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的別稱很多,最著名的稱謂是綠城,是說城市生態環境好,街道兩側植物茂盛,綠樹成蔭。南寧還有個別致的稱呼——粉都。如果在南寧的大街小巷轉一圈,就會明白「粉都」名副其實,米粉店太多.三五步都有一個粉店,街頭巷尾都能看到。不光是米粉店多,米粉的品種也豐富,什麼桂林米粉、螺螄粉、三品王、花溪王、生榨粉等,如果算上米粉的配料之不同,粗略估計,南寧各種品牌的米粉可達上百種。這其中本土製造最有名的南寧的老友粉。在南寧.老友粉是最沒有階層分化的小吃代表,非常具有民生氣質。這種粉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南寧小吃的獨特風味之一。
老友粉的由來.坊間傳說很多,有的傳說甚至能扯到與明代大驢友徐霞客有關,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老友粉」是1930年代以來才有的名稱,雖然老友粉現在大行其道,而其原版則是老友面。關於老友面的來歷有一個典故:上世紀三零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幾天因感冒沒有去.周記老闆十分掛念,便將精製麵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麵條一碗,送予這位老友吃。熱辣酸香的麗使老翁頓叫』食慾大增,他發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後老翁感激不盡,書贈「老友常臨」的牌匾送給周老闆.見證了一段感人的友誼(好基友哈哈)。然而,古事渺遠,已不可考。眾說紛紜間,早尋不到兩位至交的蹤跡。不過,如今的老友粉卻切切實實地成為了南寧人的「老友」。它口味鮮辣,湯料香濃,夏則開胃,冬則驅寒,所以,南寧人一年四季都對其追捧有加。作為南寧小吃的金字招牌,老友粉也受到越來越多外地人的青睞。有朋自遠方來,端一碗熱騰騰的老友粉招待,彼此的情意便不言而喻了。
老友粉的來源和南寧地方壯族傳統食品中的「酸筍炒牛肉」有關,這是地方口味中的一個名萊譜,在素粉的基礎上加上「酸筍炒牛肉」,熟客一來總愛吃這種酸筍牛肉粉,故得名「老友粉」。
如今的老友粉遍及南寧全城,店鋪眾多,比較有名的有:中山路的「復記」店,七星路的「舒記」店,七星路和新民路交匯處的「生力軍」店,還有德盈等新晉品牌。這些老店,深得食客們喜愛。但是據老南寧人說,還是那些隱藏在城中村社區裡,無招牌,只做早餐和夜宵的老友粉攤最為正宗。
由於時間匆忙,這次我們只吃了舒記和德盈。傳說中的夜宵老友粉攤得留到下次有緣才能去享用了。
1、舒記
我們去的是華園市場邊上的那家,水準和七星路的總店應該相差不大,據說也是中午賣完就收工的。
點了老友牛雜幹撈,老友牛雜煮粉,老友牛雜伊面,先付錢取票,把票放在號碼版上,師傅就會根據號碼按順序開始煮。老友煮粉的製作過程:先將輔料蒜末、豆豉、酸筍、青椒、肉末用快火輕炒,然後加半碗湯,再加上胡椒、鹽、香醋、醬油等調料,等到湯滾開的時候,再把米粉倒入鍋中。
一般而言.老友粉用的材料是扁的溼粉,但是一般的粉店除了老友粉以外,還開發出其他品種,如:老友面、老友伊面。配菜有豬雜、牛雜、牛肉、豬肉等。
南寧街頭巷尾眾多的老友粉店每家每戶的做法都是不一樣.每家的老友粉都有自
家的獨門秘方。個人感覺舒記最好吃的是老友伊面,伊面比扁粉更能吸收高溫炒制時產生的鑊氣,尤其是其中的黑豆鼓對鑊氣又能更加提升。舒記裡面煮粉的都是有點年紀的阿姨,製作手法嫻熟,尤其大火狂燒鐵鍋,翻炒起火的瞬間。
另外幹撈老友粉也不錯,製作方法的前半部分和煮粉一樣,只是最後不加燙,只是把扁粉下去輕輕翻炒即可。最適合配上店裡自製的辣椒醬,拌勻後酸辣香!全店的粉沒有超過10塊的,確實是抵食超值!南寧的小夥伴太幸福了!
2、德盈
分店也有好幾家,位於東葛路附近的這家比較乾淨,和傳統的老友粉店比,德盈的裝修中西結合,有點快餐店的感覺。
老友粉、豆漿、油條和荔浦芋汁,很有營養的搭配。德盈的豆漿油條都是自製的。
個人感覺老友炒粉是德盈最好吃的,粉油而不膩,鑊氣十足,比較接近廣州的炒牛河的感覺,但是卻又有濃鬱的本地酸筍牛肉風味,贊!
煮粉就沒有舒記的鑊氣那麼濃鬱,比較適合輕口味的的小夥伴。
本來回來想自己做一頓老友粉吃吃的,可是什麼材料都有,就是沒有粉!南寧的扁粉是溼的,保質期很多,都不太方便長途運輸。想吃的小夥伴還是親自到南寧去嘗嘗(●'◡'●)吧
以上內容皆為種草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並註明出處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種草姬哦~
wx:15959877500
訂閱號搜索:zhongcaoji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