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從2012年就有個關於「蝦米網最近五年內會倒閉或者沒落嗎?」的討論帖出現,雖然蝦米音樂撐過了五年,但如今蝦米音樂再一次遭遇「關閉」傳聞。
11月29日晚,微博認證為「NOVA娛樂主理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用戶「相徵」發布了一條微博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明年1月份關閉。一個時代要結束了嗎?」
這一消息一經發出,隨即引發網友在「相徵」微博下展開評論。有評論表示「可惜啦!」並將蝦米音樂稱之為「小眾音樂之父」。
解散傳聞
在評論區,相徵還寫道,「但願不是真的吧,轉業務還是蝦米最強。」當經濟觀察網記者向其求證時,他回復稱因「唱片公司出身」,加之「音樂行業不大」,也是從蝦米內部聽聞消息。
但他繼而補充道,之所以「我只說江湖傳聞」,是因為「沒有final」,此後其不願再多講其他。
這一次,傳聞鎖定的時間更為精確,不是幾年內,而是近在咫尺的明年1月份。記者通過搜索發現,不止這一條關於蝦米音樂即將關張的消息,一位名為「果殼放大燈」的用戶在「相徵」之後也發布微博稱,「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很可能將要解散。」
究竟蝦米音樂命運幾何?據悉,蝦米音樂在2019年6月從阿里大文娛重新劃歸,歸屬到了阿里創新事業群下,記者向阿里相關方面加以求證,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不過,在微博上可以看到,討論之外,有用戶@蝦米音樂的創始人王皓,對傳聞消息加以求證。早在幾年前,重返阿里的王皓便轉崗至音樂之外的業務線,他雖然仍會在微博上就蝦米音樂的相關問題予以評論,但截至記者發稿前,他未就蝦米音樂即將關閉的傳聞予以任何回應。
前世今生
蝦米音樂,早前以EMUMO的名字存在於頁端,後被稱之為蝦米網,而其「高品質音樂,發現,分享」的定位,則使之成為了上個PC時代裡最能反映中國音樂掘金者情懷的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蝦米音樂的五位創始人中,有四人皆來自阿里巴巴。像王皓就曾任阿里系統分析師,創始團隊其餘成員有阿里巴巴中文站原運營經理王小瑋、原技術總監陳恩衛、原中文站開發工程師吳軼群。
2008年蝦米音樂獲深創投的投資,2010年拿到盛大的投資,2013年,蝦米音樂被阿里收入囊中。
2013年1月,阿里巴巴進行架構調整並成立為25個事業部,其中的音樂事業部,便有集團收購來的蝦米網在內,彼時王皓等創始成員全部回歸了老東家。
需要提及的是,阿里此後又收購了音樂播放器天天動聽,讓蝦米音樂與其組成了阿里音樂。有了阿里資本的加持,2014年,蝦米音樂斥資3000萬元買下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2016年,高曉松、宋柯、何炅加盟阿里音樂,為蝦米帶來了大量粉絲。2017年,阿里音樂史上第一封CEO內部信《廣積糧、不築牆——阿里音樂未來發展三個方向》曝光,被外界解讀為蝦米音樂未來將受到更大的重視。雖然阿里不斷在資本、人氣和資源上加持,但當年曾站在了在線音樂鄙視鏈的頂端的蝦米音樂,2018年,走到各類音樂榜單全部墊底的位置。
併入阿里的蝦米音樂,雖不斷改版推出新產品功能,但它的路走得並不平坦,用戶留存和新增都成了「老大難」問題。
一組數據顯示,在2019年中國移動音樂領域中,以各主要平臺的月活用戶來排名,蝦米音樂的月活為500萬,其市場滲透率僅為1%,被QQ音樂、網易雲音樂及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甩在了身後。
連年虧損的蝦米音樂,似乎早已再不是阿里曾宣稱的「富養女兒」的心頭肉,去年9月份,阿里全資收購網易考拉的同時,還以阿里巴巴、雲峰基金等投資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獲得了後者約10%的股份。阿里沒有將這筆資金投給旗下的蝦米音樂,反而投給了蝦米音樂的競爭對手,這一反常操作,在彼時不僅引發外界猜測,阿里在音樂賽道上的這兩大產品將在內部形成競爭,當然也有猜測稱阿里將放棄蝦米音樂。
如今傳聞再起,蝦米音樂的命運將走向何方,記者將持續關注。
版權危機?
一位不願具名的網際網路相關人士表示,當阿里的會員體系88VIP與網易雲音樂達成戰略合作,儘管官方表示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在整個88VIP的權益體系中是一樣的,「用戶的音樂選擇可以是二選一」,但這位人士告訴記者,「用戶往往傾向選擇要聽得音樂在哪裡有正版,哪個平臺資源更豐富」,換句話說,音樂版權成為當下音樂平臺生存的關鍵。
眾所周知,蝦米音樂早期是允許用戶自主上傳音樂資源到曲庫的,此舉雖成就了平臺在用戶心中的「小而美」的情懷,但據音樂產業觀察媒體「音樂先聲」看來,這個動作讓蝦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特別是在國家版權局出臺政策,要求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並將平臺上的未經授權音樂作品下線後,不只蝦米音樂,包括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在內的平臺相繼圍繞版權展開投入。
公開資料顯示,蝦米音樂曾在2017年及2018年與競爭對手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進行版權合作,然而,不少蝦米音樂平臺上的用戶吐槽「版權怎麼這麼少」,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大部分歌手的版權被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兩極收入囊中。
記者獲悉,今年以來,蝦米音樂和太合音樂集團等音樂公司進行版權合作,但相較而言,當下境況於蝦米音樂而言,對於打好平臺的版權之戰,顯然不利。
蝦米即將被關閉的傳聞一出,背後緣由是否與版權限制有關,記者雖不得而知,但一位蝦米音樂的用戶說,「因為好多歌曲被下架了,我的蝦米曲庫可以用千瘡百孔來形容。」他甚至吐槽,「出於平臺競爭的關係?微信上都不能分享蝦米音樂,這讓我很糟心。」
還有一位在蝦米音樂成立一年後便開始使用的用戶反映,他曾經在2014年「轉戰」了QQ音樂,然而「曲庫和資料介紹等體驗太差」,又重新回到了蝦米,「結果蝦米的曲庫居然也退化了,後邊問題越來越多。」
儘管提到這款產品就忍不住發牢騷,但上述這位用戶依然不希望看到蝦米音樂最終走向關閉。這也是「相徵」不願看到的局面,「太可惜了。」他認為,即使單純看音樂分類和專輯單曲EP等分類,「至今也是蝦米最專業」。
小編碎碎念
其實在成為雲村用戶以前,小編也曾是蝦米音樂的忠實玩家。不得不說,歌曲版權確實是音樂app生存的關鍵。在網易雲爆發式成長以前,蝦米手中也握有相當大板塊的曲庫。基本上大眾愛聽的歌,在蝦米上都能得到滿足。而且以情懷著稱的蝦米音樂,其精準的日推邏輯、小眾的審美需求,使得在音樂授權越來越嚴格的大環境下,手握那麼一點點版權的蝦米,依然擁有著那麼一小部分死忠粉。
現在蝦米或將於明年1月份退出音樂江湖的消息被爆出,不少網友直呼「爺青結」了。你們常用的音樂APP是什麼呀?不會...就是蝦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