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庫門,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築,歷史與現代結合的攝影聖地

2020-12-09 行攝千山萬水

石庫門是一種融匯了西方文化和漢族傳統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築,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舊弄堂一般是石庫門建築,它起源於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的戰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商、地主、官紳紛紛舉家遷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產商乘機大量修住宅。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圍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徵,但不再講究雕刻,而是追求簡約,多進改為單進,中西合璧的石庫門住宅應運而生,這種建築大量收吸收了江南地區漢族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這種建築因此得名"石庫門"。

如今隨著城市的變遷,承載著多少輩上海人童年記憶的石庫門,已經越來越少。

上海新天地是一個具有上海歷史文化風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遊景點,它以上海近代建築的標誌石庫門建築舊區為基礎,首次改變了石庫門原有的居住功能,創新地賦予其商業經營功能,把這片反映了上海歷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餐飲、購物、演藝等功能的時尚、休閒文化娛樂中心。

漫步新天地,仿佛時光倒流,有如置身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進每個建築內部,則非常現代和時尚,親身體會新天地獨特的理念,這有機的組合與錯落有致地巧妙安排形成了一首上海昨天、明天、今天的交響樂,讓海內外遊客品味獨特的文化。

上海新天地因其獨特的石庫門建築,逐漸成了攝影師喜歡的攝影聖地。

相關焦點

  • 上海新天地,老式石庫門建築與時尚的商店重疊的攝影聖地
    這裡原是一整片的古老石庫門建築,經過修整後讓餐廳、酒吧、服飾店等進駐,白天適合來這裡拍照,讓這一面面磚牆作為最好的美照背景,一旁的路上也種滿茂密梧桐樹,不管去幾次都讓人忍不住駐足;到了夜晚,酒吧的燈一盞盞亮起,所有人都坐在戶外喝酒、聽歌,這裡又搖身一變成了上海夜生活的最佳好處去,如果想去夜店狂歡
  • 上海新天地改寫了石庫門的歷史
    上海新天地位於淮海中路南側,東至黃陂南路,西到馬當路,北沿太倉路,南接自忠路。上海新天地是一個展現上海歷史文化風貌的都市旅遊景點,它是以中西融合、新舊結合為基調,將上海傳統的石庫門裡弄與充滿現代感的新建築融為一體。
  • 家具、旗袍、玉雕、石庫門、本幫菜 「海派非遺」亮相2020上海書展
    家具、旗袍、玉雕、石庫門、本幫菜,今天,這些集中體現「非遺海派文化」高度的書由上海非遺協會帶到了2020上海書展。五本著作從建築、家具、服裝、菜餚、玉雕工藝等方面,演繹了海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厚與博大、鮮活與精彩,它們不但是對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弘揚,更是對上海這座城市作出的最美註解和闡釋。海派旗袍,融合中式製作技藝與西式裁剪技術於一體的現代女性服裝。二十世紀初在上海發祥,二十世紀上半葉發展成為中國女性的國服。
  • 上海新天地重寫石庫門的歷史
    上海新天地位於淮海中路的南部,東至黃陂南路在西部,北部太倉,南部忠路。上海新天地是展示上海歷史文化特色的都市旅遊景點,他將上海傳統的石庫門裡弄與充滿現代感的新建築融為一體。新天地分為南裡和北裡,南裡以現代建築為主,輔以石庫門舊建築。
  • 石庫門:熟悉又陌生的上海記憶
    儘管歲月老去,儘管容顏變遷,儘管遷入高樓別墅,或者遠居海外,但只要談起石庫門,只要看到石庫門的影像,許多人都會有一種抑止不住的激動。在幾乎整個20世紀中,身處異地的上海人每每懷念上海,其生於斯長於斯的石庫門民居就是重要的對象。
  • 走進繁華大上海裡弄石庫門,這裡再現上海底層市民真實生活
    到了上海,不去看看石庫門是遺憾的。相比改造過的田子坊、新新裡,如今還住有居民的石庫門老房子,無疑更能再現上海底層市民生活真實狀態,更易真切體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繁華的大上海,每天都是車水馬龍,繁花似錦 遊人如梭:上海在她表面繁榮昌盛的一面,也有其黑暗 殘舊的一角.希望這裡的明天不再是這樣的狀態.
  • 高樓大廈哪都有,石庫門卻只在上海見得到,多數遊客總是錯過
    在我們的印象中,上海不僅是一座高樓林立的國際大都市,也是經歷過風風雨雨的近代歷史舞臺,在這座城市裡,你既可以看到現代化的玻璃幕牆寫字樓,又能探索異國情調的精緻洋房,然而,這座城市最獨特的建築形式,卻存在於那些看似老舊狹窄的弄堂中。
  • 石庫門就是上海民居?記憶中的天井、亭子間、客堂、臥室、灶披間
    老上海的弄堂在世人眼裡,似乎石庫門房子就是上海民居,其實,海納百川的上海,民居多樣但石庫門的比例確是最高的,一度超過70%。著名的「一大」會址就是正宗的石庫門建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此參觀、留影,便將石庫門傳遍全球,大家對石庫門就是上海民居的認定也就更加堅決了。19世紀中葉,上海小刀會起義,縣城裡的豪紳富戶紛紛逃進租界避難。緊接著太平軍席捲長江中下遊,江浙一帶及上海的財主大戶也紛紛湧進租界。於是,租界地價飛漲,住房緊張。
  • 石庫門作為上海特色建築,居然有3種式樣,新天地田子坊算哪種?
    眾所周知,上海的石庫門,就像北京的四合院、廣東的騎樓、福建的土樓一樣,是相當有地方特色的建築樣式。石庫門裡弄,不單單是很多上海人從小到大生活、成長的地方,留下了深刻的情結,更是歷史造就的可以代表這個城市精神的建築風格。很多人對於上海的印象,便是海納百川、中西合璧,石庫門亦是如此。乍一看,磚石和木結構,是江南傳統的民居;但聯排的樣式,卻又是西方的特色。
  • 行攝魔都 上海最適合攝影的地方有哪些(全文)
    行攝魔都 上海最適合攝影的地方有哪些" src="https://nimg.ws.126.net/?其實,世紀廣場也是一個不錯的地方,我看到不少人在那裡拍電影,我也在那裡拍過一些片,沒有綠地,但現代建築較多,有浦東科技館等,很有特色。可以驅車緩緩行,也可漫步悠悠行,這裡花草園林,有現代雕塑,還有孩童的嬉戲,這裡是戀愛開始的地方。
  • 石庫門裡弄,法式風情和上海裡弄的融合
    上海石庫門裡弄是上海獨有的特色建築,但石庫門也不單單只有一種樣子。從最初打破華洋分居後的老式石庫門裡弄,到新式石庫門裡弄、新式裡弄,再到充滿西式風情的花園式裡弄、公寓式裡弄,一步步的發展和演變都留下了很多至今值得好好品味的作品。
  • 讀懂上海,從海派建築開始
    三角形額坊 圓形大穹頂 是它的代表性元素 建築立面為經典三段式設計 橫向 圓形穹頂作為中軸線 劃分中部通高雙柱廊和左右兩翼 虛實結合
  • 嘉佩樂酒店亞太集團將管理上海歷史性地標建築「石庫門」
    上海建業裡嘉佩樂酒店將在2017年3月開業,該酒店坐落在徐匯區衡復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將是上海唯一的全別墅式城市度假村,坐擁具有歷史意義的現有「石庫門」建築群 -- 上世紀30時代上海的地標性建築。Capella Residences Shanghai 也將在這裡「落戶」,並將於2017年初開業。
  • 上海民居的人文環境特徵
    上海民居2說到上海的民居,自然就想到石庫門,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中國普通郵票第23組《中國民居》中的上海民居圖案採用的就是石庫門建築。 石庫門住宅脫胎於中國傳統的四合院。19世紀後期,在上海開始出現用傳統木結構加承重磚牆建造起來的住宅。
  • 讀懂上海,從懷舊又摩登的海派建築開始
    三角形額坊 圓形大穹頂 是它的代表性元素 建築立面為經典三段式設計 橫向 圓形穹頂作為中軸線 劃分中部通高雙柱廊和左右兩翼 虛實結合
  • 【寧品讀】「石庫門」記憶
    如北京的四合院,瀋陽的大宅門,上海的石庫門。我還發現,上海人的石庫門情結隨著石庫門建築的稀少而愈發濃烈起來。君不見,在新天地、田子坊、多倫路名人一條街,天天人頭攢動、摩肩接踵。而步高裡,真正的石庫門建築,她,既有老式房子的小巧玲瓏,又兼有歐式建築的大氣典雅,在大大小小的房子面前別具一格、獨領風騷。如同北京的四合院,石庫門建築屬於小市民的住房形式,散落在上海的四面八方,是上海標誌性建築風格。它沉澱著上海人精明、大氣、海納百川的厚度,愈發具有本土的美感。建築是物化的記憶,是人類滄桑歷史和多樣文化的積澱。
  • 上海特色建築石庫門,最早居然是避難出租房?現在越來越少了
    說到上海的特色建築,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人會說外灘的古典大廈,沿著中山東一路一字排開的歐式風格,充滿著老上海十裡洋場的氣魄。唯有更接地氣的、對上海人來說更有意義的,石庫門裡弄,是只有在上海才有的住宅建築樣式,也最能夠代表上海的城市風格。不管是外灘的歐式樓房、還是陸家嘴的摩天大廈,抑或法租界花園洋房,這些雖然也是上海特色,但卻距離老百姓有一些距離。只有石庫門裡弄,是很多上海人從小居住生活的地方,承載著好幾代人的共同回憶。正是因為如此,石庫門才顯得接地氣、有意義。
  • 上海市中心最大的石庫門裡弄建築群,現是豪華酒店,發生了什麼?
    如果是對上海這些裡弄不是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忽略這一段,直接奔向步高裡和建業裡,因為這兩處景點可以算是建國西路的閃光點,也非常的有代表性。這個下面會有介紹到。建國西路的曲園、萬福村、垃(拉)都村、華福新村、合群坊這些住宅區中,我只挑了垃都村逛,一來這是居民住所,有時候能否順利進去參觀,真的很拼運氣的。
  • 海派建築|中國傳統建築八大派系
    外灘是海派風格的起點,1845年上海確立第一塊英租界,新奇的西式建築登陸上海。1849年英國領事館縣城才是外灘建築群中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採用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主體為兩層磚木結構,立面採用半圓形,平拱式窗洞,底層設計有無孔劵廊,還有隨處可見的多種古典注釋。隨後越來越多西式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 沿著上海古老海岸線「古岡身」,來盤東西兩側的上海民居發展脈絡
    集鎮民居:從單坡頂到雙坡頂 上海古岡身東西兩側的鄉村民居有上述的變化,那麼,東西兩側的集鎮民居有什麼變化呢? ,這種合院可以分為三面有房的三合院(又稱「三間兩廂」、「一正兩廂」)和四面有房的四合院(又稱「對合」),它們的共同特點不僅僅是白牆黛瓦、中軸對稱、居中儀門、落地長窗、木雕磚雕以及素麵朝天的天井,其實,它們最重要的是廂房或簷廊都是單坡屋頂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松江泗涇古鎮老街和無錫小婁巷風貌區的鳥瞰照片中,看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