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天氣仍是一如既往地熱,但與計劃去大同城內善化寺遊覽的熱情相比,還是略有遜色。所住酒店離善化寺也就五公裡左右,抬腿即到的節奏。景區旁邊有個小型停車場,停車場離善化寺門前廣場僅一步之遙。
景區廣場的清晨,有少數市民在這裡練太極拳,還有兩支踢毽子的團隊在此練習,看隊員的年齡大多均以中年以上,但仍身手矯健,彈跳自如,很有精氣神。廣場的南面是塊巨大的五龍壁,該壁長19.9米,高7米,厚1.48米,與大同最負盛名的九龍壁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同與龍壁有著不解之緣,所以素有龍壁之城的美稱,至今還存有龍壁九座之多。其中:一龍壁四座,三龍壁一座,五龍壁三座,九龍壁一座。這些五光十色的琉璃龍壁群,造型風格既出同源,又不雷同,製作工藝高超,氣宇不凡,使古城大同錦上添花,愈加絢麗多彩。
緊鄰景區廣場的北面即是善化寺。大同善化寺俗稱南寺,位於山西大同城內西南隅。始建於唐,玄宗時稱開元寺;遼保大二年(1122)遭受戰爭破壞,金天會至皇統年間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又加整修,改名善化寺。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善化寺的山門上有副對聯:九百載風雲變幻寵辱不驚靜觀世變;七王朝歲月滄桑沉浮無意閒看人忙。細看署名,竟是原大同市長耿彥波之作。此聯高瞻遠矚,大氣磅礴。寫大同歷史,說滄海桑田。有哲理,有人生;切佛事,蘊禪機。意境幽深,句精詞準,堪為佳構。
由於還處於疫情期間,遊覽仍需預約;如遇遊客稀少的情況,也可與景區管理人員疏通,憑本人健康碼、或測量體溫後進寺。走進善化寺,就看到成群的鳥兒在建築間、古樹間鳴叫,飛翔,給這座肅穆莊嚴的千年古寺,平添了幾許靈動的韻味。
善化寺是國內現存遼金時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建築群,它氣勢宏偉,粗獷豪放。寺院坐北朝南,前有山門,中為三聖殿,後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左為文殊閣遺址,右為普賢閣。整個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
山門之後即是善化寺的中殿三聖殿。該殿建於金天會六年,殿內中央塑有華嚴三聖像,中為毗盧遮那佛,左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三聖殿極具遼金時代建築的特色,大殿看著低矮,卻寬闊結實;殿頂四平八穩,殿頂與簷角傾斜度較小。
三聖佛前有二位助侍菩薩侍立,佛壇後面有護法韋馱塑像,手持降魔杵,威武雄健。殿內還存有四通碑碣,為研究該寺之重要文獻資料,論其建碑歷史之最先,碑額雕刻之玲瓏,碑文辭藻之華麗,碑刻書法之精湛,惟朱弁撰寫之《金碑》譽為佼佼者。金羈朱氏於此寺達14年之久,目睹寺院重修經過而為之記,故不僅文採飛揚,且記載翔實可信。
善化寺內的鬥拱亦極具特色,由紅、黑兩色構成,沒有花團錦簇,沒有花樣粉飾,如中國結一般穿插交錯,整齊且複雜,並運用遼金建築的特有形制——斜拱;雖年代久遠,油漆剝落,但在紅牆灰瓦之間,仍突兀醒目,貌似怒放花朵。這些鬥拱的形狀都很粗壯,中規中矩,猶如幾隻巨手,將碩大的殿頂穩穩託起。
這裡的鬥拱簡直搶了殿頂的風頭。據說在唐代以前,古人席地而坐,建築低矮粗壯,碩大的鬥拱支撐屋頂;到了宋朝,不再席地,家具升高,建築也隨之加高,鬥拱數量增多但體積減小。而到了元朝以後,鬥拱不再有支撐作用,完全退化成描金畫彩的裝飾,成為今天花裡胡哨的樣子。
善化寺的大殿內佛像大多為彩塑及貼金,按規定亦是不可拍照的。因小編屬文化交流性質,經協商可不用閃光燈拍幾張以備研究。殿內的雕塑為遼金時期風格,粗曠大氣,樸素有力,袒胸露乳,奇裝異服,形態自然,張馳有度,同雲岡石窟的佛像雕刻極其相似,讓人印象深刻。
三聖殿後面為大雄寶殿,位於大殿與三聖殿間的東西兩側,分別有普賢閣和文殊閣的對稱樓閣建築,又稱東樓、西樓。東側的文殊閣在民國初年毀於火災,西側的普賢閣是金貞元二年(1154年)重修之物。
普賢閣坐西向東,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乃一座三間見方兩層重簷九脊頂的遼式樓閣,採用平座暗層做法(即兩明層之間有一暗層),閣內置有木梯,可登閣遠眺。普賢閣外觀精巧,比例勻稱,結構精巧,形制古樸,乃研究中國遼金建築的珍貴實物。
沿著中軸線走到最後便是善化寺的主殿殿堂大雄寶殿了。大雄寶殿是善化寺殿宇中惟一未被戰火毀滅的遼代建築。大殿立在高達3.3米的臺基上,月臺上有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造的牌坊和鐘鼓亭。
大雄寶殿為遼代建築,金代重修。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單簷五脊頂。正中有平基藻井兩間,內圍列有兩層鬥拱。殿內亦採用減柱法配列支柱,空間開闊。殿頂梁架構造雄偉,殿內鬥拱形制多樣,是一處具有民族傳統的木構建築。
殿內佛壇正中有泥塑金身如來五尊,端座於蓮臺,人稱五方佛,是金代原作,法相莊嚴,姿態清雅,衣紋流暢,雕技高超,雖然經過歷代彩繪修飾,但仍保留遼金塑像之碩大的蓮座鑲有蓮瓣、串珠、三角柿蒂及獅首等裝飾,手法雄健,與其上之五如來佛像同為遼代遺物。
周圍還有弟子、菩薩恭謙敬謹。兩側是二十四諸天,這些立像高達2.5米左右,人物形象刻畫生動,形態各異,造型優美,個性突出。或坦膊赤足,披紗衣華服似來自天竺國土;或身著鎧甲,襯皮毛以抵禦北國寒風。生活氣息濃鬱,極富感染力。
最為出色的是東側六臂「日宮天子」和西側「月宮天子」,形象眉目清秀,肌膚豐滿圓潤,身材修長,衣飾流暢,表情含蓄。雕塑家把他們塑為女性,更見身姿婀娜,華貴不凡,那玉臂輕舒,富有動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愧為精品傑作。西、南兩壁繪有佛傳故事畫。
殿內正中的柱子上有副對聯讓小編印象極其深刻,聯曰:「慈悲於大化道三千無我無人清淨證虛空,佛法無邊普遍十方非空非相真如玄妙境。」對仗工整,禪意濃厚。充分表達了出家人拋開紅塵世事,忘我研修佛學真諦的意境。
縱觀中國的歷史,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大多是重書畫,輕雕塑的格局。或許是因書畫所用工具簡單,成本低廉,且不受環境因素影響,隨處皆可潑墨揮毫;而雕塑則費工費時,因地制宜,有時甚至需要幾代人的精工細作才能完成,且需人力物力財力的大量投入。所以,要看精美書畫,全國比比皆是;如果要看最完美的雕塑,非山西莫屬!
在善化寺內除古代的建築群外,在它的西邊還有處富有江南情調的西花園,園內亭臺樓閣,曲徑通幽,假山奇石,小橋流水,令人賞心悅目。更可貴的是,亭亭有對,閣閣有聯。園聯輝映,相得益彰。沿園邊石子小道且行且看,慢慢品味,別有一番情趣。
遊覽過善化寺,讓小編不禁感慨萬千,這座寺院其實面積並不大,且地處鬧市,歷經千年竟然保存的如此完好;如若放在國內其他地方,恐怕就不知要經歷多少劫難了。由此不難看出,山西只所以佔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的首位,是跟這裡純樸善良的人民密不可分的。
採擷生活點滴 照亮美好人生
玄子原創圖文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