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28個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風貌區,其中十八梯等5個片區明年上...

2021-01-09 上遊新聞

「對於歷史文化建築,不僅要保護傳承,還要有創新發展。」11月23日,中國名城委貫徹十九大精神學術研討會暨2017年西南片區會議,在合川區舉行。

記者從會上獲悉,在主城目前劃定的28個歷史文化街區和風貌區中,明年上半年將有十八梯等5個片區部分開放。

據介紹,目前全國共有133座歷史文化名城,分布在全國7個片區,西南地區有20座,重慶位列其中,並且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西南片區牽頭城市。

會上,重慶市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智亞說,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慶主城目前已經劃定28個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風貌區,其中有5個將在明年上半年部分向市民開放,包括渝中區十八梯、湖廣會館東水門街區、南岸區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片區、巴南區豐盛古鎮和木洞老街。

市規劃局表示,目前包括北碚金剛碑、渝中區大禮堂馬鞍山片區、磁器口外圍風貌區等6個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風貌區,計劃將在明年初啟動保護改造。另外明年我市還將出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系列法規,繼續開展全市歷史街區和建築普查,通過將其劃定為核心區、建控區、保護區等,分門別類實施各項保護措施來保留城市文化脈絡。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重慶主城劃定28個歷史文化街區和風貌區
    央廣網重慶11月25日消息(記者吳新偉)記者從重慶市規劃局獲悉,該市主城區目前劃定28個歷史文化街區和風貌區,明年上半年將有十八梯等5個片區陸續開放。據介紹,目前,全國共有133座歷史文化名城,分布在全國7個片區,西南地區有20座,重慶位列其中,並且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西南片區牽頭城市。近日,在此間召開的中國名城委學術研討會上,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智亞說,明年向市民開放的歷史文化街區包括渝中區十八梯、湖廣會館東水門街區、南岸區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片區、巴南區豐盛古鎮和木洞老街。
  • 5個歷史文化街區和風貌區明年上半年部分開放
    23日,中國名城委貫徹十九大學術研討會暨2017年西南片區會議在合川舉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重慶主城區劃定的28個歷史文化街區和風貌區,明年上半年將有5個部分向市民開放。找尋老重慶的記憶重慶的歷史文化悠久,擁有豐富的歷史底蘊。1986年,重慶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2013年,重慶成為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西南片區牽頭城市。
  •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又有「新動作」!兩大功能區明年開街 7家主力品牌...
    12月18日,在「攜手新天地·共贏十八梯」重慶十八梯主力品牌籤約發布會上,國內領先的媒體娛樂產業集團華人文化集團、司曙旅行空間首家旗艦店等7家主力品牌代表與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籤訂了入駐合作協議,將在未來發展中,與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攜手共譜新篇章。渝中區政府副區長蔚傳忠出席。
  • 「母城」文化濃:重慶渝中5面打造12個傳統風貌街區
    擁有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中山四路歷史文化街區、李子壩歷史文化街區等3處歷史文化街區;以及9處傳統風貌區: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白象街傳統風貌區、重慶古城牆遺址傳統風貌帶、打銅街傳統風貌區、山城巷及金湯門傳統風貌區、大禮堂傳統風貌區、大田灣及勞動人民文化宮傳統風貌區、魯祖廟傳統風貌區、飛機碼頭—燕子巖—枇杷山傳統風貌區。
  • 「十八梯」風貌區首開區年底開街
    今(26)日,上遊新聞記者從渝中區獲悉,「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目前正在順利推進當中,其5000平方米的首開區主體建設已完工,現已進入內外裝修階段,今年年底就將和市民見面。在「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築工地,上遊記者看到,風貌區的建設正在順利進行中,重慶十八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張蜀寶介紹,風貌區建設共分為5個區域, 分2期進行建設,其中,首開區的主體建設現已完工,年底將會開街迎客。
  • 十八梯,新風貌!
    日前,在文化和旅遊部產業項目服務平臺第二十二期精品項目交流對接會暨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產業重點項目推介會上,渝中區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攜十八梯傳統風貌區亮相,集中展現重慶母城文化展示區的發展前景。作為市、區重點建設項目,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現已進入全面建設衝刺階段,該項目核心區域——傳統文化體驗區(AB區)及國潮文創體驗區(C區)主體建築已經完工。
  • 青瓦紅磚吊腳樓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裡尋老重慶「味道」
    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施工方中建八局了解到,該項目ABC區外立面裝飾已完工,一片傳統風貌建築群已成形。俯瞰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中建八局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經理武波介紹,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分為ABCDE區,佔地面積約88畝,建築面積約16萬平方米。其中,ABC區為核心區,包含樣板示範首開區,DE區為協調區。不少建築外牆裝飾採用特色的青磚、紅磚砌築,還有竹編牆、白灰牆。
  • 十八梯重生 老重慶再現
    城市在逐漸地發展,而十八梯仍舊在以它特有的形式存在著,漸漸沒落成為市中心的貧民窟,逐漸被遺忘在城市繁華之中。  2016年5月17日,市規劃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暨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劃定為主城區28個傳統風貌片區之一。
  • 新華社丨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完成主力品牌首次籤約
    新華社消息,近日,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主力品牌正式完成了首次籤約。華人文化、司曙旅行圖書館、十八梯劇院、TIMS 咖啡、北山懷石、萬孚樓、小洞天酒樓等7家品牌商家順利籤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這也是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次對外發布入駐商家陣容。
  •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現對外徵集「十八件」「十八味」
    如果要選出其中的「十八件」和「十八味」與十八梯形成微妙契合,並作為十八梯的招牌產品和文旅體驗的焦點,你希望是哪些?日前,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對外發布了「十八件」和「十八味」的「徵集令」,一時間吸引到無數市民目光。
  • 青磚黛瓦、堂壩老院……32棟歷史建築保護修繕 傳統風貌區馬鞍山...
    大溪溝街道供圖 華龍網發馬鞍山傳統風貌區作為重慶市28個傳統風貌街區和渝中區10個傳統風貌區之一,從2017年7月20日啟動修繕以來,即將揭開新的面紗。11月26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跟隨渝中區委網信辦「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了這裡。
  • 重慶恢復傳統風貌街區 讓歷史文脈綿延相傳
    老街區的保護和恢復又有哪些難點?  它們將是城市的「名片」  主城區劃定28個傳統風貌片區  「重慶是中國最有性格的城市之一,粗礪,磅礴又市井,精巧……那種民居和山勢的水乳交融,人和街道的和諧互動,以及山水格局蘊含的巨大張力,震撼人心。」  前段時間,《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發了文章《下浩老街:長江南岸的舊重慶》。
  • 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文旅沙盤模型
    項目名稱: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委託:客戶項目地址:重慶市製作時間:2020年副標題:讓觀者最為直觀的了解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的建築結構、環境風格以及商業氛圍。,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是杭州新天地集團搶灘重慶的頭號作品,項目用地面積約88畝,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總投資規模超過20億元。
  • 十八梯要「大變臉」,明年露真容!
    日前,在文化和旅遊部產業項目服務平臺第二十二期精品項目交流對接會暨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產業重點項目推介會上,渝中區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攜十八梯傳統風貌區亮相,集中展現重慶母城文化展示區的發展前景。作為市、區重點建設項目,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現已進入全面建設衝刺階段,該項目核心區域——傳統文化體驗區(AB區)及國潮文創體驗區(C區)主體建築已經完工。
  • 渝中:傳統風貌街區重塑母城記憶
    作為重慶母城,渝中區歷史悠久,文脈厚重,現存不可移動文物共149處(173個點),是全市的文物大區,也是首批全國文物工作先進區。近年來,渝中區不斷深化文化保護、利用、傳承與城市發展的內在統一,多措並舉推進傳統風貌街區建設,實現了舊城蝶變與歷史傳承、全域旅遊的和諧統一,也有了張杰輝這趟省心的「導遊」之旅。
  • 十八梯棚戶區改造年內結束 打造重慶歷史文化風貌街區
    重慶晚報訊 重慶晚報記者昨日從渝中區獲悉,較場口十八梯棚戶區改造年內將全部結束,新的十八梯將圍繞老山城文化,打造重慶歷史文化風貌街區。  十八梯曾經是連接重慶上下半城的必經之路,是老重慶的名片。由於房屋年代久遠,多為危舊房。
  • 十八梯兩大功能區明年開街
    據悉,本次籤約入駐的7個品牌包括文化體驗展示、特色文創、高端餐飲等業態,其中不乏「四首」品牌,將切實提升「母城」新消費供給質量。知名品牌籤約入駐「我們非常看重司曙旅行空間首家旗艦店的選址,歷時2年,最終確定落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
  • 渝中區全力打造歷史文化風貌區
    近年來,我區不斷深化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內在統一的認識,紮實推進傳統風貌街區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保護原址保護與原貌重現相結合一直以來,我區著眼重現傳統巴渝風貌、體現明清移民特色、展現抗戰陪都風格以及彰顯開埠建市、西南大區風採,修舊如故推動東華觀藏經樓、巴縣衙門、聚興誠銀行等67處文物保護,升級打造「最美街道」中山四路,提速建設十八梯、山城巷、李子壩等風貌區,保護提升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原址修復湖廣會館、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推動「母城」歷史風貌細膩還原
  • 傳承歷史文脈 渝中區全力打造歷史文化風貌區
    近年來,我區不斷深化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內在統一的認識,紮實推進傳統風貌街區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保護原址保護與原貌重現相結合一直以來,我區著眼重現傳統巴渝風貌、體現明清移民特色、展現抗戰陪都風格以及彰顯開埠建市、西南大區風採,修舊如故推動東華觀藏經樓、巴縣衙門、聚興誠銀行等67處文物保護,升級打造「最美街道」中山四路,提速建設十八梯、山城巷、李子壩等風貌區,保護提升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
  • 渝中區企業「探金」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探討合作機遇共謀發展先機
    {"title":"渝中區企業「探金」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探討合作機遇共謀發展先機",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yuzhongqu/yuzhongquxinwen/2020-12-18/3438861.html", "image":"", "sma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