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上海歷史文化風貌,有何新思維?

2020-12-12 澎湃新聞

如何做好當代都市空間的迭代開發、精細化管理和歷史記憶的挖掘與保護,是傳承上海城市精神、打造知名文化品牌的關鍵。

8月3日,由上海衡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有土斯有城:當代都市的空間、記憶與管理」工作坊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行。共有來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3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主持了開幕儀式。

8月3日,「有土斯有城:當代都市的空間、記憶與管理」工作坊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行。攝影 劉欣雨

引進科技和商業化手段

徐匯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陳澄泉作了題為 《名人故居的活化利用》的演講,他首先談到了名人故居向社會開放的問題,並進一步指出名人故居向社會開放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他將徐匯區五十多所優秀歷史建築、十餘個名人舊居的規劃建設情況劃分五種類型:第一種是由政府直接劃歸或家庭、家族捐贈;第二種是政府用財政資金收購後,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裝修或復建;第三種是政府收購後在其他地點重建,將原址材料和器具搬入新址,原封不動地復建出來;第四種僅以掛牌的方式向外展示;而第五種,也是最為關鍵的一種,就是用AI、3D等科技手段將同一領域不同名人的生活場景,如文學家俱樂部、戲曲表演藝術家群等集中呈現出來,打造「科技+文化」的生活展示館。

陳澄泉指出,第五種類型是他們現在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歷史和人文加起來才是風貌,否則就只是一個封閉的物理空間。」

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主任田漢雄分享了他對歷史保護建築修繕工程的理解。在他看來,上海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目前正面臨三大問題,分別是年份過長、使用過度和長期失管失修。許多設計使用時限僅為四十五年的老房子,已經用了將近八九十年了,公房轉租、群租、肆意拆隔的現象嚴重,私房無力維修,政府對歷史建築的保護期望與私人住戶意願難以達成共識,這些都是客觀存在且亟待解決的難題。

石庫門 資料圖

「所以,我覺得現在有三個地方應該要尋求突破,」田漢雄說,「第一,新的政策、尤其是資金產權的政策應該突破;第二,我們要向國外學習一些新的措施和辦法。老實說,靠財政不行,那麼靠個人、靠企業行不行?第三,收購歷史保護建築的個人和單位可以給予一定政策激勵,比如稅收減免、允許開放建築盈利。」

上海明悅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師沈曉明談到,他們正密切關注歷史風貌街區內部的改建、拆建與復建工作。從楊浦濱江保護規劃項目的實踐中,他們發現,歷史裡弄的評估與分類機制存在不清晰、不明確的問題。他建議,應當根據背景將歷史裡弄分為老式裡弄、新式裡弄、花園裡弄、公寓里弄等具體類別,使裡弄的歷史時期、建築類型、建築特徵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

此外,沈曉明還強調,商業化管理是文化遺產得以正常運行的基礎,無論是義大利的「特魯洛模式」還是英國的「巴斯模式」都能夠驗證其正確性。「我們要敢於恢復歷史裡弄的居住功能,促進公共性保護與商業性利用並舉。」

武康大樓對比圖:2018年2月18日(左),2019年1月24日(右)。

徐匯區政府供圖

街區的精細化管理與城市記憶保護

店招店牌是街道界面、建築立面中最活躍、最富有生命力的城市要素,不僅承擔招攬和展示的功能,更能體現一個城市空間的文化品位,是城市形象的重要體現。

徐匯區住房保障與房屋管理局副局長姜江指出,政府對店招店牌的關注度一直與其重要性程度不相匹配,直到去年8月南京東路「奇遇城堡」店招脫落事件後,才開始系統開展戶外招牌設施專項整治行動。針對整改後「千店一面」的同質現象,姜江主張,店招店牌的整治工作要以安全和協調為前提,但其核心應該是保留個性。此外,姜江還指出對於空調外機,可通過精細化管理規定安裝位置,噴塗與外牆協調的色調,以達到與建築外觀統一協調,避免安裝機罩產生墜落安全隱患,並對外牆造成過多遮擋和損傷。對於風貌街區人行道板及圍牆,應保持原有形式和質感,不應該「喜新厭舊」,簡單更改為高級的石材。

徐匯區文化和旅遊局科長蔡瑋回應到,政府在店招店牌治理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應當是約束、規範,而不是錯位包辦。

在治理復興路沿街招牌的經驗中,她提到兩個原則,一個是「與商家溝通」,另一個是「尊重多樣性」,根據品牌方意見和房屋的外型、結構合理設計店鋪招牌。蔡瑋說:「政府的錢投到哪裡、要管理的是什麼,這個底線一定要鎖住。除了這兩點外,店招店牌要怎麼做,我們應該形成一個『公約』。只要底線鎖住了,其他不需要過多地幹涉。」

此外,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萬勇從「讀圖時代」、「快餐文化」、「街區認知」與「記憶留存」等四個維度系統闡述了建設閱讀性街區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提出要打造全數據的街區記憶服務平臺,忠實記錄時、空、人的變與不變。至於如何建設閱讀性街區,萬勇從採用系統性歷史街區閱讀法、使用新時代的圖志表達、建設驛站型街區人文場所、再現全數據的歷史場景、接入線上線下的歷史人文地理信息系統和呈現符號化的歷史人文元素等六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可行性方案。

最後,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姚霏對於徐匯區紅色歷史紀念地的內涵、特徵和開發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過去人們對徐匯紅色歷史紀念地的當代印象總是停留在數量有限、與中共直接相關的遺址較少等層面上,然而通過總結和梳理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廣場。資料圖

在姚霏看來,大範圍保護城市歷史紀念地是不現實的,也沒有必要。關鍵在於,善加利用徐匯紅色文化的兩張名片——龍華和宋慶齡故居,將紅色與文化、文藝真正結合起來,綜合打造凸顯徐匯紅色文化特徵的紅色品牌項目,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

相關焦點

  • 民盟上海市委:推進上海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整體保護
    2005年,上海老城廂成為12片中心城區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之一,相應的風貌保護規劃制定完成。然而,如今,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卻面臨較大挑戰。尤其是近年來,出現明顯的重原租界區域輕老城廂、重古鎮輕老城廂的傾向。
  • 擴大保護範圍!上海歷史風貌和歷史建築保護新規獲通過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屠瑜)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昨天下午表決通過關於修改《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的決定,該決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據介紹,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的決定共15條,聚焦「擴大保護範圍、強化政府責任、完善保護措施、促進活化利用」四個重點問題作出修改,充分體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化城市有機更新、促進歷史風貌保護」和「留改拆並舉,以保護保留為主」的工作要求,注重城市功能完善與品質提升。
  • 上海政協調研報告|歷史風貌保護要強化整體保護和活化利用
    課題組成員深入上海市中心城區的12片歷史文化風貌區,以及郊區的部分歷史文化風貌區,梳理歷史風貌保護的基本情況及突出問題,圍繞在更高層次上推進歷史風貌保護和活化利用,提出對策與建議。「保護歷史風貌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題中應有之義。」
  • 【名詞解釋】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
    ■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 根據《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歷史文化風貌區是指「歷史建築集中成片,建築樣式、空間格局和街區景觀較完整地體現上海某一歷史時期地域文化特點的地區。」上海中心城區劃定的12處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包括外灘、老城廂、人民廣場、衡山路一復興路、南京西路、愚園路、新華路、山陰路、提籃橋、江灣、龍華、虹橋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總面積約27平方公裡。2005年,在郊區和浦東新區劃定的32個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總面積約14平方公裡。
  • 上海多舉並下保護歷史風貌,越來越多老建築重煥青春
    上海多舉並下保護歷史風貌,越來越多老建築重煥青春 澎湃新聞記者 周航 2017-04-28 09:13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市長寧區政協關於「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重點課題調研
    根據中共長寧區委部署和要求,長寧區政協黨組牽頭開展「加強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重點課題調研工作。旨在通過調研,摸清長寧歷史風貌保護利用基本情況,找準制約保護利用的瓶頸問題,提出保護利用的總體布局和基本原則,以及解決「最後一公裡」問題的對策建議,結合城市更新,努力探索一條符合長寧實際的歷史風貌保護利用新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延續城市文脈。
  • 上海有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分布在9個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有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分布在9個歷史文化風貌區 今年是市政府頒布《關於本市風貌保護道路(街巷)規劃管理的若干意見》10周年。你知道嗎?上海有64條「永不拓寬」的道路,分布在9個歷史文化風貌區。
  • 上海已劃定41平方公裡歷史文化風貌區,年底還將再次擴容
    賈亞男 澎湃資料上海在陸續公布了五批優秀歷史建築的基礎上,仍在繼續探索對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的新措施。10月2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上海市規劃和土地資源管理局了解到,上海今後將建立優秀歷史建築增補的常態化機制,每隔一兩年就公布一次;在單棟建築保護和一般風貌保護區的基礎上加大歷史風貌成片保護力度;此外,包括保護街坊在內的風貌區擴大具體名單也有望在2015年年底公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上海嚴格保護歷史建築風貌,活化利用城市...
    「這裡很有小時候那種感覺。鄰裡街坊大家穿著拖鞋在外面乘涼、吃西瓜,一起嘎訕胡(聊聊天),」他說。這條650多米的小路是上海市井文化與歷史結合的典型。兩邊有魯迅、瞿秋白等名人故居,有以恆豐裡為代表的早期石庫門裡弄,這些歷史建築都被完好地保留,同時裡弄中也有雜貨鋪、小麵館、買手店和老上海民宿。
  • 上海:十年保護改造名人歷史建築群 成文化精品
    新華社上海10月18日電(記者陸文軍)歷經整整10年的艱苦保護,位於上海盧灣區思南路的成片珍貴歷史人文風貌區,修舊如故,在傳承城市歷史文脈中舒展新生。日前,「思南公館」保留保護改造項目已向公眾開放,成為「活的」上海近代歷史人文博物館。
  • 《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徵求意見
    為了體現首都風範、強化古都風韻、展現時代風貌,近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編制了《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以下簡稱《導則》),旨在從技術上規範北京歷史文化街區在風貌保護與更新中的「宜」與「忌」,使街區在具體規劃、設計及建設時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據了解,該《導則》今日開始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網站公示,公示期為7天,市民可到網上查詢《導則》的相關內容,並通過電子郵件、信函等方式建言獻策。
  • 長沙現有5片歷史文化風貌區,對自然歷史人文景觀進行保護
    長沙現有5片歷史文化風貌區:嶽麓山歷史文化風貌區、小西門歷史文化風貌區、天心閣歷史文化風貌區、潮宗門歷史文化風貌區和開福寺歷史文化風貌區。嶽麓山歷史文化風貌區位於湘江西岸,東至橘子洲、南至靳江河南岸、西至桃花嶺山背、北至龍王港,總用地面積約48.6平方公裡。在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內,對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及歷史建築物、構築物進行保護,對橘子洲人文自然生態環境進行重點保護。
  • 廈門規劃5處歷史文化街區 保護歷史文化和傳統風貌
    任國巖談到,廈門市規劃5處歷史文化街區,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和傳統風貌保護。  據悉,廈門市規劃5處歷史文化街區,包括鼓浪嶼歷史文化街區、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廈港歷史文化街區、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同安舊城歷史文化街區。46處省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
  • 福州公示西湖、洪塘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
    7月24日,福州市資規局官網公示《福州市洪塘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和《福州市西湖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洪塘歷史文化風貌區規劃定位為聽儒林閩劇、品茉莉糕餅、描脫胎漆器、做篦梳油傘等傳統民俗活動和手工藝體驗聚集的、地域文化凸顯的「最福州」體驗地。
  •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保護條例(草案)
    第二條(適用範圍)本市行政區域內優秀歷史建築、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風貌保護河道等歷史風貌保護對象的確定及其保護管理,適用本條例。第四條(管理部門)市規劃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本市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風貌保護河道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的規劃和土地管理。區規劃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負責本轄區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和風貌保護河道保護的規劃和土地管理。
  • 傳承文化風貌 保留歷史根脈 淮安市掛牌保護歷史建築
    本報訊 日前,在淮安區河下古鎮估衣街128號,曾經的王氏紡織鋪門前牆上掛上了「淮安市歷史建築」牌匾。為了傳承文化風貌、保留歷史根脈,目前,淮安市首批公布的18處歷史建築均完成掛牌保護。淮安市於2018年底公布首批歷史建築18處,除完成掛牌保護外,《淮安歷史建築保護告知書》也同時發放給房屋的產權責任人,要求其做好歷史建築的日常維護工作,合理使用和保護歷史建築,做好歷史建築的消防安全工作等。「歷史建築有損毀危險的,保護責任人應該及時採取保護措施。
  • ...淮海中路 歷史文化風貌 華山路 衡山路 中山東一路-上海頻道...
    原標題:上海這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你去過多少條?  據上海發布,今年是市政府頒布《關於本市風貌保護道路(街巷)規劃管理的若干意見》10周年。你知道嗎?上海有64條「永不拓寬」的道路,分布在9個歷史文化風貌區。
  • 關於《深圳市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政策解讀
    目前,國家尚未制定有關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規。與之相近似的法律、行政法規雖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但規範的對象是文物保護單位。而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範圍、保護方式,及活化利用的要求與文物不同。
  • 上海長寧:保護歷史建築,傳承海派文化
    7月18日上午,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攜手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邀請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薛理勇老師,帶來了一場《老洋房的保護與歷史文化傳承》的講座。優秀歷史建築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資源,是文化之根、城市之魂。
  • 武漢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保護規劃已編制完成
    昨日從武漢市國土規劃局獲悉,武漢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的保護規劃及實施性規劃已編制完成,針對武漢歷史文化空間的保護將有硬槓槓。  在2013年武漢市政府公布江漢路及中山大道片、青島路片、「八七」會址片、一元路片、曇華林片、首義片、農講所片、洪山片、青山「紅房子」片、珞珈山片、大智路片、六合路片、漢正街片、漢鋼片、龜山北片、顯正街片共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基礎上,此次保護規劃通過深度挖掘、增補,逐一細化了歷史街區、歷史遺蹟「紫線」劃定等保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