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劃定41平方公裡歷史文化風貌區,年底還將再次擴容

2020-12-23 澎湃新聞

上海已劃定41平方公裡歷史文化風貌區,年底還將再次擴容

澎湃新聞記者 李繼成

2015-10-28 07:49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今後將建立優秀歷史建築增補的常態化機制,每隔一兩年就公布一次。 賈亞男 澎湃資料

上海在陸續公布了五批優秀歷史建築的基礎上,仍在繼續探索對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的新措施。10月2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上海市規劃和土地資源管理局了解到,上海今後將建立優秀歷史建築增補的常態化機制,每隔一兩年就公布一次;在單棟建築保護和一般風貌保護區的基礎上加大歷史風貌成片保護力度;此外,包括保護街坊在內的風貌區擴大具體名單也有望在2015年年底公布。

426處保護建築名單比公示時多了7處

自1989年開始,上海已陸續分批公布了四批優秀歷史建築,共計632處,涉及2138幢房屋,總面積約400萬平方米。但上海還有相當數量歷史建築由於沒有法定的保護身份和相應的政策支持,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和危險。

上海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委員會辦公室根據《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於2013年5月啟動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推薦申報工作。

經過區縣推薦、社會徵集、專業技術單位現場調研、專家評審、徵詢相關部門意見等程序後,經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專家委員會專家評審通過初步推薦名單共419處,並進行了公示。

據上海市規土局介紹,公示期間,市民、專家和相關部門通來過信、來電等多種方式反饋意見和建議100餘條。工作團隊對反饋意見進行了梳理,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與現場踏勘,隨後召開專家評審與區縣意見徵詢會,並在2015年5月底至6月初就增補名單進一步徵詢相關區縣意見。最終形成426處推薦名單,比之前的推薦名單增加了7處。正式名單於8月17日獲市政府批覆同意後公布。

目前,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總數為1058處,涉及建築3075幢,目前滬上最年輕的歷史保護建築是本次入選的徐匯區漕溪北路6幢小高層,建於上世紀80年代。

將縮短優秀歷史建築名單更新周期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名單涉及全市16個區縣,其中郊區約佔五分之一,與以前相比,涉及的地域範圍更廣,名單來源也不僅僅局限於專業人士和專業團隊,而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在426處名單中,市民推薦的就有30處,如重建於1930年的楊樹浦巡捕房(又稱周家嘴巡捕房),英國滙豐銀行大班託益的住宅(現為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研樓)則由靜安區推薦。

同時,獲得推薦的建築類型也更為豐富。除了花園洋房、裡弄住宅、工業遺產等類型,在符合《保護條例》規定的前提下還特別關注百年高校、百年公園、特色民宅等,例如嘉定區的「匯龍潭公園」、普陀區的「華東師大思群堂」、浦東新區的「鄭生官宅」、崇明縣的「倪葆生住宅」等,也進一步拓展了上海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的視野。

一到四批優秀歷史建築平均每5年公布一次,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推薦工作與前一批相隔十年。上海市規土局風貌保護處副處長候斌超表示,將優秀歷史建築增補的常態化機制,爭取今後縮短名單更新周期,比如1到2年就公布一次經審核的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名單,避免因評審周期過長使一些原本應該得到保護的建築沒能得到及時的保護。同時研究建立對於個別面臨拆除危險,而沒有保護身份的歷史建築的搶救性保護機制,確保有歷史價值的建築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對於已經公布的優秀歷史建築,將進行「一圖一冊」編制工作,並結合信息化平臺,實現電子化信息查詢與管理,方便市民查閱同時加強對優秀歷史建築的日常監督管理。

風貌區擴容包括多種類型

目前,上海共劃定了44片面積達41平方公裡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其中12個中心城歷史文化風貌區總佔地約27平方公裡。

2015年上半年,上海市規土局官方網站上公示了自2005年以來歷史文化風貌區首次擴大的名單,其中包括118處街坊和23條道路。

10月27日,上海市規土局總工程師俞斯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歷史文化風貌區的擴區研究已經完成,將上報市政府,預計年底將對外公布。

據悉,

此次新增的風貌保護街坊,包括了「裡弄住宅風貌街坊」、「工業遺存風貌街坊」、「大專院校風貌街坊」、「歷史公園風貌街坊」、「工人新村風貌街坊」、「混合型風貌街坊」和市郊的「傳統村落街坊」等類別,基本涵蓋了上海各個階段的歷史風貌。

雖然上海的優秀歷史建築已超過千處,但俞斯佳表示,相比巴黎、倫敦、東京等國際化大都市上萬處的保護建築來說,上海的數量還是比較少的。他表示,目前對於上海標誌性的建築——石庫門的調研也正在進行,目的就是要保留一批石庫門建築。

【連結: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有哪些評選標準】

依據《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規定:「建成三十年以上,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築,可以確定為優秀歷史建築:1)建築樣式、施工工藝和工程技術具有建築藝術特色和科學研究價值;2)反映上海地域建築歷史文化特點;3)著名建築師的代表作品;4)在我國產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鋪、廠房和倉庫;5)其他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優秀歷史建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優秀歷史建築,歷史文化風貌區,上海規土局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名詞解釋】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
    ■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 根據《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歷史文化風貌區是指「歷史建築集中成片,建築樣式、空間格局和街區景觀較完整地體現上海某一歷史時期地域文化特點的地區。」上海中心城區劃定的12處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包括外灘、老城廂、人民廣場、衡山路一復興路、南京西路、愚園路、新華路、山陰路、提籃橋、江灣、龍華、虹橋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總面積約27平方公裡。2005年,在郊區和浦東新區劃定的32個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總面積約14平方公裡。
  • 廣州20平方公裡歷史城區初步劃定
    舊城區作為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核心地區,其保護應該著眼於對「整體風貌格局」進行保護,而廣州市將對「核心區」人口進行逐步搬遷。昨天上午,廣州市舉行新聞通氣會,記者了解到,《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正納入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進行最後的修改完善。
  • 銅梁區啟動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
    華龍網6月23日10時52分訊 記者從銅梁區人民政府官網獲悉。日前,銅梁區人民政府印發《銅梁區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末全面完成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進一步加強我區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
  • 渝中區全力打造歷史文化風貌區
    保護原址保護與原貌重現相結合一直以來,我區著眼重現傳統巴渝風貌、體現明清移民特色、展現抗戰陪都風格以及彰顯開埠建市、西南大區風採,修舊如故推動東華觀藏經樓、巴縣衙門、聚興誠銀行等67處文物保護,升級打造「最美街道」中山四路,提速建設十八梯、山城巷、李子壩等風貌區,保護提升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原址修復湖廣會館、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推動「母城」歷史風貌細膩還原
  • 傳承歷史文脈 渝中區全力打造歷史文化風貌區
    近年來,我區不斷深化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內在統一的認識,紮實推進傳統風貌街區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原址修復湖廣會館、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推動「母城」歷史風貌細膩還原。目前,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已建成,ABC區預計年底完工;白象街傳統風貌區主體基本完成,文物修復年底完工;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部分區域已建成開放運營,預計年底完工。
  • 重慶主城劃定28個歷史文化街區和風貌區
    央廣網重慶11月25日消息(記者吳新偉)記者從重慶市規劃局獲悉,該市主城區目前劃定28個歷史文化街區和風貌區,明年上半年將有十八梯等5個片區陸續開放。據介紹,目前,全國共有133座歷史文化名城,分布在全國7個片區,西南地區有20座,重慶位列其中,並且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西南片區牽頭城市。近日,在此間召開的中國名城委學術研討會上,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智亞說,明年向市民開放的歷史文化街區包括渝中區十八梯、湖廣會館東水門街區、南岸區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片區、巴南區豐盛古鎮和木洞老街。
  • 福州公示西湖、洪塘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
    7月24日,福州市資規局官網公示《福州市洪塘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和《福州市西湖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洪塘歷史文化風貌區規劃定位為聽儒林閩劇、品茉莉糕餅、描脫胎漆器、做篦梳油傘等傳統民俗活動和手工藝體驗聚集的、地域文化凸顯的「最福州」體驗地。
  • 民盟上海市委:推進上海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整體保護
    為此,該提案建議,上海要加強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價值的認知和保護宣傳,重新評估和修訂《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並對部分歷史文化遺產儘快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面臨較大挑戰民盟上海市委在這份提案中指出,老城廂記錄著上海700多年的建城史,是體現上海城市歷史文脈和文化特徵不可或缺、獨一無二的組成部分。然而近年來,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卻面臨著比較大的挑戰。
  • 外灘入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為上海唯一入選街區
    在此次活動上,「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產學研實習基地」和「黃浦區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委員會」同時揭牌成立。       6月13日,是第十個中國「文化遺產日」。長期以來,上海一直重視保護工作,對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工作明確提出要「建立最嚴格的保護制度」。       通過長期努力,上海已形成由「文物、優秀歷史建築—風貌保護道路—歷史文化風貌區」共同構成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歷史遺產保護體系。
  • 關於《深圳市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政策解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用五年左右時間,完成所有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方案》,要求2019年底前各地建立起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的長效機制。
  • 《東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 劃定8處歷史文化街區
    《規劃》內容顯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包括歷史文化名城(市域)的總體保護、歷史城區的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的保護、文物古蹟與歷史建築等4個層次和東莞歷史城區、東莞歷史文化街區2個重點。同時劃定了歷史城區180公頃的規劃範圍及8處歷史文化街區。
  • 上海市長寧區政協關於「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重點課題調研
    愚園路1320號大院內的11幢老洋房都是20世紀20年代左右建造的,總建築面積8025平方米,其中數幢列入上海優秀近代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為進一步發展長寧金融產業,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2016年年底,這裡被打造成「長寧金融園」。
  • 「十八梯」風貌區首開區年底開街
    今(26)日,上遊新聞記者從渝中區獲悉,「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目前正在順利推進當中,其5000平方米的首開區主體建設已完工,現已進入內外裝修階段,今年年底就將和市民見面。在「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築工地,上遊記者看到,風貌區的建設正在順利進行中,重慶十八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張蜀寶介紹,風貌區建設共分為5個區域, 分2期進行建設,其中,首開區的主體建設現已完工,年底將會開街迎客。
  •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
    二、規範劃定和確定工作  在普查工作的基礎上,參照《歷史文化街區劃定標準(參考)》(附件)、《歷史建築確定標準(參考)》(詳見建辦規函[2016]681號文件附件5),及時劃定符合標準的歷史文化街區、確定符合標準的歷史建築。歷史文化街區須經省(區、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歷史建築須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今年確保完成工作比例不低於60%。
  • 武漢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保護規劃已編制完成
    昨日從武漢市國土規劃局獲悉,武漢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的保護規劃及實施性規劃已編制完成,針對武漢歷史文化空間的保護將有硬槓槓。  在2013年武漢市政府公布江漢路及中山大道片、青島路片、「八七」會址片、一元路片、曇華林片、首義片、農講所片、洪山片、青山「紅房子」片、珞珈山片、大智路片、六合路片、漢正街片、漢鋼片、龜山北片、顯正街片共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基礎上,此次保護規劃通過深度挖掘、增補,逐一細化了歷史街區、歷史遺蹟「紫線」劃定等保護要求。
  • 長沙現有5片歷史文化風貌區,對自然歷史人文景觀進行保護
    長沙現有5片歷史文化風貌區:嶽麓山歷史文化風貌區、小西門歷史文化風貌區、天心閣歷史文化風貌區、潮宗門歷史文化風貌區和開福寺歷史文化風貌區。嶽麓山歷史文化風貌區位於湘江西岸,東至橘子洲、南至靳江河南岸、西至桃花嶺山背、北至龍王港,總用地面積約48.6平方公裡。在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內,對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及歷史建築物、構築物進行保護,對橘子洲人文自然生態環境進行重點保護。
  • 上海多舉並下保護歷史風貌,越來越多老建築重煥青春
    這棟優秀歷史建築的華麗轉身,只是上海歷史建築和文化風貌保護的案例之一。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上海就採取了擴大歷史風貌保護區、搶救性保護街坊、普查50年以上建築等各種措施,多舉並下,延續城市文脈與記憶。保護歷史建築已成共識,與此同時,向來開風氣之先的上海,也正致力於讓更多歷史建築和街區,在新的時代重新煥發出活力。
  • 銀川鼓樓—玉皇閣被劃定為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是如何劃定的?所謂歷史文化街區,是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我國正式提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是在1986年。2017年,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的通知》中,對歷史文化街區劃定提出參考標準。
  • 主城28個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風貌區,其中十八梯等5個片區明年上...
    「對於歷史文化建築,不僅要保護傳承,還要有創新發展。」11月23日,中國名城委貫徹十九大精神學術研討會暨2017年西南片區會議,在合川區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在主城目前劃定的28個歷史文化街區和風貌區中,明年上半年將有十八梯等5個片區部分開放。
  • 寶安區打造「連片舊村+歷史風貌區保護活化」城市更新項目,金蠔...
    一個規劃研究範圍約3.1平方公裡,涉及13個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全市規模最大的城市更新項目終於浮出水面。金蠔小鎮重點更新單元擬拆除範圍面積約為1.4平方公裡,包含沙井古墟歷史風貌區約23公頃。在「雙區」戰略、會展新城建設等外在拉力,以及歷史文化保護內生推力的雙重動力下,金蠔小鎮將通過城市更新和歷史活化,打造濃縮鵬城歷史與精神的海洋人文中心、粵港澳的文化名片和深圳西部城市新客廳。區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