,雖然經過歷代彩繪修飾,但仍保留遼金塑像之藝術風格。

周圍還有弟子、菩薩恭謙敬謹。兩側是二十四諸天,這些立像高達2.5米左右,人物形象刻畫生動,形態各異,可看出他們的年齡、性格、文臣或是武將。其中塑造最為出色的是東側六臂「日宮天子」和西側「月宮天子」,日宮天子,眉目清秀,肌膚豐滿圓潤,身材修長,衣飾流暢,表情含蓄,善良慈祥,雕塑家把他們塑為女性,更見身姿婀娜,華貴不凡,那玉臂輕舒,富有動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日宮天子與月宮天子塑像,猶如兩位活著的賢惠、文靜的少婦站在那裡,確是金代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的結晶,不愧為精品傑作。西、南兩壁繪有佛傳故事畫。

從東往西依次排列:東方阿閃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西方阿彌陀佛、北方微妙聞佛。

在這個角度更可以近距離觀察碩大的蓮座鑲有蓮瓣、串珠、三角柿蒂及獅首等裝飾,其手法雄健,與其上之五如來佛像同為遼代遺物。

善化寺大殿內採用了減柱法,室內空間非常開闊、舒暢,除明間(當心間)施以平闇及鬥八藻井外,其餘徹上露明造。

出得殿來,在月臺上觀摩這座穿越千年的古建修復的如此之好,不由的心裡充滿敬意。因為在梁思成顯示的老照片上,它還是這般模樣。

梁思成在大同紀行中曾這樣描述過善化寺,縱觀此寺建築,除配殿朵殿外,其大殿,普賢閣,三聖殿,山門四處,均為遼金二代遺構,不意一寺之內,獲若許珍貴古物。非始料所及,惟寺自民國來,曾一度充女校,嗣雖遷出,荒敗不堪寓目,現唯頑童奔逐諸殿中,援柱攀梁,探鴿巢,獲卵為樂;及附近駐軍,假為操地,叱吒喑啞其問耳。住持妙道,川人,展此廿餘載,已垂垂老矣。絮絮話寺興廢,為之培然者久之。」

如今的善化古寺,已經不是梁先生所描述的那般破落,它已經如浴火重生般的重現了往日輝煌,一個叫做耿彥波的市長拯救了這裡,正如在善化寺前由他撰寫的楹聯那般心境:

九百載風雲變幻寵辱不驚靜觀世變,

七王朝歲月滄桑沉浮無意閒看人忙。

作者/拍攝:@老豬的碎碎念

謝謝觀賞, 喜歡請關注。

下一季將有更好的內容呈現

相關焦點

  • 遊覽山西大同善化古寺,欣賞遼金時代古建築的滄桑之美
    在北魏時期,佛教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大同市內佛寺眾多。現在大同古城內,還保留著幾座非常古老的寺院,除了華嚴寺外,其他的都可以免費參觀。這次大同之行,我去參觀了善化古寺,感覺確實不虛此行,這座近千年歷史的古寺給了我一個足夠大的驚喜。
  • 跟著梁思成探索大同古城
    ,進行實地測繪。經營造學社研究發現,大同古城內的善化寺、華嚴寺為遼金時期建築,它們也是中國現存最大規模的遼金建築群。 對於歷史不過硬的理科生,Emma在此做個簡單的背景介紹:遼金時期(907-1125年)是從五代末年到南宋末年這段時間。遼金帝王主要統治中國北方地區,與南宋相抗衡。遼代表北方少數民族契丹,金代表北方少數民族女真,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明清古建,我們固然很熟悉,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宮、天壇和頤和園。但再早500年的遼金建築又有多少人了解?那時候純木質結構的寺廟是什麼樣?
  • 山西大同善化古寺,精美的泥塑佛像令人拍案叫絕
    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古城內,有一座始建於唐,重建於遼金時期的千年古寺,名叫善化古寺。本以為一座免費參觀的寺廟不會有什麼特色的景觀,所以只是抱著一種隨便看看的心態來到這裡。可這一來,善化古寺卻給了我一個足夠大的驚喜。從側門走進寺內,來到第一進院落,南面就是山門。
  • 能窺盛唐遺風的善化寺,現免費開放,是古建愛好者不容錯過的景點
    能窺盛唐遺風的善化寺,現免費開放,是古建愛好者不容錯過的景點文/林海雪原大同善化寺,為國家4A級景區,這是一座能夠窺見盛唐時期建構風採的遼金寺院,並為遊人免費開放。後來遼金打戰波及大同,這裡淪為金兵屯駐之地,遭到破壞。直到金代高僧圓滿大師多方籌建修整,歷時十五年才讓這裡煥然一新。我們現在看到的寺內金代建築,基本都是這十五年修復的。而後大明英宗皇帝敕命改名「善化寺」,並一直沿用至今。大同善化寺山門前有一座五龍壁,壁面為五彩琉璃堆砌,五條巨龍盤旋壁面,栩栩如生、霸氣十足,實為明代琉璃技藝之精品。
  • 山西大同古城裡的千年古寺,梁思成盛讚,山門上的對聯出自他之手
    接著分享山西大同之行。山西大同絕不僅僅是我固有觀念中的「煤都」,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旅遊名城,值得慢慢遊玩。我們來看看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對這座古寺的評價,梁思成、林徽因曾四到山西考察,在《大同古建築調査報告》中盛讚古善化寺:「其大殿、普賢閣、三聖殿、山門四處均為遼金二代遺構,不意一寺之內,獲若許多珍貴文物,非始所料。」
  • 未到達的城市之古城大同
    我住在古城中的一家青旅,老闆養著一隻巨大的金毛,見到客人用低沉的嗓音打招呼,緩慢搖動尾巴,金毛鬍子都白了,叫起來的聲音也格外的老邁。年輕人帶著老狗在旅遊城市開民宿,恐怕是所有文藝青年的夢想,想到這裡還挺羨慕老闆。大同古城周長7公裡,跑三圈正好是個半程馬拉松,也只有在山西,大同人開發出了「城牆跑」這麼個運動方式,從運動場地上欺負其他省市文化積澱不夠。
  • 大不同之大同-拜古寺
    甲子年大同之旅第二站,朝拜古寺。,隔窗望到了燈火輝煌的古城,也聽房東介紹了華嚴寺全銅地宮的壯觀,於是,第二天一早就步行到這「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的華嚴寺。 華嚴寺曾是遼金兩朝的皇家寺廟,在這裡看著古老的建築,仿佛穿越了時空;寺內的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每一建築都厚重大氣,莊嚴神聖,盡顯皇家氣魄。
  • 雲崗石窟、九龍壁、華嚴寺,大同古城、鳳臨閣燒賣,超爽了
    第一期探訪5000年華夏文明起源地,第二期泥河灣東方人類起源,第三期來到歷史文化名城大同,第四期山西蘆芽山尋找水源頭。住宿:住宿:大同花園酒店(四星,標間300元,酒店在大同古城內,出門就是景點,非常方便)用餐:6月20日鳳臨閣晚餐,早餐酒店含,兩次午餐自備,大同土林景區沒有餐廳,雲崗石窟用餐非常方便,景區出口商業街,有很多小吃和餐廳。
  • 山西大同之行·穿越千年的邂逅
    大同作為山西第二大城市給我的總體印象就是一座都城,一座古都城。畢竟在北魏時期鮮卑族的拓跋珪來到了大同定都且在大同稱帝開始,北魏王朝就一直在此統治了九十八年。而且北魏時期的人都崇尚佛教,所以目前大同依然保存著許多古寺廟古建築,再加上明朝時期大同又是北方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地,也留下了不少的古城樓以及古建築,因此大同的文物古蹟那是相當的多!
  • 大同古城,一座承載歷史,呈現現代繁華,讓人難以忘懷的希望之城
    大同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美譽,有「北方鎖鑰」之稱,北魏、遼金、明清三大時期,平城、邊塞、佛教三大文化均在此呈現,構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說是一個濃縮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
  • 「東方維納斯」,藏在山西大同古城的古寺裡,我們把她找出來
    大同是我此次山西行的第一站,一共停留了5天,我對大同有著的「中國煤都」固有印象,沒想到這裡旅遊資源如此豐富且有特點,還有那麼多垂涎欲滴美食,大同之行太值了。華嚴寺是大同古城內一座著名的寺廟我沒聽錯吧,古寺中有「東方維納斯」?
  • 大同古城的這座古寺,遊人都在找「維納斯」?我莫不是聽錯了
    大同是我此次山西行的第一站,一共停留了5天,我對大同有著的「中國煤都」固有印象,沒想到這裡旅遊資源如此豐富且有特點,還有那麼多垂涎欲滴的美食,大同之行太值了。華嚴寺是大同古城內一座著名的寺廟,始建於遼重熙七年,距今已經有了1000多年的歷史,華嚴寺是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正是出行的好時節。
  • 國內現存遼金時期布局最完整的寺院——大同善化寺
    這些五光十色的琉璃龍壁群,造型風格既出同源,又不雷同,製作工藝高超,氣宇不凡,使古城大同錦上添花,愈加絢麗多彩。細看署名,竟是原大同市長耿彥波之作。此聯高瞻遠矚,大氣磅礴。寫大同歷史,說滄海桑田。有哲理,有人生;切佛事,蘊禪機。意境幽深,句精詞準,堪為佳構。
  • 遊山西大同華嚴寺之上華嚴寺,看我國遼金時期最大的大雄寶殿
    山西大同華嚴寺,始建於我國的遼代重熙七年(1038年),因遼代時佛教華嚴宗盛行,特在大同地區建設了華嚴寺。遼末時因戰爭局部被毀壞,金代時重新修建,因大同當時是遼金的陪都,所以華嚴寺一開始就得到了皇家的重視,修建規格很高。
  • 遊大同華嚴寺,感受遼金時皇家寺院鼎盛格局(暑期預約免門票)
    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後毀於戰爭,金天眷三年重建。華嚴寺佔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7月14日起大同市華嚴寺景區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間對全國遊客免門票。
  • 大同華嚴寺:擁有東方維納斯的遼金古寺
    如果你不是建築或者城市規劃專業人士,遊覽大同古城,一天足矣。遊覽華嚴寺、九龍壁和善化寺就行了。華嚴寺新修的痕跡很重,不過名聲在外,也常常被旅行者列為首選。對於喜歡遼金建築大朋友來說,老鄭認為,華嚴寺和善化寺不容錯過。
  •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抵達大同:尋訪古城的晉商「足音」
    大同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明代大同,經歷了北魏首都、遼金西京時的輝煌之後,仍以藩王之城、九邊重鎮之首雄踞中國北方。明王朝在這裡置衛屯田、納糧開中,特別是隆慶議和,結束了明蒙間的戰亂局面,促進了山西商幫的興起和發展,形成了"繁華富庶,不下江南"的良好局面。
  • 雄風猶在的千年古寺——大同善化寺
    在華嚴寺東南方向不到一公裡的地方,矗立著大同另一座著名寺院——善化寺。善化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713年—741年),初稱開元寺,後晉時稱大普恩寺,遼保大二年(1122年)毀於戰火,金代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年)改稱善化寺。
  • 走進山西——天下大同
    大同,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座煤都,其實不然,大同,古稱雲中,曾是「北魏帝都」「遼金京華」「明清重鎮」,歷史上這裡還是漢人與各族人雜居融合的中心,印證了天下大同的理念。作為被忽略已久的旅遊城市,大同更是一個天然的避暑勝地,在這裡完全沒有了夏日裡該有的煩悶。
  • 中國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大同華嚴寺,觸手可及的千年歷史
    提到大同,有些人可能會記得這裡是中國的煤都,有的人壓根可能就不知道這座城市。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同不光在能源貢獻方面全國領先,其厚重的歷史文化更是大同轉型發展煥發新生機的堅實基礎。華嚴寺-普光明殿作為曾經遼國的西京,大同之名也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