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的年降雨量少得可憐,幾乎無人生存,卻有3000人離不開

2020-12-11 洋子話科學

地球環境是非常溫和的,人類生存在地球上也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不過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對地球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很多地區因為人為的破壞而變得寸草不生,土地荒漠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就有一片非常廣闊的沙漠,因為人類的過度放牧等原因導致土地沙化,為了治理沙漠化問題,我國這些年正在積極治理,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如今我國的沙漠化問題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

不過在當今世界上還有一個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但是至於撒哈拉沙漠形成的原因,人們也是議論紛紛,曾經人們認為撒哈拉沙漠形成於第四紀(大約300萬年以來),由於受到非洲夏季風影響,導致撒哈拉沙漠的出現。

不過在2014年9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推翻了這一結論,研究顯示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特提斯海的收縮導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科學家利用挪威地球系統模式和公用大氣模式揭示出,在託爾頓階特提斯海收縮導致非洲夏季風顯著減弱,乾旱的沙漠環境在北非大面積形成。

撒哈拉沙漠的面積非常廣闊,面積約為906萬平方千米,幾乎佔滿了整個非洲北部,沙漠的環境也非常惡劣,這裡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而且這裡的氣候條件也很極端,晝夜溫差特別大。

撒哈拉沙漠的降水量很低,年降水量少得可憐,但是由於氣候炎熱,常年受到太陽直射,導致撒哈拉沙漠的蒸發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並且有一連好幾年沒降雨的最大面積紀錄。所以這樣的氣候環境必然是不適宜人類生存的。

撒哈拉沙漠不適宜生存的原因還有一點是因為這裡極度缺水,有幾條河源自撒哈拉沙漠外,為沙漠內提供了地面水和地下水,並吸收其水系網放出來的水,但是由於蒸發量大,所以一些湖泊水系出現了萎縮。

但是從50萬年前開始,就有不少人類在撒哈拉沙漠邊緣生活,這裡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裡不足1人,不過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主要分布在尼羅河谷地和綠洲,部分以遊牧為主,因此還是有一部分人是離不開撒哈拉沙漠的。

據悉大約有3000人生活在這裡,由於歷史原因,他們沒有國籍,只能在撒哈拉沙漠漂泊,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成了沙漠「百事通」。那麼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

相關焦點

  • 撒哈拉沙漠的年降雨量少得可憐,幾乎無人生存,卻有3000人離不開
    地球環境是非常溫和的,人類生存在地球上也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不過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對地球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很多地區因為人為的破壞而變得寸草不生,土地荒漠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撒哈拉沙漠的面積非常廣闊,面積約為906萬平方千米,幾乎佔滿了整個非洲北部,沙漠的環境也非常惡劣,這裡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而且這裡的氣候條件也很極端,晝夜溫差特別大。
  • 撒哈拉沙漠的年降雨量少得可憐,幾乎無人生存
    科學家利用挪威地球系統模式和公用大氣模式揭示出,在託爾頓階特提斯海收縮導致非洲夏季風顯著減弱,乾旱的沙漠環境在北非大面積形成。    撒哈拉沙漠的面積非常廣闊,面積約為906萬平方千米,幾乎佔滿了整個非洲北部,沙漠的環境也非常惡劣,這裡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而且這裡的氣候條件也很極端,晝夜溫差特別大。
  • 撒哈拉沙漠:一年的雨水不夠泡杯咖啡,卻有3000人離不開
    高溫、缺水、沒有綠植又氣候反常,這些自然因素讓撒哈拉被譽為「人類禁區」,就連殖民非洲的歐洲殖民者都沒眼看,在人類有記載以來,這片偌大的沙漠幾乎沒有變化,唯一有變化的是,人口越來越多,因土地沙化而廢棄的城鎮越來越多。
  • 撒哈拉沙漠:一年的雨水不夠泡杯咖啡,卻有3000人離不開
    高溫、缺水、沒有綠植又氣候反常,這些自然因素讓撒哈拉被譽為「人類禁區」,就連殖民非洲的歐洲殖民者都沒眼看,在人類有記載以來,這片偌大的沙漠幾乎沒有變化,唯一有變化的是,人口越來越多,因土地沙化而廢棄的城鎮越來越多。
  • 被水「困住」的沙漠年降水量是撒哈拉3百倍 都不好意思叫沙漠
    雖然有不少人想試圖戰勝大自然,但是往往沒有了下文。我們都知道,沙漠,乾旱少雨,荒涼無人煙,遍地都是滾燙的沙子,沒有防風林,說不定沙塵暴就開始非常囂張了。因為大部分沙漠是地理因素形成的,我們也說不了什麼。但是有一個地方顛覆了我們對沙漠的認知,這裡不僅降雨量高,還時常遍地是湖泊,如此神奇的沙漠便是拉克依斯馬拉赫塞斯沙漠。
  • 3000法軍部署到撒哈拉沙漠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法新社報導,法國8日宣布將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部署3000名軍人,以幫助有關非洲國家在這片長期無人執法的沙漠地區反恐。法國防長說,這支法軍主要在馬裡、尼日和查德3國北部地區執行反恐任務。
  • 未解之謎:撒哈拉沙漠曾是生機綠洲,滄海桑田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意味著這裡幾乎很少有水源,很少有植物,氣候環境非常惡劣,根本不適合人,或者說絕大多數生物的生存,但就是在這樣一片幾乎是寸早不生的土地上發現了遠古文明遺址,這又怎麼解釋呢?古人難道會選擇在沙漠裡延續文明嗎?當然不可能,唯一能夠說得通的就是這裡曾經是宜居地點,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綠洲,從古至今,究竟經歷了什麼?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的北部,氣候環境是極端惡劣的。
  • 科學揭秘:撒哈拉沙漠是怎麼形成的?
    【每日科技網】   眾所周知,撒哈拉沙漠在今天是個廣袤無垠、極為乾旱的平原,終年高溫乾燥、降水極少。然而,幾千年前的撒哈拉卻是點綴著湖泊的青蔥原野。  一位考古學家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是由於人類活動。
  • 被水「困住」的沙漠年降水量是撒哈拉3百倍 都不好意思叫沙漠
    雖然有不少人想試圖戰勝大自然,但是往往沒有了下文。我們都知道,沙漠,乾旱少雨,荒涼無人煙,遍地都是滾燙的沙子,沒有防風林,說不定沙塵暴就開始非常囂張了。因為大部分沙漠是地理因素形成的,我們也說不了什麼。但是有一個地方顛覆了我們對沙漠的認知,這裡不僅降雨量高,還時常遍地是湖泊,如此神奇的沙漠便是拉克依斯馬拉赫塞斯沙漠。
  • 世界最「不敬業」沙漠,年降雨量1600毫升,是撒哈拉沙漠300倍
    說到沙漠,最先想起的就是漫天的黃沙,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很好地概括了這漫天的黃沙。我們都知道沙漠環境是非常乾旱的,只有少量的植物能夠存活。而在巴西有這麼一片沙漠,它不僅沒有極其乾燥的環境,還有大量的魚蝦在沙漠中成活。
  • 佇立於沙漠中的千年古城,與世隔絕,近千年來幾乎無人知曉
    說起沙漠,不知道大家都能想到什麼呢?是高大的駱駝,還是遼闊卻荒蕪的美景,又或者是傳聞中的海市蜃樓?還是存在於小說和影視劇中那神奇驚險又極具吸引力的古墓呢?在沙漠中,可以存活的動植物極其稀有,這兒空氣乾燥,降雨量少得可憐。除了自然形成之外,過度的耕地和放牧也會導致沙漠形成。在地球陸地上,沙漠佔了三分之一的面積。
  • 撒哈拉沙漠起源:都是人類惹的禍
    眾所周知,撒哈拉沙漠在今天是個廣袤無垠、極為乾旱的平原,終年高溫乾燥、降水極少。然而,幾千年前的撒哈拉卻是點綴著湖泊的青蔥原野。 一位考古學家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是由於人類活動。農民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導致撒哈拉演變成今天乾燥和貧瘠的狀態。大約8000年前,人類進入了這片地區,並帶來了農業,這片曾經美麗富饒的土地開始衰落。
  • 撒哈拉沙漠有多少沙子
    我們知道撒哈拉沙漠是地球最大的沙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延綿於整個非洲北部。 撒哈拉沙漠位置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撒哈拉沙漠是一望無際的沙丘,延綿不絕的沙丘隨風移動。
  • 此強人誓將撒哈拉沙漠變綠洲,卻死於非命,令人唏噓
    有許多人總覺得我們人類的力量很大,可以改變一切,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觀點。人定勝天?從另一個角度,大家也對人類的力量產生了擔憂,覺得是人類滅絕了動物、汙染了地球、糟蹋了大自然、升高了溫度,總之一切的災難都得人類來背鍋,包括撒哈拉沙漠也有人說是人類過度放牧造成的。這就有點過了。位於北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地球的旱極,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
  • 萎縮的海洋創造了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 - 除了極地地區的極地沙漠之外。當這個來自肥沃平原的巨大區域成為沙漠時,以前不清楚,但通常是大約兩百萬年前冰河時代的開始作為它的觸發器。然而,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北非沙漠可能更老的證據。所以這不是冰河時代,而是Tethy的地中海前輩的急劇縮小,後者在七百萬年前乾涸了撒哈拉沙漠。
  • 未解之謎:撒哈拉沙漠曾是生機綠洲,滄海桑田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意味著這裡幾乎很少有水源,很少有植物,氣候環境非常惡劣,根本不適合人,或者說絕大多數生物的生存,但就是在這樣一片幾乎是寸早不生的土地上發現了遠古文明遺址,這又怎麼解釋呢?古人難道會選擇在沙漠裡延續文明嗎?當然不可能,唯一能夠說得通的就是這裡曾經是宜居地點,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綠洲,從古至今,究竟經歷了什麼?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的北部,氣候環境是極端惡劣的。
  • 撒哈拉大沙漠下面,埋藏著什麼「秘密」,專家的回答讓人想不到
    提到沙漠,讀者們可能會立即想到一望無垠的漫漫黃沙,這裡缺雨少水,一片死寂之氣。不過您可能不知道,其實沙漠並非都如想像的一般,相反,在它的下方,還是另一派「神秘」的場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 中國大西北跟撒哈拉是怎樣一步一步成為沙漠的?真相讓人感慨
    大西北地區是一個泛指,我國的青海省、陝西省、青藏以及新疆等地區都屬於大西北地區,而南水北調工程主要也是為乾旱少雨的大西北地區準備的,南方溼潤多雨,而北方乾旱少雨,特別是在西北方,很多人甚至連洗澡都是個奢望,擁有了這個南水北調工程之後,我國的發展終於可以均衡不受地域影響。
  • 撒哈拉沙漠下雪了!這個冬天是有多寒冷啊
    撒哈拉沙漠約形成於250萬年前,是世界僅次於南極洲的第2大荒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它位於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其總面積約容得下整個美國本土。"撒哈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在阿拉伯語中"撒哈拉"為大沙漠,源自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原意即為"大荒漠"。"撒哈拉"這個名稱來源於阿拉伯語,是從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引入的,在其語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這塊沙漠大約形成於250萬年以前。
  • 我國面積超940萬平方公裡的巨大撒哈拉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每次想到你,天空中就飄下一粒沙子,從此形成了撒哈拉。談到撒哈拉沙漠,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位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而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或者說,我所有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印象都來源於它。實際上,撒哈拉沙漠雖然面積很大,但並不能說沙漠裡面的黃沙是一望無際的,還會有一些綠洲的河流,沙丘的覆蓋率只有15%左右,而且這些沙丘的覆蓋點彼此獨立,也不是所有被沙丘覆蓋的地方都是一樣的,他們各具特色,有的地方只有幾釐米厚,有的地方則有幾百米厚,甚至有些地方,沙丘是變化莫測的,有風的時候,黃沙漫天,等風過後,也許眼前的沙丘就成了平地,原來一馬平川的地方就成了小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