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保護範圍!上海歷史風貌和歷史建築保護新規獲通過

2020-12-13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屠瑜)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昨天下午表決通過關於修改《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的決定,該決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據介紹,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的決定共15條,聚焦「擴大保護範圍、強化政府責任、完善保護措施、促進活化利用」四個重點問題作出修改,充分體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化城市有機更新、促進歷史風貌保護」和「留改拆並舉,以保護保留為主」的工作要求,注重城市功能完善與品質提升。

根據國家和上海市對歷史風貌和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保護的要求,修改決定將「從嚴保護」和「活化利用」作為本次修法的主要價值導向。

圖說:位於復興西路62號的百年建築「修道院公寓」。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劉歆 攝

擴大保護範圍,從嚴保護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將法規名稱修改為「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並在決定第二條中明確歷史風貌區是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和風貌保護河道的統稱。這樣修改以後,上海市歷史風貌保護包括了歷史風貌區的「區域保護」和優秀歷史建築的「單體建築保護」兩個組成部分。

條例新增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風貌保護河道的認定條件,相關保護規劃的效力和具體內容等規定,並將「與重要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建築」作為可以認定為優秀歷史建築的情形之一。

為進一步嚴格對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明確禁止在優秀歷史建築上設置戶外廣告設施,嚴格控制設置其他外部設施;為進一步鼓勵和督促優秀歷史建築所有人積極履行修繕義務,一方面新增履行修繕義務的建築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可以向區人民政府申請資金補助的規定;另一方面新增對未履行相應修繕義務的情形,相關部門可以在不動產登記簿進行記載的規定。

保護和利用互相促進

活化利用是新增加的原則要求。修改決定明確,市、區人民政府鼓勵通過設施完善、功能調整、環境優化等方式,在符合保護要求和尊重居民生活形態的基礎上,發揮保護對象在社區服務、文化展示、參觀遊覽、經營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促進活化利用。

市房管局副局長冷玉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海的優秀歷史建築要保護好,也要利用好,通過保護促進利用,通過利用促進保護,不是為了保護而保護,「我們的優秀歷史建築,要在優化使用中發揮它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希望能夠保護和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相關焦點

  •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保護條例(草案)
    鼓勵單位和個人通過捐贈、資助、投資、成立公益性組織、提供技術、展覽宣傳或者志願服務等多種方式,參與歷史風貌保護工作。歷史建築集中成片,建築樣式、空間格局和街區景觀較完整地體現上海某一歷史時期地域文化特點的地區,可以確定為歷史文化風貌區。位於歷史文化風貌區以外,歷史建築較為集中,或者空間格局和街區景觀具有歷史特色的街坊,可以確定為風貌保護街坊。
  • 關於《深圳市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政策解讀
    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應當包含下列內容:(1)評估歷史風貌區的歷史文化價值、特點和存在問題;(2)確定保護原則和保護內容;(3)明確保護範圍,包括核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並制定相應的保護控制措施;(4)提出保護範圍內建築物、構築物和環境要素的分類保護整治要求,對歷史建築進行編號,分別提出保護利用的內容和要求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上海嚴格保護歷史建築風貌,活化利用城市...
    這條650多米的小路是上海市井文化與歷史結合的典型。兩邊有魯迅、瞿秋白等名人故居,有以恆豐裡為代表的早期石庫門裡弄,這些歷史建築都被完好地保留,同時裡弄中也有雜貨鋪、小麵館、買手店和老上海民宿。為了更好保護城市歷史風貌,今年1月1日上海市實行了修改後的《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公布了五批1058處、3075幢優秀歷史建築,3437處不可移動文物,397條風貌保護道路(街巷),84條風貌保護河道,44片包括山陰路在內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及250處風貌保護街坊。
  • 上海多舉並下保護歷史風貌,越來越多老建築重煥青春
    這棟優秀歷史建築的華麗轉身,只是上海歷史建築和文化風貌保護的案例之一。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上海就採取了擴大歷史風貌保護區、搶救性保護街坊、普查50年以上建築等各種措施,多舉並下,延續城市文脈與記憶。保護歷史建築已成共識,與此同時,向來開風氣之先的上海,也正致力於讓更多歷史建築和街區,在新的時代重新煥發出活力。
  • 上海政協調研報告|歷史風貌保護要強化整體保護和活化利用
    課題組成員深入上海市中心城區的12片歷史文化風貌區,以及郊區的部分歷史文化風貌區,梳理歷史風貌保護的基本情況及突出問題,圍繞在更高層次上推進歷史風貌保護和活化利用,提出對策與建議。「保護歷史風貌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題中應有之義。」
  • 保護上海歷史文化風貌,有何新思維?
    如何做好當代都市空間的迭代開發、精細化管理和歷史記憶的挖掘與保護,是傳承上海城市精神、打造知名文化品牌的關鍵。8月3日,由上海衡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有土斯有城:當代都市的空間、記憶與管理」工作坊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行。
  •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立法進展:新增紅色革命紀念地保護內容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立法工作有新進展。7月23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的決定(草案)(以下簡稱決定草案)提請審議。決定草案將法規名稱修改為「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與2002年出臺的《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相比,決定草案對原條例所作的實質性修改有21處。
  • 上海市政協重點協商辦理「重視歷史建築風貌區保護」提案
    在昨天舉行的市政協重點協商辦理「重視歷史建築風貌區保護」提案專題中,市政協委員楊德鈞提出,對部分優秀歷史建築的認識程度和保護力度不夠,誤拆、誤損情況仍時有發生,「要把它們當作城市的『大熊貓』來保護,別等到損害事件發生,為時已晚。」  此次提案專題涉及6件提案,主要聚焦健全歷史文化風貌保護體系、老建築修繕和再利用、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建設運營、二級舊裡改造等內容。
  • 歷史風貌建築如何認定和保護?請您來支招!
    為加強對歷史風貌建築和歷史風貌建築區的保護、管理及利用,促進城鄉建設與歷史文化的協調發展,日前,瀘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於公開徵求《瀘州市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草案)》(後簡稱《條例》)意見的公告,就歷史風貌建築申報與認定、保護與管理等,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保護上海建築的歷史底色
    2009年,在同濟大學一場關於城市與建築的論壇上,蔡永潔呼籲上海不要再像國內其他城市那樣「在每一個建設項目中拼命追求個性」。在他看來,這個城市本有的優越地理條件和文脈資源都是「上天的賜予」,值得被好好珍惜、保護。同期,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盧永毅教授開始思考「上海『長高』以後」的問題。
  • 民盟上海市委:推進上海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整體保護
    為此,該提案建議,上海要加強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價值的認知和保護宣傳,重新評估和修訂《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並對部分歷史文化遺產儘快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面臨較大挑戰民盟上海市委在這份提案中指出,老城廂記錄著上海700多年的建城史,是體現上海城市歷史文脈和文化特徵不可或缺、獨一無二的組成部分。然而近年來,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卻面臨著比較大的挑戰。
  • 江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江門市長堤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保護管理...
    對建成不滿30年,但極具地方特色,並能夠反映地方時代特點的典型建(構)築物,經申請可列入歷史建築候選名錄。第八條  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會同市文化文物、住房城鄉建設等主管部門對長堤歷史風貌區內有保護價值的建(構)築物進行普查,明確保護對象的主體和保護範圍界限,劃定核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並組織專家評審,分類別提出歷史建築候選名錄。
  • 評論:「傳統風貌建築」應該如何保護
    然則,被通過的條例,剔除了「傳統風貌建築」的保護條則,這一動作,令長期關注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問題的學界專家學者倍感茫然。  據負責解釋的市人大法制委負責人表示,剔除有關條則,主要是因為上位法沒有依據。言下之意,就在於「傳統風貌建築」這個概念,是擴大了上位法的保護對象,會限制房產業權人的權益。
  • 保護歷史建築 傳承歷史文脈
    2015-2018年我市專項資金總計投入15250萬,同時還帶動各級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約1.7億。通過這四年我市歷史建築(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專項資金補助工作,發現和修繕了一批原不為人知或年久失修的精美歷史建築約100餘處。
  • 《江門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條例》明天實施
    據介紹,江門市素有中國僑都之稱,獨特的歷史背景留下了大量中西合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形成了江門僑鄉獨特的歷史文化,也是城市景觀風貌中最具吸引力的內容之一。江門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既是科技文化知識和藝術的結合體,也是歷史的載體,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文脈。
  • 歷史建築如何保護和利用?《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給出答案
    各區政府和歷史建築的所有權人、使用人,均有保護責任。各區政府,各司其職。修訂草案要求,對於東城區和西城區人民政府來說,禁止破壞各類保護對象及成片傳統平房區,實現應保盡保;推動歷史文化街區及成片傳統平房區的保護和有機更新,保護傳統風貌;推動重點文物、歷史建築騰退,強化文物保護及周邊環境整治,促進合理開放利用。
  • 上海擬立法保護優秀歷史建築 擅拆歷史建築面臨重罰
    日前,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對《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保護條例(草案)》進行審議。草案加大了對擅自拆除、損壞優秀歷史建築行為的處罰力度,並在完善保護管理機制、加強保護規劃對歷史風貌的管控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
  • 與歐美相比,我們的歷史建築保護有很多問題
    相應地,上海市在2002年就出臺了《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並於2016年由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本市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與更新利用的實施意見》(滬府辦〔2016〕32號)。這說明,我國對於歷史環境的保護已經上升到保護整體風貌的階段。這與歐美、日本等國際主流的發展路徑是一致的。
  •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有1058處 專家:儘快設立保護志願者隊伍
    圖說:歷史建築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6月8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日,記者從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中獲悉,智慧「導遊」——行走上海APP上線,可以帶市民遊客深度遊覽上海市1058處優秀歷史建築。
  • 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是城市無價之寶
    同時,要以創新思維推進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使老建築融合新業態,既重現風貌,又重塑功能,努力在歷史風貌保護和城市有機更新上探出新路。  歷經百年歲月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正通過城市更新的方式保護修繕,煥發新生。應勇與副市長時光輝一行來到番禺路的「上生新所」,先後察看其中的孫科別墅、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美國海軍俱樂部等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