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齊的靈骨返鄉,只是劉德文15年來跨海踐諾的一趟普通行程。自2003年以來,這名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為了完成大陸老兵葉落歸根的遺願,往返海峽兩岸已有100餘次。15年來,劉德文堅持送100多位老兵骨灰回大陸,從不收取報酬,他說:「兩岸骨肉相連,我就是老兵們的兒子。」
辭掉優越工作照顧轄區老兵
今年52歲的劉德文,出生於臺灣省屏東縣高樹鄉,祖籍福建漳州,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大學畢業後進入銀行工作,每月工資7.2萬元(新臺幣,下同)。
1998年,劉德文被選為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的裡長。所謂裡長,類似大陸的居委會主任,不過沒有工資,每個月有4萬元辦公經費。
劉德文管理的轄區,有個老舊的祥和山莊,裡面居住著上千名老兵。為了照顧好這些老兵,劉德文常常要向單位請假。
有的老兵從床上摔下來沒人管,有的老兵拄著拐杖外出買飯,老兵們細數兒時家鄉的樣貌,深切感受幾十年骨肉分離的痛楚……劉德文實在不忍心看到老兵們晚年過得如此悽涼。2003年,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乾脆辭掉了待遇優厚的銀行工作,全身心地照顧老兵,他貼補經費,為獨居老兵送餐,一年365天風雨無阻。
「得知丈夫招呼都沒打一聲就辭了職,我還和他大吵了一架,覺得他是不是瘋了!」妻子葉品玲說,最初她不理解丈夫,劉德文常跑大陸,家裡需要時人卻不在。後來,她看到周圍的人都在誇丈夫,慢慢認識到這件事的意義,他給孩子和家庭都帶來了很多正能量,「這是一筆精神上的財富。」
當地有民俗人士勸告劉德文,父母在世,不可為他人做孝子。劉德文說,好在父母並不在意。他每個月4萬元的經費根本不夠用,父母還拿出養老金,除了負擔孫子孫女的學費外,還經常每月給他補貼1.5萬元,有時他手頭緊的時候,還會出售以前購買的股票應急。
去年5月,因工作出色,劉德文獲得「最優裡長」榮譽稱號。
跑遍亂墳荒冢找到老兵遺骨
為了尋找老兵的遺骨,劉德文有時需要「大海撈針」。
有一位姓楊的湖南老兵,已去世40多年。去年年初,楊老的孫女託人找到劉德文,希望幫忙尋找。
找遍各處的軍人靈骨樓無果,得知楊老是黃埔軍校十一期的學員,曾是一名炮兵,劉德文於是來到臺南一所炮兵學校軍營附近尋找,果然發現一片無人管理的墓地。
墓地荒草雜生,有一人多高,墓碑顯示,這裡躺著1000多位老兵的遺骨。
劉德文穿上防護衣,帶上鐮刀,在亂墳地裡穿梭尋找。找到第三天時,他不慎掉入一個2米多深的空墓穴裡。
順著樹藤,劉德文費力地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穴坑的邊緣,猛然發現附近有一條手腕粗數米長的大蛇,他當即嚇得手一軟,又掉回了坑底。
歇了好一會兒,劉德文重新爬出墓穴。有些精疲力盡的他,隨後又被雜草絆倒。
這一倒,令他眼前一亮,正好倒在了楊老的墓碑旁!他當即通知了楊老的孫女,雙方在電話裡一度哽咽。
自掏3.6萬元要回老兵骨灰
祥和裡有位姓莊的抗戰老兵,妻子是江西人,比較年輕,此前已和兩位老兵結過婚。劉德文知根知底,這名女子主要是為了錢才與莊老在一起。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莊老離開大陸時,在武昌有個妻子。再婚之前,莊老也曾多次回漢居住過,武昌的老伴也曾來臺灣探親。
「當時,我承諾過莊媽媽,一定把莊伯伯帶回去。」劉德文永遠都記得,莊伯伯的老伴回大陸前,讓女兒李女士喊他舅舅。
四五年前,莊老去世時,在武昌的女兒李女士也曾前往奔喪。希望能夠帶回父親的骨灰,莊老在臺灣的配偶先是同意了,後又反悔。
老兵去世後,配偶可領取丈夫生前俸祿的一半。一年後,這個江西人返回臺灣領取半餉時,劉德文找到她商量李女士想要父親的骨灰歸葬大陸的事,她說除非莊老的女兒給她10萬元人民幣。劉德文當時直接說,願意自掏腰包出3.6萬元人民幣,對方未置可否。
事後,劉德文並未提起過此事。因為他去過李女士家裡,知道她年過花甲又身患重病,家裡出不起這筆錢。不過,他在莊老大陸妻子的靈前承諾,會想辦法將莊老的骨灰帶回來,讓李女士在有生之年也能圓了父母合葬的心願。
前年,莊老在臺灣的配偶再次返回臺灣領取半餉時,主動找到劉德文。在支付了3.6萬元人民幣後,劉德文終於拿回了莊老的骨灰,並送回了武昌。
李女士將父親的骨灰和母親葬在了一起。至今,她都不知道劉德文花錢買骨灰的事。
付出艱辛也收穫滿滿感動
「15年來,我送回了100多位老兵的遺骨,其中山東的最多,有40多位。」劉德文說,他雖然沒有詳細統計,但每年要送七八上十位老兵的遺骨回大陸,最多的一年送了15位,足跡遍及山東、湖北、內蒙古、寧夏以及東北三省等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每到一個地方,當地的老兵家屬、關愛老兵志願者以及一些公益組織,也都會爭相接待劉德文。
劉德文說,2016年初高雄地震,他一早就接到30多位大陸「親人」的電話和微信。他們叫我劉叔、舅舅或者大哥,問我家人是否都平安。真是一家人的感覺!「特別是去年我在祥和山莊照顧老兵的時候,從五樓順著樓梯滾到四樓摔傷了,武昌莊伯伯的女兒李女士及其孫女,三天兩頭打電話關心,還匯了2000元錢慰問,令我非常感動。」
劉德文付出了艱辛,也收穫了滿滿的感動。2012年,劉德文前往山東東營送一位姓張的老兵遺骨時,張老的兒子當面三跪,劉德文扶都扶不起來。張老的兒子說,這第一跪是感謝劉德文費盡周折,將父親的靈骨送回老家,讓父親能夠葉落歸根;第二跪是跪給去世的父親;第三跪是感謝劉德文幫他們家庭圓了幾代人的心願。
在送回骨灰的時候,有些老兵的後人還會送一個紅包表示感謝。劉德文說,紅包他一律拒收。因為,他做這事,不想讓人誤會是為了向老兵的後人索要錢財。
「過去,社區裡住得滿滿的,現在人越來越少。」劉德文感嘆老兵凋零,一代人不可避免地漸漸落幕。他說,現在祥和山莊還有40多位老兵,其中,有7人已經給他寫了遺囑,要求離世後託他將骨灰送回大陸老家。
「這些從大陸來臺灣的『老兵』,一輩子獨身,他們視我為兒子,我也把他們當作父親。」做裡長15年來,劉德文親力親為照顧這些老人,更因為老人的託付,一次次抱著逝者的骨灰,跨越海峽,帶他們回返魂牽夢繞的大陸老家,完成落葉歸根的夙願。
「他們一輩子都在想家,有的老兵在戰場上就互相交代過,誰活下來要把死了的人帶回老家。」劉德文說:「我能送他們回家,我很開心、很滿足。」大時代裡的這些老兵,經歷生死離別,「兩岸骨肉情深,我們不能忘了他們,他們只會越來越少,再不好好照顧,就永遠沒有機會了。」
如今,還有一位老兵的骨灰已供奉在他的家中。劉德文已經排好了接下來的行程,時間大約在今年端午節前後,目的地是山東臨沂。(張皓劉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