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10月22日電 聽說法國正推動「法棍麵包」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輯部的帥大叔笑了:「我在街邊買的法棍硬得像鐵棍,都趕上撬核桃酥的江米條了!」
關於江米條的笑話源於一段相聲,說軋進馬路都沒碎的核桃酥,被一根挺長挺細的江米條撬了出來。
其實,在不少人心中,酥香的江米條代表童年的幸福味道。那麼,法棍對法國人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法國人心中「最好的麵包」
地道的法棍外形細長、口感堅韌、外皮酥脆,屬於法國人的基本主食。
「法棍是最好的麵包,比其他的都要好。我們仍然在用傳統的、法式的訣竅來製作法棍,就像人們說的那樣。」巴黎市民巴裡在接受採訪時說。
巴黎市民凱薩琳同意這一觀點。「我認為法棍是世界上最好的麵包。我去過很多國家旅遊,從來沒發現像法國法棍一樣的食物。我喜歡法棍,喜歡白法棍、雜糧法棍、全麥法棍等等。」
1920年10月,法國一項法律規定麵包師不該早上4點之前工作,使得當時早餐用圓麵包難以在當天早上完成製作。而法棍的準備和烘焙時間較短,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統計顯示,法國每年賣出的麵包中65%是法棍。法棍在法國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赫爾沙尼是巴黎一家麵包店的老闆。他說:「通常情況下,我們這家店每天會銷售1000多條法棍。麵包——尤其是法棍——對法國人而言是法國身份完整的代表和象徵。它就像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文化,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你吃的法棍為什麼不好吃
法國全國麵包師聯合會正推動法棍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法國總統馬克龍支持。
「我們要保留法棍的品質和製作工藝,」馬克龍說,「這是法棍需要成為『非遺』的原因。」
法國全國麵包師聯合會主席安拉克特希望借法棍「申遺」確保傳統法棍的品質。
「當你看到超市中的麵包質量時,你不可能不生氣。」安拉克特說,超市中的麵包是凍過的,一部分來自羅馬尼亞和其他地方,完全沒有按照工藝製作。
法國1993年通過一項法律,規定法棍原材料只有麵粉、水、酵母和鹽這4種材料,不能冷凍保存或者放防腐劑。
一般法棍直徑為5釐米至6釐米,長約55釐米至65釐米,重約250克至300克。
按照標準精心製作的法棍外脆內韌,麵包心松黃酥軟,不規則的氣孔使內部變得柔韌有嚼頭,散發濃鬱的麥香味。加上芝士、蒜蓉、蔬菜等各種佐料,法棍徵服大批人的味蕾。
總統餐桌上的法棍什麼樣
馬克龍把法棍稱為法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在早上、中午、晚上,無論你信不信,每人都吃(法棍)。」
那麼,他餐桌上的法棍是什麼樣呢?
在今年的「最佳法棍」麵包大賽中,巴黎14區M賽迪麵包店的麵包師姆賽迪做的法棍從巴黎181家麵包店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大獎,獲得4000歐元(約合人民幣3.2萬元)獎勵和為愛麗舍宮及法國總統供應一年麵包的榮譽。
這家店是這樣做法棍的:
「最佳法棍」麵包大賽於1994年開始舉辦。參評的法棍必須符合長度在55釐米至65釐米、重量在250克至300克、用鹽量每公斤麵粉18克的標準。評委會根據口味、氣味、碎屑、外觀等因素評分。
對於法棍「申遺」,大部分法國人表示支持,希望自己喜歡的食物能被更多人接受。(記者韓茜)
原標題:法棍要「申遺」?江米條表示不服
責任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