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天地重寫石庫門的歷史

2021-01-20 林茶茶啊

上海新天地位於淮海中路的南部,東至黃陂南路在西部,北部太倉,南部忠路。

上海新天地是展示上海歷史文化特色的都市旅遊景點,他將上海傳統的石庫門裡弄與充滿現代感的新建築融為一體。

新天地分為南裡和北裡,南裡以現代建築為主,輔以石庫門舊建築。地塊北部主要保留石庫門的老建築,新舊對話是互補的。

在南裡和北裡的分水嶺上,興業路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址,沿街的石庫門建築也將成為凝聚歷史文化藝術的城市風景線。

新天地是由上海獨特石庫門舊建築區為基礎改造而成的餐飲商業、娛樂、文化休閒步行街。

漫步新天地,仿佛時光倒流,回到當年。青磚走道,紅青磚牆,厚重的烏漆門和刻有巴洛克風格滾滾山花的過梁,就像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

在新天地中,您將發現風情萬種的石庫門車道在門外,而門內則是一種完全現代的生活方式,這樣,一步之遙就像一個孤立的生命,他真的感覺像穿越時空。

這裡充滿了浪漫的歐式風格,露天酒吧,咖啡吧最受年輕人和外國人的歡迎。每一家都有自己特色的餐廳或是亮麗的燈光,或是營造出一種淡淡的浪漫情調。

由於他的歷史文化輪廓、內部空間的現代化、國際化的商務內容,中老年人走進新天地感到懷舊,年輕人感覺很時尚,外國人覺得他是中國和中國人感覺很洋氣,他們將很快成為上海休閒文化的消費場所。

相關焦點

  • 上海新天地改寫了石庫門的歷史
    上海新天地位於淮海中路南側,東至黃陂南路,西到馬當路,北沿太倉路,南接自忠路。上海新天地是一個展現上海歷史文化風貌的都市旅遊景點,它是以中西融合、新舊結合為基調,將上海傳統的石庫門裡弄與充滿現代感的新建築融為一體。
  • 上海新天地:從石庫門舊居到商業新地標的舊改樣本
    上海新天地,如今的上海知名商業地標,曾經只是太平橋板塊的一些石庫門舊居民房。當年香港瑞安集團房地產通過舊改,並引入國際化運營手段,使得新天地不僅成為城市更新典範,更重新引發周邊地產價值猛漲。目前,新天地一帶,除了商業、娛樂,還有企業天地、翠湖天地等知名的寫字樓和高端住宅。
  • 繁華輝煌的新天地,街頭小巷的石庫門
    繁華輝煌的新天地,街頭小巷的石庫門說盡了上海的古街道和古建築,卻忘了它還有著繁華的一面,既然提到這一點,就一定要介紹上海新天地。新天地之所以成為上海的一個地標,不僅是因為與日俱增的人群,更多的是因為它本身的文化傳承。
  • 上海夜生活哪裡去?新天地石庫門老上海和新上海在這裡相映生輝
    那麼上海夜生活哪裡去呢?我就推薦一個我去過流連忘返的地方,新天地—黃陂南路、興業路一帶的石庫門老房子。它是把反映了上海歷史和文化的老民居石庫門的形態保留,賦予它商業功能的特色餐飲、酒吧、購物等的娛樂場所。
  • 上海修繕開發豪華石庫門 或成第2個「新天地」
    上海修繕開發豪華石庫門 或成第2個「新天地」 3月11日電(記者李佳佳)上海或出現第二個「新天地」。上海波特曼建業裡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11日正式宣布與世界最大商業地產服務商世邦魏理仕集團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出豪華石庫門綜合體項目「波特曼·建業裡」項目。  「波特曼·建業裡」是一項獨具上海著名「石庫門」建築特色的多功能綜合性房地產開發項目,將於2010年底前竣工。項目地處上海市中心徐匯區建國西路嶽陽路交匯處,這裡曾經是原法租界的核心地帶。
  • 上海變遷|新天地:從石庫門住宅舊區到文化地標的蛻變
    70年來,上海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澎湃新聞特此推出「上海變遷」系列報導,選取十處具有代表性的地標建築,以新舊照片為對比,帶領讀者了解地標故事,折射上海的時代變化,展望未來的無限美好。新天地太平湖一角改造後改造前對比。 瑞安集團 供圖說起改造前的新天地,60多歲的「老盧灣人」汪志星如數家珍。
  • 志願者招募丨上海新天地 · 石庫門屋裡廂博物館
    提及上海,腦海中浮現的也許,是燈火霓虹,不眠少年也許,是車水馬龍,匆匆路人我們,習慣於快節奏的現代都市
  • 上海新天地,老式石庫門建築與時尚的商店重疊的攝影聖地
    這裡原是一整片的古老石庫門建築,經過修整後讓餐廳、酒吧、服飾店等進駐,白天適合來這裡拍照,讓這一面面磚牆作為最好的美照背景,一旁的路上也種滿茂密梧桐樹,不管去幾次都讓人忍不住駐足;到了夜晚,酒吧的燈一盞盞亮起,所有人都坐在戶外喝酒、聽歌,這裡又搖身一變成了上海夜生活的最佳好處去,如果想去夜店狂歡
  • 細雨濛濛中,在新天地看上海石庫門
    一個細雨濛濛的初春,看到網上有個朋友介紹上海新天地的文章,心動了。雖然以前去過,感覺過了多年。那就去吧。這裡有最典型石庫門,別一番情趣。在大上海這個紛繁的商業都市,在寸土寸金的這個地方,這麼個鬧中取靜的地方,實在喜出望外。
  • 上海人民的「新天地」,同樣由石庫門改建而成,但境況卻截然不同
    許多人相信上海的印象,基本上是高樓大廈的熱鬧的風景,實際上是上海,上海的舊民房也非常美麗的風景,石頭庫門上海的民居的典型代表,現在是上海旅遊的非常獨特的組件。但是,上海的石庫門如今也與時俱進地被賦予了新的用途,一些石庫門建築被轉用在商業區並大獲成功,其典型就是上海的「新天地」。
  • 上海新天地 在中西融合中彰顯歷史街區新魅力
    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新天地,過去是成片石庫門舊式裡弄住宅區,濃縮了上海石庫門建築文化,凝聚著老上海人對這座城市和生活的記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上海市開啟了石庫門地區的綜合改造,經過20多年的建設,如今的石庫門地區成為了一個具有上海歷史文化風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遊景點,它以上海近代建築的標誌石庫門建築舊區為基礎,改變了石庫門原有的單一的居住功能,創新性地賦予其商業經營功能,把這片反映了上海歷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餐飲、購物、演藝等功能為一體的時尚、休閒、文化娛樂中心。
  • 上海另一處「新天地」,同樣由石庫門改建而成,但境況卻截然不同
    相信很多人對於上海的印象,基本上就是高樓大廈林立的繁華景象,其實上海的老民居也是上海非常亮麗的風景線,就說上海的石庫門是上海民居的典型代表,如今已經成為上海旅遊非常獨特的組成部分。不過上海的石庫門如今也在與時俱進,被賦予了新的用途,有一些石庫門建築被改成商業區,並且大獲成功,典型代表就是上海「新天地」。
  • 上海另一處「新天地」,同樣由石庫門改造而成,但人氣卻不怎麼旺
    說到上海的石庫門,相信很多來過上海旅遊的遊客應該不會感到陌生,指的是上海以前那種中西合璧的老房子,隨著時代的發展,上海的石庫門變得越來越少,不過上海有一些石庫門建築被改成商業區
  • 「新天地」因何得名,又是如何改造而成?《華夏講堂》講述石庫門往事
    昨天,在淮海中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華夏講堂》第二講《百年石庫門,一片新天地》開講,主講人、新天地改造項目參與者周永平從項目背後的故事,探討起如何保護利用文物建築,如何保留城市記憶的話題。圖說:講座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攝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一大」會址紀念館附近舊石庫門街坊的改造被提上日程。最初的方案是將舊石庫門全部拆除,建造現代化的高樓,但這樣一來,被保留下來的「一大」會址紀念館就會陷入高樓圍成的「谷底」,與周圍格格不入。
  • 上海十大打卡地,新天地
    上海十大打卡地,新天地新天地位於上海市中心,是一個展現上海歷史文化風貌的都市旅遊景點,它是以上海獨特的石庫門建築舊區為基礎改造成的集餐飲、商業、娛樂、文化的休閒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舊結合為基調,將上海傳統的石庫門裡弄與充滿現代感的新建築融為一體。
  • 【有聲有色】上海新天地的「新」
    ,可要論誰最「新」,還屬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的「新」,是開天闢地、煥然一新的「新」。1921年7月23日,來自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13位代表,同2位共產國際代表匯聚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就在今天的新天地。
  • 尋訪新天地,情迷石庫門,了解「亭子間文學」
    尋訪新天地,情迷石庫門,了解「亭子間文學」午後,天氣睛好。在馬當路站一下車,就被成排的法國梧桐圍繞,日光透過葉隙闌珊了光影,少了鬧市的喧囂,只營造出一種安靜愜意的悠閒氛圍。時間的節奏像掉了一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享受。新天地步行街,其實就是一個開放安逸的休閒區。
  • 石庫門作為上海特色建築,居然有3種式樣,新天地田子坊算哪種?
    眾所周知,上海的石庫門,就像北京的四合院、廣東的騎樓、福建的土樓一樣,是相當有地方特色的建築樣式。石庫門裡弄,不單單是很多上海人從小到大生活、成長的地方,留下了深刻的情結,更是歷史造就的可以代表這個城市精神的建築風格。很多人對於上海的印象,便是海納百川、中西合璧,石庫門亦是如此。乍一看,磚石和木結構,是江南傳統的民居;但聯排的樣式,卻又是西方的特色。
  • 石庫門,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築,歷史與現代結合的攝影聖地
    石庫門是一種融匯了西方文化和漢族傳統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築,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舊弄堂一般是石庫門建築,它起源於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的戰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商、地主、官紳紛紛舉家遷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產商乘機大量修住宅。
  • 從石庫門走入上海城市文化
    藉助世博機遇,上海正努力促使石庫門遺產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推動城市文化創新。我們翹首以待而樂觀其成「永遠的新天地」——中國2010年世博會上海館參展主題上周公布,同時公布了上海館的設計效果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是它的入口:原汁原味的石庫門造型。這個「石庫門入口」,實在是耐人尋味的神來之筆。據介紹,上海館向全球徵集展館外觀設計,在所有專業設計師的來稿中,竟有一半以上不約而同選擇石庫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