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在眉山丨以園區晉星升級為抓手——青神縣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2020-12-24 澎湃新聞

青神,地處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部,位於龍泉山脈尾端,隸屬四川省眉山市,是眉山、樂山市交界地帶,全縣幅員面積386.8平方公裡,總人口近20萬人,幅員面積386平方公裡,轄4鎮2鄉1街道,5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0萬,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399元。享有「中國椪柑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等美譽,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機械產業集群百強縣、全省「三農」工作先進縣、農民增收新產業新業態示範縣、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柑桔綠色防控示範區、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椪柑、茶葉、竹編等農產品獲得四川省名優農產品稱號、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四川省農業博覽會參展產品「特色產品獎」和「消費者歡迎產品獎」、四川「十大農產品公用品牌」、中國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等榮耀。

圍繞「農業多貢獻」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範縣」定位,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青神縣竹編產業園區成為全省唯一國家林業產業示範園區,椪柑園區入圍全省首批星級現代農業園區。2020年,青神緊盯園區晉星目標,聚焦產業發展、產業融合、組織方式、工作保障等重點,擴面增效、提檔升級,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竹編園區以開放合作姿態做響品牌

青神縣竹編產業園區(下簡稱「園區」)於2011年成立,截至2020年,共計投入建設資金41億元,建成面積2.49萬畝,其中核心區1.29萬畝,竹基地1.2萬畝,竹產業產值35.1億元,佔園區綜合產值的99%,佔全縣竹產業產值的92%,高出當地平均水平80%以上。

傳承非遺,擦亮品牌。2008年青神竹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被授予國際竹藤網絡中心培訓基地,2015年被授予全國版權示範園區,2016年被國際竹藤組織授予國際竹編之都,2020年園區被評為四川省自然教育(竹文化)國際實訓基地,青神縣獲評全省首批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園區已成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案例。

綠色發展,三產融合。園區以綠色發展為指引,按照「抓二帶一促三」的思路,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抓二產強支撐。園區龍頭企業四川環龍新材料公司長期佔領全國本色生活用紙銷售榜首、國內市場佔有率近30%,2019年實現產值20億元、稅收4000萬元、解決就業2000人。投資35億元新建佔地1000畝、年製漿20萬噸的斑布竹產業園,預計2021年4月建成,投產後將實現年產值60億元、稅收5億元、新增就業4000餘個。雲華竹旅、竹福竹藝、狀元竹編等龍頭企業,已發展成為兼具特色產業發展、培訓就業、非遺傳承、產業創新和國際合作的示範企業。目前,園區有9家國家海關報關單位企業,產品遠銷歐、美、澳以及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一產強基地。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實施「年萬畝栽竹」計劃,成功建成尖山、天池、白果3個省級現代竹產業示範基地,縣內竹林面積達20萬畝。園區竹片、竹筍等初加工設施設備化率達到80%以上,精深工加工轉化率、倉儲及運輸設施設備化率均達100%,化肥畝均施用量比全縣平均水平低15.69%。促三產強旅遊。大力推動竹文化與竹旅遊深度融合,成功舉辦「友好之春」 「國際竹藝禧年華燈會」 「竹鄉之春」等竹主題旅遊會節活動。瑞峰鎮成功創建省級竹林小鎮,竹城酒樓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康養人家,竹裡芙蓉大道、岷江東岸翠竹長廊成功創建省級翠竹長廊。青神成為全省首批現代林業產業示範縣,園區年接待遊客人數100萬人次以上,實現年旅遊收入8億元以上。園區已成為集竹居、竹旅、竹編、竹食、竹康養等為一體的竹旅融合示範園區。

以竹為媒,聯通世界。園區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開放合作、創新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開放合作擴大國際影響。與國際竹藤組織、國際竹藤中心、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等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2016年成功舉辦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從2018年起每年舉辦國際(眉山)竹產業交易博覽會。今年11月,2020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首屆數字國際熊貓節全程在青神舉辦,共邀請到「五大洲」10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省(市)嘉賓、參展商、採購商等共計2000餘人,籤約金額193億元,銷售額1.8億元。創新研發搶佔國際市場。與清華美院、中央美院、四川大學等高校合作組建青神竹編藝術研發中心。連續兩年舉辦竹產品創意設計大賽,共計徵作品10000餘件,61件產品投入市場銷售。園區企業擁有竹藝專利授權48件、版權登記360餘件。跨界融合打造國際品牌。與愛馬仕、香奈爾、鑫玉珠寶、國金黃金等國際國內知名品牌跨界合作,開發25個大類、3000多種產品,愛馬仕每年銷售16個竹品類1萬餘件產品,香奈爾每年銷售10個竹品類5000餘件產品。「斑布」竹紙通過美國(FDA)、歐盟(AP)食品級檢測,成功入駐山姆、麥德龍、伊藤等6家國際大型連鎖商超。

椪柑園區以提質增效行動助農增收

青神縣椪柑現代農業園區跨一鎮一鄉六村(含白果鄉甘家溝村、白雲村、樓坊溪村、壇罐窯村和高臺鎮百家池村、麻柳村),幅員面積60平方公裡,西倚岷江,北臨眉山,東接樂山,岷東大道穿園而過,區位優勢明顯,形成了以椪柑為主導的特色農業產業。

抓設施裝備,強基地建設。對標產業發展趨勢,提升基地發展水平。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成1300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高標準農田佔比達78.21%。新建生產便道11公裡,美化產業環線20公裡,完成田網、路網、電網等改造升級,確保宜機作業;加快物聯網和小型水利設施建設2000餘畝,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和高效節水灌溉系統覆蓋6000餘畝,確保旱澇保收,園區核心區椪柑產業面積2.8萬畝,增加7.7%,預計全年實現產值7.5億元,增長20%。二是提升機械化水平。安裝山地軌道12公裡,配備20臺運輸車,建成西南地區最大規模山地軌道運輸系統,新增植保無人機、履帶式挖溝施肥車、秸稈粉碎機、旋耕機等先進設施設備82臺(套),廣泛用於農業生產各環節。三是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動良種示範,建成柑橘新品種示範園100畝,形成標準化果園示範。加強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推廣「1+1+1+N」的智慧農業試點,氣象、土壤墒情、蟲情測報等平臺和手機移動互聯,變農業「自力」為「智力」,現代農業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四是提升種養循環發展質量。推進德康生豬養殖項目,糞肥還田管網、儲存池、治汙排汙、抽糞車等設施設備完善,抽糞服務園區全覆蓋,滿足柑桔種植對有機肥的需求。建立秸稈綜合利用中心,建立秸稈粉碎社會化服務隊,推進基料化、肥料化綜合利用效率。五是注重綠色發展質效。推廣綠色防控、生草栽培等實用種植技術13項,全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現場培訓會在青神召開,鞏固全國晚熟柑橘優勢區、綠色防控示範區地位,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2020年園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100%,擦亮「青神椪柑」金字招牌,實現綠色生態價值轉換。

抓聯農帶農,促增收致富。找準經營性、工資性和轉移性收入增長抓手,探索創新利益分配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一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在園區新植果園推出「林下種豆」模式,新增糧食播種面積4000餘畝,每畝兌現扶持資金150元,幫助農戶就近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充實群眾「米袋子」「菜籃子」「錢袋子」。二是推廣小農利益聯結機制。在高臺鎮、白果鄉開展柑橘產業「5+4+1」信用託管試點1000餘畝,農戶、合作社、集體按照5:4:1模式進行收益分配,帶動500餘戶農戶共舞共進共富,戶均增加經營性收入4000元。三是完善財政保障體系。用活甘家溝村100萬元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資金,推廣百家椪柑合作社「折股量化+傾斜扶持貧困戶」模式,將財政項目建成的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農戶,加大貧困戶和留守老人扶持力度,折股比例最高達30%。2020年,預計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6萬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25%以上。

抓基層治理,樹發展典範。堅持自治法治德治向基層下沉,引領園區治理有效。一是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培塑白果鄉甘家溝村「椪香橘力」鄉村治理品牌,打造高臺鎮百家池村「鄰裡百家」微治理示範點,推廣「積分制」和「紅黑榜」操作模式,相關經驗在農業農村部、四川改革專報等平臺推廣。二是發揮群眾主體地位。堅持問策於民、取智於民,策由民商、事由民定,將維護村莊環境等納入村規民約,將產業發展納入群眾議事日程,將名師講堂列入培訓課程,引導群眾出智出力、籌資投勞2000餘萬元參與園區建設。百家池村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四川改革創新名村。

茶葉園區以融合發展理念做優產業

青神縣西龍茶葉現代農業園區位於眉山市青神縣西龍鎮西北部,幅員面積26.88平方公裡,涉及西龍鎮萬溝村、鷹臺村、金花村、桂坪村,與眉山市東坡區相連,距離縣城8公裡,距成綿樂客運專線青神站0.8公裡。

突出特色,做優主導產業。以做強產業特色,發展鄉村旅遊為方向,極力打造人們身邊的休閒養吧。通過優化茶葉產業,打造綠色底色,茶葉觀光園核心區3000畝,共分三期建設,總投資9000多萬元。集中流轉土地3000畝,實行標準化種植和管理,實施自動噴灌技術、太陽能頻振誘殺技術,科學防病,施用生物有機肥。實行品種改良,達到豐產高效,提高茶葉生產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大力發展「茶+果」「茶+樹」「茶+花」立體複合循環栽培模式,發展生態農業,建設循環經濟。充分發揮基地示範帶動作用,輻射金花、鷹臺、馬槽寺、桂坪等村社,帶動發展白茶10000畝。

功能分區,做強加工產業。園區圍繞做強川茶、川豬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加工產業。在種植上,擁有四川省金興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青神縣茶葉專業合作社和茶葉初加工企業2家,有茶葉加工生產線6條,水電通訊全覆蓋,茶葉初加工率達80%;在養殖上,有規模養殖場富源牧業(眉山)有限公司,進行牛奶初加工,加工率達100%。園區加工企業推動產業產值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2.1:1。在做強加工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園區設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回收處理點3個,秸稈還田基料化利用率達95%,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率達95%。

生態宜居,做美觀光產業。依託白茶核心示範區,利用其優良的生態環境、美麗的田園風光、綠色有機食品及良好的交通區位,建成茶語原鄉康養基地。基地綠地覆蓋率達80%,配置的主要植物為:楨楠、桂花、香樟、藍花楹、三角梅、櫻花、茶樹等,植被種類數20種左右,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很高。基地遠離喧囂都市,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兩岸青山迤邐,茶園蒼翠欲滴,萬溝河靜躺其間,農家林竹掩映,楨楠、茶樹俯仰生姿,丹桂、紫薇、茶花相得益彰,櫻花、菊花、格桑花錯落有致,構成了一幅茶園新村的山水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三電」(電話、電腦、電視)合一,通訊暢通無阻;康養小道縱橫交錯,科學規範。漫步康養小道,呼吸清新空氣,觀賞茶園美景,享受鄉村田園的靜謐,拋棄煩惱瑣事,解除工作壓力;民宿獨具一格,鄉味濃厚,可以垂釣,可以棋牌,可以採摘,可以品茶,可以耕作,可以下廚。民餐生態美味(農家自養雞鴨魚肉、自種環保瓜果蔬菜、自製石磨豆花、自採時令野菜等),真正原汁原味農家味道。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是農業集聚資源、開放發展的先行區和試驗田,青神縣將堅決貫徹中央、省委關於園區建設決策部署,以省五星級園區創建為目標,加快推進集產業、生態、治理、改革等為一體的園區綜合體建設,為全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青神力量。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訂閱2021年《中國食品安全報》

往期精彩回顧:

直播自當規範 輿論且慢「群毆」第十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開幕第七屆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交流會在四川眉山召開市場監管總局:凡不能提供合格證明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準上市銷售

本微信號內容同步在以下平臺發布

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辦

官方網站:www.cfsn.cn

原標題:《味在眉山丨以園區晉星升級為抓手——青神縣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味在眉山丨聚焦環節管理 做全產業鏈條——青神縣跑出椪柑現代農業...
    成立青神椪柑產業園區管委會,建立健全運營管理機制,統籌協調全縣椪柑產業園區建設;成立青神農業投資公司,以工業的理念和手段來發展農業,創新農業發展模式,通過整合國有資產,實行市場運作,提高青神椪柑現代農業水平。二是強化資金保障。
  • 射洪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檔升級
    射洪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檔升級四大產業構築農業新格局  今年4月,經市批准將「射洪縣現代農業園」更名為「遂寧國家農業科技園」以來,園區管委會堅持「鎮園結合、產村相融、一體發展」工作理念,創新方式促進發展,各方面建設以更快的速度提檔升級,特別是在主導產業發展方面得到了快速推進。
  • 依託產業園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12月10日《南通日報》)  南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年度綜評獲「優秀」,為現代農業發展探索了新路徑、注入了新動能。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把路子選對。當前,南通現代農業發展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新機遇,如何發揮好「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就要更加注重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按照市場配置資源,引入各類經營主體,實行全鏈開發建設,全力推動園區管理信息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多元化、品牌產業化和產銷市場化。  品牌產業化,是引領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重要方向。
  • 縣委書記陳良雲:立足資源優勢 建設高標準高水平現代農業園區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和五屆市委常務委員會第169次會議精神,各縣(區)委書記認真學習彭清華同志在全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了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具體打算、建設路徑、工作保障等,全力將現代農業園區打造為農村改革的
  • 雅安市建設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 擎起雨城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大旗
    今年以來,雨城區圍繞「農業多貢獻、園區是關鍵」的工作思路,緊緊抓住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這個「牛鼻子」,以藏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抓手,著力建基地、打基礎、創品牌、精加工、強實體、優服務、促融合,加快構建雨城區現代農業「3+3」特色產業體系。
  • 依託產業園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12月10日《南通日報》)  南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年度綜評獲「優秀」,為現代農業發展探索了新路徑、注入了新動能。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把路子選對。當前,南通現代農業發展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新機遇,如何發揮好「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就要更加注重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按照市場配置資源,引入各類經營主體,實行全鏈開發建設,全力推動園區管理信息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多元化、品牌產業化和產銷市場化。  品牌產業化,是引領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重要方向。
  • 以園區發展為引領 推動眉山青神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建成後,將為斑布產品線帶來極大的工藝優化和產能提升,為斑布企業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據悉,斑布綠色竹纖維綜合利用產業園項目佔地1500畝,總投資約20億元,園區建成後,將提供就業崗位4000個,實現50至100億元年銷售收入,年上繳稅收5億元以上,不僅覆蓋國內國外生活用紙市場,還將成為全國大型竹本色纖維材料生產基地和國內環保管理高標準的造紙企業。國際竹產業展覽中心。
  • 雅安市建設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 擎起雨城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大旗
    今年以來,雨城區圍繞「農業多貢獻、園區是關鍵」的工作思路,緊緊抓住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這個「牛鼻子」,以藏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抓手,著力建基地、打基礎、創品牌、精加工、強實體、優服務、促融合,加快構建雨城區現代農業「3+3」特色產業體系。
  • 汶川縣召開櫻桃現代農業園區省級考評工作匯報會
    她表示,近年來,汶川始終堅持「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遊(康養)」總體思路,把鄉村振興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立足特色農業資源,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汶川果、汶川畜(禽)、汶川菜、汶川茶、汶川藥、汶川竹6大主導產業,全面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現代農業園區
    2019年,賀蘭縣將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聚焦轉型升級,打造動能轉化新引擎,聚焦產業興旺,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等舉措,爭創銀川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示範縣。 加快「騰籠換鳥」推動產業升級 賀蘭工業園區是賀蘭縣發展第二產業,增強縣域經濟的重要突破口。
  • 現代農業園區的類型有哪些?
    中商情報網訊:現代農業園區是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點,以科技開發、示範、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不斷拓寬園區建設的範圍,打破形式上單一的工廠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圍繞農業科技在不同生產主體間能發揮作用的各種形式,以及圍繞主導產業、優勢區域促進農民增收的各種類型都納入園區建設範圍
  • 是什麼讓「瀘定縣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榜上有名?
    近日四川省首次公布的35個四川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名單「瀘定縣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獲評四川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瀘定縣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瀘定縣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地處瀘定縣城到海螺溝5A級景區的旅遊黃金線上,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捷。
  • 周霖臨調研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
    周霖臨調研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時要求  推動現代農業持續發展  本報訊 (梁惠 劉洋 記者 侯躍) 4月22日,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國開區黨工委書記周霖臨帶領市農辦、市畜牧局、市住建局主要負責人,深入蓬溪、射洪,對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進行專題調研。
  • 四川眉山市長用6句話介紹6個區縣
    胡元坤說,近年來,眉山以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為抓手,著力「優化城區、做強縣城、培育小鎮、提升園區、振興鄉村」,加快「總量提升、發展提速、質量提高、排名提位」,全市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
  • 眉山金象園區:舞動創新之翼 激揚發展活力
    園區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的國家戰略,堅持科技引領,以打造國內領先的化工新材料、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園區為目標,著力「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產業融合、科技創新」四大抓手,通過建立產學研聯盟,搭建科技創新平臺,不斷推動企業技術改造、轉型升級,實現產業由低端向中高端發展、自動化向智能化轉變、關聯度不高向高度融合發展。  思路明,行動實。
  • 定海現代農業園區 創建全國海島型先進現代農業園區
    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近日對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績效評價發布結果,來自7個縣區的項目得分較好並受到通報表揚,定海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名列其中,也是全市唯一一個被通報表揚的項目。現代農業園區位於定海區北部沿海,由馬岙街道、幹覽鎮和小沙街道雙小線以東區塊組成,創建區總面積61.5平方公裡,是舟山區域內農業用地集中連片規模最大的農業主體功能區塊。
  • 春到園區花爭妍 ‖ 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春耕備耕見聞
    行走在白銀市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田間地頭,處處能感受到現代農業律動的腳步:育苗溫室大棚內盆花競相鬥豔,瀰漫著春的氣息。工人們正忙著裝盤、壓穴、植入苗木、覆土、擺盤,各個工序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 ...培育發展新動能——眉山天府新區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2018年3月以來,四川省眉山天府新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夯實本土優勢產業,引進外來科技資源,突出科技引領力,提升產業價值鏈,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毗鄰成都大都市區的現代都市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 現代農業園區——金之燦雅農自耕園
    原標題:現代農業園區——金之燦雅農自耕園   育苗基地  優質糧油基地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區、全國生豬調出大區、中國花椒之鄉、中國柑橘之鄉……作為傳統的農業強區,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是重慶江津所面臨的又一個巨大難題。
  • 雨城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建偉調研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施工...
    11月18日,雨城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建偉赴草壩鎮,調研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施工進展情況,區級有關部門負責人隨同調研。在雲臺山旅遊開發項目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抓緊鋪設景觀遊步道,修建多功能觀測臺。自去年以來,雨城區的草壩鎮、多營鎮、大興街道等方圓12.78平方公裡成為一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熱土,雨城區圍繞「農業多貢獻、園區是關鍵」的工作思路,以藏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抓手,著力建基地、創品牌、強實體、促融合,打造引領轉型升級的示範園區,打造規模連片成帶的綠色園區,打造主導產業鮮明的特色園區,打造產業鏈條完備的高效園區,打造示範帶動力強的活力園區,打造協同一體發展的開放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