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溝新增「芒篙部落」,掀起芒篙文化新熱潮
芒篙是帶有原始宗教儀式性質的祭祀樂舞,苗族視其為溝通人與神陰陽兩界的媒介。每年農曆正月十七,極具神秘色彩的「芒篙節」吸引數萬民眾匯集安陲鄉,與「芒篙」們共跳蘆笙踩堂舞,以祈求今年好運降臨。近年來,大苗山的旅遊發展逐漸開始重視起芒篙文化,近期,雙龍溝就新增了「芒篙部落」,欲掀起芒篙文化新熱潮。
芒篙是儺文化的體現。在苗語中,「芒」意為古老、往昔,「篙」意為舊。「芒篙」即指古舊的東西,是帶有原始宗教儀式性質的祭祀樂舞,苗族視其為溝通人與神陰陽兩界的媒介。
芒篙的面具形象均齜牙咧嘴、表情怪誕。苗族祖先根據直接所說或觀察到人死後面目變得扭曲、猙獰、可怕,用描繪面具形象的醜陋表達對祖宗的追思、對祖宗靈魂逝去的敬畏。
傳說走過便會好運常伴的幸運橋。
芒篙扮演者是人品正直、有威信、樂於助人、身體健壯的苗族男性青壯年擔當。扮演者戴著用杉木板雕刻而成的表現不同神情的面具,全身裹扎著青油油的蒿草。他們會模擬春耕田、播種、收割等生產動作,是為新一年風調雨順的祈願,模擬攙扶、過橋等生活化的動作,則表現苗族對人際間互助信任、友善關係的讚美以及對和諧社會的頌揚。
在芒篙部落裡,滿滿掛著芒篙們跳蘆笙踩堂舞時的敲擊的鑼鼓。
在芒篙部落的小路上,密密麻麻繫著一路的紅繩,這些紅繩上寫著的都是遊客們留下的願望。傳說把願望寫在紅繩上系在芒篙部落裡,願望就會真的實現。
「夢嗚!」雙龍溝景區教你講苗語啦!
苗語是我們大融水的一種語言文化,且還是一種並不是那麼好學的語言,但雙龍溝景區卻用在路邊設立路牌的方式讓來者遊客們學習苗語,學習的方式還是通過音譯來釋義,非常有創意!
怎麼樣?看下來是不是有種美景與知識盡收眼底的感覺?這樣的苗語學習方式可謂是獨具一格,非常新鮮了!
— END —
來源:融水好門戶
更多詳情請移步融水好門戶↓
PC端:www.rshao.com
WAP端:m.rshao.com
微信號:「融水好門戶」(ID:rshao-com)
APP端:下載融好APP請掃描以下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