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現在疫情全球蔓延趨勢,但是論疫情的控制來說,我國無疑是做得最好的一個國家,細化到城市,就上海來說,政府的有力措施,市民的積極配合。整體來說,現在還是趨於日漸好轉趨勢。很多景點也相繼開放,一般來說,現在只要不是室內景點,只要不扎堆,基本上戶外的都可以帶著口罩遊玩的。
就上海這座城市來說,馬路就是其最大的特點之一。因為它不僅融入了這個城市的脈絡,還承載上海這百年的歷史沉澱,形成如今現有的風貌。沿路的花園洋房,人文故事皆是風景。而且上海的馬路除了主幹道之外,大多清幽安靜,即使有人來車往,也是比較稀少的。所以如果你剛巧這段時間呆在上海的話,又想出去走走的話,馬路也許是你可以選擇的地方之一。
建國西路很美,如果從商業運作的角度來說,它無疑是打造得非常的成功的。建國西路不但把這條馬路上最大的石庫門建築群修繕得非常有特色,還成功地打造成一個很高檔的休閒商圈,當你下午的時候路過建業裡的時候,會發現精緻的露臺上坐滿喝下午茶的客人,正心滿意足地享受屬於他們的休閒時光。
在上海的馬路中,我逛得最少就是建國西路,因為我曾經一段時間的認知裡,覺得它既沒有湖南路的清幽,也沒有嶽陽路店人文氛圍。所以對它的印象僅僅停留在步高裡和建業裡的名氣。那天如果不是路過嶽陽路的時候,因為紅綠燈而有了那一分鐘的停留,我也不會意外地發現,原來建國西路還是有很多值得我深挖的地方。
建國西路沿路多為居民住宅。處於黃浦區的一段多為新舊式裡弄,有曲園、萬福村、步高裡等,處於徐匯區的一段以新式裡弄、花園住宅、花園公寓等較為高檔的住宅為主,其間也穿插著一些舊式裡弄,透著濃濃的市井生活氣息。如果是對上海這些裡弄不是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忽略這一段,直接奔向步高裡和建業裡,因為這兩處景點可以算是建國西路的閃光點,也非常的有代表性。這個下面會有介紹到。
建國西路的曲園、萬福村、垃(拉)都村、華福新村、合群坊這些住宅區中,我只挑了垃都村逛,一來這是居民住所,有時候能否順利進去參觀,真的很拼運氣的。二來,我是步行的方式走訪這條馬路,精力有限,所以只挑了自己最感興趣的來細看。大家在逛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針對性選擇。
在這裡側重說說建國西路名氣最響的步高裡,位於建國西路170號的步高裡,(實際行走的時候,現在只能走陝西南路287號那個大門進去)弄內坐落著一片典型的石庫門住宅群,包括1條總弄、3條支弄,弄內共有78幢2層民居,形成了完整的裡弄街坊格局。
步高裡很有代表性,中西建築風格結合,建築立面用紅色的清水磚牆飾面,有1米多高的水泥仿石牆裙,基本採用了西洋古典建築裝飾風格,弄內以簡化的巴洛克牛腿支撐的半圓形券門劃分出總弄與支弄的空間次序。
各戶南側正面入口厚實的烏漆大門上方設有磚砌的簡潔的拱形山花,兩側設有西式方型壁柱,仿石的窗臺及窗楣均凸出牆面,石庫門上方設有用紅磚砌成的裝飾簡潔的拱形山花,面向天井的客堂開口部採用落地長窗,一層山牆側的窗外裝有木質百葉窗。這個裡弄在空間構成上保持了傳統住宅的中心軸,沿襲了中國傳統住宅樣式。而在這小小天地裡,依然保存著濃厚的老上海市井生活風味。天氣好的時候,晾衣竹竿上掛著的被褥衣衫在弄堂上空隨風飄蕩。推開房間窗戶,似乎伸手就能觸及對面人家的門牆,鄰裡間的聲息響動清晰可聞,那種上海尋常人家的生活場景溫暖而又親切,是最上海的味道。
如果你去那裡走訪,只要不是大聲喧譁,不打擾到居民的生活,還是會得到很大的善意回應,我去拍視頻的時候,其中有個鏡頭需要站在一家門口取角度,然後拍完才發現屋主阿姨一直在我身後等我拍完再出來,我連忙說,不好意思啊,阿姨,阿姨很友善地擺擺手說,不要緊,你拍你的。
建國西路上名氣最響的不是那些住過名人的花園豪宅,而是平民建築建業裡。建業裡位於嶽陽路建國西路西北轉角處,是上海市中心最大的石庫門裡弄建築群,當時主要用來安置中低收入家庭。現在經過規劃後,打造成上海最大的石庫門別墅式酒店。
建業裡建成於20世紀30年代初,由法商中國建業地產公司建造而得名,也是當時法租界區域內第一個以中國建築單位命名的住宅群。整個裡弄劃分為明顯的三部分:建國西路440弄為東弄,建國西路456弄為中弄,建國西路496弄為西弄。東弄中弄關係密切,西弄與中弄之間採用長達110米的連續山牆隔開。三弄均有明顯的主弄與支弄之分,主弄為南北向,支弄為東西向。東、中弄的支弄與總弄間有磚砌半圓拱券相隔,西弄則採用過街樓方式相隔。
隨著時間的流逝,世事的變遷,昔日華美的老房子早變得破敗不堪,出於對文化風貌區建築的保護,經過動遷,以舊修舊的方式開始對建業裡進行部分修繕,部分推倒,按當年的圖紙重新構建,歷經8年的整改後才恢復原貌。並建設成為酒店式公寓對外出租。坐落於建業裡石庫門的上海建業裡嘉佩樂酒店,依然保留著清水紅磚,馬頭牆,拱形石門,荷蘭風格的山牆特色。
酒店的豪華程度不遜於上海任意一家五星級酒店,價格也比較豪氣。如果只是想去感受一下,又不想花錢住酒店的話,不妨去那裡喝一個下午茶,或者側重走走對外開放的部分,還是可以感受到石庫門的風貌的。
建國西路一路走過去的各式花園洋房很多,有賚安洋行設計的,也有美式的,可惜很多優秀的歷史建築現在或做單位辦公室,或做私家住宅,很多時候只能隔著牆外看露的那部分。憑添了幾分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