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1月15日,陳堃銶教授捐贈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科研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向捐贈方代表頒發收藏證書。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設立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簡稱「748工程」)。在參與這一工程的過程中,王選院士帶領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現更名為王選計算機研究所)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研製成功新中國第一個中文信息處理系統——漢字信息處理與雷射照排系統,掀起了我國「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印刷技術革命,為資訊時代漢字和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漢字雷射照排系統使用的字形信息壓縮方案,是由王選和他的夫人陳堃銶共同研究的;而系統早期所用的軟體,也是出自她的創造。這對科學家伉儷在科研道路上攜手並進,各盡所長、密切配合,令這一創舉終成現實。
1979年7月27日,漢字雷射照排系統輸出了第一張報紙樣張《漢字信息處理》,這是新中國第一張用「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整張輸出的中文報紙。此後,又成功排出樣書《伍豪之劍》,並於1985年在新華社中實用成功,1987年《經濟日報》使用這一系統,在全國首家「告別鉛與火」。漢字雷射照相排版系統,成為新中國第一個計算機中文信息處理系統,後來不僅風靡全國,也出口到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
此次陳堃銶教授捐贈的13件套科研手稿實物,包含王選設計照排系統的手稿、首版《漢字信息處理》報紙樣張、《光明日報》對雷射照排首次報導的報紙、查字模膠片、字形功能清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