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四處兜售「新南向政策」,妄圖依靠美國來幫扶臺灣經濟

2020-12-24 海峽新幹線

臺灣經濟不景氣,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的對策卻是一再寄希望於所謂「新南向政策」。一有機會,蔡英文就四處兜售她的「新南向政策」。

蔡英文:我們希望等疫情趨緩後,臺灣跟「新南向」國家(地區)的交流和合作能夠更加緊密。那麼尤其是面對後續的國際經貿局勢,「新南向政策」將持續是臺灣非常關鍵的戰略,來因應變局的挑戰。

除了要在所謂「新南向政策」上一黑走到底外,蔡英文還緊抱美國大腿,甚至妄圖依靠美國提升臺灣經濟。

蔡英文:我相信透過「臺美雙邊貿易協定」,雙方可以發揮產業互補性,「臺美」的經貿往來也會更深化,帶來更多的商機,創造雙贏發展。

只不過,一味鼓吹所謂新南向及抱美國大腿,並不能為臺灣帶來實質的經濟利益和發展前景。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臺灣經濟增長率為-0.73%,比5月預測值大減1.23個百分點,為臺灣經濟17個季度以來首次落入負增長,更是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增長水平。而對於民進黨當局一再擘畫的所謂「經濟藍圖」,臺灣年輕人也以實際行動來表明他們並不買單。受迫於經濟壓力,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不敢生」。18日,臺發展部門公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結果顯示,今年臺灣地區總人口將正式轉為負增長,比之前推估的結果提前兩年。不利於臺灣經濟發展的因素越來越多,民進黨當局卻仍在想著怎樣與大陸「脫鉤」,臺經濟部門18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將把在臺灣地區代理或經銷大陸地區的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納入商業禁止項目表。預告期間為14日,9月1日預告期滿後,規劃於9月3日正式公告。屆時,愛奇藝、騰訊等陸資影音平臺或將被禁止在臺落地。

數據會說話,就在民進黨當局想盡辦法尋求「外援」,千方百計讓臺灣經濟與大陸「脫鉤」時,卻被數據狂打臉:今年上半年,臺灣對全球出口年增率僅0.5%,而對大陸及香港出口年增率則高達9.8%,達668億美元,佔臺灣出口總比率42.3%,創十年新高。也就是說,大陸依舊是臺灣經濟的活水源頭,臺灣經濟的未來發展出路也在大陸市場。臺媒指出,民進黨當局想用壘牆、「脫鉤」等方式左右現實、阻擋大勢,只能是痴人說夢、一廂情願。大陸發展壯大的腳步不會停止,互利合作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若蔡英文不能認清現實,一味地否認「九二共識」,人 為造成與大陸「脫鉤」,只會是逆時代大勢、開歷史倒車,唯一的結果就是壘牆不成、搬石砸腳。

相關焦點

  • 蔡英文鼓吹「新南向政策」,妄圖抱美國大腿,反被數據啪啪打臉
    其實我們生活之所以能夠發生這樣大的變化,是和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關係的,正是因為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們的口袋也慢慢地鼓了起來。其實大家都知道,經濟的發展是需要合作的,而且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的經濟合作對象,也因為我們國家的一些原因,成為了很多國家重要的各作對象。
  • 蔡英文宣布「新南向政策」 欲與東協國家建立全面夥伴關係
    新南向政策:進階全面的關係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今天中午在遠企飯店舉行創黨第29周年外交使節酒會,68個國家的駐臺代表處派員參加,包括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梅健華、日本交流協會代表沼田幹夫、駐臺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遊亞旭以及新加坡駐臺北商務辦事處代表黃偉權等人等。
  • RCEP成功籤署,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還能和誰做生意?
    但是隨著帶頭大哥美國的退出,前者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而後者無疑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RCEP的成功籤署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不僅僅是對中國,而是對全世界而言。這裡有必要說美國兩句。川普上臺之後,如同選舉期間承諾的那樣迅速退出了TPP,這可著實擺了其他成員國一刀,盟主都已經退出了,剩下了一群散兵遊勇。
  • 前陸委會主委質疑蔡英文「新南向」:臺灣不了解東南亞
    臺灣前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圖片來源:中評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中評社11月23日報導,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今天主辦「一帶一路與臺灣的新南向政策」研討會,與會的兩岸學者在下半場探討「臺灣新南向政策機會與挑戰」。有學者認為,蔡英文當局要發展「新南向」,最大的挑戰是臺灣對這些國家的不了解。
  • 我心飛揚:蔡英文「新南向」政策 意在「去中國化」
    臺塑集團投資越南,雖然在蔡英文上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但結果?臺塑越南河靜鋼鐵廠還未有投入生產,就被越南以汙染海洋給予了重罰,使其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臺塑集團越南投資受困,雖只是個案,但它召示蔡當局所推行的「新南向」政策將是困難重重。由此,其他臺商還敢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投資?
  • 蔡英文推「新南向」期待與日合作 日媒不買帳:白做
    據海外網報導,24日上午,蔡英文與所謂「臺日交流協會」理事長谷崎泰明見面時聲稱,感謝「日本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稱臺灣現在正推動「新南向政策」,期待和日本有更多合作。但日本輿論並不買帳,直接挖苦蔡英文內外交困,島內包括「新南向」在內的所有政策都竹籃打水,白做了。
  • 政策混亂 臺灣新南向辦公室將「解編」?
    臺灣《聯合報》20日社論指出,蔡英文辦公室最近公告,「新南向辦公室」將自明年起「解編」。亦即,這個蔡當局上任後敲鑼打鼓負責「新南向」政策擘劃的首腦組織,再十日就要「功成身退」。去年6月,蔡英文指派黃志芳擔任該辦公室主任,黃志芳10月旋即又奉派調往新加坡,不幸遭拒後,他今年一月又被指派出任臺灣「外貿協會董事長」。亦即,黃志芳實際主持新南向辦公室的時間相當短促,一年半來新南向辦公室多數時候是處於無人領導或他人代理的狀態,如今難以為繼也是事實。
  • 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2020年12月22日 09: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這一結果再次引發了關於民進黨當局「力推」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對臺灣經濟影響的討論和思考。  針對此次騷亂,緯創公司一再強調其為「犯罪」事件,而不是因為勞資糾紛所引發的「罷工」,並始終強烈否認曾經剋扣工資,堅稱他們每月都是根據合約按時向勞務中介公司支付所有款項,用以支付工人薪資。
  • 許陳品:蔡英文新南向動動嘴,柯文哲跑斷腿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許陳品】 八天七夜,為了給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探路,臺北市長柯文哲這幾天可算是跑斷了腿。從馬來西亞到泰國再到印度,除了為今年8月份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宣傳、造勢之外,還充當民進黨政府的探路先鋒,考察馬、泰、印三國產業結構發展,為蔡英文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吶喊助威。
  • 2017年,臺灣或許應該「感謝」蔡英文?
    截止目前,勞工團體的抗議級別、人數勝於以往,他們誓言抗爭到底,不排除激烈的行動,這成了蔡英文的一個「火藥桶」。二、「感謝」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引發「西進潮」。蔡英文上臺不久,為了與大陸「別苗頭」,提出了「新南向」政策,並成立辦公室,這個「新南向」原本想吸引東南亞民眾來臺灣投資、旅遊,學生來臺灣讀書;但由於臺灣經濟低迷,就業前景萎縮,尤其是蔡英文當局執政以來,臺灣地區的政治生態,經濟環境持續惡化,最終以失敗告終,前不久灰溜溜地撤掉了「新南向」辦公室,對外聲稱「任務巳經完成」。
  • 改小學教材推東南亞母語歌 蔡英文變相紮根"新南向"遭批
    且隨著新住民來臺及其子女出生,可以將東南亞國家文化、語言帶進臺灣,讓臺灣更加多元、美麗及國際化,也因有這層親近關係,「為蔡英文『總統』提出的『新南向政策』,提供與東協國家更多聯繫與溝通的機會」。同時,潘文忠還表示,臺灣高教也要朝此方向發展,2017學年大學也開設了許多東南亞語言課程,未來還將開設與東南亞國家有關課程,且不限於語言、文化等。
  • 美臺開啟「新南向」,蔡英文掉進新「錢坑」
    9月4日,臺灣同「美國在臺協會」,以供應鏈重組為內容,以促進理念相近為題,合作開展研討會。民進黨當局跟風成立新的「臺美合作構架平臺」,且稱目前正在尋找所謂的合作夥伴。妄圖通過這樣的行為獲得「美爹」的幫助和支持,民進黨當局的想法完全是不切實際的。認為臺灣有能力插手「去中國化」的供應鏈的打造,意圖讓臺灣的產業和經濟與大陸徹底脫離。
  • 小英的新南向有老美的影子
    作者 賈不妙(特約評論人)    《新南向政策綱領》出臺後,蔡英文22日在政大國關中心舉辦的東南亞區域研討會上,進一步闡述新南向政策的原則與規畫,並強調臺灣將致力強化與東南亞區域的連結。研討會邀請了東南亞各國駐臺代表,以及泰國前外長Kasit Piromya。
  • 臺灣「新南向政策」被越南人狠狠打臉
    事件曝光後在島內引發強烈反彈,儘管蔡英文當局立即以「個人個案」定性試圖迅速平息相關風波,但連日來島內卻不斷有輿論質疑這是越方「打臉新南向政策」,感嘆所謂「新南向政策」已成為「新難向政策」。自「5·20」上臺以來,蔡英文當局一直高調宣稱要進軍東南亞及南亞以擺脫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現在看來,這條路極其困難且充滿荊棘。
  • 蔡英文慌了?「新南向」政策被質疑
    根據其發表的統計信息顯示,2020年前十個月,臺灣對東協的出口量下降幅度較大,總額僅400多億,跟去年相比較而言下降了差不多百分之五。該報導還分析了原因,認為這一數據下降,與民進黨當局的措施有關。自從2016年民進黨當局實施新南向政策,數據變動很大。
  • 蔡英文解散「新南向辦公室」遭質疑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為推動所謂「新南向」,蔡英文上任後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沒想到,運作一年多就宣告解散。據臺灣《中國時報》14日報導,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宣布,鑑於「新南向政策」已從任務規划進入全面推動階段,相關政策逐漸展現成效,「新南向辦公室」階段目標比預期更早完成,經報請蔡英文批准,該辦公室自明年起解除任務編組。他還稱,將提請「立法院」刪除明年73萬餘元(新臺幣,下同)相關預算。
  • 兩岸經貿不能脫鉤 臺灣搞「新南向」一敗塗地
    去年1月至11月,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對此,臺當局陸委會竟聲稱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其言下之意,即「大陸經濟依賴臺灣」。這真是好笑。如果在兩岸經貿往來中,大陸依賴臺灣,那民進黨當局蔡英文為何還要搞所謂「經濟脫中」?為何還要搞以疏遠大陸為目的的「新南向」政策?
  • 印度臺企遭搶劫,重創蔡英文「新南向」
    導讀:民進黨為了與大陸脫鉤,疏遠彼此之間的經貿關係,鼓勵臺灣投資商前往東南亞地區以東協十國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為中心進行投資建廠。然而,發展進程卻不如人意。這些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很不穩定,加上距離遠、溝通難,甚至還存在治安問題,所以為彼此合作造成了阻礙。
  • 蔡英文失望了!重要數據出爐,證明臺灣離不開大陸
    自蔡英文上臺後,民進黨當局絞盡腦汁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痛下血本砸錢、大手筆給優惠政策,煞有介事拋出面向東南亞和印度的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臺商「回流」。
  • 緊抱美國 不足以讓臺灣經濟起飛
    蔡英文近一兩年「臺灣牌」愈打愈響,大陸對臺灣的經濟政策也愈發收緊,當中最明顯的可算是自由行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