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地處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部,位於龍泉山脈尾端,隸屬四川省眉山市,是眉山、樂山市交界地帶,全縣幅員面積386.8平方公裡,總人口近20萬人,幅員面積386平方公裡,轄4鎮2鄉1街道,5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0萬,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399元。享有「中國椪柑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等美譽,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機械產業集群百強縣、全省「三農」工作先進縣、農民增收新產業新業態示範縣、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柑桔綠色防控示範區、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椪柑、茶葉、竹編等農產品獲得四川省名優農產品稱號、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四川省農業博覽會參展產品「特色產品獎」和「消費者歡迎產品獎」、四川「十大農產品公用品牌」、中國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等榮耀。
圍繞「農業多貢獻」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範縣」定位,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青神縣竹編產業園區成為全省唯一國家林業產業示範園區,椪柑園區入圍全省首批星級現代農業園區。2020年,青神緊盯園區晉星目標,聚焦產業發展、產業融合、組織方式、工作保障等重點,擴面增效、提檔升級,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竹編園區以開放合作姿態做響品牌
青神縣竹編產業園區(下簡稱「園區」)於2011年成立,截至2020年,共計投入建設資金41億元,建成面積2.49萬畝,其中核心區1.29萬畝,竹基地1.2萬畝,竹產業產值35.1億元,佔園區綜合產值的99%,佔全縣竹產業產值的92%,高出當地平均水平80%以上。
傳承非遺,擦亮品牌。2008年青神竹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被授予國際竹藤網絡中心培訓基地,2015年被授予全國版權示範園區,2016年被國際竹藤組織授予國際竹編之都,2020年園區被評為四川省自然教育(竹文化)國際實訓基地,青神縣獲評全省首批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園區已成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案例。
綠色發展,三產融合。園區以綠色發展為指引,按照「抓二帶一促三」的思路,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抓二產強支撐。園區龍頭企業四川環龍新材料公司長期佔領全國本色生活用紙銷售榜首、國內市場佔有率近30%,2019年實現產值20億元、稅收4000萬元、解決就業2000人。投資35億元新建佔地1000畝、年製漿20萬噸的斑布竹產業園,預計2021年4月建成,投產後將實現年產值60億元、稅收5億元、新增就業4000餘個。雲華竹旅、竹福竹藝、狀元竹編等龍頭企業,已發展成為兼具特色產業發展、培訓就業、非遺傳承、產業創新和國際合作的示範企業。目前,園區有9家國家海關報關單位企業,產品遠銷歐、美、澳以及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一產強基地。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實施「年萬畝栽竹」計劃,成功建成尖山、天池、白果3個省級現代竹產業示範基地,縣內竹林面積達20萬畝。園區竹片、竹筍等初加工設施設備化率達到80%以上,精深工加工轉化率、倉儲及運輸設施設備化率均達100%,化肥畝均施用量比全縣平均水平低15.69%。促三產強旅遊。大力推動竹文化與竹旅遊深度融合,成功舉辦「友好之春」 「國際竹藝禧年華燈會」 「竹鄉之春」等竹主題旅遊會節活動。瑞峰鎮成功創建省級竹林小鎮,竹城酒樓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康養人家,竹裡芙蓉大道、岷江東岸翠竹長廊成功創建省級翠竹長廊。青神成為全省首批現代林業產業示範縣,園區年接待遊客人數100萬人次以上,實現年旅遊收入8億元以上。園區已成為集竹居、竹旅、竹編、竹食、竹康養等為一體的竹旅融合示範園區。
以竹為媒,聯通世界。園區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開放合作、創新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開放合作擴大國際影響。與國際竹藤組織、國際竹藤中心、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等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2016年成功舉辦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從2018年起每年舉辦國際(眉山)竹產業交易博覽會。今年11月,2020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首屆數字國際熊貓節全程在青神舉辦,共邀請到「五大洲」10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省(市)嘉賓、參展商、採購商等共計2000餘人,籤約金額193億元,銷售額1.8億元。創新研發搶佔國際市場。與清華美院、中央美院、四川大學等高校合作組建青神竹編藝術研發中心。連續兩年舉辦竹產品創意設計大賽,共計徵作品10000餘件,61件產品投入市場銷售。園區企業擁有竹藝專利授權48件、版權登記360餘件。跨界融合打造國際品牌。與愛馬仕、香奈爾、鑫玉珠寶、國金黃金等國際國內知名品牌跨界合作,開發25個大類、3000多種產品,愛馬仕每年銷售16個竹品類1萬餘件產品,香奈爾每年銷售10個竹品類5000餘件產品。「斑布」竹紙通過美國(FDA)、歐盟(AP)食品級檢測,成功入駐山姆、麥德龍、伊藤等6家國際大型連鎖商超。
椪柑園區以提質增效行動助農增收
青神縣椪柑現代農業園區跨一鎮一鄉六村(含白果鄉甘家溝村、白雲村、樓坊溪村、壇罐窯村和高臺鎮百家池村、麻柳村),幅員面積60平方公裡,西倚岷江,北臨眉山,東接樂山,岷東大道穿園而過,區位優勢明顯,形成了以椪柑為主導的特色農業產業。
抓設施裝備,強基地建設。對標產業發展趨勢,提升基地發展水平。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成1300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高標準農田佔比達78.21%。新建生產便道11公裡,美化產業環線20公裡,完成田網、路網、電網等改造升級,確保宜機作業;加快物聯網和小型水利設施建設2000餘畝,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和高效節水灌溉系統覆蓋6000餘畝,確保旱澇保收,園區核心區椪柑產業面積2.8萬畝,增加7.7%,預計全年實現產值7.5億元,增長20%。二是提升機械化水平。安裝山地軌道12公裡,配備20臺運輸車,建成西南地區最大規模山地軌道運輸系統,新增植保無人機、履帶式挖溝施肥車、秸稈粉碎機、旋耕機等先進設施設備82臺(套),廣泛用於農業生產各環節。三是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動良種示範,建成柑橘新品種示範園100畝,形成標準化果園示範。加強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推廣「1+1+1+N」的智慧農業試點,氣象、土壤墒情、蟲情測報等平臺和手機移動互聯,變農業「自力」為「智力」,現代農業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四是提升種養循環發展質量。推進德康生豬養殖項目,糞肥還田管網、儲存池、治汙排汙、抽糞車等設施設備完善,抽糞服務園區全覆蓋,滿足柑桔種植對有機肥的需求。建立秸稈綜合利用中心,建立秸稈粉碎社會化服務隊,推進基料化、肥料化綜合利用效率。五是注重綠色發展質效。推廣綠色防控、生草栽培等實用種植技術13項,全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現場培訓會在青神召開,鞏固全國晚熟柑橘優勢區、綠色防控示範區地位,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2020年園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100%,擦亮「青神椪柑」金字招牌,實現綠色生態價值轉換。
抓聯農帶農,促增收致富。找準經營性、工資性和轉移性收入增長抓手,探索創新利益分配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一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在園區新植果園推出「林下種豆」模式,新增糧食播種面積4000餘畝,每畝兌現扶持資金150元,幫助農戶就近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充實群眾「米袋子」「菜籃子」「錢袋子」。二是推廣小農利益聯結機制。在高臺鎮、白果鄉開展柑橘產業「5+4+1」信用託管試點1000餘畝,農戶、合作社、集體按照5:4:1模式進行收益分配,帶動500餘戶農戶共舞共進共富,戶均增加經營性收入4000元。三是完善財政保障體系。用活甘家溝村100萬元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資金,推廣百家椪柑合作社「折股量化+傾斜扶持貧困戶」模式,將財政項目建成的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農戶,加大貧困戶和留守老人扶持力度,折股比例最高達30%。2020年,預計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6萬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25%以上。
抓基層治理,樹發展典範。堅持自治法治德治向基層下沉,引領園區治理有效。一是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培塑白果鄉甘家溝村「椪香橘力」鄉村治理品牌,打造高臺鎮百家池村「鄰裡百家」微治理示範點,推廣「積分制」和「紅黑榜」操作模式,相關經驗在農業農村部、四川改革專報等平臺推廣。二是發揮群眾主體地位。堅持問策於民、取智於民,策由民商、事由民定,將維護村莊環境等納入村規民約,將產業發展納入群眾議事日程,將名師講堂列入培訓課程,引導群眾出智出力、籌資投勞2000餘萬元參與園區建設。百家池村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四川改革創新名村。
茶葉園區以融合發展理念做優產業
青神縣西龍茶葉現代農業園區位於眉山市青神縣西龍鎮西北部,幅員面積26.88平方公裡,涉及西龍鎮萬溝村、鷹臺村、金花村、桂坪村,與眉山市東坡區相連,距離縣城8公裡,距成綿樂客運專線青神站0.8公裡。
突出特色,做優主導產業。以做強產業特色,發展鄉村旅遊為方向,極力打造人們身邊的休閒養吧。通過優化茶葉產業,打造綠色底色,茶葉觀光園核心區3000畝,共分三期建設,總投資9000多萬元。集中流轉土地3000畝,實行標準化種植和管理,實施自動噴灌技術、太陽能頻振誘殺技術,科學防病,施用生物有機肥。實行品種改良,達到豐產高效,提高茶葉生產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大力發展「茶+果」「茶+樹」「茶+花」立體複合循環栽培模式,發展生態農業,建設循環經濟。充分發揮基地示範帶動作用,輻射金花、鷹臺、馬槽寺、桂坪等村社,帶動發展白茶10000畝。
功能分區,做強加工產業。園區圍繞做強川茶、川豬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加工產業。在種植上,擁有四川省金興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青神縣茶葉專業合作社和茶葉初加工企業2家,有茶葉加工生產線6條,水電通訊全覆蓋,茶葉初加工率達80%;在養殖上,有規模養殖場富源牧業(眉山)有限公司,進行牛奶初加工,加工率達100%。園區加工企業推動產業產值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2.1:1。在做強加工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園區設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回收處理點3個,秸稈還田基料化利用率達95%,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率達95%。
生態宜居,做美觀光產業。依託白茶核心示範區,利用其優良的生態環境、美麗的田園風光、綠色有機食品及良好的交通區位,建成茶語原鄉康養基地。基地綠地覆蓋率達80%,配置的主要植物為:楨楠、桂花、香樟、藍花楹、三角梅、櫻花、茶樹等,植被種類數20種左右,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很高。基地遠離喧囂都市,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兩岸青山迤邐,茶園蒼翠欲滴,萬溝河靜躺其間,農家林竹掩映,楨楠、茶樹俯仰生姿,丹桂、紫薇、茶花相得益彰,櫻花、菊花、格桑花錯落有致,構成了一幅茶園新村的山水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三電」(電話、電腦、電視)合一,通訊暢通無阻;康養小道縱橫交錯,科學規範。漫步康養小道,呼吸清新空氣,觀賞茶園美景,享受鄉村田園的靜謐,拋棄煩惱瑣事,解除工作壓力;民宿獨具一格,鄉味濃厚,可以垂釣,可以棋牌,可以採摘,可以品茶,可以耕作,可以下廚。民餐生態美味(農家自養雞鴨魚肉、自種環保瓜果蔬菜、自製石磨豆花、自採時令野菜等),真正原汁原味農家味道。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是農業集聚資源、開放發展的先行區和試驗田,青神縣將堅決貫徹中央、省委關於園區建設決策部署,以省五星級園區創建為目標,加快推進集產業、生態、治理、改革等為一體的園區綜合體建設,為全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青神力量。
▼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訂閱2021年《中國食品安全報》
▼
往期精彩回顧:
直播自當規範 輿論且慢「群毆」第十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開幕第七屆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交流會在四川眉山召開市場監管總局:凡不能提供合格證明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準上市銷售本微信號內容同步在以下平臺發布
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辦
官方網站:www.cfsn.cn
原標題:《味在眉山丨以園區晉星升級為抓手——青神縣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