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上海建築的歷史底色

2020-12-09 瀟湘晨報

同濟大學建築系主任蔡永潔教授1986年赴德留學,1990年開始讀碩士,1996年開始讀博士,此間參與的很多項目都是做舊城改造。參與這樣一些項目,讓他對城市設計、對城市內部空間的組織、對人與空間之間的關係有了系統理解。但等他2000年回到上海,過去這些積累遇到了「衝擊」。

原因是,他在德國工作時,全都是在建成區內造房子,需要特別注重房子與房子之間、房子與街道之間、房子與城市公共空間之間的關係。而回國後,當時正趕上如火如荼遍地造新城。造新城好比在白紙上畫畫,找不到參照物,這讓他一時之間無從下手。

2009年,在同濟大學一場關於城市與建築的論壇上,蔡永潔呼籲上海不要再像國內其他城市那樣「在每一個建設項目中拼命追求個性」。在他看來,這個城市本有的優越地理條件和文脈資源都是「上天的賜予」,值得被好好珍惜、保護。

同期,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盧永毅教授開始思考「上海『長高』以後」的問題。那時,不少人愛將陸家嘴比作「中國的曼哈頓」,認為世紀大道將成為「中國的香榭麗舍」。但盧永毅堅持認為「陸家嘴就該是陸家嘴」,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於它的高度,而在於它豐富的街道,資本的力量再強大,最終仍要以對城市空間的貢獻來獲得盛譽。她呼籲上海「為這個城市再多留一些歷史片段」,認為只有重視這些不可複製的可貴資源,才能使這個城市留存底色,才能在為城市空間注入當代智性創造和文化活力之後,將其傳承至下一代。

2010年前夕,經過重新整治和修繕的武康路,似乎一下子掃掉了厚厚的塵土,重新展現出風姿綽約的歷史風貌。沒過多久,恢復風貌以後的武康路就收穫各方讚譽,不斷出現在影視和文學作品中。但十年後的武康路仍在努力。

去年1月,武康大樓周邊區域架空線入地合杆工程正式完工,盤桓在建築周身的黑色「蜘蛛網」從此消失。

去年10月,武康大樓外立面完成了近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保護性修繕,大樓底層千餘平方米商業空間也在過去2年中完成業態調整。同濟大學伍江教授用「保護、挖掘、激活」三個關鍵詞概括了大樓本輪變化蘊含的意義。

說起2019年上海新誕生的文化地標,不能不提上音歌劇院。這座看上去不那麼新的新建築,在離武康大樓2公裡之外的淮海中路東湖路口,寫下另一個「十年磨一劍」的故事。

由於位於上海衡復風貌區核心區域,這一建築自藍圖醞釀伊始,就受到一系列風貌保護上的硬約束。上音方面曾面向全世界進行建築方案招標,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既滿足校方需求,又能與周邊環境風貌相契合的方案,因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如願。

最終呈現在世人面前的上音歌劇院宛如從歷史的環境中「生長出來」,體量可觀卻優雅、低調,和周邊環境、和風貌區融為一體。但如果沒有上音多年來對初心的堅守,沒有上海市、區規劃局以可循章法與設計團隊展開多輪次的討論交流,就沒有最終的設計成果。

深度參與了上音歌劇院新建過程的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邵甬教授慨嘆,如今看到這棟建築與周邊協調一致、相得益彰,就感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這是上海歷史風貌保護應該有的一種態度,也是上海應該鼓勵、堅持的一個方向」。

十年來,上海這座城市的建築實踐始終保持著與歷史的對話。伴隨著城市更新的步伐,這類對話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有經驗,也有教訓。但和十年前不同的是,如今,類似「過去的歷史是今日日常生活之底色」的聲音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有底氣,讓很多珍視歷史的人看到希望。

建築連接著歷史與當下,也將繼續見證一座城市對待自身歷史文脈時的智慧與修為。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擬立法保護優秀歷史建築 擅拆歷史建築面臨重罰
    日前,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對《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保護條例(草案)》進行審議。草案加大了對擅自拆除、損壞優秀歷史建築行為的處罰力度,並在完善保護管理機制、加強保護規劃對歷史風貌的管控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
  • 上海: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孫科別墅對外開放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11月15日電(記者鄭鈞天)歷時一年修繕,89歲高齡的孫科別墅14日正式對外開放。這座上海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築由著名近代建築師鄔達克設計,建成於1931年。
  • 擴大保護範圍!上海歷史風貌和歷史建築保護新規獲通過
    根據國家和上海市對歷史風貌和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保護的要求,修改決定將「從嚴保護」和「活化利用」作為本次修法的主要價值導向。圖說:位於復興西路62號的百年建築「修道院公寓」。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劉歆 攝擴大保護範圍,從嚴保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將法規名稱修改為「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並在決定第二條中明確歷史風貌區是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和風貌保護河道的統稱。
  • 上海長寧:保護歷史建築,傳承海派文化
    7月18日上午,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攜手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邀請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薛理勇老師,帶來了一場《老洋房的保護與歷史文化傳承》的講座。江蘇路街道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較多的街道之一,從哥德式到新古典主義,從蘇格蘭風到英國鄉村式,發展幾百年的海派建築在這裡幾乎都能找到,這些風格迥異的老洋房中擁有大量的名人名居和革命歷史遺蹟。
  •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立法進展:新增紅色革命紀念地保護內容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立法工作有新進展。7月23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的決定(草案)(以下簡稱決定草案)提請審議。決定草案將法規名稱修改為「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與2002年出臺的《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相比,決定草案對原條例所作的實質性修改有21處。
  • 上海1039處歷史建築對外開放,2458處二維碼讓「建築可閱讀」-一批...
    建築,是歷史文脈的承載者,是城市記憶的見證者,反映著城市的精氣神、連接著城市的過去與未來。為了吸引更多市民遊客「走近」「走進」建築,目前上海開放歷史建築共1039處,設置二維碼共2458處。  這兩年來,上海在推進「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建設上不遺餘力。
  • 關於規範上海歷史保護建築中民宿經營行為的建議
    2、違規改建裝修,不利建築保護。個別民宿經營者為使房屋適合旅舍經營特點,擅自改變房屋結構,增設獨立衛生設施、使用電磁爐灶臺等,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對歷史保護建築的損壞。   3、擾民現象嚴重,鄰裡糾紛頻繁。歷史保護建築由於特定環境結構特點,隔音效果較差。居住民宿的遊客高聲喧嚷,對鄰裡居民生活影響較大,易引起鄰裡糾紛。
  • 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是城市無價之寶
    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昨天用一整天時間調研本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保護利用工作。應勇指出,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歷經歲月沉澱,是凝固的藝術,是城市的無價之寶。要尊重歷史、尊重原貌,修舊如舊,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要加強系統規劃,加大開放力度,創新方式手段,讓市民更好地了解優秀歷史保護建築的文化內涵,讓更多的歷史建築可閱讀、可親近。
  • 試論歷史建築的保護與改建
    歷史建築正像小說中的插敘、倒敘和夾敘夾議,人們因此加深了對似水流年中經歷的珍視。歷史建築大多外觀質樸,主體結構基本完好,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細節,它們應該被繼續使用下去。如何繼續原有的用途或者尋找新的用途,一直是歷史建築保護的焦點問題。將一個基礎設施不怎麼樣的舊房子變為眾人稱道的家園;將一座原本堂皇的磚石建築剝去數十載歲月的浸染,還其本來面目是人們努力的方向。
  • 上海開展「2020年度優秀歷史建築保護修繕立功競賽」活動
    上海開展「2020年度優秀歷史建築保護修繕立功競賽」活動 2020-10-30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有1058處 專家:儘快設立保護志願者隊伍
    2017年,上海市完成了外環內50年以上歷史建築的全面普查後,擴大了131處風貌保護街坊,2018年重點完成新增風貌保護街坊內的歷史建築價值甄別工作,將更多的歷史建築納入保留保護範圍。同時,市規資局牽頭研究建立街坊評估標準和街坊內歷史建築的甄別評估標準。按照評估標準,上海市250片風貌保護街坊及其歷史建築的風貌評估和甄別工作已經完成。
  • 歷史建築修繕保護工程_2020年歷史建築修繕保護工程資料下載_築龍...
    內容簡介 闡述對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的急迫性,以及國家和上海市關於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法律、法規和實施條例。均有了「量身定製」的保護圖則。   根據《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和《廣州市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辦法》的規定,每批次歷史建築都要在公布後編制保護規劃,明確保護利用原則,劃定保護範圍,分類提出保護利用要求。2016年廣州公布了第一批398處歷史建築保護規劃,本次審議通過的歷史建築保護規劃,共涉及第二批80處和第三批88處歷史建築。
  • 如何保護歷史建築?民建上海市委:聯合執法引入專業技術力量
    近年來,上海對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提出「建立最嚴格的保護制度」。對於這些優秀歷史建築,應如何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實現可持續利用?即將召開的2021年「上海兩會」期間,民建上海市委擬提交一份提案,提出分類合理保護歷史建築並提升功能、優化歷史建築管理制度及體系等具體建議。
  • 為歷史建築開列正負面保護清單
    上海文化遺產「家底」再次擴容—新增優秀歷史建築426處。至此,上海擁有1058處優秀歷史建築,不僅實現16個區全覆蓋,還首次把新中國成立後的建築----曹楊新村納入到保護名錄。和以往比較多見的花園洋房、裡弄住宅、工業遺產等建築類型相比,上海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特別關注百年高校、百年公園、特色民宅,嘉定的「匯龍潭公園」、普陀的「華東師大思群堂」、浦東新區的「鄭生官宅」、崇明的「倪葆生住宅」等均列入優秀歷史建築,拓展了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的視野和類型。
  • 口述|存敬畏之心,似繡花般保護上海優秀歷史建築
    老房子銘刻著不同的歷史年輪,它儲存著城市的記憶。自從1965年進入房管所工作,40多年來,我有幸見證了上海歷史建築保護發展的歷程。當年我所在的房管所,管理的大多都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六七十年代是住房嚴重短缺、急待解決住房困難問題的年代,當時還沒有太多的人關注歷史建築的保護問題,懵懂的我也僅隱約感受到這些老房子環境的幽靜。
  • 保護歷史建築要做「朝陽群眾」
    這時執法人員發現,二樓也在裝修,平臺的欄杆被換上與歷史保護建築極不相稱的鋥亮金屬欄杆。「約談住戶後,要求恢復成與歷史建築格調相符的木質欄杆,並且房間內的羅馬柱、壁爐、鋼門窗等,一樣也不能少。」徐匯區房管局歷史建築保護辦公室主任周俊慈告訴記者,徐匯區有了這樣一批「好事」的「朝陽群眾」,比如歷史保護建築突然「變胖變高」,哪怕是門口多了堆建築垃圾都逃不過他們的「火眼金睛」,要探個究竟、問個明白。
  • 「活」在城市更新之中,是對歷史建築最好的保護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如何做好歷史建築的保護工作?這個話題在學界引起了極大關注。  專家認為,文物的核心價值不是器物或建築本身,而是文化價值。保護利用優秀歷史建築要充分發掘其承載的城市歷史和文化記憶,讓它們「活」在當下。
  • 除了新天地、田子坊、思南公館,上海歷史建築保護利用還有哪些你不...
    1058處優秀歷史建築,近70%還在發揮居住功能 據介紹,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確「拆、改、留」向「留、改、拆」轉變後,保護歷史建築、延續城市文脈也越來越得到廣大市民的熱情關注和參與,依法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
  • 上海一歷史保護建築被拆 90後女孩曾花8千萬買下
    原標題:痛心,上海巨鹿路上一幢優秀歷史保護建築被拆毀!靜安區已經介入調查今天,有媒體曝光了上海靜安區巨鹿路上一處優秀歷史保護建築被完全拆毀,改建為一處貌似現代風格建築的消息。記者今天了解到,靜安區已經介入調查,並要求業主對建築進行復建。這處被拆毀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位於巨鹿路888號內,目前這裡大門緊閉,院牆有一人多高,內部建築被全部用綠色網罩包裹得密不透風,從馬路上看不到裡面的情況。
  • 上海歷史建築如何保護?專家:不是簡單地將人搬出改為商業
    文物保護建築該怎麼管?上海星羅雲布著眾多文物建築和歷史建築,如何保護和利用成為一個重要課題。8月20日上午,著名建築學專家、中科院院士鄭時齡,建設部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做客2018上海書展「靜安區文物建築遺產的保護與利用」講座,探討靜安文物建築的保護與利用。8月20日,鄭時齡、阮儀三、伍江齊聚2018上海書展,揭秘靜安區文物建築遺產保護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