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1日訊 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羅曉明在採訪中說起了自己隨訪三年的一個病人:這個男孩來看病時,12歲半,身高1米58,但骨齡已經14歲,根據骨齡預測成年身高只有1米67,生長潛力已經不大,但他在沒有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只是靠著運動一年就長高了整整8釐米,目前身高已經1米73。
究竟是怎樣一份運動長高清單,記者聯繫到孩子的媽媽趙晨(化名),打聽到了這份運動處方,也許很多家長都想馬上收藏。
兩年沒長個,預測1米67
孩子他媽真急了
趙晨(化名)的兒子小彬今年初三,身高1米73,在班級裡身高算中等。但在前兩年,小彬的身高卻讓趙晨很擔心。
「我們孩子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身高還挺好的,學校體檢每年都長高5釐米左右。到了五年級,我發現他幾乎沒怎麼長個。」趙晨說,「我當時也諮詢了一下寶爸寶媽,大家都覺得男孩子以後還會長的,就沒太在意。」
看著班級裡其他孩子身高一個勁兒地往上躥,自家的孩子卻一直沒怎麼長,這可急壞了趙晨,她帶著孩子到省人民醫院,一查才知道,骨齡提前,比實際年齡還大了一歲多。「當時孩子12歲半,但骨齡已經14歲,醫生說這個年紀,骨骺已經開始閉合,生長潛力已經不大,來得已經晚了。」趙晨說,「根據遺傳身高應該有1米72,但根據骨齡最後預測他的成年身高是1米67,那時候覺得特別後悔。」
當時,負責診治的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羅曉明測試了孩子運動後的生長激素分泌情況,建議趙晨可以監督孩子做運動試試:「運動能夠促進生長激素分泌,這個孩子運動後生長激素分泌情況還不錯,可以試著堅持運動來看看。」
投籃,跳繩,摸高
初一一年長高8釐米
運動該怎麼練?趙晨根據醫生的建議,自己制定了一張運動處方。
「從孩子初一開始,我重點監督他運動。平時放學以後,第一件事不是做作業,就是帶著他到籃球場去打籃球,但不是對抗比賽,大部分時候就是他一個人練三步上籃或者投籃,我就在旁邊陪他聊天,一般每次都堅持30-40分鐘左右。下雨天,我們就回家練習摸高或者跳繩,從最開始的2000次,到後來差不多固定在3000次,我幫他一起數著。」到了周末,趙晨給孩子報名了籃球班,暑假還去遊泳。
除了運動,在飲食上,趙晨也對兒子下了「狠手」,不是說吃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吃得好。
「醫生還讓我們注意飲食,多吃魚類。我們家的菜譜就開始繞著牛肉和魚肉來。比如,我買的時候就嚴格控制,每次買一斤的牛肉,分成三份來吃。」趙晨提供了他為兒子準備的菜單:早上固定吃一個水煮蛋,配上牛奶、牛肉餅;中午在學校吃,儘量只吃蔬菜不吃肉,晚上吃蔬菜和魚肉,趙晨說,「要堅持下來還是挺難的,男孩子胃口大,以前吃小的白斬雞就能吃一隻,好在我們家孩子自己也很配合,硬是堅持下來了。」
現在回憶起來,趙晨最感動的還是兒子的懂事。這樣堅持了一年,訓練風雨無阻,兒子長高了8釐米。到今年小彬的身高已經到了1米73,超出預測身高6釐米,趙晨說:「最後結果還挺欣慰的,他從來沒有哪一年長到過8釐米,男孩子嘛,多長高1釐米都是好的。」
跳繩促長高也有誤區
一次跳幾百個未必有用
長高門診有多忙?記者下午2點左右到省人民醫院的時候,羅主任才剛剛去吃飯,值班的護士說:「今天來的人還算少,都是前兩天看過來複診的,不然飯都沒時間吃。」一到周末,人氣更旺,羅主任就從早上7點一直看到了晚上10點。
想讓孩子長高,早睡很重要。羅主任說:「晚上9點到凌晨1點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但有個條件,必須是深度睡眠情況下,所以這段時間對於孩子生長很重要。八九歲以下的孩子,我們建議晚上9點就能上床睡覺。如果孩子課業太重,沒有辦法保證早睡,那就要記住,規律比早睡更重要,最好每天都固定在差不多的時間睡覺,一般建議在10點前睡眠,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
在運動方面,羅主任也指出了不少家長的誤區。「很多家長來了以後會和我說我家孩子跳繩一次能跳幾百個,這種計數運動法其實不正確。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才更有利於生長激素持續分泌,所以不用去要求孩子一次跳多少,重要的是要堅持。具體的做法是,讓孩子保持120-130次/分的心率運動20分鐘以上,可以用市場上有心率功能的運動手環進行監控,這樣能更好的激發自身生長激素分泌,無論是跳繩、籃球、遊泳……都能達到很好的促進效果。」
羅主任說:「同時,我們建議男孩子10歲,女孩子8歲最好能來做一次骨齡測試,這個時候如果發現問題,有利於及時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