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中國地圖,我們會發現這個國家的資源是真的豐富,有山有水有煤鐵,真的是好大的一個大中國。
在說這些資源的時候,又要說對於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還是大江大河。因為這些江河孕育了文明與部落,然後依水而建形成各種城市。可以說,中國老祖宗的歷史與這些河流無可分割,就連戰爭也需要這些護城河與水師。
雖然這些河流與我們的老祖宗密切相關,但是老祖宗給予這些河流的名字,卻顯得有些奇怪。如果大家打開地圖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中國南北河流名字不同,而且所有的河流似乎有分類,南方、東北大多稱為江,而北方大多稱為「河」。那麼這種怪異的現象是為什麼呢?
一、南北的大江大河
我們仔細看一下南北地區的河流名稱,會發現這兩者好像被系統化的給分了類。
以南方河流為例,從長江這條主河流再到珠江,金沙江,甚至是我們的湘江,都是一系列「江」為命名。
雖然這中間也穿插了一些小的河流,但這些河流都是不入流的,不是很大的。所以,南方的河流都是稱為某某江。
至於說北方的河流,那也是一樣的例子,淮河,渭水河,永定河,清一色的河流,更別提最為主要的黃河了。
所以這就給人一種感覺,南北被區分開來,而且彼此之間還形成體系,北方稱為河流,南方稱為江流。這種劃分似乎有一定的層次性,而且古人這麼做似乎有一定的講究,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要知道在古代社會,中國還沒有真正一下子統一開來,信息的傳播也不是很明顯,大部分的交流都是當地人的自我命名,怎麼會搞得如此統一呢?難道事都是秦始皇幹的嗎?其實這裡面另有門道。
二、黃河長江的延續
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原因,關鍵還是因為長江與黃河這兩條主要河流。要知道,我國的文明最早就是起源於黃河,還有長江。黃河是文明之源,而長江則是生命的搖籃,我們的文明與村落都從這裡開始,然後一步步的向外部擴張。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入海、從水,工聲」,此說的就是長江; 「河、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從水,可聲」,這說的就是黃河。所以古人最早稱長江黃河,就是稱為江與河。
在大秦帝國以及戰國時期,稱呼長江為大江,稱呼黃河為大河。既然長江黃河已經有了名字,那麼其他的河流也會跟著以此為命名。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大部分的河流與江河,都是由長江水系或者黃河水系而慢慢的衍生開來。
中國人有一個規矩叫做追根溯源,爺爺姓黃,那麼孫子也自然姓黃,所以長江是江,長江水系的水也被稱為江,同樣的黃河也是如此。因此大江大河南北對立,這才會形成一個體系一樣的現象。
三、讀法的區別
其實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所謂大江大河的對立,不僅僅是因為長江黃河的祖宗觀念,更有一種南北發音的不同的影響。
例如,長江的「江」字其實就是南亞語系的發音,由於南亞地區的文化融合,還有中原地區的統治入侵,慢慢的南方的語法入主。因此,南方的長江的江字就是因此而來。
至於說北方黃河的河也是如此,這也來自於北方遊牧民族的語種,就是在當時漢王朝時期,中原地區與匈奴部落進行衝突,然後經過彼此的融合才形成了這樣的語法。
所以南北江與河的區別,也有可能是因為南北語法不同的對立。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可信度,在北京地區南城與北城的語法不同,也有這種感覺。
北城地區的人語法是北方南方的雜糅體系,而南城地區是普通百姓,雷打不動,所以才是保留了最傳統的北京語。大江大河的說法的變化,其實跟北京南城北城的語法,這種現象差不多。
四、江與河的區別
除此以外,古人也自己進行過總結,例如在宋代就有很多學者提出看法。所謂的江,在古代其實有很多的通假字,「江」字與「工」字讀音差不多,類型相似。而在古文中,「工」有工整寬闊之意。
所以,所謂的江流就是指那些寬闊筆直而且比較大氣的水流,其實大家對此應該有所感覺。例如,我們去湘江大橋之上去感受一下那平靜的江面,就會有所感觸。大江又寬又直,而且湖面寧靜,沒有驚濤駭浪,這就是江的清澈與大氣。
而所謂黃河的「河」字,其實按照古語的意思,更多的說的是九曲十八彎,曲折蜿蜒的水流。對比北方的水系,我們就能看出來,黃河九曲十八彎沒到拐彎之處河流兇猛的一匹。而且我們在黃河源更是有那種感覺,驚濤駭浪,黃水滔滔,是一種兇狠,恐懼,還有波濤駭浪,讓人升起敬畏感。
兩者真的要對比的話,一個是平沙落雁秋色晚,另一個則是驚濤駭浪鬧龍宮,所以兩者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從字面意義上就能看出來。
五、東北的區別
當然了,如果大家要細數分別的話,還是會有一些不同,例如東北地區就不是如此。按理來說東北地區是北方區域,理論上來說應該也會遵循著北方為河流的傳統。
但事實上,無論是松花江,黑龍江還是其他江,基本上都是以交流為主,而不是河流。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後來,學者在研究的時候發現了奧妙,原來東北地區的開發其實是比較晚的,不像中原地區早就納入到體系,而且進行不同層次的文化政治整改。東北一直要到很後來遼國的時候才正式進行開發利用,而且東北地區也並非是完全嚴格的按照南北人口來進行劃分。
因此,東北地區就像一個實驗田,一切從頭開始,文化規矩都被打破。正因為這種從頭開始,所以大江大河的傳統被改變,江流的概念也被全新塑造。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南北除開東北以外,都是北為河流,南為江流。東北地區自成一派,大江大河皆在其中。由此可見,那些河流的名字原來也經歷了很多歷史的演化,我們中國這個大家庭真的一點一滴都是充滿著厚重感。
結語
所有普通的事物,甚至是地圖上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其實都經過了漫長的演化,甚至還經歷了太多的變遷。一個簡簡單單的黃河與長江的命名,就牽涉到了這麼多的往事。所以說,歷史真的是一個有趣的東西,點點滴滴都有厚重感,5000年文化才有了我們現在的精彩。這也告誡我們不要忘本,要銘記歷史,要懂得事情的由來。
同時對於這些東西的了解,也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於西方糖衣炮彈的打擊能力。就好像一些出國留洋的那些學生一樣,他們不了解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只知道我們所有的一切都遠不如西方的人。但其實如果真的了解這一切,我們有的只會對於古人的敬佩,對於身邊一切的崇敬,這種厚重感遠不是西方的花花世界能比的。
畢竟一個文明固然要有突破性的進步,但同時也要有厚重的基礎,我們已經擁有了無限的基礎,接下來的發展只需要文檔文章,未來的世界我們一定比西方精彩,所以不要崇洋媚外,應該更多的了解一下自身的歷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