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混亂 臺灣新南向辦公室將「解編」?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臺灣《聯合報》20日社論指出,蔡英文辦公室最近公告,「新南向辦公室」將自明年起「解編」。亦即,這個蔡當局上任後敲鑼打鼓負責「新南向」政策擘劃的首腦組織,再十日就要「功成身退」。沒錯,「功成身退」正是蔡英文辦公室宣告該辦公室解編的理由,其措詞是:因為它的「階段目標比預定更早完成」,而且已逐漸「展現成效」。

報導指出,新南向辦公室要解編,名副其實是「身退」;但要說它「功成」,恐怕就讓人覺得不知所云。依蔡英文辦公室稍早的估計,新南向辦公室全年的預算執行率,僅四到五成。以如此低迷的執行效率,卻說它「提前完成」目標,豈不矛盾?此外,根據臺灣「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散落在臺當局各部會的新南向經費執行率均欠佳,包括「內政部」、「蔡英文辦公室」、工程會至七月底的執行率都不到5%。從這點看,臺當局宣稱「展現成效」,又是在說什麼?

換一個角度看,新南向辦公室必須解編,其實也是勢所必然。去年6月,蔡英文指派黃志芳擔任該辦公室主任,黃志芳10月旋即又奉派調往新加坡,不幸遭拒後,他今年一月又被指派出任臺灣「外貿協會董事長」。亦即,黃志芳實際主持新南向辦公室的時間相當短促,一年半來新南向辦公室多數時候是處於無人領導或他人代理的狀態,如今難以為繼也是事實。而黃志芳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作為」,是他去年9月在蔡英文辦公室以新南向辦公室主任身分接見了承造「獵雷艦」的陳慶男父子,慶富隨後即順利拿到海軍30多億元新臺幣撥款。其中玄機,蔡英文辦公室迄今仍未清楚交代。

報導中說,以上種種訊息,反映的正是「新南向」政策推動一年半來的混亂景象。且看,總指揮辦公室一直群龍無首,蔡英文除喊出「新南向」的口號,究竟誰在負責擘劃並總理其戰略架構,其實曖昧不明。再說,各部門奉命編列的經費繁多,能有效執行的項目卻有限,這如何能說「南向」政策大為開展?更難看的是,各部會為了滿足高層要求的績效,近數月來不斷要求加速消化預算,除安排虛有其表的考察,學術或商業上只要沾得上一點東南亞邊邊角角的計劃或會議,都能申請補助或報銷。這種花錢「做業績」的施政手法,恐怕連愚弄人民都過不了關,遑論「外交」或經貿的開展。

持平而言,臺灣長期忽略對東南亞的經營,對這個區域的交流工作確實亟待補強。尤其,近廿年來臺灣新增了許多來自此地區的外籍配偶和移工,從社會融合與國際交流的角度看,「新南向」工作都必須有異於以往的耕耘。因此,臺當局推動「新南向」自有其意義。

社論認為,檢視蔡當局倡議的新南向政策,目標與手段卻難以吻合:一則只是為了迴避西進的困難,二則缺乏清晰的戰略主軸,三則是誰在負責指揮策劃都飄忽不定,四則流於形式主義,以花錢的能耐來計算績效。也因此,當初說得宏大無比的「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倏忽換人,倏忽懸缺,倏忽解編,如何堂皇宣稱功成身退?包括任意補貼、開放免籤所創造的東南亞觀光客人數,不斷放進了非法勞工、性工作者、及詐騙、販毒集團,其實都是在犧牲社會安全以創造「臺灣南進」的假象。這些,無法為臺灣帶來外交經貿榮景,恐怕還將造成資源的虛擲。

繼韓國總統文在寅訪問中國後,日本首相安倍近日也希望同時推動「一帶一路」與「自由印太」,以穩固中日關係。反觀蔡英文,除領導臺灣一頭栽進「新南向」,片面渴望加入川普的「自由印太」,難道沒有其他道路可走?

社論強調,看到「新南向」辦公室解編,人們應該知道那個標籤本來就很虛假。

相關焦點

  • 智庫揭牌「新南向」國家不捧場 臺媒:蔡政府一頭熱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負責「新南向」政策,由臺當局出資成立的「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簡稱臺亞會)」正式揭牌。不過多數「新南向」國家未出席。「臺亞會」由臺「外交部」編列近4000萬元新臺幣預算成立,是臺灣第一個著眼於東南亞與南亞事務的政策導向智庫,由「總統府資政」蕭新煌任董事長。
  • 蔡英文解散「新南向辦公室」遭質疑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為推動所謂「新南向」,蔡英文上任後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沒想到,運作一年多就宣告解散。據臺灣《中國時報》14日報導,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宣布,鑑於「新南向政策」已從任務規划進入全面推動階段,相關政策逐漸展現成效,「新南向辦公室」階段目標比預期更早完成,經報請蔡英文批准,該辦公室自明年起解除任務編組。他還稱,將提請「立法院」刪除明年73萬餘元(新臺幣,下同)相關預算。
  • 臺當局「力推」所謂「新南向政策」,或將讓臺灣經濟成「炮灰」
    海外代工廠被砸‍12月18日,印度當地政府公布了對調查設立在印度班加羅爾地區廠內發生混亂的報告,調查報告將此混亂事件的責任全部推給緯創公司,並稱將對其追究相應責任。然而此調查結果卻推動了民進黨當局實施所謂」新南向政策」。
  • 蔡英文"新南向政策"遭批"向錢看":把東南亞當工具
    蔡英文當局推出的「新南向政策」,自始就受到外界質疑。(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11月9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針對蔡英文當局的「新南向政策」,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張正表示,就目前看來還是以錢為本或是把東南亞當成工具,成為讓臺灣可以賺錢的政策。
  • 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調查報告將事件責任全部推給了緯創公司,並表示將展開調查,追究這些責任。這一結果再次引發了關於民進黨當局「力推」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對臺灣經濟影響的討論和思考。作為蘋果公司第三大代工企業的臺灣緯創公司,在2020年開始將生產重點轉入到印度境內,增建班加羅爾新廠區。但印度地方邦高度自治,各邦有關投資與勞動的法規差異巨大,且缺乏系統性。這次出問題的其實是與緯創合作的當地勞動中介公司,但由於法規的不明確、不健全,處罰的板子只能是打在緯創的身上。
  • 蔡英文解散「新南向辦公室」遭質疑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為推動所謂「新南向」,蔡英文上任後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沒想到,運作一年多就宣告解散。據臺灣《中國時報》14日報導,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宣布,鑑於「新南向政策」已從任務規划進入全面推動階段,相關政策逐漸展現成效,「新南向辦公室」階段目標比預期更早完成,經報請蔡英文批准,該辦公室自明年起解除任務編組。他還稱,將提請「立法院」刪除明年73萬餘元(新臺幣,下同)相關預算。
  • 「新南向」政策被質疑
    自從2016年民進黨當局實施新南向政策,數據變動很大。在實施的第一年確實是臺灣與東協貿易往來最高的一年,東協成為了臺灣第二大的出口市場,然而這樣的情況僅維持了一年,往後數據一年比一年低。對此,媒體報導認為新南向政策的成效太低。
  • 臺灣警察對蔡英文「新南向政策」超有感:外籍賣淫數創新高
    臺灣警察對蔡英文「新南向政策」超有感:外籍賣淫數創新高 2018年12月02日 08:5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警察對蔡英文「新南向政策」超有感:外籍賣淫數創新高。
  • 旅客脫團,留學生淪為廉價勞工……臺灣「新南向政策」要涼?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海外媒體稱,152名越南籍旅客在25日被發現到達臺灣後集體脫逃事件引起全島關注,此外,層出不窮的「新南向國家」學生在臺淪為「廉價臺勞」的不公平遭遇皆令臺灣推動多年的「新南向政策」蒙上陰影。
  • 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2020年12月22日 09: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調查報告將事件責任全部推給了緯創公司,並表示將展開調查,追究這些責任。這一結果再次引發了關於民進黨當局「力推」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對臺灣經濟影響的討論和思考。  針對此次騷亂,緯創公司一再強調其為「犯罪」事件,而不是因為勞資糾紛所引發的「罷工」,並始終強烈否認曾經剋扣工資,堅稱他們每月都是根據合約按時向勞務中介公司支付所有款項,用以支付工人薪資。
  • 聯合早報:RCEP將影響臺灣地區執行新南向政策
    新加坡《聯合早報》15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今天(15日)完成籤署,因RCEP的15國間將進一步互相開放市場,恐難避免對臺灣與各國或地區經貿關係,甚至執行新南向政策造成一定影響。
  • 拓展新南向政策商機 臺灣設施農業聯盟成立
    華夏經緯網9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拓展新南向政策,臺灣「農委會」邀請產官學研,在農試所舉辦「臺灣設施農業聯盟」成立大會,除籤署共同合作議題,並辦理東協市場商機座談,將進行產業鏈整合,一起拓展海外商機。
  • 「新南向」政策被質疑
    根據其發表的統計信息顯示,2020年前十個月,臺灣對東協的出口量下降幅度較大,總額僅400多億,跟去年相比較而言下降了差不多百分之五。該報導還分析了原因,認為這一數據下降,與民進黨當局的措施有關。自從2016年民進黨當局實施新南向政策,數據變動很大。
  • 臺灣「新南向政策」被越南人狠狠打臉
    「蘇治芬遭扣留打臉新南向政策」,臺灣東森電視評論此一新聞事件時打出了這樣刺眼的標題。類似的評論在島內鋪天蓋地:「民進黨立委越南遇阻,新南向有路嗎」「蘇治芬案的事實部分雖有待釐清,卻已是凸顯新南向問題的照妖鏡」「別把新南向玩成新難向」,等等。對輿論質疑蘇治芬事件暴露政府「新南向政策」遇阻,「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說,這是蘇個人行程,經「外交部」及駐外館處提供協助已順利成行。
  • 王建民:RCEP給蔡英文新南向政策帶來壓力
    RCEP主要的成員是臺灣所謂的新南向地區主要的成員國和地區,RCEP籤署以後,臺灣與新南向地區的貿易投資往來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壓力。現在在臺灣不能參與RCEP的情況下,如果臺灣當局繼續走對抗大陸的路線、「臺獨」分裂路線繼續升級,ECFA變數也很大,對蔡英文當局的打擊就更大了。臺灣經濟的活力、邊緣化趨勢可能難以扭轉,就會影響到島內政局,影響臺灣民眾對未來臺灣經濟發展、未來兩岸關係的重新思考。
  • "痴人"蔡英文再用"新南向"說夢話 實為"詐騙"
    當然是涉及「新南向政策」的各位情兒啦~~  眾所周知,自蔡當局上任後,兩岸關係急凍,島內的旅遊業更一下子成了「重災區」,為此蔡當局可謂是敲鑼打鼓的推出了「新南向政策」,欲拓展國際市場並彌補因兩岸關係不佳而導致的陸客缺失問題。儘管外界為此爭議不斷,但蔡當局不為所動,可沒想到在12月13日,蔡辦突然宣稱自明年起裁撤掉「新南向辦公室」。
  • 「新南向」引起騷亂,臺灣深受其害
    ——維創公司新廠區發生了騷亂事件,一時間在社會上引起熱議。,2020年便開始將生產重點轉到了印度境內,並新建了加羅爾新廠區。因此,臺灣緯創公司自從在印度建立新廠區後就屢次出現問題,而前段時間發生的騷亂事件則是制度長時間沒有完善造成的必然結果。
  • 蔡英文四處兜售「新南向政策」,妄圖依靠美國來幫扶臺灣經濟
    臺灣經濟不景氣,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的對策卻是一再寄希望於所謂「新南向政策」。一有機會,蔡英文就四處兜售她的「新南向政策」。蔡英文:我們希望等疫情趨緩後,臺灣跟「新南向」國家(地區)的交流和合作能夠更加緊密。
  • 旅客脫團,留學生淪為廉價勞工……臺灣「新南向政策」要涼?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海外媒體稱,152名越南籍旅客在25日被發現到達臺灣後集體脫逃事件引起全島關注,此外,層出不窮的「新南向國家」學生在臺淪為「廉價臺勞」的不公平遭遇皆令臺灣推動多年的「新南向政策」蒙上陰影。
  • 「痴人」蔡英文再用「新南向」說夢話 巧立新名目繼續「詐騙」
    當然是涉及「新南向政策」的各位情兒啦~~  眾所周知,自蔡當局上任後,兩岸關係急凍,島內的旅遊業更一下子成了「重災區」,為此蔡當局可謂是敲鑼打鼓的推出了「新南向政策」,欲拓展國際市場並彌補因兩岸關係不佳而導致的陸客缺失問題。儘管外界為此爭議不斷,但蔡當局不為所動,可沒想到在12月13日,蔡辦突然宣稱自明年起裁撤掉「新南向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