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金剛」之首的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2020-12-10 悟空談歷史

眾所周知,蔣介石身邊有八大金剛,這八大金剛從黃埔時期就追隨蔣介石,一路隨蔣介石走來,深得蔣介石信任。而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排名第一位的就是何應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何應欽的故事。

何應欽出生於1890年,他是貴州省興義人,家庭條件一般,既不算富豪也不貧困。何應欽小時候就讀的是私塾,他讀完私塾後決定棄筆從戎,先是入讀貴陽陸軍小學,之後又入讀武昌陸軍第三中學,並且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公費留學生,留學日本入振武學校就讀。

因為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日本振武學校,因此,何應欽在振武學校留學時認識了蔣介石,並逐漸接受革命思想,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何應欽回國,並逐漸在貴州站穩腳跟。不過1921年,何應欽卻在貴州的內鬥中失敗,險些被人暗殺,在家賦閒半年後才重新出山。

1924年,蔣介石奉孫中山的命令成立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的成立可以說是何應欽人生中的轉折點,因為他與蔣介石是舊識,並且何應欽從事的也是軍事教育,因此蔣介石主動邀請何應欽,讓他幫助自己籌辦黃埔軍校。

1924年,黃埔軍校正式成立,何應欽任黃埔軍校副總教官,少將軍銜,之後開始了平步青雲的軍旅生涯。因為何應欽自日本留學時就與蔣介石相識,並且還屬於蔣介石的黃埔系,所以深得蔣介石信任,中國近代歷史中很多重要的場合都有何應欽的見證,他也因此成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並排名第一位,可以說何應欽是蔣介石最信任的黃埔系將領。

關於何應欽最出名的是歷史事件應該是國民政府接受日本政府的投降書。1945年8月,日本正式投降,中國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當時國民黨政府派出的受降官就是何應欽,何應欽代表中國人民接受了從日軍手中遞來的降書,這個光榮的歷史時刻也被載入史冊。

不過,何應欽卻在之後的解放戰爭中站錯了隊伍,他違背了歷史潮流,因此只能自吞苦果。1949年,國民黨節節敗退,何應欽此時選擇辭職,先逃到了香港,之後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

逃往臺灣後的何應欽卻受到蔣介石的冷落,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只出任了一般的閒職,比如說「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務,手中並無實權。不過即使這樣,何應欽依然對蔣介石忠心耿耿。

在官場上幫助不了蔣介石,何應欽便開始在民間幫助蔣介石:何應欽在臺灣民間組織了各種協會,在民間宣傳蔣介石,為蔣介石助力,但是因為官場上無所事事,何應欽平時也只能打打牌、種種花,日子倒也過得清閒自在。

晚年的何應欽主要致力於臺灣的經濟文化建設,他對臺灣的經濟文化建設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議。1987年何應欽去世,終年97歲,他是國民黨中為數不多的長壽將領。

參考資料:

《何應欽傳》李仲明 、《何應欽晚年》熊宗仁

相關焦點

  • 蔣介石身邊「八大金剛」,7人敗退臺灣一人留大陸,後來過得怎樣
    蔣介石,也算得是中國近代社會的一位風雲人物。雖然最終兵敗逃往了臺灣,但也不可否認他的睿智和才華,他曾經還坐到了中華民國最高總統的位置上。蔣介石之所以能夠成就如此大業,除了他自己有非凡的政治手腕之外,還得力於眾多將領的相助。如他身邊的「八大金剛」,就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是一位生性多疑的人。
  • 蔣介石有八大金剛,何應欽也有四大金剛,你知道是哪些人嘛
    蔣介石的所謂「八大金剛」是他在擔任黃埔軍校校長期間密結的,全部是留日軍校生或保定軍校生擔任的黃埔教官,他們與黃埔前四期的骨幹學員共同構成了國民黨黃埔系中央軍的重要班底。八大金剛中又有四個教官與黃埔總教官何應欽關係緊密,成為何應欽系統的四大金剛,分別是錢大均、蔣鼎文、顧祝同和劉峙。
  • 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不過,曾經如日中天的四大家族隨著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最終煙消雲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在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是指陳果夫與陳立夫兄弟,陳氏兄弟把持著國民黨的黨務,因此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7個去臺灣1個留大陸,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
    蔣介石作為民國梟雄人物,他的成功也源自於他的能力,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身邊有能人好成事。蔣介石在創辦黃埔軍校後,身邊人才濟濟,在北伐和東徵戰役中,蔣介石之所以能取勝,他手下很多將領出力頗多,其中就包括他的八大金剛。蔣介石的八大金剛和五虎上將都是起家人才,五虎將在上一期中已經介紹了,本期來介紹一下八大金剛,他們分別是誰?
  • 蔣介石八大金剛有著怎樣的結局?
    何應欽八大金剛之領軍人物何應欽,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敬之,貴州省興義人,早年留學日本,敗退臺灣後,何應欽受到了蔣介石的冷落,從此退出官場,致力於民間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最重要的公務活動就是出席剪彩、主持婚禮等等。1987年10月21日,何應欽壽終正寢,享年97歲。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7人逃到臺灣,1人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其實不管是英雄還是梟雄,不管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但凡做過統治者,他的身邊都會聚集一些能人異士。比如現代梟雄蔣介石,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他當時起勢也不完全靠的自己力量。傳聞中他剛開始起來的時候,身邊也是人才濟濟,當時聽聞他的手下有「八大金剛」在替他做事,他才有後面那段時間的風光。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為:陳誠、顧祝同、劉峙、蔣鼎文、何應欽、張治中、錢大鈞、陳繼承。「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時,便追隨蔣介石,皆為手握重權之要害人物。其中陳誠、顧祝同、劉峙、蔣鼎文等四人,又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之四,小編已在《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一文中具體介紹過,本文不再複述。
  • 蔣介石敗退後,手下八大金剛過得怎麼樣,他們又有什麼樣的結局?
    說到民國時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蔣介石了。他逆歷史長河,想要重新登上帝位,卻沒過幾個月就被趕下臺來,他妻妾成群,兒女無數,最後卻大多流落他鄉。而他手下有一群人,他們由蔣介石一手提拔而上,最後都成為了軍統之中大有名氣的存在。
  • 「八大金剛」陳繼承,1950年被蔣介石召回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1924年,蔣介石成為黃埔軍校校長,自此之後,他把出身黃埔系的將領視為自己的嫡系。在軍閥混戰中,蔣介石身邊有八位出自黃埔嫡系的將領,這八人深得蔣介石信任,也被稱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黃埔軍校成立後,陳繼承進入黃埔軍校,擔任了黃埔軍校的戰術教官,從此成為了蔣介石的黃埔嫡系。在之後的軍旅生涯中,陳繼承逐漸脫穎而出,與何應欽、陳誠、顧祝同等人被稱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客觀來說,在「八大金剛」中,陳繼承名氣最小,軍銜也只是陸軍中將。
  • 蔣介石最器重的八大金剛都有怎樣的人生結局?
    蔣介石最器重的八大金剛都有怎樣的人生結局?八大金剛指的是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時期共有8位幹將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將軍,「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始,就追隨蔣介石,在國民黨的黨政軍等方面握有重權。那麼,他們的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蔣介石手下的「八大金剛」,去臺後誰混得最好?誰混得最差?
    如胡宗南、張靈甫等,大家都知道蔣介石對黃埔系情有獨鍾,是他嫡系中的一員。但是在蔣介石心中,黃埔軍校的學生還在其次,他最有才能的人,其實是黃埔的八個教官,也就是俗稱「八大金剛」的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劉峙,張治中,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
  • 老蔣的「八大金剛」結局怎麼樣?其中1人留在大陸,7人去了臺灣
    蔣介石身邊曾有8個心腹手下,他們曾被人稱為「八大金剛」。國民政府掌權時,他們位高權重,為蔣介石做了不少工作。解放戰爭結束時,蔣介石帶人逃離大陸,他身邊的八大金剛,有7個人去了臺灣,還有1個人留在了大陸,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 民國時期蔣介石旗下的「八大金剛」,在蔣公退敗後,他們結局如何
    而這八大金剛就來自於當年廣州黃埔軍官學校,個個都受到了蔣公的照顧,成為手握兵權的重要角色。八大金剛第一位:何應欽。他出身黃埔軍校,更是軍校的總教官,同時兼教導第一團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這在蔣公眼裡,是絕對的堪用之才,可惜二人一直貌合神離。第二位當屬長腿將軍劉峙,他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但能力還真有待商榷。
  • 蔣介石的五虎將和八金剛
    國軍一級上將,他一直是蔣介石的親信心腹。保定軍校畢業,炮兵出身,從北伐開始就一直跟隨蔣介石,並且在戰爭中不斷立功,職務也越來越大,抗日戰爭開始時就已經是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最終官至臺灣政府主席,國民黨副總裁,一直有小委員長之稱。忠將顧祝同!曾任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都是上將軍銜,在國民黨中能力出眾名氣巨大。「幹將」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7人敗退臺灣,1人留大陸,他們結局如何?
    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前,身邊有很多忠心耿耿的追隨者,從黃埔軍校開始就和他共事的八位虎將稱為「八大金剛」,他們在蔣介石身邊出謀劃策,南徵北戰,可以說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成就了蔣介石。「八大金剛」之首何應欽,1987年去世,終年97歲。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一人留在大陸,七人去了臺灣,最後他們怎樣了
    儘管說「八大金剛」是老蔣在大陸時最信任的八個人,可首當其衝的何應欽,卻把與老蔣的關係運用到了「相互利用」上,何應欽對老蔣有過異心,但老蔣並沒有因為拿到了國民黨很大一部分實力而剷除異己。利用利益,縱使這個人和自己發生過大的矛盾,最後也能把自己恢復過來。一九三三年四月,日軍攻佔華北,國民黨對日軍卻繼續實行不抵抗政策,何應欽奉命與岡村寧次籤訂了《塘沽協定》,何應欽也因此背上了罵名,但何應欽仍然大權在握,此後並未被日本人牽著鼻子走。
  • 關麟徵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定居香港後結局如何?
    隨著蔣介石迎娶宋美齡後重新復出,關麟徵也開始平步青雲。1930年,關麟徵在決定蔣介石地位的中原大戰中屢次為蔣介石立下奇功,穩固了蔣介石的地位。西安事變爆發後,關麟徵力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關麟徵不顧個人安危隻身奔赴寧夏銀川,勸說當時的「寧夏王」馬鴻逵擁戴蔣介石。可以說,西安事變能和平解決也有關麟徵的一份功勞。
  • 國軍的八大金剛,七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八大金剛第一個是何應欽,是貴州小軍閥出身,祖上曾經商,同盟會員,看準時機,擔任黃埔軍校總教官,長期擔任蔣軍二把手,活躍在國軍高層。他曾奉蔣之命籤訂《塘沽協定》,背負歷史的罵名,但何應欽確實親日卻不倒向日本,這是最後的底線。至於我們黨,何應欽一生反對共產主義,一直到死都是如此。由此可見,他對我們黨是極其仇視的。
  • 他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人,又是八大金剛,他究竟是誰?
    他14歲畢業於江蘇陸軍小學堂第三期,後入陸軍第四中學。1924年5月,陳繼承任黃埔軍校教授部戰術教官,1925年1月,陳繼承任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第一營營長。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10月10日陳繼承獲忠勤勳章。後來,他出任第十一戰區第一副司令長官,兼北平前進指揮所主任,在北平主持華北日軍受降。1949年春,他先後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廣州、重慶,後來遷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