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20億,哈藥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折了?

2020-12-10 澎湃新聞

原創 張霞 商業人物

作者:張霞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如果不是一則投資失敗的新聞,哈藥集團幾近消失在公眾視野。

上周,全球最大的保健品公司GNC申請破產保護——作為GNC背後持股40.1%的單一最大股東,哈藥集團或巨虧20億元。

哈藥集團面臨的困境遠不止於此,它還存在研發體系薄弱、六年營收持續下滑、管理層人事頻繁變動等問題。聯手GNC,曾被其視為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

「燒」出來的哈藥神話

雖然被保健品巨頭GNC收割了「韭菜」,但論起醫藥營銷,哈藥集團在國內堪稱鼻祖。

哈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藥集團)的前身為哈爾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1988年,在原哈爾濱市醫藥管理局所屬的 31 家國有企業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的。

1991年,公司改組,在哈爾濱醫藥集團股份公司之上成立了哈藥集團;原哈爾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更名為哈爾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製藥廠、哈爾濱製藥三廠、哈爾濱製藥四廠、哈爾濱製藥六廠等12個效益較好的企業被保留在哈爾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中,作為分公司,其國有資產折算為國有股,由哈藥集團代表國家持有。

1993年6月,哈爾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600664 】,成為黑龍江省醫藥行業上市公司。2000年2月,哈爾濱醫藥股份公司更名為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藥股份)。哈藥集團目前擁有哈藥股份、三精製藥股份(即人民同泰 【600829】)兩家上市公司和27家全資、控股及參股公司。

哈藥股份上市之初,整個哈藥集團的成績平平,轉機出現在1999年。當年11月,哈藥六廠為旗下產品「瀉痢停」爭取到了央視黃金時間的廣告時段。在趙本山「瀉痢停,瀉痢停,痢疾拉肚,一吃就停」的廣告語中,哈藥集團就此打開了知名度。

隨後,哈藥集團將目光投向了保健品市場,並把廣告攻勢蔓延至所有上星衛視。王剛代言的新蓋中蓋牌高鈣片、江珊代言的哈藥六牌鈣加鋅、陳小藝代言的三精牌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劉嘉玲代言的樸雪口服液等,在電視廣告的地毯式轟炸下家喻戶曉。

吳曉波在《大敗局》這樣描述哈藥集團的這一段往事:「1999年,哈藥六廠的業績開始往上猛竄:「營業額放大4倍多,達到10.7億……這裡的主要原因就是廣告費用大大增加了。」

據媒體從哈藥股份的財報中分析,1999年,整個哈藥集團狂撒6.19億元廣告費,公司研發費用只有234萬元;2000年,哈藥集團撒出11億廣告費;2000年和2002年,央視春晚零點報時廣告分別被哈藥六廠蓋中蓋和哈藥六廠護彤兒童感冒藥包攬。

憑藉明星代言疊加廣告從而大賣特賣的商業模式,短短兩年時間,哈藥集團的產值由1998年的2.3億快速增長到2000年到了20億。2006年起,哈藥集團連續六年工信部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榜首。2010年巔峰時期,集團營收達到180億元,淨利潤高達11.3億元。

但成也廣告,敗也廣告。重營銷,輕研發,最終成為哈藥發展的桎梏。

據哈藥股份相關財報顯示,2010年廣告費用為3.66億元,2011年增長為4.14億元,增幅超過其營業收入的增長速度。其中,三精製藥廠2010年廣告費用佔其營業收入的21.9%,2011年這一比例也高達14.1%。

2013年是一個哈藥集團發展的分水嶺。這一年,哈藥股份營業收入達到最高值,當年實現營收180.92億元,但淨利潤卻已跌至歷史最低點:1.69億元。

與之相伴而來的,還有形象的滑坡。據新華網統計,從2005年到2011年間,哈藥集團因為質量、虛假宣傳問題曾十餘次被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曝光。

2011年,因被爆出「哈藥六廠豪華賽皇宮」以及「純中純」弱鹼性飲用水溴酸鹽超標等問題,哈藥的企業形象一落千丈。加之哈藥集團董事長郝偉哲退休、總經理姜林奎調離、三精董事長劉佔濱因涉嫌受賄墜樓身亡等一系列人事變動,哈藥開始「焦頭爛額」。

2012年,國家開始《廣告法》實施,失去了廣告加持,再加上限抗、醫保控費、輔助用藥等政策出臺,哈藥集團的發展急轉直下。

混改自救

混改一度被認為是哈藥集團提升經營效率,扭轉頹勢的標誌。

哈藥集團的困境可以從旗下市公司哈藥股份和人民同泰的表現窺知一二。

哈藥股份2019年一季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為26.47億元,同比下降6.43%,淨利潤虧損1.45億元,同比下降203.51%。此時已經不是哈藥股份首次出現業績頹靡了。

從2014年至2018年以來哈藥股份已連續五年營收下降,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5.09億元、158.56億元、141.27億元、120.18億元、108.14億元,同比減少8.75%、3.95%、10.91%、14.93%、10.02%;其中,2017年、2018年淨利潤也呈現出急速倒退之勢,同比減少48.36%與14.95%。

與此同時,主營醫藥批發業務和醫藥零售業務的人民同泰也出現了業務規模收縮現象。2017年至2018年,人民同泰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0.09億元、70.55億元,同比減少11.07%、11.91%。

2019年,工信部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的座次中,哈藥集團已下滑到第71名。

圖表數據來自哈藥集團年度財報

為摁下企業發展加速鍵,2017年底,已入股哈藥集團超十年的中信資本宣布參與哈藥集團新一輪混改,擬對哈藥集團進行增資並取得控股股東地位,但在籌劃近10個月後,哈藥集團的混改事項因政策變動而終止。

沉寂大半年後,哈藥集團混改再迎轉機。2019年,哈藥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鎮平因工作原因辭去總經理職務,保留董事長職務。同時,宣布聘任曾擔任諾華中國區總裁徐海瑛為總經理。此外,哈藥的管理層基本全換成了海歸,MNC背景的資深人士。

在徐海瑛上任的第5個月後,哈藥一波三折的混改之路終於落下帷幕。

2019年4月份,哈藥集團突然決定增資擴股引入不超過三家投資者(包含一名戰略投資者)以推進混改事宜。同年8月,重慶哈珀與黑馬祺航分別以現金8.05億元、4.03億元對哈藥集團進行增資,分別認繳哈藥集團新增註冊資本4.35億元、2.18億元,股權佔比為10%、5%。兩筆增資金額合計達到12.08億元。哈藥集團的控制權將發生變更,哈藥股份及人民同泰實際控制人將由哈爾濱市國資委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在解釋本次增資擴股的原由時,哈藥集團提到:哈藥集團急需引入資金,豐富產品線,優化自身產品結構,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走出困境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

但一切並沒如其所願。

最後一根稻草

和GNC的合作,被混改成功後的哈藥集團視為一根自救稻草。

據媒體報導,混改之後的哈藥集團已經認識到,在業務層面「重營銷輕研發」弊病,明確指出在產品結構上與競品企業相比,公司產品開發力度不夠,缺乏新產品上市。由此,除加大研發投入以外,哈藥集團還在通過外部資源尋求突破的機會。聯手GNC的計劃,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產生。

GNC,中文名稱「美國健安喜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1935年,總部位於美國匹茲堡,2011年4月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曾是全球最大的健康營養產品專業生產零售商、美國最知名保健品品牌之一。

但受2015年股災,及自2016年以來北美市場飽和、電商衝擊的影響,GNC業績不甚理想,2016年和2017年分別虧損2.86億美元、1.49億美元。截至2017年末負債近16.79億美元,負債率超過110%。至2018年2月哈藥啟動併購時,GNC的市值已從最高點300億下降至最低約20億人民幣,暴跌超過了90%。

2018年2月,哈藥集團發布公告稱擬認購GNC發行的可轉換優先股,認購金額為3億美元,根據此次交易條款,轉股完成後,哈藥股份將持有GNC公司40.1%的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同時,優先股股息為6.5%。

哈藥集團稱,投資GNC能夠豐富公司的產品線,提升品牌形象。此外,由於優先股股息穩定,公司一方面能參與GNC的經營,同時也能獲取固定收益。

不幸的是,還沒看到收購的效果,GNC就破產了。

6月29日,受此影響,哈藥股份跌幅8.11%,成交量61萬手,遠高於過去兩個月日均20萬手成交量。遭遇大規模拋售後,6月30日哈藥股份緊急發布澄清公告,強調參與重整計劃的主體是哈藥股份的控股股東哈藥集團,並且強調出售計劃在形式、金額等方面都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投資失利之外,人事頻繁變動,也是哈藥身上揮之不去的陰霾。

今年6月份,哈藥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公司副總經理高磊的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高磊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不在公司擔任其他任何職務。

除了高磊,半年內,企業已連續有三名副總經理辭職。3月31日,副總經理魏雙瑩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而在2019年底,另一位副總經理周行也因個人原因辭職。

參考資料:

《靠破產新聞上熱搜,盤點「網紅」哈藥這些年》,CBNdate消費站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 「哈藥模式」興亡史》,中國投資諮詢網

《哈藥集團控制權生變:百億老牌藥企的「不認命》,新浪醫藥

《三年白幹了!哈藥股份投資損失逾11億,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界面新聞

《數十億投資失敗,哈藥邁入死局?》,元氣資本

《投資踩雷20億!哈藥股份高息投資失算陷入業績泥潭》,華夏時報

*題圖購買於視覺中國,內文部分配圖為網絡截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最後一根稻草」的英語表達
    重點詞彙the last straw  n.終於使人不支的最後一擊,導火線;
  • the last straw『最後一根稻草;忍無可忍』
    Idiom of the Daythe last straw最後一根稻草;忍無可忍;救命稻草Today
  • 樓市一波三折,最後救命稻草也沒了
    前幾日,住建部和央行發出2條「鼓舞人心」消息,當中分別對房地產市場做出新的指導意見,這有可能會壓垮房企「最後一根救命稻草」。5月10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1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1-3月份經濟、政策、房地產、物價做出全面評估。
  • 逝世30年的蔣經國,能否成為吳敦義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差不多快要輸掉「底褲」的國民黨,在「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唱衰中,終於想起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蔣經國。1月13日是蔣經國逝世30周年紀念日,已經在財務上捉襟見肘的吳敦義還是擠出不少經費,準備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目的是要喚醒民眾對蔣經國的記憶。
  •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哪裡?
    然後,他就開始往駱駝身上放稻草,他把所有的稻草都放了上去,就剩下了最後的一根稻草。駱駝依然站在那裡一動不動。主人便把最後一根稻草隨便的扔到了駱駝身上。結果,駱駝就被這最後一根稻草壓死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引申出了一個常用的概念: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a camel's back.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人們都知道有「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詞語,但未必都知道它來源於阿拉伯的一個寓言故事。
  • a gota d'água 最後一根稻草?
    學習一個慣用語,a gota d'água 一滴水,意為「最後一根稻草」。
  • GNC破產餘波未了 哈藥股份投資巨虧超20億元
    (原標題:財說 GNC破產餘波未了,哈藥股份投資巨虧超20億元)
  • 哈藥20億收購GNC在美國獲批 但保健品生意並不容易做
    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查之後,哈藥20億收購全球最大健康營養產品零售商GNC的交易基本已經掃清障礙。近日,哈藥集團發布《關於認購GNC發行的可轉換優先股事宜的進展公告》。2月14日,哈藥集團發布公告,稱已經與全球最大健康營養產品零售商GNC籤署投資協議。哈藥3億美元投資獲得40%股份,同時將和GNC組建中國合資公司。投資完成後,哈藥將成為GNC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後者約40%的普通股。
  • 如何用英語表達「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本意是,一個人不停的往駱駝背上放稻草,不停的放,最終量變引起質變,不堪負重的駱駝最終承受不起的時候,轟然倒下了。雖然一根稻草的重量微乎其微,但是千裡長堤,毀於蟻穴,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量變到質變的導火索。
  • 雙黃連治不好哈藥
    來源:創投內參來源:華商韜略(ID:hstl8888)「神藥」營銷迷霧中國從來不缺救命「神藥」。2003年「非典」時是板藍根,2011年福島核電站洩漏時是食鹽,這次是雙黃連口服液。消息一出,連日處於恐慌之中的民眾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不到一個小時,天貓、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上幾乎所有品牌、店鋪的雙黃連口服液均售罄下架。甚至連「獸用」版的雙黃連口服液也被一掃而空。線下同樣火爆。當晚,多地民眾深夜戴著口罩排長隊到當地藥店搶購雙黃連口服液。
  • 2年前,藍潔瑛去世,煎熬十幾年,姐姐成她生前最後「救命稻草」
    其實,藍潔瑛還有一位姐姐,曾經是她生前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姐姐是她生前的最後"救命稻草"藍潔瑛的這個姐姐叫做藍潔卿。而藍潔瑛之所以會這麼做,應該也是將姐姐當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要知道,不管是圈內外幾乎都將她當成神經病,避之不及怎麼還會關心她?加上自己曾經曝出的那個遭遇,很多人都怕得罪人所以遠離藍潔瑛。
  • 在拉薩,壓死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拉薩,壓死我的最後一根「稻草」從1999年第一次到拉薩,距今已經有21個年頭了,當時身無分文的我離開讓我傷心的國營企業(18年),來到西藏拉薩。白手創業,做內賓旅遊,當時幾乎是唯一的大交通工具-飛機一票難求,坐上軍民聯合航空的運輸機我就踏上了西進的路。
  • 誰來拯救哈藥股份?投資「洋保健品」巨虧12億 去年利潤5600萬
    巨虧12億在獲哈藥投資前,GNC已處於連年虧損的狀態。根據哈藥股份披露,GNC在2016年和2017年淨利潤分別虧損2.86億元、1.49億元,且同期淨資產均為負值。史立臣表示,哈藥股份投資GNC更像是為了投資而投資,並未契合其本身的實際情況,哈藥股份在保健品領域不具備優勢,本身並沒有知名保健品產品,在運營方面也沒有經驗。貿然大筆資金投資一個本來就持續虧損的項目,哈藥股份選擇GNC顯然是一種戰略失誤。
  • 隋煬帝手下一個神箭手,是隋朝最後救命稻草,他不死唐朝很難建立
    隋煬帝手下曾有一個神箭手,堪稱隋朝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若不死唐朝將很難建立,隋朝的結局也尚在兩可之間。這個神箭手的名字叫長孫晟。長孫晟,出身南北朝的北周貴族之後,他的曾祖是北周太師長孫稚,父親是北周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兕。長孫晟雖然生在富貴之家,卻毫無驕嬌二氣。
  • 他會是德約科維奇最後的救命稻草?
    他會是德約科維奇最後的救命稻草? 關於德約科維奇找教練這件事,無論是媒體還是球迷都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從和貝克爾分手開始,塞爾維亞人就在試錯的道路上不斷走入「歧途」。可結果呢?成績越來越差,信心也備受打擊。
  • 奧運推遲一年,他們失去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疫情爆發、櫻花季徹底泡湯後,一條採訪了5位在日本開民宿的中國人,他們曾將2020年的最後一個賭注,押在了東京奧運會上,卻在3月24日被告知,奧運會推遲到明年舉辦,這無疑讓他們失去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位民宿主告訴我們:「已經談不上自救了,東拼西湊借的錢,最多再支撐5個月。
  • 可不是「風中的稻草」!
    我們知道straw有「稻草,麥稈」的意思,wind有「風」的含義,那a straw in the wind是什麼意思呢?straw in the wind的意思是「something that suggests what might happen」,即「(預示某事的)跡象,徵兆,風向標」。
  • 中國紅酒市場成法國傳統產業救命稻草
    BBC援引一位諮詢業從業者的話稱:「中國的投資給法國的傳統產業提供了亟需的支持,尤其在歐債危機的背景下,『中國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從這一點看中國的到來無疑是一根救命稻草。(責任編輯:王思翔)
  • 中藥注射劑:臨床數據缺失 再評價成最後的「救命稻草」
    在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看來,臨床數據缺失,安全難以保障是大部分中藥注射劑面臨的最大問題,而遲遲未實際鋪開的中藥注射劑再評價工作,可能是生產企業最後的「救命稻草」。中藥注射劑安全事件頻發近幾年來,中藥注射劑頻繁出現藥品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