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
火鍋成為很多人的最愛
可能有不少吃貨都覺得
外面的火鍋
總是口感特別好
吃起來特別爽
吃了一次還想吃第二次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
你就要懷疑
這些火鍋是不是可能加了「料」
你猜對了!
2018年12月,《消費者報導》整理了國家及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5年來關於火鍋底料的質量抽檢報告。
結果顯示↓
國家及省級食藥監共抽檢出23批次不合格的火鍋底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檢出罌粟殼成分,如那可丁、罌粟鹼、嗎啡、可待因、蒂巴因等。
其中,四川省屏山縣五味軒魚莊登榜2次。從省份來看,四川成為不合格火鍋底料的重災區,佔不合格比例的43.5%。
//
神秘調料:罌粟殼
//
你是否遇到某些小店做的火鍋特別好吃,你有沒有想過,如此緊緊拴住你一縱嬌慣的胃,它究竟真是店家獨門的火鍋底料秘方,還是偷偷添加了使你上癮的「毒品」?
很殘酷,答案有可能是後者。
從2014年初至今,國家及省級食藥監共抽檢出23批次不合格的火鍋底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非法添加罌粟殼成分。
從不合格項目來看→
那可丁、罌粟鹼、嗎啡、可待因、蒂巴因等「毒品」頻頻上榜,累計達59次,其次是酸價不達標、苯甲酸等防腐劑的超量使用問題。
//
用罌粟殼提香?不可能
//
大多數罌粟殼本身並沒有味道,有的甚至帶有一點酸澀的苦味,因此增香、提鮮恐怕只是謠傳。反而這些生物鹼可令人產生一種愉悅的快感,並逐漸形成依賴而成癮。
在火鍋底料中檢出的5種罌粟鹼成分中,嗎啡是極易成癮的物質之一,連續食用3~5天即可產生耐受性,一周可致成癮。
//
加罌粟殼真實目的:上癮
//
在山東省市中區真蝦涮涮火鍋店的雞湯(火鍋底料)中檢出了罌粟鹼、嗎啡、可待因、那可丁,嗎啡的含量就高達990μg/kg,長期食用或「離不開」它。
餐飲經營者在火鍋中使用罌粟殼,主要用於招攬回頭客。為了掩人耳目,這些不法商家一般不會將完整的罌粟殼加入到火鍋,而是將罌粟殼或籽磨成粉末或製成水浸物混入到火鍋底料等食物中,食客亦難以發覺。
//
四川火鍋不合格:佔4成
//
在23批次不合格的火鍋底料中,四川省屏山縣五味軒魚莊登榜2次,涉及火鍋底料油(散裝)、火鍋底料(統一配送散裝)兩種產品。
曝光的「中招」者多為火鍋店,從省份來看,這些不合格火鍋底料共來自6個省份及直轄市。
其中,四川省成為不合格火鍋底料的重災區,多達10次,佔比43.5%。其次是山東(5次)、重慶(4次)、河南(2次)、湖南(1次)、吉林(1次)。
如何識別?
記住這些方法
一是看外觀
罌粟殼呈橢圓形或瓶狀卵形,如鴿子蛋大小,一頭是尖的,另一頭是6~14瓣冠狀物,其殼體上往往有人為切割的多道刀痕。
二是憑感觀
初次食用加入了罌粟殼的火鍋或小吃後,一般有心跳加快、臉色微紅、不易入睡等感覺,這種情況因個體差異及火鍋中罌粟殼含量而有所不同。
三是技術檢測
罌粟殼的使用多為隱蔽,個人鑑別較為困難。消費者如果對食用的食品感到可疑,可留下不少於50mL的火鍋湯,最好取油分較少的底層湯汁,送到當地毒品檢測機構或公安刑事技術檢測部門進行成分分析。
誤食怎麼辦 ?
如果誤吃了「罌粟殼」,應多喝水、多吃蔬菜及水果,因為水能加快有毒物質的排出,蔬菜及水果中纖維物質也可以降低其吸收。
來源:消費者報導(ID:consumer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