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八大金剛,7人逃到臺灣,1人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2020-12-06 爾格說歷史

每個有大成就的人身邊都少不了出謀劃策的幫手,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可見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

一代帝王劉邦,如若沒有他身邊的那些功臣輔佐,單憑他一個小小的亭長能最終坐到九五至尊的位置還是很困難的。

再比如說曹操其實自己還是很有謀略膽識的一個人,但他照樣對待人才是求賢若渴,在他《短歌行》裡,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裡可以看出來。另外還有李世民,皇太極等這類千古帝王,全都是靠著自己的親信登上了權力巔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們通過研讀歷史可以看到,許多偉人名人與其說是他的千古帝業,不如說是他整個團隊的千古帝業。

團隊力量自不必多說,我們已經見到了太多團隊合作而成功的例子。有一個很明顯經典的例子,一雙筷子很容易折斷,但是十雙筷子合在一起,要想將它立馬折斷就要耗費一番力氣了。

其實不管是英雄還是梟雄,不管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但凡做過統治者,他的身邊都會聚集一些能人異士。比如現代梟雄蔣介石,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他當時起勢也不完全靠的自己力量。

傳聞中他剛開始起來的時候,身邊也是人才濟濟,當時聽聞他的手下有「八大金剛」在替他做事,他才有後面那段時間的風光。劉邦和朱元璋後來都有斬功臣的黑歷史,那麼後來蔣介石的「八大金剛」結局又是如何呢?

關係密切的幫手

眾所周知,蔣介石失敗後,與他的大部隊逃往了臺灣,這也為後來海岸兩峽的緊張關係埋下了禍根。當年和他一同逃亡過去的有七個,要說和蔣介石關係最為密切的當屬何應欽。

與其說何應欽最受蔣介石重用,還不如說他和蔣介石的利益關係牽扯最多。他不僅是蔣介石王牌軍校黃埔軍校的創辦者之一,更是在裡面擔任總教官,因此蔣介石的很多黃埔軍校出來的軍官部下很多也和何應欽關係密切。

所以何應欽一直以來是蔣介石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為了安撫好這個隨時都可能出現變故的人,蔣介石才許諾了何應欽許多權力。

蔣介石失勢後,何應欽也跟隨他去到了臺灣,不過因為他的大部分部下在大陸,因此身邊無人可用的他最終也沒得到蔣介石重用,擔任了一個名氣很大但是毫無實權的虛職,直到1987年去世。

與何應欽一樣,最後卻領了一個虛職的是顧祝同,他這個人說的不好聽的就是蔣介石身邊忠實的走狗一枚。從開始追隨孫中山先生開始他便一直參加革命,只是到了後期跟著蔣介石把路走歪。

解放戰爭時候他被蔣介石委以重任,殘害了我黨很多進步人士,甚至最後蔣介石逃往臺灣,都是留下他在大陸「善後」。後來被召回臺灣後,蔣介石隨便給他安排了一個虛職,直到後面1987年因病去世。

與何應欽,顧祝同相反的是陳誠,他同樣與蔣介石關係密切,但這個關係確實實打實的。他不僅在工作上是蔣介石的左右膀,在私下裡他還是蔣介石的幹女婿。

雖然此人在東徵和北伐為蔣介石出了力,但在後面解放戰爭裡他卻是個十足十給蔣介石拖後腿的人。後來也隨著蔣介石來到臺灣,不過與何應欽虛職不同,陳誠手裡握著實打實的權力,後來在治理臺灣上做出了比較突出的政績,一度成為當時國民黨的副總統,不過天不遂人願他後來67歲的時候就因為肝癌在臺北去世了,也是令人唏噓。

平平無奇的幫手

除卻前面在蔣介石那裡關係十分密切的「三大金剛」,還有一些相對來說表現比較平庸,關係稍微平淡一點的「金剛」。

劉峙首當其衝,這個人雖然前期很勇猛,但在解放戰爭時卻十分「羸弱」 屢次輸掉戰役,最後在戰爭結束之後,甚至害怕蔣介石對他進行報復都不敢去臺灣,最終直接就像普通人一樣生活,什麼官職也沒有,1971年因病去世了。

和劉峙一樣蔣鼎文也是一開始勇猛後來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十分「羸弱」了,也是因此蔣介石也不重用他 最終在臺灣接受了一個虛職,晚年因病去世。

眾所周知,除了帶兵打仗的軍人們,軍師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才。當時錢大鈞就是屬於這類人,雖然他很少衝鋒陷陣但是一直在蔣介石身邊出謀劃策,不過臨了也沒有得到蔣介石重用,晚年也是因病去世,不過他去世的時候已經90歲了,也算是一個好結局。

還有一個不帶兵打仗但是對蔣介石也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那就是陳繼承。他算是蔣介石集團裡面的人事部經理,為蔣介石發掘了好大一部分人才,為蔣介石的龐大軍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來也隨蔣介石來到臺灣隨意掛了一個虛職,1971年因病去世。

最後一位是張治中,他並沒有在戰爭結束之後跟著蔣介石來到臺灣生活,反而一直留在了大陸。

因為他一直以來也是比較傾向於和平解決的,所以留在大陸是他內心夢想之一,作為蔣介石「八大金剛」裡唯一一個留在大陸的,張治中並沒有遭到迫害,也沒做出什麼壞事,就這樣平平淡淡的於1969年在北京病逝。

往事已成雲煙

不知不覺建國都已經71年了,不僅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就連蔣介石集團的人早已經改朝換代,他自己也變成了一抔黃土作古了。

曾經再怎麼風光無限的時光也回不到過去,什麼「八大金剛」、「五虎上將」也都如過眼雲煙消失殆盡了。曾經跟隨著蔣介石出生入死的人也隨著蔣介石的落敗而泯然眾人。成王敗寇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無論你當初是如何的風光等到失敗時候,最終也只能接受現實。

臺灣問題自解放戰爭結束以來一直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自從實現了「一國兩制」之後,海岸兩邊的人們聯繫也越來越密切。

臺灣永遠是我國不可分裂的整體,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不管是臺灣人民還是大陸人民都是鐵骨錚錚的中華兒女,不允許外界任何人隨意分割。

結語:

縱觀蔣介石的一生,也風光過成功過,但最終卻成為了一個失敗者。其實歸根結底與他的失去人心有莫大關係,他的那些部下難道都不優秀嗎?為什麼到了後期還會有部下直接投靠我黨,其實根本還是內部出現了問題,一個充滿官僚主義的政府如何能給人民當家做主?

蔣介石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他將重心放在了軍官身上,反而忘記了根本。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一個統治者他喪失了人心,那麼就算是有再多的軍事人才,再多的武器裝備,最終也會失敗。就像文章開頭所說一樣,團結就是力量,但是團結的意義是人心的團結,而不是外在武器的團結。只有人心團結了,大家有勁往一處使了,最終才能贏得成功。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7個去臺灣1個留大陸,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
    蔣介石作為民國梟雄人物,他的成功也源自於他的能力,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身邊有能人好成事。蔣介石在創辦黃埔軍校後,身邊人才濟濟,在北伐和東徵戰役中,蔣介石之所以能取勝,他手下很多將領出力頗多,其中就包括他的八大金剛。蔣介石的八大金剛和五虎上將都是起家人才,五虎將在上一期中已經介紹了,本期來介紹一下八大金剛,他們分別是誰?
  • 國軍的八大金剛,七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在人的一生中,一件小事情所造成的偏差將會在未來顯示出巨大的差異。有時候讓人覺得荒唐,一開始起點相同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分道揚鑣,甚至背道而馳,很多發展都不能滿足。八大金剛第一個是何應欽,是貴州小軍閥出身,祖上曾經商,同盟會員,看準時機,擔任黃埔軍校總教官,長期擔任蔣軍二把手,活躍在國軍高層。
  • 老蔣的「八大金剛」結局怎麼樣?其中1人留在大陸,7人去了臺灣
    蔣介石身邊曾有8個心腹手下,他們曾被人稱為「八大金剛」。國民政府掌權時,他們位高權重,為蔣介石做了不少工作。解放戰爭結束時,蔣介石帶人逃離大陸,他身邊的八大金剛,有7個人去了臺灣,還有1個人留在了大陸,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7人敗退臺灣,1人留大陸,他們結局如何?
    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前,身邊有很多忠心耿耿的追隨者,從黃埔軍校開始就和他共事的八位虎將稱為「八大金剛」,他們在蔣介石身邊出謀劃策,南徵北戰,可以說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成就了蔣介石。「八大金剛」之首何應欽,1987年去世,終年97歲。
  • 蔣介石身邊「八大金剛」,7人敗退臺灣一人留大陸,後來過得怎樣
    蔣介石,也算得是中國近代社會的一位風雲人物。雖然最終兵敗逃往了臺灣,但也不可否認他的睿智和才華,他曾經還坐到了中華民國最高總統的位置上。蔣介石之所以能夠成就如此大業,除了他自己有非凡的政治手腕之外,還得力於眾多將領的相助。如他身邊的「八大金剛」,就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是一位生性多疑的人。
  • 山東出了三李一王,兩個逃到臺灣,兩個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末期,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三李一王」也迎來了不同的結局:李延年與李玉堂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李仙洲與王耀武兵敗被俘,被關進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被特赦後主動留在大陸。那麼,山東的「三李一王」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新一軍的三任軍長,兩人留在大陸,一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遼瀋戰役後,新一軍的三任軍長各自迎來了不同的結局,他們當中兩人留在大陸,一人逃到臺灣。那麼,這三人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第一任軍長鄭洞國1942年10月,新一軍成立時鄭洞國就任新一軍第一任軍長,之後他指揮新一軍參加了遠徵軍第二次遠徵。
  • 「八大金剛」陳繼承,1950年被蔣介石召回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1924年,蔣介石成為黃埔軍校校長,自此之後,他把出身黃埔系的將領視為自己的嫡系。在軍閥混戰中,蔣介石身邊有八位出自黃埔嫡系的將領,這八人深得蔣介石信任,也被稱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八大金剛」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例如何應欽、陳誠、錢大鈞等人。他們的個人行為都對當時中國的政局產生過或多或少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說「八大金剛」中名氣最小的一個人,當然他也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只不過他的光芒被「八大金剛」的其他人所掩蓋,這個人就是「八大金剛」中排行最末的陳繼承。陳繼承出生於1893年,他是江蘇靖江人。
  • 曾擴情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主動留在大陸,他的結局如何?
    曾擴情不僅資歷老,而且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不過,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曾擴情卻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選擇主動留在大陸。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主動留在大陸的曾擴情的最終結局。曾擴情出生於1894年,四川威遠人,黃埔一期學生。在黃埔一期學生中,曾擴情雖然不如黃埔三傑有名,但也是僅次於黃埔三傑的人物。
  • 蔣介石的五虎將的結局怎麼樣?4個逃到了臺灣,1個留在了內地
    蔣介石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他之所以能在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中立足,是因為他打敗了其他軍閥,令其心悅誠服。而蔣介石之所以能夠打敗其他軍閥,這離不開他手下的五員猛將。他們也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將,分別是陳誠、衛立煌、顧祝同、劉峙和蔣鼎文。
  • 蔣介石八大金剛有著怎樣的結局?
    蔣介石八大金剛有著怎樣的結局?眾所周知,在蔣介石的軍政中對黃埔系情有獨鍾,但在蔣介石的心裡,黃埔軍校的學生還在其次,他最器重的則是黃埔的八位教官,他們都是誰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何應欽八大金剛之領軍人物何應欽,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敬之,貴州省興義人,早年留學日本,敗退臺灣後,何應欽受到了蔣介石的冷落,從此退出官場,致力於民間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最重要的公務活動就是出席剪彩、主持婚禮等等。1987年10月21日,何應欽壽終正寢,享年97歲。
  • 蔣介石手下的8員名將:1人留在大陸,7人退居臺灣,他們結局如何
    那麼這8位虎將最後的結局,都如何了呢?第1位何應欽。何應欽出生於1890年,何應欽並不是畢業於黃埔軍校,他的等級更高。是軍校最開始創立的時候的老師,曾經擔任過黃埔軍校的總教官。隨著蔣先生退往了南方之後,手中的權勢慢慢的被架空,最後於1987年因病去世。第2位人物是陳誠,出生於1898年,是國軍一級上將。從這個軍銜當中大家就可以感知到,陳誠的等級不會太低。
  • 蔣介石「五虎上將」,四人逃到臺灣,剩一人為何留在大陸?
    但是讓很多人不解的,為什麼解放戰爭後,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四人逃到臺灣,剩下一人卻留在了大陸呢?在這期間,有5個人深得蔣介石的信任,他們在軍閥混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被人們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蔣介石率殘部逃至臺灣,曾經的「五虎上將」也迎來了不同的結局,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 蔣介石最器重的八大金剛都有怎樣的人生結局?
    蔣介石最器重的八大金剛都有怎樣的人生結局?八大金剛指的是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時期共有8位幹將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將軍,「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始,就追隨蔣介石,在國民黨的黨政軍等方面握有重權。那麼,他們的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蔣介石手下不僅有五虎上將,還有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他們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五虎將中唯一留在大陸之人。
  • 「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前幾天我們說了蔣介石在大陸的「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客觀來說,桂永清是蔣介石的「問題學生」,因為何應欽與陳誠的照顧,桂永清官至「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基本上沒打什麼大勝仗,他更類似於紙上談兵的趙括。蔣介石提拔人有三條標準:分別是老鄉、黃埔系以及對自己忠誠。周至柔最起碼佔了前兩項,而且周至柔還有大貴人陳誠幫忙,隨著陳誠在黃埔軍校發跡,周至柔的軍銜也水漲船高。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加快了對中國的侵略,國民政府計劃組建空軍應對日本人。1933年,陳誠推薦周至柔到發達國家考察發達國家的空軍建設,蔣介石採納了陳誠的建議,自此之後周至柔與空軍結緣。
  • 民國時期蔣介石旗下的「八大金剛」,在蔣公退敗後,他們結局如何
    戴笠手下有四大金剛,那是世人皆知的。但事實上,軍統八大金剛其實就是蔣公的八大金剛,他們也同樣對國民政府甚至是抗日力量意義非凡。依蔣公的脾氣,不會是個人就當成人才來培養的。但他對黃埔軍校是有著很深的認可的,自然,那裡出來的人便被他視為不可多得的人才。
  • 1949年,蕭毅肅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晚年結局怎麼樣?
    1949年,隨著國民黨敗退臺灣,蕭毅肅選擇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那麼,曾經的「芷江受降官」蕭毅肅逃到臺灣後,晚年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蕭毅肅的晚年結局。蕭毅肅出生於1899年,他是四川蓬安人。少年時代的蕭毅肅就誕生了從軍報國的志向,1916年,17歲的蕭毅肅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四年後,蕭毅肅從講武堂畢業加入滇軍,擔任參謀。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一人留在大陸,七人去了臺灣,最後他們怎樣了
    儘管說「八大金剛」是老蔣在大陸時最信任的八個人,可首當其衝的何應欽,卻把與老蔣的關係運用到了「相互利用」上,何應欽對老蔣有過異心,但老蔣並沒有因為拿到了國民黨很大一部分實力而剷除異己。其次,陳誠,他可以一躍成為橫跨軍政的國民黨的強大勢力,與老蔣想牽制何應欽有一定的關係,在八大金剛中,陳誠的忠心讓老蔣非常動容,後來去了臺灣省,老蔣也是派他來主持臺灣的政務,另外,陳誠和老蔣還有乾親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