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鼓吹「新南向政策」,妄圖抱美國大腿,反被數據啪啪打臉

2021-01-17 東南海峽兩岸

如今我們的生活可以說是越來越好了,而且不得不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相比,真的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人們的生活幸福感也是在逐漸升高。其實現在我們的生活和過去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在生活中出現了很多的智能工具,這些工具可以說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的智能,而且相當的方便。

現在來說,手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不僅能夠滿足我們日常的通訊需要,而且能夠給我們的生活提供很多的便捷服務。其實我們生活之所以能夠發生這樣大的變化,是和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關係的,正是因為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們的口袋也慢慢地鼓了起來。

其實大家都知道,經濟的發展是需要合作的,而且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的經濟合作對象,也因為我們國家的一些原因,成為了很多國家重要的各作對象。目前來說,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想要合作的對象,但是蔡英文卻一直在鼓吹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妄圖通過抱美國大腿的方式,來擺脫大陸經濟,但是反被數據啪啪打臉。

在本月19號,蔡英文出席了企業交流會活動,面對臺灣經濟現狀和所面臨的挑戰,蔡英文時刻不忘信心喊話,並且她表示:接下來政府還會加碼推動「紓困3.0」,2100億的新臺幣特別預算,還有6兆元新臺幣的擴大投資,這些都會逐步的來落實。透過消費、民間投資和公共投資,三個引擎同步點火,我有信心,我們可以有效地帶動臺灣景氣回升。

然而蔡英文有信心,並不代表民眾有信心,根據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臺灣經濟增長率為—0.73%,比5月預測值大減1.23%。

對此,各位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蔡英文四處兜售「新南向政策」,妄圖依靠美國來幫扶臺灣經濟
    臺灣經濟不景氣,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的對策卻是一再寄希望於所謂「新南向政策」。一有機會,蔡英文就四處兜售她的「新南向政策」。蔡英文:我們希望等疫情趨緩後,臺灣跟「新南向」國家(地區)的交流和合作能夠更加緊密。
  • 蔡英文失敗了,「出口」大陸創下新高
    導讀:2016年,蔡英文在臺灣本土鼓吹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對民眾的解釋是臺灣地區不能過度依賴大陸的經濟。當時蔡英文把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宣傳得天花亂墜,幾乎成為了臺灣經濟的「救星」。但是最新的數據顯示,蔡英文所謂的「新南向」已經失敗。
  • 臺灣「新南向政策」被越南人狠狠打臉
    事件曝光後在島內引發強烈反彈,儘管蔡英文當局立即以「個人個案」定性試圖迅速平息相關風波,但連日來島內卻不斷有輿論質疑這是越方「打臉新南向政策」,感嘆所謂「新南向政策」已成為「新難向政策」。自「5·20」上臺以來,蔡英文當局一直高調宣稱要進軍東南亞及南亞以擺脫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現在看來,這條路極其困難且充滿荊棘。
  • 抱錯大腿的蔡英文還要繼續錯下去?
    與此同時,蔡英文當然也沒有忘記川普,張惇涵聲稱,蔡英文也誠摯感謝川普所領導的美國政府對於增進「臺美關係」的大力支持,以及對臺灣在各領域的多方協助。 此前,在川普任內,民進黨當局竭力奉行「聯美抗中」路線,極力配合美國對大陸的打壓。為了抱緊川普的大腿,蔡英文更不惜犧牲臺灣民眾的健康,開放了「萊豬」(含瘦肉精美豬)進口。
  • 蔡英文宣布「新南向政策」 欲與東協國家建立全面夥伴關係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昨天中午在外交使節酒會上公布了所謂「新南向政策」。她表示,鑑於東南亞國家與印度將成為強大經濟體,與之前僅僅專注於投資的老「南向政策」相比,未來將致力於建立「多元、多面向的夥伴關係」。對此,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回應稱,不要只會講講空話。「總統府」發言人則表示,蔡英文所謂「新政」不觸碰兩岸議題,毫無新意。
  • 蔡英文解散「新南向辦公室」遭質疑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為推動所謂「新南向」,蔡英文上任後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沒想到,運作一年多就宣告解散。據臺灣《中國時報》14日報導,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宣布,鑑於「新南向政策」已從任務規划進入全面推動階段,相關政策逐漸展現成效,「新南向辦公室」階段目標比預期更早完成,經報請蔡英文批准,該辦公室自明年起解除任務編組。他還稱,將提請「立法院」刪除明年73萬餘元(新臺幣,下同)相關預算。
  • 蔡英文放開農藥標準國民黨痛批是為抱美國大腿
    國民黨認為民進黨當局為了抱美國大腿犧牲人民健康,「食安五環」根本是喊假的。(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0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衛福部」日前一口氣修訂22種農藥在蔬果等農產品殘留容許量,國民黨籍「立委」張麗善今天(30日)表示,這根本早有預謀,「衛福部」和「農委會」接獲美國商會「2016年臺灣白皮書」後立即承諾加快公告農藥殘留容許量,認為民進黨當局為了抱美國大腿犧牲人民健康,「食安五環」根本是喊假的。
  • RCEP成功籤署,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還能和誰做生意?
    但是隨著帶頭大哥美國的退出,前者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而後者無疑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RCEP的成功籤署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不僅僅是對中國,而是對全世界而言。這裡有必要說美國兩句。川普上臺之後,如同選舉期間承諾的那樣迅速退出了TPP,這可著實擺了其他成員國一刀,盟主都已經退出了,剩下了一群散兵遊勇。
  • 蔡英文「新南向」有啥成果 臺媒:11個月賣了900美元香蕉
    據臺灣《中國時報》2月17日報導,臺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2月16日在座談會上指出,蔡英文「新南向」就是創立新公司、打造新平臺、提出新說法,說白了就是交朋友、抗大陸,然靠朋友不成功、抗大陸不可行。反觀臺灣對東南亞投資大幅上升是在馬英九時期的2012年,累計60億美元;出口也遠未達到蔡英文預期。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說,李登輝時期已推過「南向」,設了一堆公司結果沒成功。蔡英文上任兩年多,「新南向」更拿不出具體政績,不僅效果有限,甚至衍生許多爭議。
  • 我心飛揚:蔡英文「新南向」政策 意在「去中國化」
    臺塑集團投資越南,雖然在蔡英文上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但結果?臺塑越南河靜鋼鐵廠還未有投入生產,就被越南以汙染海洋給予了重罰,使其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臺塑集團越南投資受困,雖只是個案,但它召示蔡當局所推行的「新南向」政策將是困難重重。由此,其他臺商還敢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投資?
  • 新年伊始,臺名嘴給蔡英文蓋章
    「臺灣正在進步」,2021年新年談話,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這番說辭,連日來備受嘲諷。黨內資深媒體人陳揮文直斥,民進黨就是「退步黨」,並打臉蔡標榜的政績「南迴鐵路通車」,「一條只有17分鐘的高鐵蓋了11年,說出去要被大陸笑死。」
  • 「新南向」不成,又要「中南美」? 蔡英文呼籲臺企投資中南美洲,遭...
    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16日報導 還記得蔡英文上任後屢次呼籲,卻屢次被業界「打臉」的「新南向政策」嗎?這不,「新南向」還沒下文,蔡英文又在推「中南美」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鼓勵在美「僑胞」,前往中南美洲尋找投資機會,「即使不投資,當觀光客也可以」。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昨日表示,舉雙手贊成,但請蔡英文家族企業以及蔡英文母親、兄長先以身作則,不要自己家族不做,卻拿臺灣人的納稅錢,硬逼公營企業去當冤大頭。蔡正元表示,蔡英文鼓勵投資中南美洲,自己舉雙手贊成。
  • 「新南向」被打臉 泰國未「對等」給臺灣免籤還漲價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臺當局反覆鼓吹所謂的「新南向」政策,意圖與東南亞國家加強經濟合作以擺脫臺灣經濟壓力,甚至為了彌補陸客減少後島內觀光人數的窟窿,力推「旅遊新南向」,通過不對等的免籤政策、旅遊補貼等措施吸引東南亞地區遊客來臺。不過在消費方面,按臺灣業者估算,東南亞遊客的人均消費水平僅為大陸遊客的三成。
  • 臺「新南向」三連敗 兩岸經濟「脫鉤」行不通
    民進黨當局「新南向」政策接連潰敗,今年對東協出口將難逃負增長,創下連續三年衰退紀錄。臺財政部門26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僅432.3億美元,創下新低,依存度由2013年的高位19.0%下滑至15.4%;而對大陸的依存度則上升至43.6%。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數據說明,蔡當局「新南向」陷入歧途,無異於緣木求魚,妄言與大陸「脫鉤」更是完全行不通。
  • 臺「新南向」三連敗 兩岸經濟「脫鉤」行不通
    據《大公報》報導 民進黨當局「新南向」政策接連潰敗,今年對東協出口將難逃負增長,創下連續三年衰退紀錄。臺財政部門26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僅432.3億美元,創下新低,依存度由2013年的高位19.0%下滑至15.4%;而對大陸的依存度則上升至43.6%。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數據說明,蔡當局「新南向」陷入歧途,無異於緣木求魚,妄言與大陸「脫鉤」更是完全行不通。
  • 蔡英文慌了?「新南向」政策被質疑
    該報導還分析了原因,認為這一數據下降,與民進黨當局的措施有關。自從2016年民進黨當局實施新南向政策,數據變動很大。在實施的第一年確實是臺灣與東協貿易往來最高的一年,東協成為了臺灣第二大的出口市場,然而這樣的情況僅維持了一年,往後數據一年比一年低。對此,媒體報導認為新南向政策的成效太低。
  • 蔡英文拉外媒辯解「新南向」 致辭全文改稱「大陸」為「中國」
    蔡英文拉外媒辯解「新南向」 致辭全文改稱「大陸」為「中國」  蔡英文。(資料圖)  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5日接受新加坡、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6國媒體聯合訪問,闡述臺灣對於「新南向政策」的思維與目標。
  • |「新南向」被打臉,泰國未「對等」給臺灣免籤還漲價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臺當局反覆鼓吹所謂的「新南向」政策,意圖與東南亞國家加強經濟合作以擺脫臺灣經濟壓力,甚至為了彌補陸客減少後島內觀光人數的窟窿,力推「旅遊新南向」,通過不對等的免籤政策、旅遊補貼等措施吸引東南亞地區遊客來臺。不過在消費方面,按臺灣業者估算,東南亞遊客的人均消費水平僅為大陸遊客的三成。
  • eWTP落地馬來西亞 蔡英文「新南向」莫再自欺欺人
    臺灣《旺報》18日發表社論指出,從馬雲與馬來西亞合作共建eWTP這個案例來看,蔡英文依然積極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忽略大陸在這個區域的地位與角色,以對抗取代合作,顯然自欺欺人。評論摘編如下: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行動化及客制化的新興貿易模式正快速崛起,政策支持下,眾多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紛紛設立,尋求全球貿易藍海新商機。大陸擁有電商優勢及全球第一貿易總量,加上廣大的消費與零售市場,布局更是積極。
  • 改小學教材推東南亞母語歌 蔡英文變相紮根"新南向"遭批
    稱不論新住民子女還是本地學生,都能接觸到多元語言學習機會,對臺灣與「新南向」的東協國家接軌有更多利基。對於蔡英文上臺後力推的「新南向政策」,民進黨當局又想出文化「新南向」策略擬助一臂之力。在12日民進黨舉辦的「新力量發聲」東南亞語親子歌唱比賽總決賽上,民進黨副秘書長徐佳青也表示,希望通過音樂交流,「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機會學習更多不同的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