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丨集合啦!跟著單霽翔「潮」遊北京中軸線

2020-12-16 北京文博

文物

是什麼樣的?

其實

它們還可以這樣

文物萌起來盡顯潮範兒

「文物潮我看,古潮今亦潮」

今年央媽推出的爆款視頻節目

《文物「潮」我看》

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文物「潮」起來

誰也擋不住

新一期節目中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

親自上陣導遊

和《新聞聯播》主持人李梓萌一起

從北京永定門出發

沿著中軸線

打卡著名地標和文化遺產

文博圈最潮的「老單」

和央視顏值擔當

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出發集合路上左:李梓萌 右:單霽翔

「一條長約八公裡,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

——梁思成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曾這樣描述過北京中軸線,那麼它的起點在哪呢?

北京中軸線的起點在哪?

永定門

是北京老城中軸線的南端點

「永遠安定」之意

▲永定門城樓立面

來源:喜仁龍《北京的城牆和城門》

第一站

單霽翔帶著我們來到了永定門

▲永定門老照片
▲永定門城樓夜景 攝影:陳敏輝

這是北京外城城門中最大的一座

也是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永定門平面 來源:喜仁龍《北京的城牆

進了永定門

才算來到北京城

有了外城城垣的保衛屏障

北京城便有了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封建統治者便不斷加強

內城的政治功能

而將商業、文化設施逐步移至外城

清朝時

北京內城外南部成為商貿區

還有不少達官顯貴居於此處

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

全長達7.8公裡

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

古代城市軸線

中軸線

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

中軸線是北京城的生命線

凝聚著這座城市文化歷史發展的精髓

▲北京老城地圖 來源:「北京印跡」官網

老北京城原有四道城

從裡往外的順序是

第一道宮城

(也稱為紫禁城)

第二道皇城

第三道內城

第四道外城

外城建於明朝定都北京140多年以後。原本計劃外城為四面之制,外包京城,呈一「回」字形格局。但由於當時財力的限制,不得不縮減規劃,實際僅完成了城南一面。最後北京城的格局就成為了「凸」字形。

▲2008年奧運會 ,29個巨大的腳印沿北中

如今

中軸線仍在不斷成長

在北京新的規劃藍圖中

這一令世人讚嘆的城市景觀

再次向南北兩側延伸

連接北起奧林匹克公園

南至南五環外的廣闊地區

成為集中體現古都保護和城市發展的

一條新軸線

Q:你知道中軸線有五個1500米的序列嗎?

5X1500≈7800

北京中軸線5個1500米

每個都不一樣

中軸線有哪些組成?

中軸線上建築有什麼特點?

節目中

跟著單霽翔「潮」看中軸線的秘密

從永定門到天橋

是中軸線的第一個1500米

兩側樹木一字排開

莊嚴肅穆

原先的祭祀場所

現在儼然成為中軸線南端的生態序列

Q:皇帝坐在龍椅上,前面有幾座門?

太和門、午門、端門、天安門、中華門(大清門)

這是天子五門對應分隔出三朝:外朝、治朝、燕朝

這就是「三朝五門」

再往外是內外城的兩座大門

正陽門城樓+箭樓

永定門城樓+箭樓

一共九座門

Q:天橋的橋在哪兒?

天橋

本是供天子到天壇、先農壇祭祀時使用

後經多次改建後拆除

但是「天橋」作為地名延續至今

並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色彩

「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

▲從天橋看正陽門箭樓 攝影:陳敏輝

彩蛋:老單兒時的記憶

老單兒時

(0-6歲)

就住在天橋附近

讓我們聽聽他的回憶

敲臉盆、舉旗杆除四害——麻雀

下大雨街上漂西瓜

老百姓的生活鮮活展現在我們眼前

天壇和先農壇

「內九外七皇城四,九壇八廟一口鐘」

先農壇和天壇分布在南中軸線的兩側

是北京中軸線的核心構成要素

充分體現著

皇家文化、宗教文化、祭祀文化的深厚內涵

▲先農壇復原鳥瞰

來源: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網站

Q:為什麼天壇不在中軸線上?

▲北京主要壇廟格局示意圖

來源:《古都北京》王南/著

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

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

左祖右社,前朝後市。

《周禮·考工記》這樣描述古代都城的布局

北京就是按照這樣展開

重要的壇廟建築一般都在中軸線兩側

對稱分布

為什么正陽門是

「京師九門」之冠?

前門樓子九丈九

四門三橋五牌樓

老北京內城有九個門

惟有正陽門箭樓開設了城門

只有皇帝出入時才開啟

清朝時施行滿漢分住

內城只允許滿族人和皇宮貴族居住

且不得開辦娛樂場所

由於靠近六部

正陽門

是漢人官員、各地舉人

進京趕考必經之地

因此很多店鋪、戲館、會館等

在正陽門附近聚集

商業興盛、市井繁華

從天橋到正陽門

是中軸線的第二個1500米

北京城的經濟序列

為什么正陽門是「京師九門」之冠?

正陽門箭樓有幾個箭窗?

前門火車站的鐘樓原來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說正陽門

連接了北京城市的近代史?

……

知識點太多了

跟著「老單」都來不及記筆記

歷史上的天安門、故宮

是怎麼樣的?

進了正陽門就是內城

也是中軸線的第三個1500米

都城的政治序列

從皇權的象徵

到人民的廣場

歷史上的天安門是怎麼樣的?

什麼是「左祖右社」?

如今的「社稷壇」「太廟」

是怎樣服務人們的生活?

節目中老單和李梓萌

還經常和觀眾出題與互動

中軸線是成長的

中軸線要如何申報世界遺產?

中軸線如何保護?

申遺過程中不為人知的細節

我們聽老單一一解答

Q:北京的一環在哪裡?

你知道北京的一環和0環嗎?

從老單的講述中

我們才知道

曾經還有一路公交車內環專線(一環)

故宮和景山是一體的嗎?

作為古都的核心

紫禁城到景山是第四個1500米

這裡是北京的文化序列

故宮是如何從紫禁城轉變為故宮博物院?

景山原來和故宮是一個整體嗎?

故宮人如何把壯美的紫禁城交給21世紀?

老單為故宮守門七年零四個月

600歲的故宮變得更「好玩」

我們跟隨老單的腳步

爬上景山

作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園囿

景山以前有山嗎?

景山上的五個亭子是什麼時候建的?

老單還在景山放出彩蛋

今年已經寫了六本書

比如

《大運河飄來紫禁城》

故宮故事又上新了!

在景山上

我們不僅能聽到「景山的前世今生」

還能了解到老城的原來風貌

站在老城的制高點

我們再聽老單好好介紹一下故宮

「世界上沒有這樣的宮殿,這是全世界最大規模、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這裡還收藏著最豐富的古代中國的文物藏品——1,863,404件/套……」

老單看著故宮的「背影」

如數家珍

北京中軸線的北端在哪?

北京中軸線上最高的建築是哪一個

跟著老單的腳步再去找找答案

▲從景山往北看 攝影:陳敏輝

城市的發展

既要過現代化的生活也要保持傳統的景觀、傳統的風貌

這是一個非常智慧、循序漸進的過程

老單比喻這是一個「繡花式」的工作

小規模、漸進式、微循環

北京的舊城改造是可持續的有機更新

從景山到鐘鼓樓

是中軸線的第五個1500米

首都的生活序列

鐘鼓樓在古代有什麼功能?

老單記憶中的鐘鼓樓是怎麼樣的?

古代有哪些計時報時的方法?

最後老單帶我們來到了鼓樓

在通關文牒上蓋章打卡

給中軸線之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節目的內景部分,相聲演員高峰 、欒雲平暢聊天橋曲藝文化,帶我們尋找藏在相聲裡的老北京生活。

如此壯美的中軸線

乾貨滿滿的精彩講解

你心動了嗎?

掃描海報二維碼

跟單霽翔一起「潮」看中軸線

第七期

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

資料來源:文博圈

相關焦點

  • 北京中軸線有哪些故事?單霽翔、李梓萌講述歷史
    中新網12月11日電 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別節目《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播出。節目組供圖節目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總臺主持人李梓萌分別擔任本期「潮推官」與「追潮團長」,帶領網友一路從南向北遊覽北京7.8公裡中軸線上的知名地標和文化遺產,詳解北京中軸線數百年沉澱的歷史。德雲社相聲演員高峰、欒雲平則化身「追潮人」,與潮小助一起暢聊老北京天橋曲藝文化,挖掘那些藏在相聲裡的北京中軸線故事。
  • 北京中軸線有哪些故事?單霽翔、李梓萌講述歷史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新網12月11日電 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別節目《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播出。  節目組供圖節目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總臺主持人李梓萌分別擔任本期「潮推官」與「追潮團長」,帶領網友一路從南向北遊覽北京7.8公裡中軸線上的知名地標和文化遺產,詳解北京中軸線數百年沉澱的歷史
  • 紫禁城600歲這天,《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軸線」
    2020年12月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在總臺「央視頻」5G新媒體平臺上共同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別節目《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順利播出。本期直播,節目組走出演播室,在中巴車上搭建「移動演播室」,帶著網友一起漫步北京城,潮遊中軸線。
  • 紫禁城600歲 央視頻《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軸線」
    2020年12月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在總臺「央視頻」5G新媒體平臺上共同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別節目《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順利播出。
  • 北京文博|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北京中軸線文化...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為講好中國故事,深入挖掘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獨特的審美理念和人文精神,將北京中軸線打造成國家文化符號,9月27日,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挖掘與創作主題中軸線文化講座在京舉辦。北京市文物局、民盟北京市委、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等單位領導出席講座活動。
  • 紫禁城600歲這天,央視頻《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
    2020年12月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在總臺「央視頻」5G新媒體平臺上共同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別節目《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順利播出。
  • 北京文博|「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北京文博·文昌運盛看...
    北京文博·文昌運盛看北京」雲講堂活動。4月18日,雲講堂第二場講座——「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在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成功舉辦。講座由首都博物館白樹軍老師主講。白樹軍老師是首都博物館《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策展人,講座中她結合首都博物館的「讀城」展覽,指出「讀城」是解讀研究城市的文化內涵和精神特徵,目的是樹立文化自信。為什麼要了解北京中軸線(以下簡稱「中軸線」)?中軸線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 One 「Line」 in BEIJING ▏北京中軸線的榮耀與哀傷
    中軸線旅遊線路的規劃與開發,將「吃、住、行、遊、購、娛」這六大核心要素完美結合,成為北京旅遊產業著力打造的一張王牌。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遊客可以在此充分領略到北京的萬種風情。「交通障礙」是當前發展北京中軸線旅遊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 北京文博丨聽志願者講述中軸線的故事①
    北京中軸線由鐘鼓樓貫穿至永定門,約7.8公裡,不僅中軸線上嵌聚著多個世界文化遺產,中軸線本身也凝聚著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精神價值、時代價值等文化內涵。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由北京市文物局主辦,北京博物館學會、北京博物館志願服務總隊承辦,北京市文物局宣傳教育中心、北京市文物局團委協辦的「中軸線上看北京——志願者講述視頻徵集活動」,以「認識中軸線,感悟北京城」為主題,邀請北京地區博物館志願者作為講述人,自製網絡微視頻,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等媒介進行宣傳推廣
  • 故宮首發北京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
    央視網消息:故宮博物院本周首發重大古建築文獻整理項目成果《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上世紀四十年代測繪的716幅北京城中軸線實測圖,經過4年的整理終於面世。1941年,為預防北平古建築遭戰火焚毀,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謀劃,由建築師張鎛主持,歷時4年繪製了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的北京城中軸線主要古建築實測圖,共704幅,全部數據均按不小於1/50的比例尺,用墨線或彩色渲染在60×42英寸的高級橡皮紙上,圖紙完整、數據精確、製圖精美,勘稱中國古建測繪圖範,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城市布局、傳承建築設計理念具有科學價值。
  • 文創佳作演繹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
    10月21日,「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挖掘與創作主題大賽決賽」在北京舉行。《TNGAR真北全球探索賽之北京中軸線探索》從10個決賽項目中脫穎而出,獲評大賽一等獎。此次大賽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
  • 當「國寶」遇見「新潮」,《文物「潮」我看》讓文物與年輕人對話
    中軸線展現了北京城的格局與魅力,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近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在總臺5G新媒體平臺「央視頻」上共同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第一季),在最後一期獻禮紫禁城誕辰600周年的特別節目中,正式收官。
  • 北京東城7條,「漫步北京」旅遊線路推薦
    逛潮店扎堆的五道營胡同,在「左廟右學」裡看科舉制度的演變,在煙火氣十足的簋街品美食。「御道漫步」,跟著天壇晨練的大爺「走大圈兒」,吃南門涮肉,感受中軸線上的皇家禮儀和市井生活。素材來源:北京東城、文旅北京、北京日報8月8日,「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評選活動」啟動儀式暨文旅系列活動發布會在隆福大廈舉辦。
  • 北京文博 | 中國交通廣播「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之走進北京天文館精彩回顧
    為進一步展現各博物館為公眾提供的豐富數字文化資源,帶領公眾感受歷史文化,共享文物故事,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節目組推出了「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7月27日-8月14日,節目將走進北京地區十五家博物館,與大家一起了解文博背後的魅力。
  • 故宮「看門人」單霽翔的文博課,講述故宮成為「網紅」背後的故事
    今天,三皮兒就帶你走進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堂課——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帶來的文博課。 要說近幾年來,最煥發生機的旅遊景點,北京故宮當屬之一。 600年的故宮,從一個垂垂老者搖身一變成為新晉「網紅」,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功不可沒。 2012年1月單霽翔成為故宮的新任院長,一上任,他就發現了一個難題。
  • 北京文博 | 中國交通廣播「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之走進北京自然博物館精彩回顧
    為進一步展現博物館為公眾提供的豐富數字文化資源,帶領公眾感受歷史文化,共享文物故事,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節目組推出了「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7月27日-8月14日,節目將走進北京地區十五家博物館,與大家一起了解文博背後的魅力。
  • 北京文化遊出新出彩
    本地遊已成為各地旅遊業發展主力軍。如何讓本地遊客願意出門、遊得開心、遊出新意,各地頻出新招。看漁村、嘗漁獲,6月,上海旅遊集散總站將推出印象漁村一日遊線路,包括金山嘴漁村、城市沙灘、呂巷水果公園等景區;5月22日,湖北省鹹寧市政府印發《關於開展「鹹寧人遊鹹寧」活動的通知》,決定在全市開展「鹹寧人遊鹹寧」活動;5月7日,61名廣州市民在金牌導遊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天「城市深度煥新之旅」,暫停103天後的廣州本地遊再啟程。
  • 故宮掌門人單霽翔推薦遊覽路線:希望躲開中軸線
    相信90%的人來北京遊玩,都會去他的單位看一看。沒錯,他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在一個小時的直播裡,這位「愛走」、「愛管」又「愛說」的「故宮掌門人」給很多聽眾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主持人林溪拋出的熱辣提問,還是觀察員白中華提到的敏感話題,他都是一一接住,直面問題。
  • 北京文博 | 中國交通廣播「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之走進北京汽車博物館精彩回顧
    為進一步展現博物館為公眾提供的豐富數字文化資源,帶領公眾感受歷史文化,共享文物故事,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節目組推出了「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7月27日-8月14日,節目將走進北京地區十五家博物館,與大家一起了解文博背後的魅力。
  • 漫步北京 | 中軸線南段御道貫通 皇家與市井齊觀
    」城市休閒文化遊主題線路。之後還將策劃「北京百個網紅打卡地」、「點亮四九城」等系列,全面展現後疫情時代,北京多措並舉加強文旅業態融合,營造新消費場景。日前,北京市文旅局正式推出10條「漫步北京」城市休閒文化遊主題線路,讓北京人感受不一樣的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