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北京市教育

  概況

  〔基本情況〕

2007年各級各類學校校數、教職工、專任教師情況

 

學校數       (所)

教職工數        (人)

專任教師      (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培養機構(不計校數)                      

(168)

 

 

     1、普通高校

(50)

 

 

     2、科研機構

(118)

 

 

(二)普通高等學校 

79

124799

54586

     1、本科院校

58

110183

47331

     2、專科院校 

21

11534

5327

          其中:職業技術學院                                           

20

11211

5108

     3、其他機構(點)(不計校數)

(10)

3082

1928

                       其中:獨立學院

(4)

1329

789

(三)成人高等學校 

29

3693

1590

(四)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50

7683

3099

二、中等教育 

863

95158

62649

   (一)高中階段教育

502

95158

32875

      1、高中

328

73945

20333

          普通高中

328

73945

20333

          成人高中 

 

 

 

      2、中等職業教育

174

21213

12542

          普通中專

41

6194

3089

          成人中專

11

749

333

          職業高中 

76

9961

5750

          技工學校 

46

4086

3187

          其他機構(教學點)(不計校數)

(16)

223

183

   (二)初中階段教育 

361

 

29774

      1、普通初中 

361

 

29774

      2、職業初中

 

 

 

      3、成人初中 

 

 

 

三、初等教育 

1235

60973

48192

   (一)普通小學 

1235

60973

48192

   (二)成人小學 

 

 

 

         其中:掃盲班 

 

 

 

四、工讀學校 

6

364

233

五、特殊教育 

24

1099

782

六、學前教育 

1306

30465

17013

註:普通高中的教職工數中包含普通初中的教職工數。

2007年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         

 

畢業生數                     (人)

招生數            (人)

在校生數             (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 

53207

65677

189185

博士

10675

14259

53527

碩士

42532

51418

135658

   (二)普通本專科

141990

157387

578206

本科

97437

113961

447467

專科

44553

43426

130739

   (三)成人本專科

100627

110041

311765

本科

49368

57808

161560

專科

51259

52233

150205

   (四)其他各類高等學歷教育                                           

 

 

 

      1、在職人員攻讀博士、碩士學位

 

16878

49169

      2、網絡本專科生

622805

850359

2249862

本科

256732

306981

889413

專科

366073

543378

1360449

      3、學歷文憑考試 

17516

 

1602

      4、其他

 

 

 

二、中等教育 

274969

255653

835167

   (一)高中階段教育 

166287

143881

502208

      1、高中

78408

71590

243818

          普通高中 

78408

71590

243818

          成人高中 

 

 

 

      2、中等職業教育

87879

72291

258390

          普通中專 

30936

21560

98410

          成人中專 

4694

8060

15553

          職業高中

24951

20637

73860

          技工學校 

27298

22034

70567

   (二)初中階段教育

108682

111772

332959

      1、普通初中

108682

111772

332959

      2、職業初中

 

 

 

      3、成人初中

 

 

 

三、初等教育

112332

109203

666617

   (一)普通小學 

112332

109203

666617

   (二)成人小學 

 

 

 

         其中:掃盲班

 

 

 

四、工讀學校

444

516

920

五、特殊教育 

1384

864

7473

六、學前教育 

70681

83969

214423

註:特殊教育學生數中包括普通中小學隨班就讀的學生。

2007年各級各類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 

 

()業生數()

註冊生數            (人)

          

3222173

1969357

一、高等教育 

564391

448829

   (一)研究生課程進修班             

26923

20807

   (二)自考助學班                

48849

241689

   (三)普通預科生            

 

2453

   (四)進修及培訓                   

488619

183880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62953

26563

               崗位證書培訓                    

52119

26239

二、中等教育

2657782

1520528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214639

161689

               崗位證書培訓                    

213305

128586

   (一)中等職業教育            

72714

34837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23929

13704

               崗位證書培訓                    

17892

4239

   (二)職業技術培訓機構           

2585068

1485691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190710

147985

               崗位證書培訓                    

195413

124347

2007年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基本情況       

 

學校數(所) 

畢業生數(人) 

招生數(人)        

在校生數(人) 

教職工數(人) 

專任教師(人) 

另有其他學生數(人)

一、民辦高等教育 

 

 

 

 

 

 

 

        (一)民辦高校

9

13360

17731

59078

6910

3064

52260

                           本科學生

 

800

2469

8552

 

 

 

                           專科學生

 

12560

15262

50526

 

 

 

        (二)獨立學院(不計校數)

(4)

 

5278

15767

1329

789

387

                           本科學生

 

 

5278

15767

 

 

 

                           專科學生

 

 

 

 

 

 

 

       (三)民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7683

3099

213132

二、民辦中等教育 

 

 

 

 

 

 

 

   (一)高中階段教育

99

7488

8036

28764

5048

2990

 

   1.民辦普通高中 

76

6003

6245

22478

3673

2295

 

   2.民辦中等職業教育 

23

1485

1791

6286

1375

695

615

   (二)初中階段教育  

16

5306

6722

18749

 

 

 

   1.民辦普通初中 

16

5306

6722

18749

 

 

 

   2.民辦職業初中  

 

 

 

 

 

 

 

三、民辦普通小學 

19

2402

4513

21643

1374

907

 

四、民辦幼兒園 

343

13026

17648

49085

8934

5050

 

 另有:民辦培訓機構(不計校數)  

(1796)

 

 

 

31067

13920

768690

     註:1另有其他學生數包括:學歷文憑考試學生、自考助學班學生、預科生、進修及培訓學生數;

 

         2、民辦普通高中的教職工和專任教師數中包含民辦普通初中的教職工和專任教師數;

 

 

         3()內數據為不計校數。

 

 

 

 

 

 

 

  〔總體工作完成情況〕年內,北京市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制度進一步完善,妥善解決「小升初」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高中階段教育計劃招生11萬人,普通高中實際錄取9.3萬人。參加高考人數近11萬人,普通高等學校實際錄取 80 859 人,錄取率為73.6%。市屬高校實際錄取本科生42 825 人,高職生 38 462 人,碩士研究生 5 943 人,博士研究生548人。成人高等教育共有107所高校在京招生,計劃招生84 915 人,市屬高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計劃招生 44 100 人。

  〔教育體制改革〕繼續將示範高中部分招生計劃分配到初中校,分配比例由上年的3%提高到6%,並擴大到全市18個區縣65所示範高中校。擴大高職教育自主招生試點院校和招生規模,試點院校由上年的3所增加到10所,並重點向農村戶口考生傾斜。探索高等教育多元化人才選拔途徑,擴展中等職業教育服務面向,在北京市交通學校等9所中等職業學校進行招收未升學高中畢業生試點。鼓勵區縣及學校如期完成中小學辦學體制改革試點校轉制工作,在經費和人員安置等重點問題上給予政策支持,確保平穩過渡。

  〔教育法制工作〕修訂《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開展《北京市教育督導條例》調研,啟動《北京市中小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修訂工作,完成《考試法》等法規草案的意見徵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做好執法監督,對2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1所民辦學校實施行政處罰。

  〔教育資助工作〕設立普通高中人民助學金,制定中專生均定額標準。成立北京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推進完善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建設。在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就讀的家庭困難學生能夠享受飲用水、洗澡和電話費用專項補貼,8.1萬名學生受益。暢通北京地區高校「綠色通道」,9 224 名公辦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藉助「綠色通道」開始大學生活。通過在部分區縣舉辦宏志班和宏志中學、設立宏志獎學金及普通高中人民助學金等方式,支持和鼓勵普通高中貧困學生完成學業。配合勞動保障部門全面啟動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全市大中小幼128.8萬名學生參保,做到應保盡保。

  〔學校安全穩定工作〕採取措施穩定食堂飯菜價格,對學生食堂給予臨時補助,為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臨時生活補助。持續進行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推動「平安奧運」建設。參與全市網吧集中整治,妥善處置不穩定事件。深化高校科技創安工程,啟動高校校園警備工作站建站工作,規範中小學幼兒園校園安全技術。妥善處理京誠學院學生罷餐、藍旗營小區信訪等突發事件,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和應急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教育督導工作〕加強教育督導制度建設,制定加強和改進教育督導和教育評價工作若干意見。進行「初中建設工程」和「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鍊」專項督導檢查。推動九年義務教育發展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監測督導,啟動市屬中專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網上監測系統並進行綜合督導,探索職業院校和民辦高等學校專項督導檢查工作模式。發揮教育督導員民主監督作用。

  〔素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分層次進行。各學段逐漸形成有效德育載體,小學生傳唱「新童謠」,初中學生開展「尋找身邊道德榜樣」實踐活動,高中學生推廣「模擬聯合國」活動等。推進黨的十七大精神進課堂,舉辦首都百萬大學生同上一堂課系列講座,舉辦2007年首都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積極搭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建立研究生實習實踐與創新創業基地。

  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首次舉辦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賽,讓群眾了解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制定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實施意見,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鍊活動時間。舉辦籃球等60餘項學生體育競賽,參與學生幾萬人次。加強高校軍事課教學,確保學生軍訓質量,全市近30萬大中學生參加軍訓。

  藝術教育逐漸形成品牌。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藝術活動。近百萬中小學生參加北京市學生藝術節活動,10萬大學生參加第二屆北京大學生藝術展演,1 000 多場次的「民族藝術」、「高雅藝術」進校園。促進國際文化交流,3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在京參加「我眼中的2008北京奧運」國際青少年畫展,20多個國家的表演團隊參加「北京王府井國際青少年音樂節」,選派10支團隊分別赴國外參加中俄文化年、中美文化年等國際交流活動。

  校外教育資源形成合力。確定22個市屬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對中小學生集體參觀實行免費,組織全市近百所中小學校2萬餘名學生參觀。利用寒暑假開展「陽光少年行動」系列主題活動。

  〔奧林匹克教育〕發揮「奧林匹克示範校」的輻射功能,使奧林匹克教育走進山區、走進鄉村、走進城市的每個社區,形成790所中小學校共享奧林匹克教育資源的良好態勢。積極推進「同心結」交流活動,在209所「同心結」學校中,120所中小學校建立姊妹校關係, 使世界少年兒童因北京奧運聯結到一起。開展全員體育和德育教師培訓,至年底,完成培訓任務60%。積極開展中小學生環保教育,推進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在高校,奧運志願者報名達47萬人,志願者通用培訓、賽會志願者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等陸續展開。

  〔教育交流與合作〕擴大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強首都教育影響力。積極擴大來華留學生規模,選擇27所中央在京院校和16所市屬院校進行外國學生與學者獎學金項目試點,2 400 名外國留學生獲得獎學金。促進漢語國際推廣工作,開拓海外漢語市場,加大向國外派遣教師力度,落實 1 500 萬元漢語國際推廣專項經費。舉辦2007年北京國際教育博覽會,不斷擴大首都教育國際影響力。與香港大學校長會共同舉辦第二屆京港大學校長高峰論壇。組織「北京高校優秀港澳臺學生赴西部社會實踐」和「2007京港澳青少年與奧運同行北京夏令營」、「2007海峽兩岸高中生北京長城夏令營」等活動,促進京港澳臺青少年溝通與交流。

  〔教師隊伍建設〕樹立師德楷模,注重師德建設。授予北京市十一學校甘蘭佑等20名教師「孟二冬式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在教育系統廣泛宣傳師德楷模先進事跡。繼續開展「綠色耕耘」、「春風化雨」、「金色種子」、英語教師專項培訓,培訓各類教師 4 000 人次。選派1 000 名優秀城鎮教師赴13個區縣農村中小學全職支教。重點建設10個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基地,支持專業創新團隊和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成長,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繼續實施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遴選拔尖創新人才、創新團隊及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經費1.5億元。

基礎教育

  〔綜述〕2007年,北京市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中小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比原標準提高51%,市級補助區縣公用經費定額2.02億元。投入19.18億元支持區縣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改造基礎設施等項目。投入1.9億元用於「兩免一補」市級補助經費,對城八區公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雜費,其中農村戶口學生免收教科書費,該政策惠及城八區公辦學校近40萬中小學生。

  推行多項補免政策,支持殘疾學生完成學業。改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加快北京市盲人學校和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校舍改擴建工程。加強流動人員自辦學校安全管理,做好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

  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確立實施高中新課改基本策略,明確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師資培訓、學生選課指導等方面的主要任務。

  著手構建0至6歲託幼一體化體系,提高0至3歲教育質量。召開加強農村學前教育工作現場會,關注農村學前教育、殘疾兒童教育以及低收入家庭兒童的教育。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推進「四個傾斜」(即:向農村傾斜、向不發達地區傾斜、向基礎薄弱學校傾斜、向弱勢群體傾斜)的總體思路。啟動小學規範化建設工程,連續五年每年重點改造100所小學,到2012年底,使全市小學辦學條件在主要項目上基本達到均衡。市級投入3.8億元對城鄉200所中小學進行改造,使其達到新頒辦學標準。將10個遠郊區和朝陽、海澱農村地區中小學300餘所廁所改造成水衝式,9月1日開學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加強學生電子學籍管理,為全市約135萬中小學生建立電子學籍檔案,有效控制「小升初」跨區流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制定並實施《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程實施方案》,確定「加強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德育」、「建設義務教育新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和課程資源體系」等8個子工程及主要措施。「綠色耕耘」、「春風化雨」計劃、金色種子計劃共培訓各類教學人員 4 000 人次。解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所需經費、教學設備等問題,下達 7 000 萬元市級課程改革研究項目經費,落實 2 000 萬元。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確立實施高中新課改基本策略,明確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師資培訓、學生選課指導等方面的主要任務。制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實施方案等十餘項指導性文件,近萬名高一年級教師參加通識培訓,課改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辦學體制改革〕深化中小學辦學體制改革試點,下發《關於做好規範中小學辦學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於對終止辦學體制改革試點學校給予支持政策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各區縣規範辦學體制改革試點校規劃初步完成,其中,一所學校停止招生、三所學校調整收費政策。至年底,批覆五所學校終止辦學體制改革試點,並轉為公辦。

  〔中考中招改革〕擴大試行示範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的實驗工作,將指標分配比例由上年的3%提高到6%,享受指標分配並進入示範高中的學生1 100 餘名。燕山地區實現初中畢業生除考入外區示範高中外,其他所有學生均可升入本區示範高中,接受優質教育。

  〔學生管理工作〕為全市135萬中小學生建立電子學籍檔案,數據完整率已達到96%。落實「獎、助、貸」制度,體現向農村傾斜、向弱勢群體傾斜政策,關注邊遠及經濟欠發達區域貧困學生。增加宏志獎學金受獎比例,獎勵面從1997年設立之初每年獎勵500名,擴大到獎勵 4 000 名。截至2007年,全市共獎勵高中貧困學生2.3萬名,資助款1 150 萬元,年獲獎面佔高中在校生1.55%。

  〔特殊教育〕有步驟開展「培智學校中度弱智課程設置方案」研究。對23所特殊教育學校配備教學和康復設備進行績效考評。組織首屆隨班就讀優秀學校評選工作和隨班就讀學生論文大賽評比活動。以市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中心為依託,對特教工作幹部和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在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模擬帕運會活動。

  〔民族教育〕年內,市教委投入 2 011.64 萬元改善西城區民族小學等17所民族中小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評選活動。委託市教育學院舉辦首屆民族學校校長高研班 。完成在北京農大附中、懷柔紅螺寺中學擴大內地新疆班招生工作。2007年,通州潞河中學、順義楊鎮一中、朝陽和平街一中、昌平二中、北京農大附中和懷柔紅螺寺中學六所學校招收內地新疆高中班學生 1 725 名。截至9月,西藏中學成立20年共培養13屆 1 135 名初中畢業生,16屆 2 343 名高中畢業生,其中有24人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有 1 500 多名學生大學畢業後返回西藏參加工作。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綜述〕圍繞首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推動各行業、各地區人力資源開發,推進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學習型城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實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工程,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布局調整,制定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十個重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對市區縣10個重點實訓基地進行績效考評。支持實訓基地與社會服務、科技開發、技術推廣相結合,增強綜合服務能力。深化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在動漫、會展專業開展「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試點。舉辦職業技能競賽,加強技能型人才培養。

  實施首都郊區新型農民行動計劃,改善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辦學條件,加強100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成人文化學校建設,擴大和完善區(縣)、鄉(鎮)、村三級數位化遠程教育網絡。

  召開北京市建設學習型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未來三年首都學習型城市建設目標和任務。舉辦「迎奧運首都市民終身學習日」活動;創建北京學習型城市網站,初步建成全市終身學習重點遠程教育網絡服務平臺;開辦「2007?北京周末社區學習大講堂」和「首都市民大講堂」,組織高校教師走進社區講授科學文化知識。

  組織20餘所重點職業學校與英國、德國職業教育赴北京考察團進行洽談,積極發展合作項目。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課程、教材、教學方法,在開發與國外職業教育相銜接的國內學習、國外實習的教學模式等方面取得初步合作意向。

  〔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實施培養和造就首都郊區社會主義新型農民行動計劃。整合基礎教育資源,進一步改善區(縣)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及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辦學條件,配合市農委100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重點進行村成人文化學校建設,使之達到示範級村文化技術學校標準。組織專家對20所鄉鎮成人學校進行視導評估。推動農村地區數位化遠程教育的普及,擴大和完善區(縣)、鄉(鎮)、村三級數位化遠程教育網絡。發揮職成教資源優勢,全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動員全市各中等職業學校、成人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積極參加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對農民開展各種實用技術培訓達50萬人次。

  〔重點學校建設〕通過布局結構調整,加大資源重組、資產盤活的力度,保證教育資產不流失,使優質教育資源向重點學校集聚。1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市園林學校、北京市懷柔區第一職業高中、北京市商務科技學校、北京市電氣工程學校、北京市外貿學校、北京市密雲縣職業學校等七所學校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6月,市教委組織專家組對北京市自動化工程學校、北京市商務管理學校、北京市經濟管理學校三校進行國家級重點學校建設視導和評估工作。10月,對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進行省部級重點校建設視導和評估工作。

  〔專業建設〕調整學校的專業結構布局,批准43所中職學校新增和調整78個專業(專門化),並列入招生計劃。實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工程》,加快提高職業學校實訓基地裝備水平。制定汽車運用與維修等10個重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對2006年全市重點建設的10個達到較高水平的市級、區縣級重點實訓基地進行績效考評,取得較好的成果,進一步推動了實訓基地的建設。

  〔改革成人中等學歷教育教學模式〕在重點職業學校中確定51所中等職業學校22個重點專業開展「技能+基礎」成人學歷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試點,面向企業在職人員、農村勞動者和外地來京務工人員招生。組織專家編寫語文、數學、英語三門文化基礎課考試大綱和教材,指導試點學校開展培訓工作。

  〔職業技能訓練〕舉辦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工電子、計算機應用、烹飪、服裝設計與製作五個專業大類職業技能競賽。邀請行業企業專家與專業教師組成評判與集訓工作組,編制預賽、集訓工作方案,組織學校師生進行預賽與集訓。組織職業學校代表團參加全國職業教育技能大賽,45名選手在汽車運用與維修、烹飪、計算機應用等項目獲獎牌總數25枚。其中一等獎5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11個。代表團獲得教育部頒發的「2007年全國職業教育技能大賽組織獎」。

  〔學習型城市建設〕建立北京學習型城市網站,初步建成全市終身學習重點遠程教育網絡服務平臺。投資900萬元,在東城、西城等六個城區社區學院建設區縣級遠程教育服務平臺,與市級平臺連結。編輯出版《建設首都學習型城市輔導讀本》及《北京學習型組織創建工作手冊》,舉辦區縣教委主任及主管職成教副主任的培訓班、「區縣創建學習型組織指導專家」培訓班及企業、街道主管負責人培訓班。指導各區縣結合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制定本地區建設學習型區縣實施規劃。制定創建學習型機關、學校、企業、社區、鄉鎮等評估指標體系,並制定相應實施細則。舉辦 「北京周末社區大講堂」、「首都市民大講堂」、「市直機關學習大講堂」、「網上大講堂」、「首都科學講堂」普及宣傳科學文化知識,舉辦「迎奧運,健康心理促和諧」活動,開展市民的心理調適教育。2007年該活動共組織100場講座,對社區幹部、社區老人、社區青少年等群體市民進行心理調適教育,18個區縣55萬市民受益。

高等教育

  〔綜述〕堅持內涵發展,增強服務能力。深入進行教育改革,啟動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工程,重點建設一批特色專業和緊缺專業,改革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優秀教學團隊和高水平教學隊伍建設步伐,增強高等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力;探索高校學分制收費改革試點,評選出150門市級精品課程,對7所高校進行本科教學預評估;推進高職「雙證書」教育試點,8所高職院校實現「單免」(學生考取資格證書免考理論知識內容)。

  注重產學研結合。開通「首都高校科技信息網」,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工程;支持9個技術轉移中心建設項目、9個大學科技園孵化孵育項目和38個發明專利實施轉化項目;新增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市屬市管高校15個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積極促進跨學科聯合、產學研聯繫、國內外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機制。

  加強畢業生就業工作。2007年,北京地區高等教育畢業生全員就業率達94.2%,比上年的93.46%提高一個百分點。共有 16 818 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比上年增加31.9%。5 459 名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就業,比上年稍有增加。首次安排316位高校即將畢業的博士、博士後到機關企事業單位掛職鍛鍊。首批123名高校畢業生到昌平、大興的62所中小學進行支教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大學生村官」報名踴躍,16 588 名高校畢業生報名,比上年增加五千餘人。規範民辦高等教育,出臺《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加強對全市民辦教育的指導與協調。重點對民辦學校招生、聯合辦學、增設和變更辦學地點等行為開展專項治理,清理、整頓。查處北京飛視影視藝術學院、北京生物研修國防科技學院、北京現代管理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學院的違法違規辦學行為。

   〔高等學校精品課程〕5月,北京市教委開展精品課程評審工作。共有75所高校384門課程申報參加精品課程評審,59所高校150門課程獲2007年度北京市級精品課程。其中本科課程129門,高職高專類課程21門。經教育部評審,90門北京高校課程獲得國家精品課程稱號,包括70門本科課程,1門高職課程,19門網絡課程。自2003年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以來,北京市共建設和評審了289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和613門市級精品課程,建立了「北京市精品課程資源網」,向社會免費發布北京市級精品課程、北京高等學校國家級精品課程資源。

  〔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月,北京市教委組織完成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立項評審工作。共有77所高等學校(本科院校57所,高職及獨立設置的成人院校20所)申報立項教材 1 531 項,其中本科以上層次教材1 373 項、高職(高專)層次教材158項。經評審,有582項教材被確認為2007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其中本科以上層次教材510項,高職(高專)層次教材158項。市教委對每項(本)立項教材給予1萬元資助。

  〔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月,北京市教委組織物理類、化學化工類、生物類、電子電氣信息類、力學類、機械類、計算機類、材料類、地學類、植物類、動物類、醫學基礎類、藥學類、經濟管理類、傳媒類、綜合性工程訓練中心16個類別的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申報評審工作。共有44所高校的72個實驗教學中心申報。經評審,清華大學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北京大學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等52個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北京市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並掛「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標誌牌。清華大學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等13個實驗教學中心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5至2007年,北京市共建設和評審了99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2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4月、10月,組織全國現代遠程教育公共基礎課北京考區統考(國家級考試)。推動成人高等職業教育「學分銀行」計劃,完成由市總工會職工大學與燕山石化集團首期三個專業100名學員的招生錄取工作,啟動所學習專業按技術等級進行學分當量計算的試點程序。進行燕化公司第二批100名學員招生階段(參加全國成人高考),在北汽集團首批試點招生工作有序展開(計劃100人)。組織召開在京18所網絡教育學院「進一步規範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專題研討會。

   〔高等職業院校建設〕8月,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兩所學校進入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項目。首批評審市級職業教育重點實訓基地建設項目25項,並向教育部推薦5項,獲批准3項。啟動市級高職重點建設專業計劃,首批評審認定公布49個高職專業為北京市高職重點建設專業。參與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工程,有12個專業團隊進入職業教育專業創新團隊。啟動專業教師實踐能力培訓,選派16位骨幹教師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SMC(中國)有限公司培訓。圍繞計算機軟體類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在8所院校2006級學生中選擇一千餘人進行試點,探索人才培養和課程開發新模式,帶動學校課程開發業建設。推進與北京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的合作,開展高職產學結合和「雙證書」教育試點,有8所學校實現「單免」,推進其他專業「雙證書」工作。嚴控高職教育專業審批,以專業設置為手段帶動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調整。年內批准新設18個專業,撤銷5個專業。研究高等職業教育彈性學習制度,開展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建設,開設校際選修課14門,6所院校4 000人參與選課。

撰 稿 張永凱
李 奕
邵和平
徐寶力
任 ??

審 稿 李 壑

相關焦點

  • 政府信息公開指南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教育部政府信息,進一步提高教育工作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以下簡稱條例)和《 教育部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實施辦法》有關規定,制定本指南。
  • 教育督導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紛紛召開省委常委會議、政府辦公會議,認真學習江總書記《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落實教育部「減負」電話會議精神,並廣泛動員社會、家庭、學校開展端正教育方向、明確教育思想的大討論,使全社會對「減負」工作取得了共識。特別是浙江和河南兩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學習江總書記《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和中央領導的批示時,從深層次分析了本省發生幾起事件的原因,研究制訂解決的措施。
  • 黑龍江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民族教育協作〕2007年,黑龍江省政府撥專款,省教育廳與省教育學院聯合舉辦了黑龍江省教育援藏日喀則地區校長和骨幹教師培訓班。   〔中小學德育教育〕2007年,黑龍江省教育廳認真落實教育部和黑龍江省關於和諧校園建設、創建安全文明校園的要求,從硬體、軟體兩方面著手,開展了安全和諧校園評選活動,評出省級安全和諧校園126個,其中有6所學校被推薦為和諧校園建設示範校
  • 高校科技及產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高校農業科技與教育聯盟網絡」建設的內容包括:國家宏觀政策信息發布,成果發布,項目的協調、策劃和論證,農業科技遠程教育培訓,專家諮詢,技術服務,遠程會診,人才信息服務,企業與產品展示,農業電子商務和國際交流等。主要服務對象為各級政府、涉農企業、各類教育培訓和科研機構、行業協會、農戶等。  組團參加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展覽會。
  • 政策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具體要求如下:  申請條件   高級研究學者:留學期限為3~6個月,申請者年齡不超過55歲,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骨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或教育部當年確定支持的創新團隊中的骨幹或「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及其他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教育部批准的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央國家機關
  • 12月24日 - 12月24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11年12月24日,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回顧總結我國繼續教育的成就與經驗,研究新時期繼續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舉措,全面部署推進繼續教育的各項工作,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繼續教育工作會議暨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建立30周年紀念大會。
  • 為燃燈者燃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出臺了《關於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從農村教師隊伍的補充、配備、培養、待遇保障和表彰獎勵等方面進行政策推進。在關注度最高的鄉村教師待遇問題上,教育部、財政部2013年還聯合印發通知,決定按「地方自主實施,中央綜合獎補」的原則對連片特困地區教師給予生活補助。而在此前此後相當長的時間裡,鄉村教師也不斷被相關政策頻頻提及。
  • ...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報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報告 2015-03-24 來源:教育部   為貫徹落實2012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幾項重點工作的通知
  • 留學資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選拔簡章及有關出國留學項目的詳細情況將在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網站(www.csc.edu.cn)上公布。   與往年相比,2005年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選派計劃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隨著高等院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劃》出國研修項目的啟動和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項目的擴大,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選派規模進一步擴大,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選派人數最多的一年。
  • ...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百問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財政部、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畢業生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暫行辦法》要求,各地要抓緊研究制訂本地所屬高校畢業生面向本轄區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辦法。地方所屬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是否可以獲得學費補償或國家助學貸款代償,以及如何申請辦理補償或代償等,請向學校所在地政府有關部門查詢。  13.
  • 4月14日 - 4月14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來自美國各地1500多名從事漢語教育的各界人士出席。全美中文大會由美國大學理事會和亞洲協會主辦,是以推廣漢語教育和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為主要內容的大規模語言會議。  △教育部在北京召開直屬機關創先爭優活動座談會,總結交流教育部直屬機關圍繞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有益經驗和有效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的創先爭優活動。
  • 語言文字工作簡報 第177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長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關心重視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我區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了新時期黨的民族語言文字政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以及《西藏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規定》,使廣大藏族人民群眾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言文字的權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 2020年度國檢湖南省政府門戶網站名列全國前茅
    共檢查政府網站328個(含153個門戶網站),佔全國正在運行的政府網站總數的2.3%,總體合格率91.8%。由湖南日報社代運維的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綜合排名全國第三名。 92個地方政府門戶網站中,廣東、北京、湖南、四川、安徽、吉林6個省級政府門戶網站和茂名、密雲、合肥3個市(區)政府門戶網站得分靠前,江西、重慶、貴州、內蒙古、陝西、浙江、廣西7個省級政府門戶網站和廣元、長沙2個市級政府門戶網站得分較高。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安徽、廣東、重慶7個地區的省、市、縣三級政府門戶網站均達到良好。
  • 來了,2018年教育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公布
    》(以下簡稱《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制。實行重大決策預公開制度,通過多種方式擴大公眾參與渠道,《學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教育部規章、規範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擬保留清單》等重要決策事項在門戶網站「徵求意見」專欄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收集意見建議1800餘條,根據反饋情況修改完善後另行發布。
  • 6月14日 - 6月14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   2010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到清華大學調研創先爭優活動。   2009年6月14日,教育部、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支持青海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合作協議》籤字儀式,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教育部部長周濟、青海省省長宋秀巖以及教育部和青海省有關方面負責人出席籤字儀式,青海省副省長吉狄馬加主持會議,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宣讀了協議。
  • 1月26日 - 1月26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11年1月26日2011年全國教育宣傳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袁貴仁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切實加強和改進教育宣傳工作,努力開創教育宣傳工作新局面。會議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就是各地教育部門要高度重視宣傳工作,通過抓宣傳工作推動教育改革發展。
  • 邢臺巨鹿教育網獲評全國區縣教育門戶「百佳網站」
    邢臺巨鹿教育網獲評全國區縣教育門戶「百佳網站」2013-09-06 23:52:36來源: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孫利輝)日前,教育部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教育門戶網站評選活動」結果揭曉,邢臺巨鹿教育網從參評的1300多家網站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全國區縣級教育門戶「百佳網站」,是邢臺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教育網站。
  • 北京市政府國際版門戶網站上線運行
    北京八語種打造國際化網上服務平臺 市政府國際版門戶網站上線運行近日,市政府國際版門戶網站上線運行。市政府國際版門戶網站圍繞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以服務型網站為定位,打造集信息發布、公共服務、諮詢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一站式、多語種網際網路國際化服務平臺,助力首都新開放,展現首都新形象。網站從用戶需求出發,面向來京以及關注北京發展的外國人和外國投資者,推出投資、工作、留學、生活、旅遊五大主題板塊。
  • 關於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做好省政府門戶網站
    結合政府機構改革後有關部門職能的調整變化和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的新情況,為切實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做好省政府門戶網站內容保障工作,經省政府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  政府網站是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應用信息技術履行職能的重要形式,是政府在網際網路上建立的信息和便民服務的綜合平臺。
  • 對100個中國政府網站發起攻擊的到底是不是個野雞組織?
    1 月 24 日,某安全公司在其公眾號上表示,發現「匿名者」組織通過 YouTube 發布視頻,稱將於 2 月 13 日針對中國政府網站採取行動,還囂張地留下了 100 個中國政府網站的網址。 YouTube視頻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