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落差,它也能發電
黎平肖玉環發明平水發電機,在水深1米以上的河中即可工作
日前,從國家專利局傳來好消息,由黎平玉環機械製造修配廠廠長肖玉環,發明的平水發電機通過專利評審,獲得了專利證號。這一消息傳來之後,8月20日上午,肖玉環拿出發電機,在距黎平縣城約6公裡的三什江上進行發電演示,喜獲成功。據悉,該發電機每小時發電量為7.5千瓦,能同時供應10戶左右人家做飯、開空調及使用其他電器。
發電機有1噸重
當日上午6時許,肖玉環請吊車和車輛對放在家門口的平水發電機進行起運,因為這傢伙「重達」1噸,在運輸上要費些周折。一小時後,發電機運送到了三什江邊的一座便橋旁側。便橋下的江面相對寬闊,江水平緩,且水位深度達1米,是理想的發電場所。
接著,老肖用吊車將笨重的發電機緩緩放入江中。記者看到,發電機由兩艘小鐵船和鐵葉片兩大部件組成,其中兩艘小船分列左右,它們的長均為3米,寬是1.2米,彼此之間靠著四根鋼筋固定。老肖告訴記者,小船的作用有二,首先是浮力作用,也就是說有了兩艘小船後,發電機就浮在水面上,這樣可保證葉片正常轉動;其次,兩艘小船還裝載著變速器、飛輪等必不可少的發電裝置。
鐵葉片在兩艘小船之間,總計24片,均由一根轉動軸牽引著。老肖說,葉片在受到水衝刷的情況下會轉動,轉動軸會隨之轉動,就帶動了變速器和飛輪。「這樣,轉速達到規定值,就可以發電了。」肖玉環說。
不過,從外觀上來說,老肖的發電機由於做工不精細等原因,前來看熱鬧的群眾並不看好它。「等一下發不出電來,這老頭子就丟醜了!」……在現場,說什麼的都有,但老肖沒有理會。
位置擺錯也能發電
在吊車的作用下,發電機很快被送入江中,在對其進行固定之後,肖玉環便開始發電。他按下了控制葉片的按鈕,葉片因為受到水流衝擊便轉動起來,在葉片的帶動之下,變速器和飛輪也開始工作。接著,老肖打開了閘刀,船頭上的一隻大燈泡頓時亮起來了……看熱鬧的人群一片譁然。
不料,電流很不正常,燈泡亮了又熄,熄了又亮。老肖覺得奇怪,將閘刀閉合後觀察葉片運動狀態。他發現,是自己擺錯了發電機的位置,導致葉片由順時針轉動變為了逆時針轉動。「這個傢伙還行,方向弄反了也能發電!」看熱鬧的人群中有人如是說。
於是,肖玉環又通過起吊車擺正了發電機的位置。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發電機工作正常,發電相對順暢,電流趨於穩定,老肖準備了兩隻大燈泡,結果它們都發出了亮光。「現在的發電量約是7.5千瓦時,不僅可以點燈,還能啟動空調等。」肖玉環說。
記者觀察發現,在發電機工作時,河水水流平緩,因此葉片的轉動速度較慢,但飛輪轉動的速度卻快得驚人,可用「飛速」來形容,令人稱奇。老肖告訴記者,這就是平水發電機的核心技術所在。「葉片轉上一圈,飛輪就會轉550圈甚至還要多。」肖玉環說,出現這樣的奇效全是變速裝置的功勞。
據了解,平水發電機的飛輪每分鐘轉動1450圈便可發電,但肖玉環經過多次試驗得出的數據顯示,該發電機葉片每分鐘可轉動17圈,飛輪轉動的圈數達到了9350圈之多,遠遠超出了1450圈的「發電基數」。
3次大實驗成就發電機
今年57歲的肖玉環是黎平縣敖市鎮人,儘管他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文化,但愛動腦筋,1997年3月,他發明了「拖拉機助推器」,就解決了國內拖拉機無後推力等問題。
近年來,各地的風力發電項目紛紛上馬,社會叫好聲一片,但肖玉環對此則是另有看法,他認為,風力發電項目固然前景良好,但像黔東南這樣的山區,水能發電的前景會更加廣闊,因為這裡蘊含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當然,目前水能資源在發電方面的開發手段主要是築壩修建電站。能否在不修電站的情況下也能發電呢?2011年年末,肖玉環展開了技術攻關。
「在發明平水發電機時,我做的小實驗不計其數,大實驗總計做了三次。」肖玉環說,第一次大試驗是在今年3月,當時由於變速箱齒輪的齒數少,葉片轉動一圈僅帶動飛輪轉動62圈,不能發電。今年5月,他增加了變速箱齒輪的齒數,然後又做了一次試驗,儘管飛輪轉動的圈數達到了發電需求,但拉動設備轉動的皮帶屢次打滑,不能正常發電。
經過探索,老肖發現皮帶打滑是齒輪的齒數增加,導致設備運行時力量加大的原因造成。在進行必要改進之後,今年7月份他進行第三次試驗,喜獲成功。
「這個發明最大的優點是,只要河水水位達到1米及以上,便可以發電,而且它對水流的速度沒有很高的要求,水只要是流動的就可以了。」肖玉環說,而要達到中、小型乃至大型電站的發電效果,通過增多發電機數量或者對設備進行必要的改造、改裝便可。不過,在對此發明做進一步開發利用的問題上,肖玉環由於資金緊缺等原因沒有能力實施,他希望專利到手之後能與他人聯合開發。貴州都市報 實習生 靳晨 本報記者 羅茜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