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有大成就的人身邊都少不了出謀劃策的幫手,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可見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
一代帝王劉邦,如若沒有他身邊的那些功臣輔佐,單憑他一個小小的亭長能最終坐到九五至尊的位置還是很困難的。
再比如說曹操其實自己還是很有謀略膽識的一個人,但他照樣對待人才是求賢若渴,在他《短歌行》裡,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裡可以看出來。另外還有李世民,皇太極等這類千古帝王,全都是靠著自己的親信登上了權力巔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們通過研讀歷史可以看到,許多偉人名人與其說是他的千古帝業,不如說是他整個團隊的千古帝業。
團隊力量自不必多說,我們已經見到了太多團隊合作而成功的例子。有一個很明顯經典的例子,一雙筷子很容易折斷,但是十雙筷子合在一起,要想將它立馬折斷就要耗費一番力氣了。
其實不管是英雄還是梟雄,不管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但凡做過統治者,他的身邊都會聚集一些能人異士。比如現代梟雄蔣介石,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他當時起勢也不完全靠的自己力量。
傳聞中他剛開始起來的時候,身邊也是人才濟濟,當時聽聞他的手下有「八大金剛」在替他做事,他才有後面那段時間的風光。劉邦和朱元璋後來都有斬功臣的黑歷史,那麼後來蔣介石的「八大金剛」結局又是如何呢?
關係密切的幫手
眾所周知,蔣介石失敗後,與他的大部隊逃往了臺灣,這也為後來海岸兩峽的緊張關係埋下了禍根。當年和他一同逃亡過去的有七個,要說和蔣介石關係最為密切的當屬何應欽。
與其說何應欽最受蔣介石重用,還不如說他和蔣介石的利益關係牽扯最多。他不僅是蔣介石王牌軍校黃埔軍校的創辦者之一,更是在裡面擔任總教官,因此蔣介石的很多黃埔軍校出來的軍官部下很多也和何應欽關係密切。
所以何應欽一直以來是蔣介石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為了安撫好這個隨時都可能出現變故的人,蔣介石才許諾了何應欽許多權力。
蔣介石失勢後,何應欽也跟隨他去到了臺灣,不過因為他的大部分部下在大陸,因此身邊無人可用的他最終也沒得到蔣介石重用,擔任了一個名氣很大但是毫無實權的虛職,直到1987年去世。
與何應欽一樣,最後卻領了一個虛職的是顧祝同,他這個人說的不好聽的就是蔣介石身邊忠實的走狗一枚。從開始追隨孫中山先生開始他便一直參加革命,只是到了後期跟著蔣介石把路走歪。
解放戰爭時候他被蔣介石委以重任,殘害了我黨很多進步人士,甚至最後蔣介石逃往臺灣,都是留下他在大陸「善後」。後來被召回臺灣後,蔣介石隨便給他安排了一個虛職,直到後面1987年因病去世。
與何應欽,顧祝同相反的是陳誠,他同樣與蔣介石關係密切,但這個關係確實實打實的。他不僅在工作上是蔣介石的左右膀,在私下裡他還是蔣介石的幹女婿。
雖然此人在東徵和北伐為蔣介石出了力,但在後面解放戰爭裡他卻是個十足十給蔣介石拖後腿的人。後來也隨著蔣介石來到臺灣,不過與何應欽虛職不同,陳誠手裡握著實打實的權力,後來在治理臺灣上做出了比較突出的政績,一度成為當時國民黨的副總統,不過天不遂人願他後來67歲的時候就因為肝癌在臺北去世了,也是令人唏噓。
平平無奇的幫手
除卻前面在蔣介石那裡關係十分密切的「三大金剛」,還有一些相對來說表現比較平庸,關係稍微平淡一點的「金剛」。
劉峙首當其衝,這個人雖然前期很勇猛,但在解放戰爭時卻十分「羸弱」 屢次輸掉戰役,最後在戰爭結束之後,甚至害怕蔣介石對他進行報復都不敢去臺灣,最終直接就像普通人一樣生活,什麼官職也沒有,1971年因病去世了。
和劉峙一樣蔣鼎文也是一開始勇猛後來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十分「羸弱」了,也是因此蔣介石也不重用他 最終在臺灣接受了一個虛職,晚年因病去世。
眾所周知,除了帶兵打仗的軍人們,軍師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才。當時錢大鈞就是屬於這類人,雖然他很少衝鋒陷陣但是一直在蔣介石身邊出謀劃策,不過臨了也沒有得到蔣介石重用,晚年也是因病去世,不過他去世的時候已經90歲了,也算是一個好結局。
還有一個不帶兵打仗但是對蔣介石也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那就是陳繼承。他算是蔣介石集團裡面的人事部經理,為蔣介石發掘了好大一部分人才,為蔣介石的龐大軍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來也隨蔣介石來到臺灣隨意掛了一個虛職,1971年因病去世。
最後一位是張治中,他並沒有在戰爭結束之後跟著蔣介石來到臺灣生活,反而一直留在了大陸。
因為他一直以來也是比較傾向於和平解決的,所以留在大陸是他內心夢想之一,作為蔣介石「八大金剛」裡唯一一個留在大陸的,張治中並沒有遭到迫害,也沒做出什麼壞事,就這樣平平淡淡的於1969年在北京病逝。
往事已成雲煙
不知不覺建國都已經71年了,不僅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就連蔣介石集團的人早已經改朝換代,他自己也變成了一抔黃土作古了。
曾經再怎麼風光無限的時光也回不到過去,什麼「八大金剛」、「五虎上將」也都如過眼雲煙消失殆盡了。曾經跟隨著蔣介石出生入死的人也隨著蔣介石的落敗而泯然眾人。成王敗寇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無論你當初是如何的風光等到失敗時候,最終也只能接受現實。
臺灣問題自解放戰爭結束以來一直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自從實現了「一國兩制」之後,海岸兩邊的人們聯繫也越來越密切。
臺灣永遠是我國不可分裂的整體,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不管是臺灣人民還是大陸人民都是鐵骨錚錚的中華兒女,不允許外界任何人隨意分割。
結語:
縱觀蔣介石的一生,也風光過成功過,但最終卻成為了一個失敗者。其實歸根結底與他的失去人心有莫大關係,他的那些部下難道都不優秀嗎?為什麼到了後期還會有部下直接投靠我黨,其實根本還是內部出現了問題,一個充滿官僚主義的政府如何能給人民當家做主?
蔣介石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他將重心放在了軍官身上,反而忘記了根本。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一個統治者他喪失了人心,那麼就算是有再多的軍事人才,再多的武器裝備,最終也會失敗。就像文章開頭所說一樣,團結就是力量,但是團結的意義是人心的團結,而不是外在武器的團結。只有人心團結了,大家有勁往一處使了,最終才能贏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