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與川東北區域、成渝經濟區北部主要城市競爭力比較研究

2020-12-16 四川省人民政府

  表3: 川東北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主要城市競爭力分值

  
  

  城市得分
Z:綜合競爭力Y1:地區經濟實力Y2:區域經濟聚集力Y3:基礎設施保障力Y4:社會公共服務力Y5:生態環境承載力
廣元市0.5402-0.0404-0.23120.79830.64170.1471
遂寧市0.13030.18350.41510.5519-0.12530.0280
南充市0.63050.92251.16220.81960.88900.9897
廣安市-0.0642-0.1759-0.1074-0.0076-0.0899-0.2586
達州市-0.8832-0.9498-0.6574-0.4213-0.6993-0.2265
巴中市-0.3815-0.6621-0.7392-0.7296-0.5929-0.7275
合川區0.02780.72230.1579-1.0113-0.02320.0477

  四、城市競爭力評價

  (一)單項競爭力評價

  城市的經濟實力:從表3可以看出,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七個城市中,得分居第一的是南充市,合川區居第二位,巴中、達州相對靠後。經濟實力的競爭力是城市核心競爭力,所以經濟競爭力與城市綜合競爭力相對統一。這充分說明南充經濟已經達到一定規模,在這七個城市中有一定的優勢。但在經濟實力的人均指標上,南充人均GDP位列第四位,排位相對靠後。這就說明,南充城區人口較多,企業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缺少新興行業和高科技行業。

  區域經濟聚集力:它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國際化程度,對外開放的水平。同時,也是自身外向能力、吸納能力的體現。從表3中可以看出,南充經濟聚集力得分為1.1622,處於第一位,位於第二的是遂寧市,得分為0.4151,南充遠遠高於第二名。排名靠後的是達州和巴中。這就說明南充的國際化程度、對外開放的水平最高,聚集能力、吸納能力遠遠超過其他城市。本身的聚集能力、吸納能力恰恰也是這個城市區位優勢、文化內涵的一種集中體現,較好的投資環境、便利的交通條件、豐富的人力、自然資源和優惠的投資政策,是南充在聚集力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最主要的原因。

  基礎設施保障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社會活動的載體,它與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對應關係,城市基礎設施保障力對提高城市競爭力有重要的作用。從表3中看出,城市基礎設施保障力得分看,南充、廣元、遂寧居前三位,巴中和合川相對靠後。南充的基礎設施保障力得分最高,說明南充城市建設方面相對於其他城市已經到達一定水平,在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主要城市中處於領先水平。這也正是南充打造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以來城市建設成果的一種體現。

  社會公共服務力:社會公共服務力反映第三產業發展態勢,也是科教、文衛發展潛力的一種表現形式,其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協調統一。從表3可以看出,南充處於領先地位,廣元居第二,巴中、達州比較靠後。為了突出「城」的概念,在對廣元進行分析時,因元壩區遠離市中心,未納入進行對比分析,而主要的資源集中在利州區,故人均指標佔優。在科教、文衛方面,南充擁有6所大學、2所三甲醫院,均是成渝經濟區北部主要城市中最多的。也就是說,南充在科教、文衛方面在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區域處於遙遙領先地位。

  生態環境承載力:從經濟可持續發展來看,經濟的發展不僅僅看主要經濟指標的變化情況,還要綜合考慮資源消耗、環境汙染等因素。所以,生態環境承載力是一個城市發展潛力的體現,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素。從表3可以看出,生態環境承載力得分第一的是南充,其次是廣元、遂寧,比較靠後的是達州和巴中。從自然環境看,生態環境好,能吸引大量的外來投資,也能吸引大量的人口移居進來,生態環境是評價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標。

  (二)城市綜合競爭力

  城市綜合競爭力是經濟實力、經濟聚集力、基礎設施保障力、公共服務能力和生態環境的承載力的綜合體現。運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綜合競爭力得分,從表3可以看出,在川東北區域中,得分從高到低依次是南充、廣元、遂寧、合川、廣安、巴中和達州。因廣元市元壩區未納入統計範疇,主要資源集中在利州區,人均指標佔優,導致廣元總體排位靠前。如果排除這些因素,廣元應該排在合川之後,廣安之前。結合分項得分和綜合實力得分可以看出,城市經濟實力是綜合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以,在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時,還要注重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環境的保護、文化品位的提升等多方面因素。

  五、南充較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主要城市的優勢與不足

  (一)南充存在的優勢

  一是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根據成渝經濟區規劃和川東北區域的範圍,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主要城市含遂寧、南充、廣安、合川、廣元、達州和巴中等七個主要城市,為了進一步確立確定這七個主要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劣勢,我們對這七個城市相互之間的距離進行了測算(表4)。利用簡單的數據求和測算出這七個城市的幾何中心,從而確定在地理位置上最具有成為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的地區。

  我們運用百度地圖對上述七個城市之間的直線距離進行測定。從表4中可以看出,南充到其他城市間的距離之和最小,從而證明南充離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區域的幾何中心最近。幾何中心就是城市在空間位置的中心,具有直線路徑、最快速度的特點。從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能力看,在各城市其他指標一定的情況下,對周圍城市輻射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城市間的距離。要使其對周圍所有城市的輻射能力達到最強,只有位於或靠近該區域的幾何中心。同時,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理論上中心城市建在幾何中心上最節約成本。也就是說,從地理位置上講,南充最具有成為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區域中心城市的地理優勢。

 

  表4: 川東北區域、成渝經濟區北部主要城市間直線距離

                                                                                                                  單位:公裡  

城市南充達州遂寧廣安廣元巴中合川
南充0136.061.765.4179.8129.696.5
達州136.00198.5116.1205.8100.5180.1
遂寧61.7198.50102.5214.6185.091.2
廣安65.4116.1102.50233.4156.064.1
廣元179.8205.8214.6233.40106.0278.2
巴中129.6100.5185.0156.0106.00216.7
合川96.5180.191.264.1278.2216.70
合計669.0937.0853.5737.51217.8893.8926.8

  二是發展規劃上的優勢。一方面,定位為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南充早在2005年,就提出要建設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這幾年來,南充在經濟發展措施、城市功能和民生工程的建設上,一直以這個目標為中心,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切實加快建設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步伐。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南充已經在物流、金融、商貿、交通、郵電通訊等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另一方面,成渝經濟區規劃把南充定位為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見表5)。從成渝經濟區北部城市的規劃看,廣元、巴中位置相對偏遠,沒有作為重點城市進行規劃,其他城市的發展定位各有側重。但是,只有南充是明確規劃為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
 

  表5: 成渝經濟區北部主要城市發展定位 

  
城市城市發展定位
南充石油天然氣精細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輕紡服裝、有機農產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經濟區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節點和港口城市。
達州天然氣和磷硫化工、冶金建材、農產品加工基地,重要的商貿物流節點城市。
遂寧精細化工、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商貿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節點城市。
廣安精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屬加工、汽車及汽摩零部件製造、特色農產品加工和供應、紅色旅遊基地,重要的交通物流節點和港口城市。
廣元 
巴中 
合川能源建材、機械製造、電子信息、輕紡食品基地,重要的物流節點和旅遊城市。
  

  三是總體規模上的優勢。從經濟總量上,南充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27.8億元,在成渝經濟區處於第一位,其次是達州,經濟總量最小的是合川區。從人口規模上看,南充市擁有754.4萬人,常住人口達到627.8萬人,都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從城市規模上看,南充市轄區建成區面積達到78平方公裡,建成區人口達到79.4萬人,南充建成區面積是巴中的4倍還多,建成區人口是廣安的近3倍。按照城市等級分類,50-100萬人口的城市為大型城市,在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主要城市中,只有南充城市人口超過50萬,在大城市之列,已經向特大城市行列邁進。從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看,南充都佔有絕對優勢,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均處於第一位。

  四是歷史積澱上的優勢。從秦朝到清朝,南充作為郡、府、州、道等行政區治所長達1200多年,作為縣級州、縣行政區治所長達650年,解放後,南充又是川北行署,轄南充、劍閣、遂寧、達縣4個專區。後為南充地區,管轄著今廣安在內的多個市縣。南充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三國文化的發源地,是陳壽、朱德、羅瑞卿的故鄉,是培養張山、賈童等奧運會冠軍和世界冠軍的搖籃,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些都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 

  五是社會事業上的優勢。南充市是國家級旅遊城市,近年來來,進一步加強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在教育體育方面,南充擁有六所高等院校,在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主要城市中是最多的;南充在體育方面擁有的全國冠軍、世界冠軍和等級運動員、等級裁判員都是成渝經濟區主要城市中最多的;在醫療衛生方面,南充擁有兩所三甲醫院,一所醫學類大學,醫療技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區域內處於領先地位。   

  (二)南充存在的不足   

  一是優勢不夠明顯。南充在川東北區域與成渝經濟區其他主要城市進行對比中,眾多指標上,都存在一定優勢,但是這種優勢不夠明顯,大多都屬於略大其他城市,甚至有個別指標還比較靠後。也就是說,南充的優勢還不明顯,和真正意義上的中心城市比較,還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經濟不夠發達。南充的經濟總量大,在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主要城市中處於領先地位,由於南充人口也屬於最大,所以在人均指標上,處於落後。這雖然說明,我們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但也說明當前經濟實力還不夠強大。三是缺少支柱產業。南充市是農業大市,農業佔比達到24.4%,但是我們的農業的規模化、特色化水平還不高;工業方面有五大板塊,主要以石油化工、機械汽配為主,但缺少支柱產業或龍頭企業,也缺少有影響力的國際國內知名品牌;三產方面,除旅遊業相對較好外,其他行業的發展水平均沒有絕對的優勢。   

  六、對增強南充城市競爭力的對策與措施      

  根據前面的分析,一個城市的競爭力主要是由其地區經濟實力、區域經濟聚集力、基礎設施保障力、社會公共服務力、生態環境承載力共同作用形成的。要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就是要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經濟實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聚集力和保障力;注重文衛、科教等社會事業發展,增強公共服務力;強化軟硬環境建設,增強城市承載力。我們對南充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發現南充競爭力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這種優勢沒有達到區域中心城市的水平。我們針對這個情況,並提出一些措施建議,發揚好的方面,克服不足,重點是為了進一步提高上面所強調的五種能力。   

  (一)促進產業升級,加快城市經濟發展   

  一是以項目推動經濟發展。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在抓項目建設、抓項目推動上,取得了較大成就。要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就要繼續實施項目推動戰略。其一,要借力成渝經濟區。政府要組織專家團隊,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進行研判,尤其是成渝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後,要認真研究成渝經濟圈的布局,根據整個布局情況,並結合南充實際,突出南充特點,確定出新的、大的項目。四川在成渝經濟圈建設中,又提出了天府新區的建設,我們無法與之抗衡,但是,我們要認真研究天府新區的發展規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才能從中分得一杯羹。其二,要加強項目監管。對待已經確立的項目要儘早開工,對開工了的項目要加強監管,要集中優勢力量,進行重點投入,重點攻破,真正讓項目推動戰略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的提高堅強保證。

  二是以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從目前的經濟總量、結構和人均指標來看,南充還處在工業化的初期階段,即將進入工業化中期,也就說,工業處在轉型的關鍵期。要進一步發展工業,我們必須有一個準確的定位,並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方面,要調整產業布局。要深刻認識發展特色產業對於發展經濟的重要意義,要站在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的高度,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對產業布局進行研究,對於兩個區域還不夠完善、存在斷裂的產業鏈,要進行重點研究,條件成熟的,要大膽地健全、完善產業鏈,使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能夠建立起完善的產業鏈條,從而促進南充經濟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要承接產業轉移。南充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從現行的經濟看,還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由於沿海一帶經濟發展迅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勞動密集型向高新技術行業轉變,在集約型、高新技術行業我們沒有優勢,不能與之抗衡。所以,我們要利用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特點,承接產業轉移,建立勞動密集型企業,既促進經濟發展,又緩解就業壓力。

  (二)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正視差距,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南充總人口居全省第二,城市面積居全省第三,經濟總量居全省第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省第三,在川東北區域和成渝經濟區北部區域內比較起來,南充的競爭力排在第一位,但是,南充還存在現有優勢不明顯、人均指標比較靠後,城市品位、功能、知名度有待提高、基礎建設比較薄弱等諸多不足。我們要正視存在的差距,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緩解交通壓力。南充交通堵塞現象嚴重,尤其是近兩年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數量急劇增加,導致了高峰期主城區交通幾乎陷於癱瘓狀態。為緩解交通壓力,建議南充主城區分區、分時段實行大循環緩解部分交通壓力。比如北湖路、蓮池路一帶的交通堵塞現象。將北湖路、蓮池路和和平西路設置成單行道,構成一個逆時針的大循環。如儀鳳街、中心醫院一帶,花市街、文化路、文華巷一帶,都可以通過單行道、形成大循環的方式來緩解交通壓力;將五星花園地下通道儘早提上議事日程,抓緊施工,如果五星花園一帶建成地下通道,對於緩解整個主城區的交通壓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設期間,將部分車輛通過濱江路、繞城高速等分流方式,緩解因建設而造成的交通壓力。提高綠化面積,建設山水田園城市。我們的人均綠地面積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在七個城市中分別列二、三位。在推進城市建設中,要自立於建設山水田園城市的標準,充分利用嘉陵江、西山、鳳埡山等自然優勢,對人均綠地面積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設置一個標準,這個標準要達到山水田園城市的標準,我們建成區在擴大的同時,要按照設置的標準進行綠化。

  二是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城市空間。科學規劃城市,使其合理布局,這是城市發展最大的資源。我們要對城市的發展,做一個長遠的規劃,突出區域特色,明確功能定位,努力把南充建設成為成渝經濟區北部區域的中心城市。在規劃上,要立足長遠,要超前考慮50年,站在區域中心城市的高度進行規劃,要綜合考慮南充的人口、建成區規模和產業定位等諸多因素,在產業發展方向上要以化學工業園區、輕工業、農產品及土特產品加工、生態旅遊業和物流產業為重點,把南充建設成為經濟、文化中心;在城區規劃上,要把西充作為南充的一個區進行整體規劃,重點考慮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布局,預留有足夠的空間,用於城市建設和適應未來城市人口發展的需要。在建設上,要做到適用。要把人文、歷史、地域等文化結合一起進行創意規劃,在臨江的街道,要進行重點建設,提升檔次,對新擴展的區域要逐步完善文化、教育、醫療、商服等功能。在風格上,要注重美觀。不能一味的高樓大廈,清一色的歐式建築,完全失去傳統的東西,要把現代的、歐式的和本土的融合起來,要利用嘉陵江穿城之優勢,建設山水城市,做到錯落有致,使城市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濃鬱的山水生態旅遊城市的特色。

  三是突出特色,強化重點項目建設。一座城市,應該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獨有的文化內涵,應該有一些標誌性的建築、景觀或標誌性的產品,而這些標誌性的建築、景觀是獨一無二的,標誌性的產品在行業內也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到目前為止,南充還沒有一座有名氣、能代表南充的標誌性建築和非常有名的景觀等;南充雖有「源遠流長嘉陵江,千年綢都南充城」的美譽,但是,南充在絲織品方面,也沒有享譽中外的產品。南充應在這方面花大力氣,要自立於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高度,建設一些諸如「嘉陵江大橋」、「絲綢大廈」等標誌性建築,圍繞嘉陵江打造出「水上主題公園」、「濱江路」、「嘉陵江商業步行街」等,或者是將絲織品發揚光大,把他們建設成為能代表城市的標誌性建築、景觀,或者是聞名世界的特色產品。他們既是城市的標誌,也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四是注重內涵,弘揚嘉陵江文化。山無水則枯,城無水則澀。南充是嘉陵江畔的一座城,嘉陵江穿城而過,「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讓南充文化擁有了豐厚的文化血脈,可以說,嘉陵江是南充人的母親河。南充在打造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時提出 「以江為軸,南延北拓,跨江東進」的戰略規劃,目前開展的「嘉陵江國際旅遊節」、「嘉陵江合唱藝術節」、「嘉陵江論壇」等活動,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揚了嘉陵文化。但是,這還遠遠不夠,要進一步擴大規模、擴大其影響力。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一步弘揚嘉陵江文化。其一,建立嘉陵江標誌性建築。在嘉陵江流經南充的地段,建立一個嘉陵江的標誌性建築,比如橋梁、碼頭,或者是單獨的嘉陵江標誌,類似於南京長江大橋、蘭州中山橋一樣的標誌性建築,標誌性建築一定要大氣,有文化內涵,能體現南充本土特色。其二,以「嘉陵江」命名的方式。可以「嘉陵江」為名,對一些街道、酒店或者行業的龍頭進行命名。比如,打造一條「嘉陵江大道」,或者「嘉陵江步行街」,要高規格的規劃,建設成如同上海南京路、成都春熙路一樣具有地方特色的繁華的商業街道。對一些企業、產品或者基金等,以嘉陵江命名,讓這些產品作為名片,實現品牌戰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其三,設置「嘉陵江」獎項。對於南充在教育、科研、醫療等方面,設置一個最高獎項,以「嘉陵江」為名,大力弘揚嘉陵江文化。

  (三)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宜居宜業城市

  一是實施環保優先,改善人居環境。在招商引資或者發展本地企業的過程中,凡是涉及有環境汙染的,不管程度大小,都堅決予以否定;對南充城區周邊的河流進行清理整治,藉助嘉陵江、西河等先天優勢,打造山水田園城市,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宜居城市。

  二是建立保障體系,解決後顧之憂。要建設宜居城市,就要健全保障體系,讓人們衣食無憂。第一,要完善社保制度。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完善城鎮職工養老金制度,重點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同時,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鼓勵和支持慈善事業發展,採取積極措施,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第二,要推行保障房制度。政府要加大投入,通過多種渠道建立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切實推行保障房制度。保障房建設可以說是「民生一號工程」,只有讓城鎮居民住進自家房子,大家才能住得舒心、住得放心,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安居樂業。第三,完善教育醫療體制。政府要出臺措施,加大對教育、醫療等的投入力度,切實解決入學難、看病難的問題。

  三是改善就業環境,建立宜業城市。政府要主動調整就業措施,要轉變理念,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一方面,完善人才培訓機制。政府應組織專門力量,建立本地的專家庫、人才庫。同時,針對不同的就業群體,加大就業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待就業人員的業務技能。另一方面,不斷創造就業機會。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創造就業機會,出臺政策,鼓勵大家自主創業,並要積極主動為大家搞好服務。

  (四)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改善投資環境

  一是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優化發展環境,深入推進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強化效能監察,從嚴查處故意刁難投資者和吃拿卡要等違法違紀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二是繼續推行環境綜合整治。近兩年來,南充在環境綜合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尤其是幾條主要街道「白改黑」,煥然一新,商鋪門面整齊規範。同時,還整治了一些衛生死角。為了更進一步改善環境,我們要繼續推行環境綜合整治,紮實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努力建設良好的投資和發展環境。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加強要素保障,著力創新投融資方式,積極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民間資金參與項目建設;加強閒置土地清理,統籌產業用地供應,保證一批優勢項目儘快落地、建成、投產;積極爭取能源指標,做好水、電、油、煤、運輸等的協調保障工作,全力保障項目建設需求。

相關焦點

  • 《關於加快推進川東北經濟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主要內容
    ,突出功能定位,以重大交通項目、產業項目和活動平臺為抓手,加快培育川東北城市群,著力推進東向北向出川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深化川陝革命老區綜合改革試驗,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實現區域優勢互補、協調聯動,全面提升川東北經濟區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
  • 川東北5大城市城區面積比較:南充、廣安、達州、廣元、巴中
    川東北地區,肯定就是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區域,大致範圍就在嘉陵江中上遊地區,包括了四川省的南充、達州、廣元、巴中、廣安五個地級市。川東北部地區和重慶市、陝西省、甘肅省交界,處在川渝陝甘四省市結合部地帶,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滬蓉高速、成達鐵路、蘭渝鐵路等交通大動脈穿越這塊區域,是成都平原及川中地區最近的出川之路。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速度的快慢,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城市的城區面積,如果城區面積短時間內擴大了很多,說明發展較快,反之亦然。
  • 四川: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形成省經濟副中心
    多位與會代表談到,如今大環境發生了新變化——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賦予了四川新的重要使命。四川有必要從實施國家戰略的高度、以更大空間尺度進一步審視全省區域經濟布局,深化拓展「一幹多支」發展戰略。讓人好奇的,是究竟會如何拓展?全會透露將重點從3個方面入手:做強成都主幹和極核功能、建設區域中心城市、促進區域協同。
  • 成渝第二城,這兩個城市火力全開,結果你想不到……
    國家於2011年批准規劃成立「成渝經濟區」,成渝經濟區覆蓋總面積達20.6萬平方千米,涉及人口約1億,主要是在四川、重慶地區。成渝經濟區作為我國第四大經濟區,中國第四經濟增長極,其囊括的區域面積較大,涉及的城市較多,其中地級以上的城市達15個,重慶直屬的區縣就有31個。其中,成都、重慶毫無疑問是成渝經濟區的雙核城市,都是位於國家新一線城市行列,是經濟較為發達的萬億級城市。
  • 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不管是川北的綿陽、德陽川東北的南充還是川南的宜賓和瀘州目前還沒有形成絕對的優勢因此現在斷言誰能成為「成渝第二城」還為之過早。或許五年甚至十年後可能一切才會比較明朗。據統計2018年成都首位度為6.4在27個省會城市中排名榜首遠遠高於另一座以「一城獨大」而聞名城市—武漢。
  • 誰是成渝 「 第三城 」?
    今年初,四川在就高質量謀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布局時,明確提出「強化兩翼帶動,推動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加快發展」。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是四川五大經濟區中唯二被點名的。而領頭羊除了宜賓,還有南充。△ 南充臨江新區。
  • 川東北5大城市城區面積比較:南充、廣安、達州、廣元、巴中
    川東北地區,肯定就是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區域,大致範圍就在嘉陵江中上遊地區,包括了四川省的南充、達州、廣元、巴中、廣安五個地級市。川東北部地區和重慶市、陝西省、甘肅省交界,處在川渝陝甘四省市結合部地帶,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滬蓉高速、成達鐵路、蘭渝鐵路等交通大動脈穿越這塊區域,是成都平原及川中地區最近的出川之路。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速度的快慢,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城市的城區面積,如果城區面積短時間內擴大了很多,說明發展較快,反之亦然。今天我們通過衛星地圖,來看看川東北這5大城市的城區面積。
  • 四川最強的4個四線城市,南充第1,宜賓第3,沒有瀘州 眉山
    在公司品牌區域戰略布局中,要依託於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眾所周知,四川是中國第六大經濟強省,境內擁有成都、綿陽等經濟強市。但同時還有相當比例的四五線城市,此次,我們將主要盤點四川最強的4個四線城市。其中,南充第1,宜賓第3,但瀘州和眉山沒擠進前4強。1,南充,位居中國四線城市第25名,排在其前面的城市有宣城、周口、麗水等。
  • 四川的川東北五大城市與川南四大城市發展潛力對比!
    為助力四川更快更好發展,統籌地區規劃和協調區域內各城市之間的關係,四川省按區域分別設立了五大經濟區,即以成都市為核心的成都平原經濟區,以宜賓市為核心的川南經濟區,以南充市為核心的川東北經濟區,以涼山州安寧河谷地區和攀枝花市為核心的攀西經濟區,以全域旅遊、生態保護為核心的川西北生態經濟區。
  • 南充:住宅成交價穩量升,加速邁向「成渝第二城」
    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遊,人口基數達到川內第二的南充,正在「成渝第二城」的城市定位上跑步前進。 如今,得益於到成都和重慶都只有兩百公裡左右的距離,南充開始堅定「成渝第二城」的戰略目標。 站在整個四川的視角下,過去川內發展動能集中在省會城市,隨著成都躋身新一線,四川開始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其中,明確將以南充、達州定為區域中心城市,成為川東北經濟區建設的主陣地。
  • 四川: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形成省經濟副中心
    多位與會代表談到,如今大環境發生了新變化——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賦予了四川新的重要使命。四川有必要從實施國家戰略的高度、以更大空間尺度進一步審視全省區域經濟布局,深化拓展「一幹多支」發展戰略。讓人好奇的,是究竟會如何拓展?全會透露將重點從3個方面入手:做強成都主幹和極核功能、建設區域中心城市、促進區域協同。
  • 規劃398平方公裡,15年再造一個新南充———解讀南充市委加快建設...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同意設立南充臨江新區,這是四川設立的第三個省級新區,也是川東北地區首個省級新區。這一重要決定給予南充特殊關懷,賦予南充特殊使命,凝聚著省委、省政府對南充無限的厚愛與期盼。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省委「一幹多支」發展戰略,報經省委、省政府同意設立省級南充臨江新區,中共南充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對加快建設臨江新區進行了研究,作出如下決定。1 為何要建臨江新區?
  • 蓬安借勢《川東北經濟區》規劃 靠項目補短板
    原標題:蓬安借勢《川東北經濟區》規劃 靠項目補短板   人民網成都8月13日電(陳希 通訊員王尹 王陳)《川東北經濟區》規劃出臺後,如何完成《規劃》中部署的任務,蓬安決策者思路明晰:以項目建設為基點,在實施項目推動中迸發新活力。進入8月,蓬安全縣重點項目拉練均已拉開帷幕。
  • 四川南充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四川是一城獨大的省份,很多人提到四川,可能不知道南充,我就從城市發展的幾個方面來介紹南充,表達我的看法。從總體上來看南充,四川省地級市,又稱「果城、綢都」,由於處在充國南部得名。全市面積12477平方千米,市現轄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閬中市、西充縣、南部縣、蓬安縣、營山縣、儀隴縣,總人口723.71萬,是四川省僅次於成都市的第二人口大市。車牌代碼為川R。
  • 誰是成渝 「 第三城 」?
    △ 圖據綿陽市官網川B寶座王—— 綿陽關鍵詞:國家批准建設的中國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成渝經濟圈北部中心城市。常年坐擁「川B」寶座 ,綿陽的經濟、交通、教育均位居川內城市前列,引來京東方、漢能、惠科眾多高新企業,2019年綿陽機場旅客吞吐量全國排名第49位,GDP總量2856.20億,居川內第二。
  • 肖金成: 成渝兩核心城市要在帶動區域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
    2004年,我協助林凌教授和廖元和教授研究成渝經濟區。2005年,國務院決定在「十一五」期間開展區域規劃試點,選擇了四個地區,一是京津冀都市圈,二是長三角城市群,三是成渝經濟區,四是東北地區。2011年,根據國務院批覆,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
  • GDP大調整之後,成渝雙城經濟圈第三城呼之欲出
    所以,綜合比較下來,此輪修訂,最大的贏家無疑為宜賓、綿陽;最大的輸家,則是資陽、攀枝花。有幾點需要補充的信息是:成都雖然也調增了300億以上,但相較於它的基礎體量,增幅僅有2.32%,只能說是微增。與全國主要城市橫向比較,也不算多。廣安、甘孜州的調整數據,暫未查詢到。
  • 發展中的南充,能否真正成為成渝第二城
    南充是四川經濟實力第五大城市,位於四川東北部,是成渝的戰略支撐城市,也是一帶一路支點城市,是四川的人口大市。 南充是川東北區域的中心城市,也是川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 西部大開發之下的盆地新格局,誰是繼成渝之後的第3城呢?
    盆地競爭新格局暴雨來臨之前總是寧靜的,2019年以前成渝之間的競爭要遠比我們想像的激烈,從文化、產業、交通等多重領域下成渝都展開了交鋒,雖然國家在2011年的成渝經濟區規劃中就未雨綢繆的要成都和重慶相向發展,這也改變了成渝兩地的發展的重心,但雙方的競爭局面依舊沒有停止
  • 處成渝經濟圈的這座城市,成渝卻不帶它玩,但發展在全省名列前茅
    夾在成渝兩大城市中間,人才外流嚴重,雖有三所本科一所專科,但基本留不住人。工業底線薄,缺少支柱性產業,名義上川東北中心城市,但區域號召力不足。人口總數全川第二,但經濟總量卻在第五第六。現在的發展口號是打造成渝第三城,就看後面怎麼發展了,總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