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間一壺酒
春秋戰國時期,莊子與老子並稱「老莊」。據歷史記載,莊子是戰國時期宋國蒙人。關於蒙邑的現代地理位置有多種說法,如河南商丘、安徽蒙城、山東東明等。
在河南民權,這裡被稱作莊子故裡。故裡位於縣城東北的莊子鎮青蓮寺村。村中有東西、南北兩條主街,北街原為古巷,有宅一座,系莊子所居,呼為莊子胡同。莊子胡同東南一古亭內有口老井,為莊子生活、煉丹汲水處,稱為「莊子井」。
莊周墓,位於民權縣老顏集鄉唐莊村東,莊周陵園佔地面積29040平方米。陵園內碑林有石碑108塊,為各級領導、中外專家學者、海內外莊氏宗親頌揚莊子而立。
長期以來,民權縣始終保持著對莊子文化的自覺追求,成功舉辦了多屆國際莊子文化節,修繕擴建了莊子陵園,編排了大型歷史文化情景劇《禮樂莊周》,建成莊子文化館(獲魯班獎),與河南電視臺合拍《鯤鵬與蝴蝶》電視連續劇。
另外,這裡還是著名的春秋諸侯會盟處。《左傳》《史記》等史書記載,齊桓公於公元前651年曾兩次在葵丘與魯、宋、衛、鄭、許、曹等國會盟,主旨在於和平修好,讓各國人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因此彪炳史冊。
現該地遺存一個葵丘會盟臺。位於民權縣城東17.5公裡處,黃河故道北岸,緊臨秋水湖,現存土丘高出地面2米,面積約1500平方米,現存會盟殿一座及民權縣人民政府新立石碑一通。
葵丘會盟發生在這裡,可見歷史之悠久,然而對於民權縣來說,這個縣的建制才不到百年。民國十七年(1928)年,經時任河南省國民政府主席馮玉祥批准,取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之「民權」而置縣。民權建縣前,境域分屬考城縣、睢縣、杞縣。
到民權旅遊,當地有一白雲禪寺值得一看。該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元年(627年),金、元時毀於兵火,明清修葺擴建,是豫東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與洛陽白馬寺、嵩山少林寺、開封相國寺並稱中州四大名寺。其中因該寺玉佛之多,居四大名寺之首。
當地還有一個雙狀元塔,位於民權縣城西25公裡雙塔集內。這兩座塔修建於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為紀念宋癢、宋祁兩兄弟中同榜甲科進士。塔高約20餘米,舊時人稱之「雙塔秋風」,列「杞縣八景」之首。
當地歷史上曾有一名人叫江淹,南朝宋梁間考城人(故裡在今民權程莊鄉江集村),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江淹微服奔梁高祖蕭衍,幹過吏部尚書。江淹少以文章顯,晚年才思衰退,詩無美句,時謂之「江郎才盡」。
江淹墓,位於民權縣程莊鎮嶽莊村。墓前有石碑一通,為明成化年間所立。陵園內有一磚坊,兩邊各有石碑,記載江淹生平及江氏後代重修碑記和名錄。「夢筆生花」、「江郎才盡」典均出於江淹,《南史》、《梁書》有傳。
民權縣有一王公莊是中國畫虎第一村,全村有300多戶從事繪畫產業。中有夫妻畫家、父子畫家、姐妹畫家,也有三代同畫一幅畫的,已鋪射帶動周邊河南、山東兩省三縣數千農民從事或經銷農民畫。
參考資料:《民權縣誌》等。喜歡文章,請點關注、收藏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