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推動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請看背景牆,這是天、空、地一體化智慧農業系統示意圖。」在安徽宿州市?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智慧農業大數據處理中心,管委會主任張梅介紹,天上,採用北鬥導航衛星信息構建園區北鬥衛星導航時空體系,同時採用遙感衛星信息構建園區遙感資料庫,進行高精度衛星地圖展示;空中,採用具有北鬥高精度定位系統的植保無人機、農田調查多用途無人機、航拍無人機,進行高精度定位導航飛行;地面,建設大田物聯網系統,包括氣象站、土壤墒情傳感器、視頻監控等設備設施,將所有數據通過專線傳輸到數據中心伺服器,通過系統軟體平臺進行操作和展示。

?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農業發展部部長侯祥輝告訴記者,數據中心通過數據處理模型,進行墒情、土壤養分、農田小氣候情況、作物長勢情況和災害預警分析,並形成統計報告、分析報告和對策。數據中心通過網際網路、手機APP、微信等方式將相關信息發布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近年來,宿州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與實體產業的深度融合,正大力建設一批智慧農業示範基地,以實現農業生產的遠程在線監控和精準化管理,讓農業生產更便捷、更優質。同時,加強在線服務平臺建設和信息資源共享,更好地讓農業服務數據化,讓信息資源創造價值。

今年9月以來,宿州市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打造「生產智能化、產品綠色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位化、服務在線化」的數字農業新模式,重點建設「五個一」數字農業示範工程:建設一批數字農業示範基地。圍繞糧食、果蔬、養殖、農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重點建設10個數字農業示範基地,打造宿州市數字農業產業帶,推動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升級;搭建一個產業服務平臺。通過在線服務平臺建設和信息資源共享,構建信息惠農服務體系;構建一套農產品電商體系。將線上線下的商業資源與宿州本地企業對接,構建宿州高品質農產品電商供應鏈體系,利用「網際網路」串聯「流通網」,讓宿州優質安全綠色的農產品銷得更快、賣得更好;形成一套數字決策監管體系。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對農業領域的數據進行匯集、整合、分析,搭建農業產業數據指標體系,實現「建、產、管、服」一體化、數位化,為政府的監督、管理、決策等工作提供支撐;打造一批優質綠色農產品品牌。為農產品辦理「身份證」,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可追溯,建立「宿優」農產品品牌庫,將更多本地優質產品打造成「品質可溯、品牌可信」的地標產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白海星)

相關焦點

  • 安徽宿州市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推動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
    在安徽宿州市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智慧農業大數據處理中心,管委會主任張梅介紹,天上,採用北鬥導航衛星信息構建園區北鬥衛星導航時空體系,同時採用遙感衛星信息構建園區遙感資料庫,進行高精度衛星地圖展示;空中,採用具有北鬥高精度定位系統的植保無人機、農田調查多用途無人機、航拍無人機,進行高精度定位導航飛行;地面,建設大田物聯網系統,包括氣象站、土壤墒情傳感器、視頻監控等設備設施,將所有數據通過專線傳輸到數據中心伺服器
  • 推動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
    在安徽宿州市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智慧農業大數據處理中心,管委會主任張梅介紹,天上,採用北鬥導航衛星信息構建園區北鬥衛星導航時空體系,同時採用遙感衛星信息構建園區遙感資料庫,進行高精度衛星地圖展示;空中,採用具有北鬥高精度定位系統的植保無人機、農田調查多用途無人機、航拍無人機,進行高精度定位導航飛行;地面,建設大田物聯網系統,包括氣象站、土壤墒情傳感器、視頻監控等設備設施,將所有數據通過專線傳輸到數據中心伺服器
  • 引領現代農業揚帆遠航——張掖國家現代農業試驗示範區「十三五...
    ——張掖國家現代農業試驗示範區「十三五」發展成就巡禮 來源:張掖日報
  • 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成為鄉村振興新高地
    通過形成「點―線―面」的戰略布局和「量―質―效」的提升發展,打造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產業鏈條完整、示範帶動有力、經營效益顯著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成為全市農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引擎和鄉村產業振興的新高地。  據南寧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敏介紹,一是打造了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先行區」。
  •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現代農業園區
    今年德勝片區將結合「退二進三」,推動農產品加工、電氣製造等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促進「網際網路+實體經濟」發展。暖泉片區將繼續加快淘汰低端落後過剩產能,拆除「殭屍企業」,清理閒置低效用地。 3月12日,在暖泉片區的一塊空地上,工人們正在進行基礎作業,這裡將是寧夏珍祥建築有限公司的新廠址。待新廠投產後,這家生產鋼模板的企業將迎來發展的新階段。
  • 廣西南寧市: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成為鄉村振興新高地
    通過形成「點—線—面」的戰略布局和「量—質—效」的提升發展,打造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產業鏈條完整、示範帶動有力、經營效益顯著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成為全市農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引擎和鄉村產業振興的新高地。據南寧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敏介紹,一是打造了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先行區」。
  • 建三江農場 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蝶變
    原標題:建三江農場 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蝶變   站在建三江七星農場數字農業平臺上,記者能清楚直觀看到智能傳感器採集的信息和在地塊上進行的各種農業生產活動的分析展示
  • 王林雲:加快由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邁進
    加快由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邁進  全市現代農業攻堅現場會在全南召開  王林雲出席並講話  12月26日,全市現代農業攻堅現場會在全南召開。市委副書記王林雲出席會議並講話,市領導趙多仙、鄭世飄出席。
  • 農灣科技緊隨國家發改委號召,通過數位技術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會上點出了網絡扶貧試點工作的關鍵,通過數位技術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網際網路時代,農業扶貧也需與時俱進,應用數位技術助力農業農村加快轉型,因地制宜探索網絡扶貧新模式,通過政企合作進一步出實效,並不斷拓展融資渠道加大網絡扶貧資金的扶持力度。
  • 定邊縣:現代特色農業發展 傳統農業大縣的華麗轉身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增強,初步實現了由傳統農業種植大縣向現代特色農業大縣的華麗轉身。示範區佔地面積1460畝,核心功能區佔地面積540畝。園區生產經營覆蓋5個鄉鎮48個行政村,輻射帶動農民3000多戶,規模效益在這裡顯現。 定邊農業如何發展?定邊的答案是:有規模才有效益。
  • 南寧武鳴區農業轉型步伐加快
    生態補光燈培育的火龍果,輻射萬畝的沃柑倉儲中心,集文化休閒於一體的生態農莊…… 6月29日,記者深入武鳴區採訪時了解到,今年以來,武鳴區緊緊抓住撤縣設區新機遇,轉換發展定位,用新理念、新定位、新標準、新成效、新作為推進武鳴區現代農業發展,讓傳統農業注入科技活力。
  • 「兩區」推動廣西農業開放合作大發展
    原標題:「兩區」推動廣西農業開放合作大發展  廣西率先在全國啟動省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和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創建試點工作,構建內外聯動、雙向開放的農業對外合作新格局,輻射帶動廣西農業新產品、新技術「走出去」,成效卓著。目前,已引種千餘個新品種到東協國家試驗示範,推廣面積超百萬畝。
  • 廣州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加快 建立農業示範區92個
    中新網廣州12月15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州市農業農村局15日稱,近年來,廣州在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基礎上,以保障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和帶動農民增收為重點,著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建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不斷加快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步伐。
  • 順德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再現桑基魚塘
    區長黃喜忠關注順德農業發展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鄒建華) 今日(7月10日)上午,順德區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工作會議將在華桂園舉行,屬於順德的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牌匾將揭開面紗。  今年,順德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順德制定了《關於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及的兩大核心區備受關注,尤其是杏壇海心沙—均安南沙生態島綜合體建設。
  •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橫縣加快建設廣西現代...
    近年來,橫縣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加快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創建,打出農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做大品牌、激活創新等系列「組合拳」,不斷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實現農業由大到強,由傳統農業到品牌農業的新蛻變。
  • 「網際網路+農業」助力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網際網路+農業」助力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2020-12-02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日報評論員文章」促進三產融合,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
    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對緊扣「八要素」、落實「五個三」、加快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六個轉變」,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作出了周密部署。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成為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徑。農村產業革命是一個系統工程,每方面都做好,得到的就是一個乘數效應。
  • 數位技術正在顛覆傳統農業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在《改造傳統農業》中提到,由於傳統農民知識積累不足,使得現代物質要素通常很難直接導入傳統的農業社會。舒爾茨為之開出的藥方是向農民追加人力資本投資,以實現現代物質要素與人力資本要素的匹配。從現代化大幕開啟直到今天,技術其實始終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 太谷:向山西「農業矽谷」大步邁進
    從山西省首批現代農業示範縣,到全國首批國家級現代化農業示範區,再到被國家農業部、財政部列入全國21家、省內唯一的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太谷農業在現代農業發展路徑上,疾速領跑。人才、科技、項目紛紛流向太谷,正用他們的砥礪實踐,生動詮釋著「谷」的內涵。
  • 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在北京召開
    大會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農富通首席專家張天柱代表課題組發布了《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20)》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發展研究報告(2020)》行業報告。現場公布了2020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優秀組織/個人推介名單,品牌農業示範縣(區),最具農業投資價值縣(區),縣域農村合作最佳示範帶動組織、縣域農村合作組織傑出人物、農業產業化創新發展企業等名單。主題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以「數位技術賦能鄉村振興」 為題進行發言。汪院士通過三個方面講解了如何建設數字鄉村,怎樣利用數字為鄉村振興進行賦能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