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件重磅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國博

2021-01-20 北青網

文保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八件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昨天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博表示,將對這些見證了我國科研發展歷程的珍貴物證認真整理、保管、研究和展示,讓後世了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前輩們的奮鬥歷程。

分子束外延蒸發源爐、樣品臺、掃描隧道顯微鏡用杜瓦……此次捐贈的這八件科學儀器是薛其坤院士及清華大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團隊科研過程中所使用的關鍵性科學儀器實物。

霍爾效應其實是一種常見的電磁現象,廣泛應用於磁傳感器和半導體工業。1980年德國科學家馮·克利青發現的整數量子霍爾效應以及1982年美國科學家崔琦和施特默發現的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向人們揭示出一種新的物質態:拓撲量子物態。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又一個全新的量子化的霍爾效應。長期以來,通過實驗在真實材料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一直是物理學家追求的目標。然而,多年以來,美國、德國、日本等科學家均未取得最後的成功。

直到2009年,薛其坤領導的實驗團隊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進行攻關。2012年底,團隊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美國物理學家霍爾於1880年發現反常霍爾效應133年後,終於實現了反常霍爾效應的量子化。

課題組於2013年將此項目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三名匿名審稿人一致給予了高度評價:「這項工作毫無疑問地證實了與普通量子霍爾效應不同來源的單通道邊緣態的存在。我認為這是凝聚態物理學一項非常重要的成就。」「這篇文章結束了多年來對無朗道能級的量子霍爾效應的探尋。這是一篇裡程碑式的文章。」「證實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拓撲物理中最值得期待的現象之一。在量子霍爾效應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發現之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通常被認為為唯一一個未發現的拓撲量子化。我祝賀這篇文章的作者在拓撲絕緣體領域做出的這一重大突破。」

「此次捐贈的部分關鍵科研實物,是科研團隊在1000多個攻堅的日子裡所使用的主要儀器。」捐贈方清華大學表示,這些科研儀器入藏國家博物館,可以更好地讓子孫後代了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前輩們的奮鬥歷程。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首次實驗發現,是世界物理學界近幾年最重要的實驗進展之一。」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國家博物館一直致力於描繪時代的精神圖譜,構建能夠反映當代科學研究和工業技術發展歷程的系統性館藏。此前,大興新機場航站樓頂棚外部鋁網玻璃、嫦娥四號試驗隊隊旗等已經紛紛入藏。此次捐贈進一步拓寬了國博在尖端科學研究領域的實物類館藏。國博表示,將對這些珍貴科學物證進行認真整理、保管、研究和展示,從而記錄、闡釋和弘揚新時代科學發展與進步。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責任編輯:劉琰(EN004)

相關焦點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入藏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
    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陳毓娟攝影)薛其坤院士為媒體介紹相關科學儀器(陳毓娟攝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相關科學儀器(陳毓娟攝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測量用的低溫樣品架和樣品(陳毓娟攝影)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2019年12月23日,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 11件珍貴文物入藏國家博物館
    一位青銅器專家為大家講解這件西周作冊吳盉:「『作冊』是當時的官稱,相當於史官。『吳』應該是這件器皿主人的名字。」一旁,國家博物館的負責人扭頭囑咐工作人員:「收入文物庫房後,要把銘文清理出來,方便今後展出。」  一尊北魏砂巖半身佛像保存完整,從相貌上看,眉清目秀、溫文爾雅。專家說:「從質地和造像的造型可以斷代,這件佛像是雲岡二期的佛像,當年被盜掘,一度顛沛流離。」
  • 國博重新開放 參觀別忘提前預約
    觀眾正在觀看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藏的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3世紀的黃金武士服飾和武器(復原)。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后母戊鼎目前已知的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重量為832.84千克,相傳上世紀30年代出土於河南安陽武官村,曾多次躲過日本侵略者的掠奪,新中國成立後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前身之一)。
  • 新機場航站樓建設實物入藏國博 雖不是文物但每件都是重量級
    承重柱橡膠隔震墊模型、超大平面異形雙曲漫反射屋面吊頂板、頂棚外部鋁網玻璃……今天,一批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建設實物連同項目經理李建華的施工日記入藏國家博物館。今天上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建設實物及項目經理李建華施工日記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
  • 國博重新開放 參觀別忘提前預約 每天限流3萬人
    后母戊鼎 目前已知的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重量為832.84千克,相傳上世紀30年代出土於河南安陽武官村,曾多次躲過日本侵略者的掠奪,新中國成立後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前身之一)1951年,著名收藏家潘達於女士將其捐贈給上海博物館,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4月10日,國家博物館經過改陳後重新開放。11日,重新開門迎客的國博推出首個展覽「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此次展覽集中了13個絲路國家的234件(套)文物,展期至7月14日。
  • 測量功勳儀器入藏中國測繪科技館!
    測量功勳儀器入藏中國測繪科技館!與此同時,中國測繪科技館也迎來了我國自主研發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儀器設備,峰頂雪深探測雷達、峰頂GNSS接收機、峰頂覘標、長測程全站儀、重力儀,這也是這批功勳儀器首次向公眾展示。由於珠峰測區環境的特殊性,以及技術方案中對相關儀器設備的特殊要求,2020珠峰高程測量峰頂雪深探測雷達、峰頂GNSS接收機、長測程全站儀和峰頂覘標等設備都是特別定製的。
  • 國博重新開放後怎麼逛?你需要這份「一二三」新攻略
    4月10日,國家博物館改陳後重新開放,除了獻上重磅展覽,還在預約參觀等方面發生了諸多變化。今天(4月11日),隨著新展覽開幕,新京報記者實地體驗了國博的新變化。準備去國博參觀的觀眾,請收下這份最新攻略。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唐代黃釉駱駝俑。
  • 2020首屆雁棲湖國際科學儀器論壇暨展覽會重磅來襲!
    推動科學儀器重大成果落地北京促進科學儀器產學研融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為推動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過程轉化為創新過程,滿足科學儀器日益增長的需求,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北京懷柔科學城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主辦的
  • 探究未知,引領未來——2020首屆雁棲湖國際科學儀器論壇暨展覽會...
    探究未知,引領未來——2020首屆雁棲湖國際科學儀器論壇暨展覽會( ISIFE 2020)重磅來襲!推動科學儀器重大成果落地北京促進科學儀器產學研融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為推動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過程轉化為創新過程,滿足科學儀器日益增長的需求,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北京懷柔科學城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
  • 國博五一每日流量「衝頂」 多個展覽延長展期
    重新開館之際,國博基本陳列、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三大系列共17個展覽向公眾開放。5月3日,新京報記者從國博獲悉,年前重磅推出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嚮往經典——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邀請展」和「培根鑄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人美術作品展」等臨時展覽將延長展期。
  • 國博中為什麼會有兩件一模一樣展品,原因就藏在一個展籤裡
    我在整理自己拍的國博展品照片時,發現分處不同的展廳的兩件展品,竟然長得一模一樣。難道是臨時借展?這種情況在國博也常有。比如前段時間「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時,「利簋」等就從地下調到了三層。再比如現在正在展出的「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也將地下的「碧玉C形龍」借去了。
  • 十一五「科學儀器設備研製與開發」重大項目總結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科學儀器設備研製與開發」共設置13個課題,其中課題一-課題八採取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確定課題承擔單位(本網曾對此進行過報導: 「科學儀器設備研製與開發」課題招標結果公告),課題九-課題十三則採用公開申報的方式確定承擔單位。
  • 科學儀器行業的「達沃斯論壇」——英國Cobalt RapID空間...
    2015年4月22日,中國科學儀器行業的「達沃斯論壇」——2015 (第九屆)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ACCSI 2015)在北京京儀大酒店隆重召開
  • 媒體關注|文旅中國:預約遊,走進國博的最佳方式
    對了,有些事我還得叮囑一下:跟我提前約好的朋友們,在入館前出示身份證和「健康碼」進行核錄。預先畫好了1.5米的分隔線,請大家保持安全距離,排隊有秩序入館。進入安檢環節,為您準備了儀器自動測溫,健康檢測之後,您將走過一個藍白相間的安全通道,那是專設的消殺「秘密武器」,無色無味無副作用,只為給您帶來「輕輕走過,消毒全身」的效果。進館後,你就會發現,偌大的大廳、展廳內,人少、展多、環境舒適,是此前未有、之後難得的「VVIP」待遇。記得要全程正確佩戴口罩哦。
  • NASA選定九種科學儀器探測木衛二
    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理事長約翰·格倫斯菲爾德說:「木衛二的冰冷表面和浩瀚海洋的系列證據一直困擾著我們,但最近匹配成功的伽利略太空船11次近距離飛行所獲數據與哈勃望遠鏡觀測的羽流反射月光數據,讓我們驚訝地發現,這個新任務的潛力所在,這些被選定的儀器將揭開木衛二的神秘面紗,幫助我們尋找地外生命存在的更多證據。」
  • 美國新聞博物館推出911十周年展 60件實物出展
    華盛頓知名的新聞博物館31日推出紀念911恐怖襲擊十周年的展覽,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為展覽提供的被劫持飛機殘骸等實物與公眾見面。  名為「反恐戰爭:FBI新焦點」的展覽共展出60件實物,均與FBI調查的恐怖襲擊事件有關,而與911恐怖襲擊有關的實物最引人注目,也被擺在展覽現場最突出的位置。
  • 中國儀器批發網亮相2018西安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
    今日,2018中國·西部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如期舉辦,為期三天(8月10-12日)。中國儀器批發網同事於昨日(9日)到現場布置展位,此次展會,中國儀器批發網攜帶了平臺VIP會員 TOMOS的新品——TOMOS高壓蒸汽滅菌器,一併亮相展會,讓西部地區的儀器商戶們更直觀的了解平臺,了解產品招商等!
  • 德籍「上海市榮譽市民」45件中國古藝毯入藏上博
    這批中國古代藝毯共45件,由已故的德國收藏家馬丁·波斯特博士的家屬卡特裡娜·波斯特女士等通過中國駐德大使館文化處向上海博物館無償捐贈。在捐贈儀式現場,上海博物館向嘉賓和媒體展示了其中12件精美的古地毯實物。
  • 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科研實物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1月15日,陳堃銶教授捐贈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科研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向捐贈方代表頒發收藏證書。此次陳堃銶教授捐贈的13件套科研手稿實物,包含王選設計照排系統的手稿、首版《漢字信息處理》報紙樣張、《光明日報》對雷射照排首次報導的報紙、查字模膠片、字形功能清樣等。
  • 華測檢測啟動「科學儀器試用、採購計劃」
    作為儀器行業的大買家,華測檢測每年涉及的儀器採購金額高達數億元。而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人力成本的提高,如何合理控制企業運營成本成為其迫切的需求。華測檢測副總裁錢峰先生在ACCSI 2019中國科學儀器發展i100高峰論壇上曾明確表示:「今年華測檢測會加大國產儀器的採購數量,同時,也會選取幾家有誠意的戰略供應商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