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賀蘭縣將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聚焦轉型升級,打造動能轉化新引擎,聚焦產業興旺,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等舉措,爭創銀川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示範縣。
加快「騰籠換鳥」推動產業升級
賀蘭工業園區是賀蘭縣發展第二產業,增強縣域經濟的重要突破口。今年德勝片區將結合「退二進三」,推動農產品加工、電氣製造等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促進「網際網路+實體經濟」發展。暖泉片區將繼續加快淘汰低端落後過剩產能,拆除「殭屍企業」,清理閒置低效用地。
3月12日,在暖泉片區的一塊空地上,工人們正在進行基礎作業,這裡將是寧夏珍祥建築有限公司的新廠址。待新廠投產後,這家生產鋼模板的企業將迎來發展的新階段。而在另一邊,過去氣味燻人的化工企業已經停產,工作人員正在對廠房、設備進行拆除,這些低端落後產能,將被從暖泉片區的地界上清理出去。
有出就有進,賀蘭工業園區正在積極推動「騰籠換鳥」工程,按照全區綠色發展示範區的目標,讓暖泉片區轉型。前不久,賀蘭縣人民政府與蘇州巨峰電氣絕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就絕緣新材料投資項目成功籤約,這家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為電機行業配套絕緣材料最大的製造廠商,主要生產絕緣樹脂(漆)、雲母製品、柔軟複合材料等多個產品。按照雙方協議內容,該項目將落地暖泉片區,建設年產3萬噸電子級覆銅板專用絕緣樹脂、5000噸水溶解性環氧樹脂、6000噸專用固化劑項目。
賀蘭工業園區副主任王恩清介紹,賀蘭縣將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切實推動暖泉片區85家企業的轉型升級。其中,對不符合產業發展定位、沒有發展前景、存在環境隱患,以及長期開工不足、沒有效益的31家企業,依據入園協議及有關規定予以清理。對有市場空間、環境整治可控,但不符合園區長遠發展方向的20家企業,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對「散亂汙」項目實施清理整治,鼓勵企業「零增地」改造,全面提高園區企業投資強度、產出密度、效益高度和環保水平。
打造現代農業園區帶動鄉村振興
從賀蘭縣縣城出發,沿著金京公路向北行駛大概10公裡,一棟棟新建的溫棚就出現在視野中。這裡就是寧夏鮮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聯合多家合作社,在習崗鎮五星村打造的現代農業產業創新驅動示範園,目前15座溫棚已經拔地而起。這座園區計劃建設期限3年,分為3個功能區,綠色蔬菜種植功能區主要配備灌溉、滴管等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冷鏈設施加工功能區主要規劃建設氣調冷庫、標準化冷庫及基礎設施,農業觀光休閒功能區規劃建設休閒垂釣、採摘等。
走進節約化育苗中心的一座大棚內,溼熱空氣撲面而來,恆溫恆溼的環境,正是助力育苗生長的必備條件。「整座大棚都安裝了自動化生產設備,從播種機到機械化補水設備,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寧夏鮮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建平介紹。
如何現代化?只見工作人員按動電鈕,補水設備便滑動開來,沿著育苗盒進行噴灌澆水。不僅是設備先進,這座示範園的經營模式也在推陳出新。「我們採取的是訂單式的模式,先確定市場需求,再根據訂單進行品種、數量的種植。」陳建平介紹,園區的主要訂單在南方市場,今年根據南方消費者的習慣,種植了線椒、西紅柿、西蘭花和橄欖。育苗成功後,交給農戶和合作社進行種植,公司提供統一植保、統一管理,然後進行統一銷售,保證農戶的收益不會因市場波動受到影響。
在農村發展農業產業園,沒有比當地農民更懂農活的,村民將土地流轉後,都可以來此務工,在家門口就業。「我們高峰期用工量在60~70人,每人每天工資100元左右,今年的產量會更大,用工時間和人數會更多。」陳建平說。
農業一直以來都是賀蘭縣的優勢產業,賀蘭縣今年加快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壯大都市城郊型、休閒型、體驗型、觀光型農業,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立崗蔬菜主題公園、四十裡店農業公園建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鄉村休閒旅遊、觀光、科普的農業農村發展之路,在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搶得先機,激活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同時,加強重點項目規範化運作,加強管理水平和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農村重點項目上檔升級。
本報記者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