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第5課《七律·長徵》預習筆記,緬懷先烈,繼承長徵精神!

2020-12-11 一起學習語文吧

小學友們,你們知道在八十多年前的一個秋天,中國革命史上發生了一件氣吞山河的大事嗎?這就是被稱為革命史詩的壯舉——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二萬五千裡長徵。那是在1933年,國民黨的50萬大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於是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等地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他們一路上跋山涉水,衝過四道封鎖線,翻過逶迤的五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越岷山,完成了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毛澤東主席在回首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時不禁新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七律·長徵》,今天左左老師帶領大家品讀偉人的詩詞,重溫歷史,感悟偉大的長徵精神!

一、生字詞語預習

【律】lǜ (法律)(律詩)(千篇一律)字義:①律詩,是我國舊體詩的一種,有一定的格律和字數,分五言、七言兩種。②約束

【崖】yá (山崖)(懸崖)(雲崖) 字義:高地或山石陡立的側面。

【渡】dù (渡口)(渡船)(渡過難關)字義:①渡口、渡頭過河的地方。②橫過水麵。

【索】suǒ (鐵索)(索要)(搜索)字義:①大繩子②討取,要③搜尋,尋求。

多音字:【更】:①gēng (更新)②gèng (更加)

【磅】:①páng (磅礴)②bàng (磅秤)

★ 詞語解釋 ★ 萬水千山:「千」「萬」都是泛指,形容山很多、水很多,隱含著困難多、艱險多的意思。

等閒:平常。逶迤:詩中形容山嶺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細浪:細小的波浪。磅礴:(氣勢)盛大。詩中指山高大、險峻。

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只剩下十幾根鐵索。

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 近義詞 ★ 逶迤—蜿蜒 雲崖—山崖 磅礴—恢宏

★ 反義詞 ★ 等閒—不凡 逶迤—筆直

二、詩詞解析

第一部分:總述紅軍不怕困難,把艱難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解析:全詩的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徵的艱難險阻,把歷經萬水千山的艱難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事。「不怕」一鏗鏘有力,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萬水千山」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徵途中遇到的險山惡水和一切艱難險阻。「等閒」是平常之意,表現了紅軍從容不迫的自豪感。「等閒」與「不怕」相呼應,兩個詞從不同角度寫出了紅軍蔑視敵人,藐視困難的英雄形象。

(首聯總領全詩,高度概括了紅軍在長徵途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第二部分:舉出紅軍在長徵途中「不怕難」的具體事例,即五幅徵難圖:「騰躍五嶺」「急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解析:(誇張、比喻)延續不絕的五嶺在紅軍眼裡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像腳下滾過的小小泥丸。「逶迤」「磅礴」呈現出五嶺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烏蒙山高大險峻的樣子。「細浪」「泥丸」的細小與五嶺、烏蒙山的高大形成對比。而「騰」與「走」這種動態化的描寫,想像絕妙,境界寬廣,表明了紅軍戰士藐視一切困難的態度。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解析:(對偶)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水流拍擊著兩岸高聳入雲的山崖,給人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這兩句運用對偶的手法,描寫紅軍對水的徵服。既實寫紅軍長徵途中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鬥,又虛寫紅軍長徵經過的無數的急流險灘。「金沙水拍」和「大渡橋橫」相對應,「雲崖」與「鐵索」相對應,「暖」與「寒」相對應。「金沙水拍」一句寫出地勢之險,「大渡橋橫」一句突出森森寒意。

第三部分:總結全詩,表達紅軍越過岷山後,長徵即將勝利結束的喜悅心情。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解析:更令紅軍欣喜的是踏上了白雪千裡的岷山,三軍過後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這兩句是對全詩的總結,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篇直言「不怕」,結尾再言「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主旨。

六年級第一單元《草原》《丁香結》《古詩詞三首》等手寫筆記匯總

六年級第一單元《語文園地》知識點較多,老師整理的筆記幫你預習

五年級上第10課《牛郎織女(一)》課文預習導讀

相關焦點

  • 六年級上第5課《七律·長徵》預習筆記,緬懷先烈,繼承長徵精神!
    小學友們,你們知道在八十多年前的一個秋天,中國革命史上發生了一件氣吞山河的大事嗎?這就是被稱為革命史詩的壯舉——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二萬五千裡長徵。那是在1933年,國民黨的50萬大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於是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等地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
  • 六年級上第6課《狼牙山五壯士》課文這樣學,知識點牢牢掌握!
    今天要預習的這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講述了五位戰士捨身取義,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英勇殺敵,勇於犧牲的英雄事跡。五壯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可歌可泣,課文中的動作描寫和情態描寫還原了當年驚天動地的戰爭場面,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雄已逝,精神長存!讓我們帶著敬意認真的閱讀這篇文章吧!
  • 語文《七律·長徵》,資深教師手寫筆記,學生:老師講得很明白!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五課《七律·長徵》,作者毛澤東。這首詩通過對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艱難歷險的生動描述,熱情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下面讓我們跟隨資深教師杜du走進毛澤東的這一首《七律·長徵》。
  • 《七律·長徵》知識點解讀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七律·長徵》主要內容如下:主要作品有《沁園春·雪》《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等。2.詞語預習詞語聽寫懸崖 渡河 鐵索多音字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紅軍飛奪瀘定橋很驚險悲壯。更使紅軍歡喜的是翻過了皚皚白雪的岷山,全軍過了雪山都歡欣鼓舞,喜笑顏開。(2)課文解讀「萬水千山只等閒」中的「萬」和「千」實例是指什麼?開頭兩句在全詩中有怎樣的作用?
  • 緬懷先輩偉績 弘揚長徵精神
    原標題:緬懷先輩偉績 弘揚長徵精神   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省于都縣,瞻仰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碑,察看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舊址原于都縣城東門渡口,參觀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在紀念碑前,他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並三鞠躬。
  • 《燈光》——六年級上暑期預習語文第八課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六年級上語文的第八課《燈光》,希望孩子們暑期能進行很好地預習,為下學期開學做準備。燈光下的天安門廣場《燈光》描寫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由看到的千萬盞燈和聽到的「多好啊」回憶起一段關於燈光的往事,塑造了戰鬥英雄郝副營長的偉大形象,歌頌了革命先烈為了後代的幸福生活
  • [活動回顧]「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紅軍長徵紀念館主題...
    [活動回顧]「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紅軍長徵紀念館主題教育活動 2020-10-26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律·長徵》的來龍去脈
    《七律·長徵》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之一,流傳甚廣。毛澤東史詩般地再現了萬裡長徵的艱難歷程,歌頌了紅軍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然而,關於這首詩背後的故事,至今仍眾說不一,或者鮮為人知。本文對此進行了一些考證,以便人們更好地了解這首詩的來龍去脈。  一、究竟創作於何時?
  • 城事|「弘揚長徵精神 重溫紅色經典」大學生音樂思政課在蘭開講
    12月20日下午,「弘揚長徵精神 重溫紅色經典」大學生音樂思政課——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講解與欣賞思政課在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報告廳開講。本次思政課通過對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的講解與欣賞,採取邊講解邊演出的形式,與學生一起回顧長徵歷史,重溫紅色經典, 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使大學生受眾群體進一步了解長徵精神。
  • 《七律長徵》教學設計
    重點:朗讀課文難點:理解詩意教學過程:一、導入課題、了解長徵1、同學們,在80年前,在我們中國的革命史上,有一個偉大的勝利,前不久,我們的黨和國家作了隆重的紀念,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勝利嗎?……這就是長徵,就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所進行的二萬五千裡長徵。2、交流對長徵的認識。課內:課外:課件展示課後的「資料袋」。
  • 小學開學第一課:講紅軍故事學長徵精神
    操場上,近2000名小學生,注視著國旗,看著紅旗冉冉升起。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那一刻,太陽穿過雲層,溫暖的光線照耀在每位孩子臉上。每次聽紅軍故事都會被感動「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在操場舞臺上,3年級10班的同學,把紅軍長徵途中的故事搬上了舞臺。「四渡赤水,史上最靈的軍事勝利。
  • 六年級上《七律·長徵》:讀出磅礴的氣勢,領悟詩句表達的情感
    六年級上《七律·長徵》:讀出磅礴的氣勢,領悟詩句表達的情感一、學習目標朗讀課文,讀出磅礴的氣勢。背誦課文。領悟詩句表達的情感,感受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只剩下十三根鐵索。岷山:在四川、甘肅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當年沒有編制紅三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 《燈光》——六年級上暑期預習語文第八課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六年級上語文的第八課《燈光》,希望孩子們暑期能進行很好地預習,為下學期開學做準備。燈光下的天安門廣場《燈光》描寫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由看到的千萬盞燈和聽到的「多好啊」回憶起一段關於燈光的往事,塑造了戰鬥英雄郝副營長的偉大形象,歌頌了革命先烈為了後代的幸福生活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5課《七律 · 長徵》知識點+圖文解讀
    ,熱情地讚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六.鑑賞:1、首聯開門見山地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不怕」二字是全詩的詩眼。2、綿延不斷的五嶺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卻只是小小的「細浪」「泥丸」。詩人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了紅軍戰士無所畏懼、樂觀豪邁的革命精神。
  • 「弘揚長徵精神 重溫紅色經典」大學生音樂思政課在蘭開講 _中國...
    中國蘭州網12月20日訊(全媒體記者 盧文茂)12月20日下午,「弘揚長徵精神重溫紅色經典」大學生音樂思政課——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講解與欣賞思政課在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報告廳開講。  本次思政課通過對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的講解與欣賞,採取邊講解邊演出的形式,與學生一起回顧長徵歷史,重溫紅色經典,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使大學生受眾群體進一步了解長徵精神。思政課開篇在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初等教育學院教授封震乾指導的合唱《告別》中拉開帷幕,隨後,封震乾圍繞《長徵組歌》的時代背景、構成和歷史意義,闡述長徵精神的重要引領作用。
  • 長徵勝利83周年內容 今年長徵勝利多少周年 毛澤東《七律·長徵...
    致敬,長徵!  七律·長徵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徵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還記得這首詩  和詩中講述的那段歷史嗎  83年前  一個年輕的政黨  帶領一支年輕的軍隊  完成了一次無與倫比的遠徵  2019年10月22日  紅軍長徵勝利83周年紀念日  讓我們一起緬懷  那段艱苦卓絕  而又偉大光輝的徵途
  • 六年級第23課《京劇趣談》預習筆記,品味國粹藝術的博大精深
    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詞語解釋1、方圓:指面積。2、馳騁:(騎馬)奔馳。3、納鞋底:在鞋底上面密密地縫,使它結實耐磨。4、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2、第二部分「動態亮相」(第3自然段):寫京劇中的動態亮相的特點及藝術魅力。「這,哪裡還是戲劇?這,不是太像雜技了嗎?」兩個反問句語言風趣,暗含了對動態亮相的讚嘆,也點出了其特點。五、主題思想:這篇課文從道具和亮相兩個方面講述了我國京劇獨有的藝術特色,讚揚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和在繼承中不斷發展的創新精神。
  • 《七律·長徵》的來龍去脈
    《七律·長徵》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之一,流傳甚廣。毛澤東史詩般地再現了萬裡長徵的艱難歷程,歌頌了紅軍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然而,關於這首詩背後的故事,至今仍眾說不一,或者鮮為人知。本文對此進行了一些考證,以便人們更好地了解這首詩的來龍去脈。
  • 銘記歷史:學子手繪創意長徵詩配畫
    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緬懷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揚州大學商學院的繪畫達人劉曉旭同學以毛澤東的詩《七律.長徵》為背景,手繪創意詩配畫,希望能夠再現紅軍長徵精神,傳承紅色文化。   紅色講解顯身手 讀詩配畫現靈感   創作者劉曉旭是商學院紅色講解團的一員,經常犧牲自己周末休息時間,在烈士陵園進行義務講解。
  • 重溫長徵精神 專家學者參觀調研紅軍長徵邛崍紀念館
    8月16日,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成都市委黨校(成都行政學院)聯合主辦邛崍市委承辦的「不忘來時路 弘揚長徵精神」>也是邛崍突出抓好紅色旅遊文化發展建設文旅融合發展先導區全力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的有力舉措8月17日參加「不忘來時路 弘揚長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