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600歲 央視頻《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軸線」

2020-12-25 人民網傳媒

2020年12月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在總臺「央視頻」5G新媒體平臺上共同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別節目《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順利播出。本期直播,節目組走出演播室,在中巴車上搭建「移動演播室」,帶著網友一起漫步北京城,潮遊中軸線。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總臺主持人李梓萌分別擔任本期「潮推官」與「追潮團長」,帶領網友一路從南向北遊覽北京7.8公裡中軸線上的知名地標和文化遺產,詳解北京中軸線數百年沉澱的歷史和新時代煥發的潮範兒魅力。德雲社相聲演員高峰、欒雲平則化身「追潮人」,與潮小助一起暢聊老北京天橋曲藝文化,挖掘那些藏在相聲裡的北京中軸線故事。

單霽翔與李梓萌變身「金牌導遊」

帶團打卡北京中軸文化地標

在上午的直播中,單霽翔與李梓萌化身「金牌導遊」,帶觀眾從中軸線南端的永定門出發,一路北上,在前門大街、景山萬春亭、以及中軸線北端鐘鼓樓幾個重要建築下車進行實地探訪,詳解北京中軸線上的文物故事和歷史知識。

作為「京城南大門」,永定門建築群相隔213年才全部建成,建國後又經歷拆除和復建。以這裡為起點,單霽翔和李梓萌一路向北,和網友一起沿途打卡天橋、天壇、先農壇、以及前門「大柵欄」等地標景點,用一個個故事詳細介紹了北京中軸線在元、明、清不同朝代的發展演變,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面貌。

兩位「金牌導遊」一路攀登,到達了中軸線的最高點——景山萬春亭,在沿途和現場遊客的不斷互動中,講述著這座皇家御苑的百年滄桑,萬春亭上,與網友一起領略故宮建築的恢宏和中軸線的對稱之美。

中巴車駛過北京中軸線上最古老的歷史見證——萬寧橋後,兩位嘉賓帶大家到達中軸線的北端終點——鐘鼓樓。沒有鍾,沒有表,古代是怎麼實現報時的?為什麼說「暮鼓晨鐘」而不是「暮鍾晨鼓」?鐘鼓樓如何做到「計時、定時、報時」功能三位一體?在鐘鼓樓講解員的專業講解下,廣大網友與嘉賓一起感受古人計時的智慧。

德雲社總教習高峰、總隊欒雲平現身直播間

帶大家一起感受藏在相聲裡的北京中軸線

下午的直播在虛擬演播室中進行,節目搭建了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並邀請到德雲社相聲演員高峰、欒雲平擔任「追潮人」,用相聲的方式打開「中軸線」上的市井面貌,挖掘相聲段子裡的老北京生活。

從中軸線上的天橋引出曲藝文化,「追潮人」高峰和欒雲平講述了相聲的歷史與文化。此外,直播還以「報地名」「報菜名」「學叫賣」等經典相聲貫口為引,用互動遊戲的方式,趣味解讀了北京各城門的讀音與故事、北京兒化音的正確用法、北京傳統小吃美食、胡同裡的吆喝聲等中軸線文化。節目在說學逗唱的相聲氛圍中,帶觀眾領略了那些中軸線上的「北京範兒」。網友留言評論道:「太有意思了,原來相聲裡藏著這麼多老北京的過往。」

一線牽一城,一城聚一線。「北京中軸線」被稱為「北京古城的靈魂與脊梁」,是世界城市建設歷史上最傑出的城市設計範例之一,也蘊含了深厚的民族傳統,擁有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生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五個1500米的不同功能分區,反映了古老的中軸線建築布局以及獨特的建築特點和文化理念。梁思成曾說「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建立而產生」,中軸線上宏偉的建築群凝結了中國古人的審美與智慧,對現代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也具有借鑑意義。

2011年,北京啟動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文物保護工作,正如單霽翔所說,「我們既要保證城市現代化的生活,又要保持傳統的景觀和風貌,這是一個非常智慧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本期節目用一種沉浸式體驗的方式,沿著中軸線展現了北京格局的精髓和北京古都的魅力,帶網友了解先人的智慧,感受到了中軸線的生命力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責編:燕帥、宋心蕊)

推薦閱讀

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  「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主辦,是全國新聞界每年一度的盛典。經過各地各新聞單位層層推薦、比賽評選,13名優秀記者代表全國百萬新聞工作者,向全國觀眾講述發生在重大新聞背後的感人故事……【詳細】

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詳細】

相關焦點

  • 紫禁城600歲這天,央視頻《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
    (原標題:紫禁城600歲這天,央視頻《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軸線」)
  • 紫禁城600歲這天,《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軸線」
    2020年12月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在總臺「央視頻」5G新媒體平臺上共同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別節目《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順利播出。本期直播,節目組走出演播室,在中巴車上搭建「移動演播室」,帶著網友一起漫步北京城,潮遊中軸線。
  • 北京中軸線有哪些故事?單霽翔、李梓萌講述歷史
    中新網12月11日電 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別節目《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播出。節目組供圖節目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總臺主持人李梓萌分別擔任本期「潮推官」與「追潮團長」,帶領網友一路從南向北遊覽北京7.8公裡中軸線上的知名地標和文化遺產,詳解北京中軸線數百年沉澱的歷史。德雲社相聲演員高峰、欒雲平則化身「追潮人」,與潮小助一起暢聊老北京天橋曲藝文化,挖掘那些藏在相聲裡的北京中軸線故事。
  • 北京中軸線有哪些故事?單霽翔、李梓萌講述歷史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新網12月11日電 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別節目《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播出。  節目組供圖節目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總臺主持人李梓萌分別擔任本期「潮推官」與「追潮團長」,帶領網友一路從南向北遊覽北京7.8公裡中軸線上的知名地標和文化遺產,詳解北京中軸線數百年沉澱的歷史
  • 北京文博丨集合啦!跟著單霽翔「潮」遊北京中軸線
    其實它們還可以這樣文物萌起來盡顯潮範兒「文物潮我看,古潮今亦潮」今年央媽推出的爆款視頻節目《文物「潮」我看》>和《新聞聯播》主持人李梓萌一起從北京永定門出發沿著中軸線打卡著名地標和文化遺產文博圈最潮的「老單」和央視顏值擔當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 當「國寶」遇見「新潮」,《文物「潮」我看》讓文物與年輕人對話
    中軸線展現了北京城的格局與魅力,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近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在總臺5G新媒體平臺「央視頻」上共同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第一季),在最後一期獻禮紫禁城誕辰600周年的特別節目中,正式收官。
  • 紫禁城:我今年600歲了!
    2020年,紫禁城已經600歲了,今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始建於公元前1406年,至公元1420年明代永樂十八年完全落成,舊時稱為紫禁城,共計有24位皇帝曾居住於此,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紫禁城也就更名為故宮。
  • 600歲的紫禁城
    紫禁城完成了從前朝後庭的家國天下到人民共享共有的博物院的轉換,實現了從明清兩朝皇宮到世界文化遺產的跨越,一次次走向重生。這其中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前因後果?當我們從正門洞進入並登上午門時,《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向你打開這些塵封的歷史,講述那些還未遠去的故事。
  • 故宮:我的名字叫紫禁城,今年我600歲了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見證六百個歲月流轉,沉澱六百個寒來暑往。當生命已選擇緘默建築卻依舊在訴說▼故宮北京 四重城外城、內城、皇城、宮城中軸線貫穿核心紫禁城是如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 故宮600年大展終於官宣了!一生看一次,再睡北京最潮地段酒店
    important}「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今年是紫禁城建成整整600周!故宮昨天官宣了讓所有人都期待已久的紫禁城600年大!紫禁城建成於1420年,至2020年,已整整600年了!展覽期間正是北京最美的秋季還可以在北京旅行一番~(所以小喜給你們推薦2家建在北京最潮地段的酒店!
  • 故宮600年大展終於官宣了!一生看一次,再睡北京最潮地段酒店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故宮昨天官宣了讓所有人都期待已久的紫禁城600年大展!逢百年的故宮慶祝大展,可以說是每個人一生僅有的一次機會!紫禁城建成於1420年,至2020年,已整整600年了!下面一起來看看~)【第二站:北京高性價比酒店首選】① 北京瑜舍酒店三裡屯太古裡中心|愛酒人士必打卡寵物友好|米其林餐廳酒店在北京最潮的地方——三裡屯,能在這裡的酒店硬體和軟體絕對都是豎大拇指的高端酒店
  • 帶你穿越紫禁城600年
    >帶你「雲打卡」紫禁城直播正在進行中精彩內容太多,來一睹為快!紫禁城晨曦旭日緩緩東升日光照耀下,角樓盡顯壯麗輝煌紫禁城在晨曦中醒來宮門開紫禁城內最大宮門浩蕩開啟太和殿的脊獸北方有這麼個說法:「一個人閒得五脊六獸的」
  • 故宮:我叫紫禁城,今年600歲了
    >(明清北京皇家建築分布圖,今天北京城內明清皇家建築多為清代重建,但基本格局和建築形制大多遵從明代原物,請橫屏觀看,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這條中軸線像一首意味悠長的樂曲擁有序幕、過渡>清宮中的文物部分南遷其中有部分文物輾轉運至臺灣而更多的文物又從全國各地返回了故宮的懷抱新中國成立後故宮博物院又通過政府撥交、文物徵集和接受捐贈
  • 把故宮帶回家,顯微鏡下看盡紫禁城的600年
    「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故宮看看」「有時間,我一定要再去細緻看看故宮」……故宮,一直深受大家喜愛,是每個中國人都想去打卡的地方。為此,我想和大家隆重分享紫禁城600周歲特別定製的生日禮物——《故宮(人文版)——這是紫禁城》。就讓我們足不出戶逛故宮——看故宮的建築、聽故宮的故事、學故宮的文化、做故宮的手工。這裡一定有你想知道的故宮。
  • 600歲紫禁城最大的煩惱:太紅了!
    西雁翅樓、午門正樓、東雁翅樓三個展廳,講述了紫禁城從營建到明清兩代建築格局與風格的變化,再到對外開放的600年曆程。展覽展出的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餘件。其中,既有明代宮城的琉璃構件,也有反映紫禁城部分宮殿格局的古畫;既有紫禁城開放後的老照片,也有可以掃描二維碼打卡的紫禁城宮殿建築全景模型……首次展出的養心殿符板和五供,是在首次養心殿大修時發現的。
  • 今天是紫禁城600歲生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新書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1420年12月8日——明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皇帝頒布詔書,昭告天下:創建宮室……今以告成。600年後的今天,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
  • 紫禁城中藏著北鬥星和銀河?走近600年名宿故宮
    「這首歌不論是詞還是曲都特別浪漫, 也符合我對紫禁城的理解。這兩句詩蘊含著中國古代都城的建造法則 以及古人對古代星象的認知 紫禁城中軸線的部分建築位置與北鬥七星密切相關 詩中的「北鬥」正是地上的皇宮 「銀河」則指的是金水橋裡的水 對紫禁城有著別樣情愫的吳謹言
  • 北京: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大展進行中 遊客故宮「打卡」絡繹不絕
    2020年9月13日,北京故宮午門前人頭攢動,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大展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故宮「打卡」參觀。據悉,大展於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450件精品文物,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
  • 北京最值得去的景點,600歲的「網紅大咖」,門票價格非常親民
    故宮位於北京的中心,是明清朝代的皇宮,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就為了看一眼故宮,這趟北京也值得,故宮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北京一下雪,故宮就上熱搜!關於600歲的故宮,這些故事值得講給孩子...
    你帶孩子來過故宮嗎?中教君這有幾個故宮的故事,分享給你~600歲的故宮,歷久彌新故宮一般指的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我在故宮修文物》讓許多年輕人走近了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傳統文化更被其傳承的「工匠精神」所感召600歲的故宮,還很「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