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蔣介石旗下的「八大金剛」,在蔣公退敗後,他們結局如何

2020-12-18 汗青正浩

一提及當年國民黨的組織成員,人們往往會想到戴笠的名字,與此同時,他手下的「四大金剛」也會跟著浮出水面。但事實上,在軍統之中還有個「八大金剛」,他們都是蔣公的部下,由其一手提攜,近而成為後來名聲在外的高級軍官。這八大金剛是誰呢?我們不妨就來好好說說。

當年戴笠手下出名,而蔣公八大金剛也赫赫有名,他們分別是誰?

戴笠手下有四大金剛,那是世人皆知的。但事實上,軍統八大金剛其實就是蔣公的八大金剛,他們也同樣對國民政府甚至是抗日力量意義非凡。

依蔣公的脾氣,不會是個人就當成人才來培養的。但他對黃埔軍校是有著很深的認可的,自然,那裡出來的人便被他視為不可多得的人才。而這八大金剛就來自於當年廣州黃埔軍官學校,個個都受到了蔣公的照顧,成為手握兵權的重要角色。

八大金剛第一位:何應欽。他出身黃埔軍校,更是軍校的總教官,同時兼教導第一團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這在蔣公眼裡,是絕對的堪用之才,可惜二人一直貌合神離。

第二位當屬長腿將軍劉峙,他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但能力還真有待商榷。因為在與日軍對抗的時候,曾經被打得落花流水。也是因為如此,他才有了長腿將軍的綽號。

八大金剛第三位就是臭名在外的顧祝同了,身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打日本人時出了點力。但在蔣公授意之下對我黨行為卻極惡劣,著名的皖南事變由他一手導演。

第四位金剛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蔣鼎文,他被人稱為飛將軍,因為機動作戰最為拿手。據說西安事變能夠和平解決,蔣鼎文功不可沒。

第五位金剛就是和平將軍張治中了,他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不僅是在抗日作戰中功勳卓著,而且對國共和作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至和平解放之後,他被人們稱為和平將軍。

八大金剛第六位:陳繼承,他只是國民黨陸軍中將,但因為出身黃埔的關係,對於教學以及教導軍士有著獨到之處,《操典綱領釋義》、《青年將校之德性與技術》都是陳繼承的手筆,這樣的人不當老師有點可惜了。

第七位金剛則是國民黨上將錢大鈞,他既是軍人也是佛家弟子,因為他本身對於佛學的研究極其深入。不過,其謀略之高讓蔣公也分外青眼有加,被視為自己的高級幕僚,一直禮遇相待。

最後一位金剛是民國黨陸軍一級上將:陳誠。這個人是蔣公的嫡系,深受信任,對抗日很是積極,但對內戰也極為熱衷,是一枚蔣公指哪打哪的有效棋子。

以上這八位,在國民黨執政時期,那都是高高在上的保蔣派,能力、智謀都非常強大。因此,他們手中掌握了大量的兵權,被蔣公視為「八大金剛」,這比起戴笠的四大金剛,那是完全不同的。

又或者說,蔣公對於唯才是舉方面還有那麼一點長處的,畢竟有人擅於用兵,有人就擅於特工。蔣公慧眼,一直將這些人用得很得當。

八大金剛同屬一家,同為軍統要員,可是他們的結局卻各有不同

雖然說八大金剛同出一家,又為一人服務,但最終的結果卻因為各自政見的不同而產生了根本上的不一樣。值得一提的是,這八大金剛之中,有七個都隨蔣公去了臺灣,只留下一個和平將軍張治中。

不過,雖然大家都朝著一個地方,為著一個人去了臺灣,可結局也不盡相同。比如說何應欽,他與蔣公既是同學又是上下屬關係,兩個人可以說相愛相殺了一輩子。

原本,何應欽與蔣公的關係就很微妙,開始兩個人互不相服,但在蔣公的推薦下,他成為廣州黃埔軍校的教員,這算是兩個人關係和好的一個前奏。很快,何應欽的能力讓蔣公另眼相看,特別是四一二事件之後,這兩個人空前關係緩和。

可是,後來因為何應欽暗中支持李宗仁,被蔣公發現後,很快撤銷了職務。再到張學良被禁,何應欽竟然站到了刺殺蔣公的一派,二人關係就此破裂。

雖然後來他與蔣公出於多方面原因而得到關係平復,卻再也沒有得到蔣公的信任。最終追隨蔣公同去了臺灣,卻是一直被冷落一邊,至此沒有重用過。

何應欽在臺灣的後半輩子沒與軍事打過交道,相反成了經濟家。為著臺灣的發展,何應欽出了不少力。後來病死於臺灣,終年98歲。

相對來說,顧祝同、陳誠的結局要好一些,至少去了臺北之後,是深受蔣公重用並重視的。這與何應欽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這些人中,還有一個不得不提,那就是張治中,他是唯一一個留在了北京沒有去臺灣的軍統八大金剛成員。

張治中不去臺北也是有原因的,當時他作為蔣公看好的人才,卻是支持國共合作的大力支持者。另外,在1939年,張治中因為誤傳而錯誤發動了一場世所罕見的「焦土政策」,將長沙一場大火差點燒個乾淨。據說這場大火燒了五天五夜,長沙古城幾乎毀於一旦。

為此,蔣公勃然大怒,最終張治中被革職留任。很快皖南事件爆發,張治中卻馬上提議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可見兩人政見已經完全不能相合了。

後來,張治中還在新疆營救過一百多名共產黨員,更成為第二次內戰過程中,唯一沒有與我黨對抗過的國民黨將領。

大概也是因為如此,蔣公認為張治中已經不是自己的人了。事實證明,張治中也看透了蔣公,最後沒有與其同去臺灣,而是留在了北京,還被送了個綽號:和平將軍。

革命勝利之後,張治中成為新中國的一名社會主義事業建議者,於1964年在北京病逝。這算是蔣公八大金剛中最特別的一位。

其實,去臺北也好,在國內也罷,大家最初的志願不過是以軍事力量換取一碗飯吃。但打著打著,他們便不幸被淪為了棋子,有早發現而棄暗投明的,就有一根筋走到底的。這些人可能都會活到七老八十,但如毛主席所說:有的死輕如鴻毛,有的死則重如泰山。大概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的結局就是這輕與重的不同吧。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7個去臺灣1個留大陸,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
    蔣介石作為民國梟雄人物,他的成功也源自於他的能力,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身邊有能人好成事。蔣介石在創辦黃埔軍校後,身邊人才濟濟,在北伐和東徵戰役中,蔣介石之所以能取勝,他手下很多將領出力頗多,其中就包括他的八大金剛。蔣介石的八大金剛和五虎上將都是起家人才,五虎將在上一期中已經介紹了,本期來介紹一下八大金剛,他們分別是誰?
  • 蔣介石八大金剛有著怎樣的結局?
    蔣介石八大金剛有著怎樣的結局?眾所周知,在蔣介石的軍政中對黃埔系情有獨鍾,但在蔣介石的心裡,黃埔軍校的學生還在其次,他最器重的則是黃埔的八位教官,他們都是誰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何應欽八大金剛之領軍人物何應欽,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敬之,貴州省興義人,早年留學日本,敗退臺灣後,何應欽受到了蔣介石的冷落,從此退出官場,致力於民間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最重要的公務活動就是出席剪彩、主持婚禮等等。1987年10月21日,何應欽壽終正寢,享年97歲。
  • 蔣介石最器重的八大金剛都有怎樣的人生結局?
    蔣介石最器重的八大金剛都有怎樣的人生結局?八大金剛指的是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時期共有8位幹將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將軍,「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始,就追隨蔣介石,在國民黨的黨政軍等方面握有重權。那麼,他們的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蔣介石敗退後,手下八大金剛過得怎麼樣,他們又有什麼樣的結局?
    說到民國時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蔣介石了。他逆歷史長河,想要重新登上帝位,卻沒過幾個月就被趕下臺來,他妻妾成群,兒女無數,最後卻大多流落他鄉。而他手下有一群人,他們由蔣介石一手提拔而上,最後都成為了軍統之中大有名氣的存在。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7人敗退臺灣,1人留大陸,他們結局如何?
    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前,身邊有很多忠心耿耿的追隨者,從黃埔軍校開始就和他共事的八位虎將稱為「八大金剛」,他們在蔣介石身邊出謀劃策,南徵北戰,可以說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成就了蔣介石。「八大金剛」之首何應欽,1987年去世,終年97歲。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蔣介石手下不僅有五虎上將,還有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他們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八大金剛八大金剛八大金剛指的是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時期共有8位幹將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他們分別是: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劉峙、張治中、陳繼承。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7人逃到臺灣,1人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比如現代梟雄蔣介石,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他當時起勢也不完全靠的自己力量。傳聞中他剛開始起來的時候,身邊也是人才濟濟,當時聽聞他的手下有「八大金剛」在替他做事,他才有後面那段時間的風光。劉邦和朱元璋後來都有斬功臣的黑歷史,那麼後來蔣介石的「八大金剛」結局又是如何呢?
  • 「八大金剛」陳繼承,1950年被蔣介石召回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1924年,蔣介石成為黃埔軍校校長,自此之後,他把出身黃埔系的將領視為自己的嫡系。在軍閥混戰中,蔣介石身邊有八位出自黃埔嫡系的將領,這八人深得蔣介石信任,也被稱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八大金剛」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例如何應欽、陳誠、錢大鈞等人。他們的個人行為都對當時中國的政局產生過或多或少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說「八大金剛」中名氣最小的一個人,當然他也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只不過他的光芒被「八大金剛」的其他人所掩蓋,這個人就是「八大金剛」中排行最末的陳繼承。陳繼承出生於1893年,他是江蘇靖江人。
  • 蔣介石手下的「八大金剛」,去臺後誰混得最好?誰混得最差?
    如胡宗南、張靈甫等,大家都知道蔣介石對黃埔系情有獨鍾,是他嫡系中的一員。但是在蔣介石心中,黃埔軍校的學生還在其次,他最有才能的人,其實是黃埔的八個教官,也就是俗稱「八大金剛」的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劉峙,張治中,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為:陳誠、顧祝同、劉峙、蔣鼎文、何應欽、張治中、錢大鈞、陳繼承。「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時,便追隨蔣介石,皆為手握重權之要害人物。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何應欽的地位已不是太重要,蔣介石自然要讓他下來。
  • 老蔣的「八大金剛」結局怎麼樣?其中1人留在大陸,7人去了臺灣
    蔣介石身邊曾有8個心腹手下,他們曾被人稱為「八大金剛」。國民政府掌權時,他們位高權重,為蔣介石做了不少工作。解放戰爭結束時,蔣介石帶人逃離大陸,他身邊的八大金剛,有7個人去了臺灣,還有1個人留在了大陸,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 蔣介石有八大金剛,何應欽也有四大金剛,你知道是哪些人嘛
    蔣介石的所謂「八大金剛」是他在擔任黃埔軍校校長期間密結的,全部是留日軍校生或保定軍校生擔任的黃埔教官,他們與黃埔前四期的骨幹學員共同構成了國民黨黃埔系中央軍的重要班底。八大金剛中又有四個教官與黃埔總教官何應欽關係緊密,成為何應欽系統的四大金剛,分別是錢大均、蔣鼎文、顧祝同和劉峙。
  • 「八大金剛」之首的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眾所周知,蔣介石身邊有八大金剛,這八大金剛從黃埔時期就追隨蔣介石,一路隨蔣介石走來,深得蔣介石信任。而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排名第一位的就是何應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何應欽的故事。何應欽小時候就讀的是私塾,他讀完私塾後決定棄筆從戎,先是入讀貴陽陸軍小學,之後又入讀武昌陸軍第三中學,並且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公費留學生,留學日本入振武學校就讀。因為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日本振武學校,因此,何應欽在振武學校留學時認識了蔣介石,並逐漸接受革命思想,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何應欽回國,並逐漸在貴州站穩腳跟。
  • 國軍的八大金剛,七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八大金剛第一個是何應欽,是貴州小軍閥出身,祖上曾經商,同盟會員,看準時機,擔任黃埔軍校總教官,長期擔任蔣軍二把手,活躍在國軍高層。他曾奉蔣之命籤訂《塘沽協定》,背負歷史的罵名,但何應欽確實親日卻不倒向日本,這是最後的底線。至於我們黨,何應欽一生反對共產主義,一直到死都是如此。由此可見,他對我們黨是極其仇視的。
  • 蔣介石八大金剛之一,黃埔多數是他學生,蔣介石親自為他題寫墓碑
    眾所周知民國時期作為國民黨總裁的蔣介石手下有「八大金剛」,這八人分別是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劉峙、張治中、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其中陳繼承雖然位居最後一位,但他在國民黨中的地位卻是非常高的,而且他也非常受到黃埔軍校畢業生的尊敬。
  • 蔣介石身邊「八大金剛」,7人敗退臺灣一人留大陸,後來過得怎樣
    蔣介石,也算得是中國近代社會的一位風雲人物。雖然最終兵敗逃往了臺灣,但也不可否認他的睿智和才華,他曾經還坐到了中華民國最高總統的位置上。蔣介石之所以能夠成就如此大業,除了他自己有非凡的政治手腕之外,還得力於眾多將領的相助。如他身邊的「八大金剛」,就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是一位生性多疑的人。
  • 蔣介石身邊的8大金剛,其中都是誰呢,8人之中誰最厲害?
    我們都知道,在《西遊記》裡,孫悟空大鬧天宮中有四大金剛和四大護法,這些都是厲害角色,而在民國時期,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裡有八位重要將領,深得老蔣的信任與重用,因為這八人都曾是黃埔系的教官,可以看作是蔣介石的學生。
  • 他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人,又是八大金剛,他究竟是誰?
    他14歲畢業於江蘇陸軍小學堂第三期,後入陸軍第四中學。1924年5月,陳繼承任黃埔軍校教授部戰術教官,1925年1月,陳繼承任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第一營營長。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10月10日陳繼承獲忠勤勳章。後來,他出任第十一戰區第一副司令長官,兼北平前進指揮所主任,在北平主持華北日軍受降。1949年春,他先後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廣州、重慶,後來遷居香港。
  • 戴笠手下八大金剛,六人去臺灣,一人留在北京,他們結局如何?
    說到他的八大金剛,其實在真實歷史上,戴笠只有一個四大金剛。這裡說的八大金剛,是後人所稱,指的是戴笠最信任的八個特務。 其中四個自然是四大金剛,也就是陳恭澍、趙理君、沈醉、王天木。陳恭澍,黃埔五期生,他有一個綽號叫辣手書生。
  • 國民黨的十大元帥,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
    嚴格來說,國民黨的確有「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但是卻不存在「十大元帥」。因為按照國民黨的最高軍銜劃分,最高的軍銜是「特級上將」,其次就是「一級上將」。但是「特級上將」只有蔣介石一人,而「一級上將」,則只有9人,分別是,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如果將一級上將和特級上將歸納為是「十大元帥」的話,那麼就包括得有蔣介石、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陳紹寬。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分別都有哪些人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