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墨,人間至美

2021-02-08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關注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頂級傳統文化美刊

點擊上方關注國粹君的「視頻號」

國粹君語:


縱觀如今動畫,日本與美國是執牛耳者,


但很少有人知道,半個世紀前,

中國水墨動畫,曾一騎絕塵。


中國水墨動畫的緣起是一隻青蛙。齊白石有一幅《蛙聲十裡出山泉》,十裡清澗山泉,六隻蝌蚪搖曳,雖無蛙卻可聞蛙聲。

 

當時有人想:如果這幅水墨畫動起來會怎樣?


為了實現這個想法,1960年上美廠成立水墨動畫實驗小組,用了三個月時間。在那片幽靜荷塘裡,讓荷葉上那隻青蛙,伴隨水漾動了起來。中國誕生了世上首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再之後迎來了水墨動畫的輝煌時代,《山水情》、《牧笛》、《鹿鈴》那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時代。

 

世上動畫千千萬,唯有水墨最中國。

 

水墨就像中國人的底色,當我們看到那一抹暈染時,都能感知背後的意境,沒有一絲隔閡。當千年前的水墨遇上百年前的動畫,定會碰撞出最美的中國顏色。



 

水墨動畫脫胎水墨畫,中國水墨的形,在寫意簡練下賦予萬物一種神。

 

記得小時候看《小蝌蚪找媽媽》,只覺得寡淡至極,黑白單調的顏色,一群似魚非魚,似蛙非蛙的小動物,在一片空白裡遊來蕩去,一點也不像迪士尼的繁複華麗,也不同日本動畫的張力。那時候,所有老師家長們都告訴我,畫畫要畫的像,畫梨像梨,畫桃像桃。


如今從頭再看,才發現影片中的精練筆觸,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水裡的魚蝦蟹龜,地上的母雞雞仔,不過都是寥寥幾筆,不事雕琢,但就能將其勾勒得活靈活現,蝦有蝦的雀躍,魚有魚的靈動,浮遊起來後,惟妙惟肖。


《小蝌蚪找媽媽》裡面的蝦,是以齊白石的蝦為範本。齊白石畫蝦,幾十年觀察寫生,心中有蝦,始得其神,才畫出這樣的寫意。齊白石老人晚年對外在客體的描繪越發精簡,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筆觸造型越簡練,神也就越全。所以他的花鳥都是幾筆便描出生趣來。


他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對於水墨來說,太似媚俗,不似又欺世,唯有在幾筆形似裡,才能保留物的神似。不媚不浮,也才能讓內心一直純淨。

 

水墨動畫裡的精簡寫意,就是這樣的神似氣韻。

 

如今我們都在談中國風,不是疊加中國元素就是中國風了。真正的中國風或許還在那份說不清,道不明的神似之中。

 

恰如水墨動畫,只有中國人才會明白。水墨暈染,山水相逢,看似簡單的筆畫,卻有一種美油然而生,這就是這個民族的想像力。


中國水墨,人間至美。



 

山水是中國人的知音。他們失意時就遁身山水安放孤獨。


中國水墨動畫《山水情》,就是一個關於知音的故事。老琴師和漁童相逢於山水,相知於琴聲,動畫全片沒有一句對白,但人的情感流動,都在不言之中。僅靠中國的水墨藝術,將其描繪地淋漓盡致。


師徒相逢的意境,是水墨的留白。畫面僅見一葉扁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徒相知之景。是水墨的五彩。古人說墨生五色,五色是指其幹、溼、濃、淡、焦。師徒二人深堂彈琴,寒江垂釣,圍爐烤火,泛舟擺渡,度過深秋寒冬,因為相知之情,他們的世界不再只是黑白。



師徒相逢於水,離別於山。當老琴師看到山巔的兩隻山鷹分開而飛時,便知道他也要離開了。他把琴留給了漁童,最後的道別無一句對白。正如水墨的流動,一筆潑墨而過,總是慢慢暈染開來,留下一大片白,和淡淡的黑。


情與意,無言時更動人。這像極了中國魏晉時代的精神。


琴是那風流傲骨,沒人知道琴師為何要步入深山,但我們都知道他把風骨安放於山水。知音是一往情深。沒人知道琴師漁童因何而別。但我們知道他們因琴而知。真名士,自深情。


中國水墨動畫的意,不止有山水潑墨,細究來還有情。



 

水墨動畫,潑墨田園只是形與意,唯有一曲笛音才能臻於化境。


中國人愛談「境」,意境、詩境、境界,是因為境為至高至美,像一場夢境一般。水墨動畫《牧笛》,也是一場夢境。


牧童放牛時做了一場夢,夢見水牛走丟了,走丟在水墨田園牧歌的意境中。夢境裡牧童尋找丟失的牛,實則是中國人尋找丟失千年的田園夢。


所幸,有個人把這場田園牧歌的夢境用水墨描繪了出來,還讓其動了起來。


《牧笛》有最田園牧歌的詩意,還有此曲只應天上有的笛聲。


中國再無畫牛者,除非江蘇李可染。李可染的水墨放牧圖,多一筆嫌碎,少一筆不夠。水牛行臥鳧水之間,有生趣。牧笛觀山酣睡的時候,有樂趣。當這成為了動畫,牧童水牛便惟妙惟肖,仿佛一首古老的田園詩。而牧童的竹笛聲,更是這田園詩最好的注釋。


中國人的田園夢,就像唐朝王維的《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牧童吹著悠遠活潑的笛聲,穿梭田間,待夕陽西下牛羊回,老人拄杖等著放牧的孩子緩緩歸。


也像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晴耕雨讀,彈一曲琴音,在竹林鶯囀,翠谷回聲中放逐暮年。



古語有言:「大樂與天地同和」,我們講求天人合一,是因為我們深知自然的妙處。


可如今在現代性的衝擊下,那些:遠山煙雨,山澗流水,溪橋漁浦,柳堤歸牧的東方詩歌意象,像一場每個中國人做了上千年的田園夢。


只待一曲牧笛聲,便夢回山水田園裡。



 

曾有日本動畫人感慨:「能夠把水墨畫製成動畫片,表明了中國人對傳統有很深的感情,外人只能說『了不起』。」


這項被日本人稱之為「奇蹟」的藝術,如今談起輕描淡寫,在CG未出現的年代,讓水墨畫動起來的技術是十分艱巨的,全世界獨一份,被國家定為一級機密。當時日本人一直想學,到現在都沒有學會。


水墨動畫就像動畫中的白月光,世上許多動漫人都心所嚮往之。


比如《功夫熊貓》的水墨元素,吉卜力《輝夜姬物語》,還有井上雄彥的《浪客行》。從《小蝌蚪找媽媽》開始,到今年最近的《霧山五行》,水墨暈開一個飄逸的中國,一幅幅國畫的意境講述中國絕色。

 

可是水墨動畫太難了,製作之複雜,資金消耗之大,後期收益有限,讓水墨動畫在商業至上的時代,變成了一件理想主義的事情。


當大多數人都在追求流水工業化時,只有慢下來打磨,才可能重歸水墨動畫的輝煌時代。製作《牧笛》時,李可染親自畫了二十多幅水牛牧童給製作組。製作《小蝌蚪找媽媽》,齊白石更是畫了上百幅魚蝦蛙蟹的原畫。


如果說水墨動畫有令人感動之處,除了對中國美學的堅守,就是匠人們極致的追求。


潑墨山水裡,先輩們留下的,不僅是中國文化基因符號,還有中國藝術精神的內質。那內質是極簡,詩意,性情,就如一條線,幫我們在世界美學洪流中找到自己位置。


水墨動畫有輝煌的過去,

但願它也有光明的未來。

點擊上方關注國粹君的「視頻號」

 歷史 趣味 讀書 國學 

有態度,有溫度

去視頻號搜索【子曰東鶴】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2373期,主編微信gxjc03。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相關焦點

  • 水墨底色,醉美中國
    水墨是中國的底色當我們看到那一抹暈染時都能感知背後的意境沒有一絲隔閡潑墨山水裡,先輩們留下的,不僅是中國文化基因符號,還有中國藝術精神的內質。水墨暈染,山水相逢,看似簡單的筆畫,卻有一種美油然而生,這就是這個民族的想像力。中國水墨,人間至美。當千年前的水墨遇上現代化的玻璃裝飾材料,又會碰撞出怎樣的中國顏色?
  • 人間很美,美至真至純;人間也很不堪,至邪至惡
    那時的我,也不像現在的我這考慮頗深,無知的少年只迷戀處子之至純至美。時隔多年,我依然清晰記得如夢似幻般枯木照麗影的光景。一恍惚,不知驚豔了我多少個春秋。其實細想,也不至於此。畢竟許多人都是嚮往美麗的。只是有的人喜歡眼睛看到的;有的喜歡眼睛看不到的罷了。雖然人是群居動物,但究竟是單一的個體。我們離不開這撫養我們的生活,於是有的人離群故作清高;有的則合群弄潮。
  • 水墨意境,極致中國美!
    水墨意境,極致中國美!> 麗日初懸時隱約, 人間大美正當時
  • 中國水墨之美
    中國水墨之美   中國繪畫的發展就如一部交響樂章,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風格典範。
  • 水墨中國,美到震撼
    水墨中國,不僅在筆墨紙硯層層渲染的國畫,也在意境深遠的大好河山。中國的水墨畫,遠山、近水,都被暈染成了極簡的黑白兩色,被輕紗似的薄霧籠罩著。風景亦是如此。中國的錦繡江山,都在水墨的潑灑中,或寧靜或深遠或酣暢或迷離,構成意味無窮的意境。
  • 保定舉辦「人間水墨」畫展
    12月26日上午10時30分許,「人間水墨」 王東瑞個人畫展在保定市上谷美術館正式開幕。 畫展吸引了來自京津藝術圈以及保定、衡水等地的300餘位嘉賓前來觀展;當天下午,張靜伯、郝青松、鄧菡彬等多位藝術家、學者,還在展館四樓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學術交流,共話「人間水墨」。
  • 水墨版古箏《高山流水》,太唯美了,似人間仙境!
    《高山流水》,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 《人間至美:朱光潛經典散文集》:生活本身就很美
    《人間至美:朱光潛經典散文集》精選了《談美》《談美書簡》《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朱光潛先生各個時期的作品中通俗且經典的篇目,涵蓋人生、美學、處世哲學、自我修養、文藝等多個主題,將文字與生活的美意完美融合,字字珠璣,妙語橫生,引領讀者從全新的視角認識自己所生活著的至美的人間,拋開功利目的,像草木蟲魚一樣順著上天所賦予的本性自在生活。美學泰鬥朱光潛凝萃生活美意的散文經典。
  • 【品讀】水墨,中國的韻味!
    【品讀】水墨,中國的韻味! 水墨中國, 不僅在筆墨紙硯
  • 「大美融合——中國水墨遇上馬勒交響曲」藝術展開啟藝術跨界新篇章
    2019年11月11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積極響應國家文化自信的號召,由慧和天語藝術空間、李可染畫院、北京龍徽釀酒有限公司、龍徽1910文化創意產業園、釀酒大師藝術館聯合主辦的「大美融合——中國水墨遇上馬勒交響曲」藝術展在京隆重開幕,展覽得到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 讓中國水墨畫動起來,曾經日本人稱為「奇蹟」的藝術,原來這麼美
    當千年前的水墨遇上百年前的動畫,定會碰撞出最美的中國顏色。,中國水墨的形,在寫意簡練下賦予萬物一種神。水墨暈染,山水相逢,看似簡單的筆畫,卻有一種美油然而生,這就是這個民族的想像力。中國水墨,人間至美。
  • 武安花溪谷丨靜謐如人間樂土,美景似水墨畫卷!
    太行花溪谷景區地處河北武安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規劃面積約7.5平方公裡,由門景區、長養湖景區、花神廟景區、迎仙臺、人間煙火小吃街、花溪藝術村、花溪源居七個景區組成,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俗風情、文藝休閒於一體。
  • 山水鹽邊:水墨與油畫交織的美
    鹽邊——山水人間從攀枝花一路北行,雅礱江上行數十公裡,便可至有著擇木龍騰橋風光 / 郝建洪 攝水墨二灘·人間仙境當源自二灘大壩全景 / 鹽邊縣普查辦供圖101平方公裡的高峽平湖就靜臥於此,也正是這一片廣袤的峽·湖風景,讓二灘「百裡畫廊,水墨二灘
  • 水墨丹青文化:淺談中國古典水墨山水畫的哲學命題
    從超越時空、繪畫本體以及畫家有限的生命角度,在水墨創作的工夫修煉中,上升到一種天地境界和人生境界圓融的審美觀照, 這正是水墨的體悟之道。中國古典山水畫自唐以降,分青綠和水墨兩種。因水墨畫更傾向於色彩的淡雅含蓄,發展至後世,漸成中國山水畫的主流,即以文人畫為主的水墨山水。解讀中國古典山水畫首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即是把握其蘊含的文化和哲學內涵。
  • 水墨,中國石風的極致之美!
    縱橫捭闔對峙陰陽之界山水、城鎮、竹林、燈火雨傘、屏風、琴笙、箭刃……諸多傳統中國元素別具中國韻味的水墨畫卷留白極簡的構圖>肅殺內斂的美學風格張藝謀的新電影《影》即使是不喜歡這部影片的人都不會說它不美中國水墨在筆墨紙硯間層層渲染之所以飄逸出塵只因它的本源,在大地山川
  • 古典美中國水墨畫妖的合集~美呆了
    古典美中國水墨畫妖作者:@東城張三爺水墨風姜子牙系列水墨妖妹子們的合集
  • 山水夾絲,歷史底色,人間至美~
    雲絲畫以山水溯源歷史文脈水墨濃淡間寫意東方藝術美這些生長於空間的文脈基因最終都成了歷史的底色讓每一個觀賞者步履風光真切地感受歷史與自然與空間的生活美學山水夾絲畫 案例1 無錫江陰美宸雅苑水墨,江南的基調水墨色彩微妙且豐富呈現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唯美意境代表著生命律動的韻味和無窮的詩意空間江南如詩如畫,一山一水,旖旎人家淺墨清韻,何處飛花碧水飄萍,沉落煙霞,水墨江南水墨,是江南的基本色調它是一種包含無限的顏色空間設計採用水墨元素,
  • 「大美不言——夏野水墨作品展」在嶺南美術館開幕
    5月16日,「大美不言——夏野水墨作品展」在嶺南美術館正式開幕,線上開幕式也同步啟動。本次展覽設在嶺南美術館的4、5號廳,展出至本月31日,有興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往參觀。線上開幕式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後,「大美不言——夏野水墨作品展」在對作品進行線下展覽的同時,也舉行了線上開幕式。
  • 中國水墨畫的特徵體現古典美
    中國水墨畫是中國漢族特色較強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繪畫,是國畫的代表,藉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繪畫工具和材料(毛筆、宣紙和墨),能夠體現出古典美,且非常注重色的層次變化,表現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繪畫,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水墨畫的特徵吧。
  • 中國東方歌舞團赴朝演出 《水墨中華》展現中華之美
    據晚會總導演、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顧欣介紹,此次演出是為今年4月中旬即將在朝鮮舉辦的第29屆「四月之春」藝術節而精心打造,在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品牌劇目《水墨中華•風》《水墨中華•雅》的基礎上重新編排,融合其經典劇目,並且為了此次赴朝演出量身定製,加入原汁原味的朝鮮元素,其中包括極具朝鮮民族特色的《長鼓舞》,這支舞蹈由朝鮮藝術家編舞並擔任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