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友們,你們知道在八十多年前的一個秋天,中國革命史上發生了一件氣吞山河的大事嗎?這就是被稱為革命史詩的壯舉——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二萬五千裡長徵。那是在1933年,國民黨的50萬大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於是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等地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他們一路上跋山涉水,衝過四道封鎖線,翻過逶迤的五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越岷山,完成了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毛澤東主席在回首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時不禁新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七律·長徵》,今天左左老師帶領大家品讀偉人的詩詞,重溫歷史,感悟偉大的長徵精神!
一、生字詞語預習
【律】lǜ (法律)(律詩)(千篇一律)字義:①律詩,是我國舊體詩的一種,有一定的格律和字數,分五言、七言兩種。②約束
【崖】yá (山崖)(懸崖)(雲崖) 字義:高地或山石陡立的側面。
【渡】dù (渡口)(渡船)(渡過難關)字義:①渡口、渡頭過河的地方。②橫過水麵。
【索】suǒ (鐵索)(索要)(搜索)字義:①大繩子②討取,要③搜尋,尋求。
多音字:【更】:①gēng (更新)②gèng (更加)
【磅】:①páng (磅礴)②bàng (磅秤)
★ 詞語解釋 ★ 萬水千山:「千」「萬」都是泛指,形容山很多、水很多,隱含著困難多、艱險多的意思。
等閒:平常。逶迤:詩中形容山嶺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細浪:細小的波浪。磅礴:(氣勢)盛大。詩中指山高大、險峻。
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只剩下十幾根鐵索。
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 近義詞 ★ 逶迤—蜿蜒 雲崖—山崖 磅礴—恢宏
★ 反義詞 ★ 等閒—不凡 逶迤—筆直
二、詩詞解析
第一部分:總述紅軍不怕困難,把艱難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解析:全詩的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徵的艱難險阻,把歷經萬水千山的艱難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事。「不怕」一鏗鏘有力,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萬水千山」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徵途中遇到的險山惡水和一切艱難險阻。「等閒」是平常之意,表現了紅軍從容不迫的自豪感。「等閒」與「不怕」相呼應,兩個詞從不同角度寫出了紅軍蔑視敵人,藐視困難的英雄形象。
(首聯總領全詩,高度概括了紅軍在長徵途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第二部分:舉出紅軍在長徵途中「不怕難」的具體事例,即五幅徵難圖:「騰躍五嶺」「急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解析:(誇張、比喻)延續不絕的五嶺在紅軍眼裡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像腳下滾過的小小泥丸。「逶迤」「磅礴」呈現出五嶺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烏蒙山高大險峻的樣子。「細浪」「泥丸」的細小與五嶺、烏蒙山的高大形成對比。而「騰」與「走」這種動態化的描寫,想像絕妙,境界寬廣,表明了紅軍戰士藐視一切困難的態度。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解析:(對偶)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水流拍擊著兩岸高聳入雲的山崖,給人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這兩句運用對偶的手法,描寫紅軍對水的徵服。既實寫紅軍長徵途中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鬥,又虛寫紅軍長徵經過的無數的急流險灘。「金沙水拍」和「大渡橋橫」相對應,「雲崖」與「鐵索」相對應,「暖」與「寒」相對應。「金沙水拍」一句寫出地勢之險,「大渡橋橫」一句突出森森寒意。
第三部分:總結全詩,表達紅軍越過岷山後,長徵即將勝利結束的喜悅心情。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解析:更令紅軍欣喜的是踏上了白雪千裡的岷山,三軍過後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這兩句是對全詩的總結,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篇直言「不怕」,結尾再言「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主旨。
六年級第一單元《草原》《丁香結》《古詩詞三首》等手寫筆記匯總
六年級第一單元《語文園地》知識點較多,老師整理的筆記幫你預習
五年級上第10課《牛郎織女(一)》課文預習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