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劍川一馬鍋頭,回到故鄉村莊守護茶馬古道,做馬幫羅鍋飯

2020-08-29 夏夢奇遇記

「六月放羊雨水多,自背羅鍋上山坡。好吃不過羅鍋飯,柴又溼來煙又多。」這首山歌裡唱的羅鍋飯,就是茶馬古道上的趕馬人,日常吃的「馬幫飯」。「馬鍋頭」趙宗銘帶著我們重走了雲南劍川羊岑段的茶馬古道之後,還盛情邀請我們品嘗馬幫的日常飲食羅鍋飯。


趙宗銘說,西南地區環境複雜、山路崎嶇、氣候多變,馬幫的趕馬人在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行走險道,歷經雄關,風餐露宿,出沒於人煙稀少的莽莽群山之中,通常一兩個月才能還鄉。而在這漫長的旅途之中,羅鍋飯就是他們日常的飲食。

趙宗銘說,馬幫一般有兩種組織形式;一種是專業馬幫,另一種是臨時的「拼夥幫」。大的馬幫內部組織嚴密,一般在馬幫裡有「大鍋頭」,「二鍋頭」,「 三鍋頭」和趕馬人一起組成,他們在馬幫內各司其職。其中「大鍋頭」是馬幫的首領,「二鍋頭」是馬幫的二號人物,協助大鍋頭辦事,「三鍋頭」負責管理馬幫的經濟收支帳目和生活。而臨時的「拼夥幫」,就要一人身兼多職,且出發前要碰頭約定,旅途中各帶一件餐飲用具,「搭夥」同行。

介紹了馬幫的基本組織以後,只見趙宗銘拿起一個被燒得黑黢黢的鍋,先把洗好的米倒進鍋裡,米鋪平以後,又把切成小塊的洋芋鋪滿羅鍋,最後在洋芋上放滿火腿肉。等這一切都做好以後,趙宗銘把羅鍋放在一臺藏式火爐上。

他說:「以前生活在雲南壩區和大山裡的少數民族,都愛煮羅鍋飯,一般是把羅鍋支在火塘上的鐵三角架上,還有的是支在三塊石頭或土基磚上,這些地方的火塘一年四季不滅,也因產長時間的煙火燻烤,屋子裡都黢黑一片,火塘上的羅鍋自然也不能倖免。不過馬幫的趕馬人都是在野外做飯,煮羅鍋飯的柴火都是順手撿的。馬幫吃飯也有規矩。一般馬幫朝哪個方向走,生火做飯的鍋樁就要正對哪個方向,燒柴也必須順一個方向,切忌燒對頭柴。」

羅鍋在火塘上差不多煮了半個小時,趙宗銘打開鍋,看了一眼,說還沒有好,要換個方式繼續燒。這次是燒四周了,原來馬幫飯是吊在火上煮的,他是想盡最大可能復原真正的馬幫飯的原始口味。最後一個環節又把整個飯鍋倒過來,這是要羅鍋四周都要火燒烤到,這樣煮出來的米飯才熟的均勻。

差不過又過了十來分鐘,趙宗銘再次檢查羅鍋,這才確認飯終於做好了,打開鍋蓋的那一瞬,米香夾雜著臘肉的相位,香氣撲鼻,直刺味蕾。「以前馬幫在旅途中開飯時,馬鍋頭坐在飯羅鍋正對面,面對要走的方向。大鍋頭第一個添飯,添飯時要平平地舀最上面一層,切忌在飯羅鍋中挖一個深坑,盛完飯的勺子要仰面平放,切忌翻轉過來。」趙宗銘說道。

「趕馬人中途飲食進餐叫「開亮」。吃飯時的第一碗不許泡湯,坐下來不許腳伸直。吃飯吃得快的人,也就是第一個吃完的人,只洗自己的筷子,最後吃完的人要洗碗洗鑼鍋,鑼鍋不能翻撲,一翻撲就不吉利,誰翻撲了餐具,就要罰他請客吃飯,或買香火來消災。」

「因為以前馬幫走的路太險惡了,常常可能遇到不測之事,所以趕馬人都有點迷信。不僅逢廟必拜,祈求神靈保佑,而且馬幫裡還有很多禁忌。比如「開亮」時,飯勺不能放在鍋裡,如果有人不小心把飯勺放在鍋裡,就會被認為過河時馬可能會掉入水中。吃飯的飯勺也不能敲鍋邊,否則可能會有吵架鬥毆之類的事情發生。「打尖」時,馬幫裡的馬鞍也要順著放,預示著在一路都能順順利利……」

我們一邊品嘗著馬幫飯,一邊聽馬鍋頭講馬幫的歷史和文化,在馬鍋頭的講述中,我們想像著千百年前,無數的馬幫,唱著小調,響著駝鈴,闖過了橫斷山的險惡,走過了滇西北的荒蠻,在茶馬古道上默默穿行,橫穿世界屋脊……

【我是夏夢,不跟風,不做白日夢。】

相關焦點

  • 雲南大理劍川一馬鍋頭,回到故鄉村莊守護茶馬古道,做馬幫羅鍋飯
    好吃不過羅鍋飯,柴又溼來煙又多。」這首山歌裡唱的羅鍋飯,就是茶馬古道上的趕馬人,日常吃的「馬幫飯」。「馬鍋頭」趙宗銘帶著我們重走了雲南劍川羊岑段的茶馬古道之後,還盛情邀請我們品嘗馬幫的日常飲食羅鍋飯。趙宗銘說,西南地區環境複雜、山路崎嶇、氣候多變,馬幫的趕馬人在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行走險道,歷經雄關,風餐露宿,出沒於人煙稀少的莽莽群山之中,通常一兩個月才能還鄉。
  • 雲南大理返鄉青年8年前沙溪古鎮建馬幫,4年前回故鄉守護茶馬古道
    「劍川作為茶馬古道的重要中轉站,怎麼能沒有馬幫呢?」2012年,曾經做過木雕、根雕、古建、鄉村醫生、建築等諸多行業的趙宗銘,回到劍川沙溪古鎮,在沙溪組建了寺登街馬幫,開始做馬幫文化旅遊,並相繼開闢了一些從沙溪古鎮到周邊的徒步和騎馬線路。也是由趙宗銘組建的第一個馬幫隊伍開始,沙溪古鎮的馬幫隊伍開始活躍起來。
  • 雲南大理返鄉青年靠1942年軍事地圖,在劍川找到茶馬古道守護至今
    多年以前,馬鍋頭還是個商人,沙溪古鎮的遊客騎馬體驗就是他做起來的,隨著對馬幫文化和茶馬古道的了解越來越深入,馬鍋頭的觀念慢慢發生了轉變。他說在沙溪古鎮雖然茶馬古道騎馬體驗活動越來越廣受歡迎,但沙溪現在並沒有完整的古道遺存,那些傳說中的古道早就被拆除或破壞了。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酥油茶加了茶葉,每天都要喝,茶葉用量很大,藏區不產茶,都是從雲南四川陝西等地購進。同時,民間役使和軍隊徵戰,需要大量的騾馬,藏區出產良馬,內地經常大量購買。從隋唐開始,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出現了,藏區運出騾馬、毛皮、藥材等,再從漢地運來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品,橫斷山脈高山深谷間,運送貨物的馬幫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成就了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 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市集,比麗江安靜太多的雲南古鎮!
    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而來到雲南沙溪古鎮,就像是所有遊子回到了心靈的港灣。沒有麗江的過度商業化、沒有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與喧囂至上,來到沙溪古鎮,就像是回到了自己夢中的故鄉,只等放鬆感受這裡的慢時光。
  • 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市集,比麗江大理寧靜太多的古鎮!
    雲南因為偏居西南一隅,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生活節奏也很慢,是無數人嚮往的旅遊勝地。但是隨著雲南旅遊業的發展,很多曾經寧靜單純的古城古鎮竟變了味,商業化氣息日益濃厚。也不再是遊客逃離城市,享受慵懶慢生活的目的地。其中大理和麗江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目的地。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運輸的物資以茶葉最為大宗,因此稱之為「茶馬古道」。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雲南茶馬古道主幹線有兩條:1.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西雙版納→我們是2020.7.31逛完大理古城,拉市海湖濱公園以後去體驗茶馬古道,體驗的是第一條線路,滇藏茶馬古道。
  • 普洱茶的故鄉,中緬邊境上的馬幫故事,茶馬古道從這裡走來
    茶馬古道,源遠流長,興盛於唐宋明清時期。這是二戰中後期最繁榮的時期。中緬邊境有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莊園。古街、古道、古驛站無聲地訴說著過去馬幫的故事。這是雲南省勐海市的大邑莊園。茶馬古道從這裡到遠方。茶馬古道一直神秘莫測。
  • 滇藏茶馬古道的馬幫生涯
    踏上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石板上嵌有的二寸多深的馬蹄印歷歷在目,欲說風塵;道旁的嘛呢堆上刻畫著各種神佛像和宗教箴言,幾經滄桑。據說,有些跨越江河連接古道的鐵索吊橋和圓木架成的懸臂橋,便是由馬幫們的買路錢架設而成的。
  • 劍川,藏在大理與麗江之間的古城
    在大理與麗江中間的劍川縣,還有一座始建於元代至正末年(公元1341—1370年)的劍川古城,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沙溪古鎮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歷史重鎮,至今保留著完整的馬幫文化,鎮上的寺登街被譽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集市」。
  • 隱匿在雲南茶馬古道上的低調古鎮,如今已千年之久,免費對外開放
    當我們提到滇藏茶馬古道時,我們會想到茶馬古道上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等重要城市,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來自雲南的茶、布、鹽、家用器具、騾子、毛皮、藥材,以及藏區的騾馬、毛皮、藥材,通過馬幫從南向北流淌在橫斷山區的山澗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鎮,喜洲古鎮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近年來,在大理古城、雙廊古鎮、沙溪古鎮、麗江古城、香格裡拉古城的光環下
  • 隱匿在雲南茶馬古道上的低調古鎮 距今千年之久,免費對外開放!
    提起滇藏茶馬古道,我們會想起茶馬古道上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等重要城市。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雲南的茶葉、布匹、鹽、日用器皿以及藏區的騾馬、毛皮、藥材等通過馬幫,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小鎮。喜洲古鎮,就是其中的一個。
  • 茶馬古道唯一保存下來的街市,位於雲南,古樸詩意,但不是麗江
    對於雲南的印象,是蒼山洱海、是麗江古城、是玉龍雪山。但是在大理劍川有著這樣一座古鎮,在這裡可以安靜的過著詩意的生活,可以追風、追雲、追求一切美好,讓每到此處之人都流連忘返,它就是「沙溪古鎮」。沙溪古鎮與大理麗江的古城不同,這裡雖沒有他們那麼熱鬧,但卻是古樸又舒適的。沙溪並不是很大,算是景點的地方也就三四處,如果只是匆匆一過是很快的功夫,而想細細品味便可以多留下幾日。
  • 他從雲南大理沙溪古鎮回故鄉,4年前曾因守護茶馬古道被人稱瘋子
    ,他意識到沙溪並沒有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存,便放棄在沙溪已經經營的比較成熟的馬幫體驗,回家鄉羊岑守護千年古道。就在帶我們重走羊岑段的茶馬古道的時候,他說自己剛回來家鄉的時候,古道周邊的村民都沒有意識到這條古道的重要性,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就不說了,有的人為了上山方便,甚至想挖掉古道上那些留著馬蹄印的石板,修一條可以行車的道路。
  • 2019暑期營 | 行走大理山野,採菌子、找松茸,登山溯溪、燒柴煮飯,探秘千年茶馬古道!
    行走大理山野|做大自然的孩子採蘑菇、找松茸,登山溯溪、燒柴煮飯,行走千年茶馬古道,體驗白族傳統扎染!行走Highlight秘境沙溪:茶馬古道上唯一的集市沙溪古鎮,一個位於雲南大理劍川東南部的、青山環抱的小壩子,一個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戰國的歷史古鎮。
  • 茶馬古道馬幫習俗
    在橫斷山脈的險山惡水之間,在從雲南向西北橫上世界屋脊的原野叢林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古道。我們把它稱之為「茶馬古道」。我敢說它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令人驚域西心動魄的道路之一。千百年來,無數的馬幫在這條道路上默默穿行。我的許多朋友的祖先就從這條路上趕著馬幫,馱著茶葉和各種山貨,來往於雪藏和雲南之間。
  • 那些早已消失在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們
    據《三國志》記載,早在漢、晉時期,納西先民就同巴蜀漢商交換布、帛和鹽、鐵、畜產品;唐、宋時期,與西藏吐蕃及南詔大理國的交往更加頻繁,《雲南志·蠻書》中有博易三千二百口大羊的記載;在被譽為納西族百科全書的《東巴經》裡,也有「『聰本』(藏商老闆)馬幫九兄弟,趕著九十九個馱子來」的記述;到了元明和清初時期,麗江已形成較大規模的市場,市場上充斥著從各地來的馬幫和在本地做生意的「古勞本欣」以及趕馬幫走四方的
  • 沿著茶馬古道,走遍雲南秘境中的悅榕莊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最壯觀,最具文化神秘色彩的旅遊線路之一。茶馬古道滇藏線,南起西雙版納,經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德欽進藏,一路向西穿過察隅、邦達、林芝、最後達到拉薩。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勢最高、最險的文明傳播古道,是一條完全用人和馬的腳力踩出的道路。
  • [茶馬文化]普洱茶:茶馬古道,古道茶香
    節選精讀古道茶香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是中國的國飲,上自帝王貴胄、文人名士,下至販夫走卒,無不飲茶。茶早就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馬古道以茶樹的發源地雲南西雙版納、四川雅安為起點,茶葉理所當然是古道上最重要的貨物。
  • 雲南大理除了蒼山洱海,還有茶馬古道唯一倖存的千年古鎮沙溪古鎮
    本期主題:雲南大理除了眾所周知的大理古城、蒼山洱海外,你還知道哪些景點?也許有些朋友會說雙廊古鎮、挖色鎮等地,因為都在洱海周邊。其實除了以上地方,大理還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沙溪古鎮,一起去看看吧!茶馬古道上的古集市――沙溪古鎮茶馬古道經四川、雲南,北連西藏、印度,南通東南亞。古道過雲南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等地,在這幾處名鎮之間,有著一個古集市——沙溪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