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河南四大名剎,最沒有爭議的,應該就是少林寺、白馬寺以及大相國寺這三個了。而第四個究竟是哪一座,一直以來並無定論。有說是汝州的風穴寺,也有說是南召的丹霞寺。當然,還有我們今天要說的民權白雲禪寺。
小村因皇家寺廟揚名
白雲禪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元年(即公元627年),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了。
但與少林寺獨佔五嶽之一的嵩山,白馬寺、大相國寺分別盤踞古都洛陽、開封的鬧市不同,只有白雲禪寺位於商丘民權縣一座偏遠的小山村中。
不過,就是這樣一座不起眼的寺廟,卻一點也不簡單。
據史料記載,清順治皇帝曾在此出家,康熙為了尋找隱姓出家的父親,曾三下白雲禪寺,並親筆御書「當、堂、常、賞」四個字。自此,白雲寺名聲大振。
從寺院的碑刻顯示,清康熙年間,白雲禪寺香火達到了鼎盛。彼時,寺院佔地達到了546畝,僧眾達到了1250人,大大小小的廟宇建築有5000多間,為中原地區首屈一指的皇家寺院。
從白雲禪寺大雄寶殿的屋脊上,也足見該寺區別於其他寺院的明顯特點——朝陽的一面是滾龍脊,背陰的一面是舞鳳脊。而這,正是皇家寺院的顯著標誌之一。
如今的白雲禪寺,佔地約30畝,建築面積1310平方米,為豫東地區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而白雲禪寺所處的村鎮,也以此寺命名,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樹的奇觀——鐵鍋槐
走進白雲禪寺,除了康熙親筆御書的四字以及「三下白雲禪寺尋父」外,還有很多民間傳說,比如「韋陀託缽化緣」、「魯班幫建藏經樓」等。
而寺內現存的60餘尊緬甸雪化玉佛,數量之多,也是位居河南首位。不過,寺廟內最吸引眾人目光的,卻還要數鍋槐一體,堪稱奇觀的「鐵鍋槐」。
鐵鍋槐是白雲禪寺的鎮寺之寶,因槐樹生長於鐵鍋之中而得名,為白雲禪寺的一大奇觀。
鐵鍋口徑2.5米,腹深1.5米,據傳是順治隱姓出家時,為寺廟僧人熬粥所用。古槐樹幹周長約2.4米,高4米,在這個破裂為幾片的鐵鍋中盤根錯節,紮根而生。
雖然已經歷經三百餘年的風雨滄桑,但鐵鍋片至今沒有鏽蝕的痕跡,而包裹著鐵鍋碎片的槐樹亦是枝繁葉茂,甚是奇特。
另外,據傳每年農曆六、七月份,若遇連陰天氣,鐵鍋槐就會長出類似槐蛾、小鳥和八角的果實,可入中藥,治療食道癌有奇效。而這,也為白雲禪寺平添了一絲神秘色彩。
門票:免費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白雲寺鎮白雲寺村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