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返鄉青年靠1942年軍事地圖,在劍川找到茶馬古道守護至今

2020-12-07 夏夢奇遇記

「馬鍋頭」是茶馬古道上馬幫的首領,一個聽起來響噹噹的名頭,一個想像中縱馬奔馳,快意恩仇,不羈愛自由,浪漫又狂放的角色;但實際上,更多的時候,馬鍋頭面臨的是狹關古道,高山深谷,杳無人煙,乃至於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十死無生的境況。

馬鍋頭的榮光,源於他帶領馬幫翻山越嶺,跨越江河,在崎嶇坎坷的旅途中,把一支隊伍從千裡之外,安全領導到目的地;但馬鍋頭也有馬鍋頭的無奈,他們的無奈源於他們的日常生活,因為他們出走的時間太長,而路途又艱險,娶妻生子這一常人理所當然的生活,於他們而言,卻是困難重重。

也因此,雲南民歌《趕馬調》裡唱道:「砍柴莫砍苦葛藤,有女莫嫁趕馬人。他三十晚上討媳婦,初一初二就出門。」 說的就是馬幫人的日常境遇。因為在過去交通不便利年代,走馬幫是一件苦差和險差,一個走馬幫的人,有時候一走就是2、3個月,而在此期間,趕馬人長期漂泊在外,居無定所,穿越峭壁深澗是家常便飯,餓虎猛獸、毒蛇蠍子以及土匪的騷擾,更是隨時可能遇到的危險。古代的女子嫁了這樣的人,也只有守著無盡的長夜,日復一日的等待。

歌裡還說:「我勸你夷方路上莫去嘍,夷方路上瘴氣大。」說的就是走馬幫的旅途中,趕馬人不僅要在旅途中風餐露宿,而且要冒著瘴癘之氣,甚至被猛獸襲擊的風險。而他們的歸來,每一次都是用生命換來的;倘若有一次失誤,他們就永遠留在了異鄉,而他們的伴侶,不僅要常常為他們的安危提心弔膽,而且還要承擔著每一次外出都有可能失去他們的風險。試想,這般死生無常的日子,哪個女子願意一生都處於這樣六神無主煎熬的境地呢?

多年以前,馬鍋頭還是個商人,沙溪古鎮的遊客騎馬體驗就是他做起來的,隨著對馬幫文化和茶馬古道的了解越來越深入,馬鍋頭的觀念慢慢發生了轉變。他說在沙溪古鎮雖然茶馬古道騎馬體驗活動越來越廣受歡迎,但沙溪現在並沒有完整的古道遺存,那些傳說中的古道早就被拆除或破壞了。而他的家鄉羊岑,至今不僅有完整的古道遺蹟保存,還是古代一條重要的「官道」,在數千年的歷史中,這條路不知道修建了多少年,不知道經過了多少馬蹄踩踏,但至今仍保存完好。

為了保護家鄉的茶馬古道,馬鍋頭放棄了沙溪的馬幫,回到家鄉羊岑守護千年古道。剛開始的時候,家人和村民都不理解他覺得他異想天開,不務正業,為了守護茶馬古道,馬鍋頭不顧親朋好友異樣的眼光,甚至欠下很多外債,依然堅持守護古道。因為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僅是一時衝動,而是對馬幫文化的守護。

為了讓我們近距離的體驗茶馬古道,馬鍋頭帶我們重了一段茶馬古道。從馬鍋頭家驅車前往古道遺址的途中,剛開始是溜光的柏油馬路,十幾分鐘過後,就是顛簸的土路,車子行駛期間,好似待篩選的豆子在篩子裡遊蕩,就這樣顛簸了十幾分鐘以後,終於在一處林深草密的地方停下來了,我們隨即下車,步行前往馬鍋頭守護的茶馬古道。

馬鍋頭守候的這條古道是從大理開始的,是連接緬甸與西藏的主要通道。走進林區,我們腳下就出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古道,最寬處有2-3米,最窄的也在1.5米以上,馬鍋頭說以前在茶馬古道上,人們習慣於將趕馬人叫「馬腳子」。馬腳子們大多出生貧寒,大都是為生計所迫,才不得不走上趕馬的路,因為走茶馬古道不僅艱苦異常,而且還十分危險。我們腳下的古道過去就是「官道」,也是一條通向緬甸與西藏的「快速幹道」。

「馬是馬幫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馬就沒有馬幫。馬幫的騾馬,在行進的隊伍中也有自己的領導,頭騾是一支馬幫中最好的騾子,脖項上掛有很響亮的大銅鈴,所謂「頭騾奔,二騾跟」就是頭騾領銜,將整個馬幫帶成一條線,在狹窄崎嶇的山路上依次綿延行進。」

「馬鍋頭是馬幫的靈魂。作為馬幫首領,馬鍋頭必須智勇雙全,熟悉商情和路況。在馬幫中,只有馬鍋頭、趕馬人和騾馬們各司其職,各安其事,保持井然有序地行動,才能平安地行走在高山深谷中。」

千百年來,由於馬幫常年的行走,我們腳下的石板中間部分已經有明顯的凹痕,在一些石板上,馬蹄印清晰可見。如今,因為交通工具的發展,曾經穿山越嶺的馬幫早已消失。但這些遺留下來的馬蹄印,不僅是古道上一道美麗的風景,更是千百年前,行走在古道上的馬幫的記錄。他們不僅是貿易經商的生意人,傳播異域文化的使者,更是開闢茶馬古道,互通有無的探險家。

【我是夏夢,不跟風,不做白日夢。】

相關焦點

  • 雲南大理返鄉青年8年前沙溪古鎮建馬幫,4年前回故鄉守護茶馬古道
    但自從川藏、滇藏公路興起以來,滇藏、川藏線取代了過去蜿蜒在河谷大山深處,連接起一座座村寨的茶馬古道,從而使得曾經穿山越嶺,綿延千裡的茶馬古道逐漸衰落。「劍川作為茶馬古道的重要中轉站,怎麼能沒有馬幫呢?」2012年,曾經做過木雕、根雕、古建、鄉村醫生、建築等諸多行業的趙宗銘,回到劍川沙溪古鎮,在沙溪組建了寺登街馬幫,開始做馬幫文化旅遊,並相繼開闢了一些從沙溪古鎮到周邊的徒步和騎馬線路。
  • 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市集,比麗江大理寧靜太多的古鎮!
    雲南因為偏居西南一隅,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生活節奏也很慢,是無數人嚮往的旅遊勝地。但是隨著雲南旅遊業的發展,很多曾經寧靜單純的古城古鎮竟變了味,商業化氣息日益濃厚。也不再是遊客逃離城市,享受慵懶慢生活的目的地。其中大理和麗江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目的地。
  • 劍川,藏在大理與麗江之間的古城
    在大理與麗江中間的劍川縣,還有一座始建於元代至正末年(公元1341—1370年)的劍川古城,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沙溪古鎮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歷史重鎮,至今保留著完整的馬幫文化,鎮上的寺登街被譽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集市」。
  • 在茶馬古道上有座淳樸安靜的小鎮,位於雲南大理,如今卻被遺忘
    覓幽域對於古城和古鎮的嚮往,源於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自小以來,就對古城或是古鎮無比的鐘愛,因為在這些小城或者是小鎮,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更是傳承著千百年來古人的智慧。對古老小鎮或老舊物件的熱情,對覓幽域而言,並不是一種迷茫的尋找,而是一種精確的緬懷的親切,一種尋覓故土的方式。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茶馬古道是千百年來由一條條的古山道、古驛道互相連接、延伸、發展形成的,主要路段還用青石塊、青石板鋪設。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雲南茶馬古道主幹線有兩條:1.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西雙版納→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沿滇藏公路到達大理,登蒼山望洱海還能找到茶馬古道什麼遺蹟嗎?
    沿滇藏公路坦途,訪茶馬古道勝跡(3)-大理的古城鎮與蒼山洱海相輝映 大理劍川縣的沙溪古鎮,位於大理與麗江之間,是一個白族古鎮,也是茶馬古道上一個重要驛站。當年的馬幫從東寨門的玉津橋進出古鎮進行貿易和休整。
  • 隱藏在中國雲南大理的絕美古鎮,距今2400年,遊客:景色不輸麗江
    提到雲南旅遊,大多數人會想到大理和麗江,但是如今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大理和麗江的旅遊也接近飽和,人們開始想著雲南省的其他地方挖掘,雲南的壩美、普者黑、騰衝、雨崩、梅裡雪山、香格裡拉以及最近《嚮往的生活》第四部的取景地西雙版納都越來越受人們歡迎,而提到雲南的古鎮,也不再只有麗江束河和大研
  • 隱匿在雲南茶馬古道上的低調古鎮,如今已千年之久,免費對外開放
    當我們提到滇藏茶馬古道時,我們會想到茶馬古道上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等重要城市,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來自雲南的茶、布、鹽、家用器具、騾子、毛皮、藥材,以及藏區的騾馬、毛皮、藥材,通過馬幫從南向北流淌在橫斷山區的山澗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鎮,喜洲古鎮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近年來,在大理古城、雙廊古鎮、沙溪古鎮、麗江古城、香格裡拉古城的光環下
  • 雲南茶馬古道中秋「亮相」臺北
    10月1日 ,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出席「雲南茶馬古道紀實攝影展」開幕式的觀眾在現場觀展。這一天,展現兩岸大學生心靈觸動和創作才華的「雲南茶馬古道紀實攝影展」亮相臺北華山文創園區。  2017年暑假開始,一群臺灣大學生與雲南大學生一起背著相機,用大約兩周時間走進滇藏線茶馬古道,途經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德欽、芒康、拉薩等地,感受沿線特有的歷史人文和壯闊美景。三年多來已經有近百位兩岸大學生一起走過。
  • 雲南沙溪古鎮,茶馬古道上延續下來的千年古鎮,你去過嗎?
    雲南沙溪古鎮,茶馬古道上延續下來的千年古鎮,你去過嗎?沙溪古鎮位於雲南省大理劍川縣西南部,位於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自然保護區的東南部,是大理著名的風景旅遊景點,位於大理的名勝區和麗江古城之間,遠近聞名的石寶山就在這裡,沙溪是青山環繞的小水壩,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瀾滄江水系黑水河從北到南貫穿大壩。
  • 雲南大理除了蒼山洱海,還有茶馬古道唯一倖存的千年古鎮沙溪古鎮
    本期主題:雲南大理除了眾所周知的大理古城、蒼山洱海外,你還知道哪些景點?也許有些朋友會說雙廊古鎮、挖色鎮等地,因為都在洱海周邊。其實除了以上地方,大理還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沙溪古鎮,一起去看看吧!茶馬古道上的古集市――沙溪古鎮茶馬古道經四川、雲南,北連西藏、印度,南通東南亞。古道過雲南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等地,在這幾處名鎮之間,有著一個古集市——沙溪古鎮。
  • 茶馬古道對雲南有什麼意義?
    現在雲南出名的特產咖啡就是一種和諧生長於此處的外來物種,這也是一段令人感到神奇的歷史。 1904年,法國傳教士田德能神父被派往雲南大理賓川傳教。當時中國的土地上還沒有咖啡種植,嗜咖如命的神父對沒有咖啡的生活厭煩至極。為了再嘗到這種苦中帶甘的味道,他拜託同事從越南中部邦美蜀通過滇越鐵路帶來咖啡苗,試著在這片土地上進行種植。
  • 他從雲南大理沙溪古鎮回故鄉,4年前曾因守護茶馬古道被人稱瘋子
    ,他意識到沙溪並沒有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存,便放棄在沙溪已經經營的比較成熟的馬幫體驗,回家鄉羊岑守護千年古道。就在帶我們重走羊岑段的茶馬古道的時候,他說自己剛回來家鄉的時候,古道周邊的村民都沒有意識到這條古道的重要性,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就不說了,有的人為了上山方便,甚至想挖掉古道上那些留著馬蹄印的石板,修一條可以行車的道路。
  • 隱匿在雲南茶馬古道上的低調古鎮 距今千年之久,免費對外開放!
    提起滇藏茶馬古道,我們會想起茶馬古道上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等重要城市。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雲南的茶葉、布匹、鹽、日用器皿以及藏區的騾馬、毛皮、藥材等通過馬幫,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小鎮。喜洲古鎮,就是其中的一個。
  • 雲南大理劍川一馬鍋頭,回到故鄉村莊守護茶馬古道,做馬幫羅鍋飯
    這首山歌裡唱的羅鍋飯,就是茶馬古道上的趕馬人,日常吃的「馬幫飯」。「馬鍋頭」趙宗銘帶著我們重走了雲南劍川羊岑段的茶馬古道之後,還盛情邀請我們品嘗馬幫的日常飲食羅鍋飯。趙宗銘說,西南地區環境複雜、山路崎嶇、氣候多變,馬幫的趕馬人在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行走險道,歷經雄關,風餐露宿,出沒於人煙稀少的莽莽群山之中,通常一兩個月才能還鄉。而在這漫長的旅途之中,羅鍋飯就是他們日常的飲食。
  • 雲南大理劍川一馬鍋頭,回到故鄉村莊守護茶馬古道,做馬幫羅鍋飯
    這首山歌裡唱的羅鍋飯,就是茶馬古道上的趕馬人,日常吃的「馬幫飯」。「馬鍋頭」趙宗銘帶著我們重走了雲南劍川羊岑段的茶馬古道之後,還盛情邀請我們品嘗馬幫的日常飲食羅鍋飯。預示著在一路都能順順利利……」 我們一邊品嘗著馬幫飯,一邊聽馬鍋頭講馬幫的歷史和文化,在馬鍋頭的講述中,我們想像著千百年前
  • 中國大西南茶馬古道上的十大古鎮
    雲南·臨滄·魯史古鎮魯史古鎮是滇西茶馬古道第一鎮,在瀾滄江、黑惠江之間,位於雲南臨滄市鳳慶縣東北部,呈圓狀分布,是滇西至今保存完好、規模較大的有著濃鬱宗教文化特點的古建築群,至今還保留著一條將古鎮一分為二的青石板茶馬古道。
  • 雲南大理「最低調」的古鎮,曾是茶馬古道繁華集市,如今免費開放
    雲南民族文化豐富,有名的大理和麗江兩個城市是以白族和納西族文化為代表的旅遊城市,大理和麗江之間有一個安靜的古鎮。沙溪古鎮是位於大理和麗江之間的劍川縣,這裡的交通沒有大理和麗江方便,所以來這裡的遊客比較少,大理古城和麗江古城沒有人山人海的景象,更漂亮。
  • 重走茶馬古道
    道路所經之處,坡度較陡的段落就鋪設臺階,便於馬匹行走;平坦之處則不設臺階,僅鋪石板,講究的還在道路中設走馬石,如雲南大理、保山境內的茶馬古道;有的地方因為土質不易起泥滑跌,甚至連石板都不鋪設,如雲南普洱景東的茶馬古道;有的段落不便於翻山,就直接在巖體上開鑿通道,如四川涼山雅礱江段、雲南怒江翁裡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