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公園彈奏 本報記者黨運攝
中國的傳統樂器中,有一種叫阮。阮分為小阮、中阮和大阮,四弦十二柱,形似月琴,興盛於唐代。西安有位老人,40年前痴迷小阮,退休後自學彈奏,把玩起來相當專業。
老人姓成,68歲,年輕時在西安一家食品廠工作。
「20多歲時,我就曾接觸過二胡、琵琶這些民族樂器,尤其是小阮,後來在工廠上班,一直沒有系統的學習,就擱置了。」成師傅說,一直到2017年前後,他花了780元買了一把小阮開始研究,「我自己不太懂樂譜,剛開始就靠聽別人演奏。」
阮是一種極冷門的民族樂器,音色高亢。成師傅介紹,阮起源於秦漢時期,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最正宗的中國琵琶,相傳西晉的「竹林七賢」之一阮鹹善彈此種樂器,於是便得名為「阮」。
與別人唱歌、跳舞的退休生活不同,學習一門生僻的樂器,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由於沒有專業的老師,也沒有專業的教材,成師傅學習小阮只能靠聽。「聽一句,學一句,再一遍遍地練習,3個月學會150首歌。」他說,小阮在演奏中多用撥片演奏,右手彈法有彈、挑、掃弦、拂弦、輪等,左手則有按音、揉弦、吟弦等,相比其他民樂,手部技法非常複雜。
成師傅用不慣「撥片」,便用鋼筆帽代替,但這絲毫不影響效果。6月30日下午,他來到小雁塔景區演奏,不少遊客都為他點讚叫絕。
「我們也不認識這種樂器,剛開始還以為是吉他。」一位內蒙古遊客現場點了《天邊》《鴻雁》兩首歌,成師傅彈奏自如,曲調高亢,吸引了不少人圍觀。
除了自己喜歡彈奏之外,成師傅如今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這個樂器傳承下去,「現在據我所知,在西安會彈奏小阮的人並不多,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學習這門樂器。」說起這個來,成師傅顯得有點悲傷:「其實小阮是很好的樂器,發音清脆、明亮,和吉他有相似之處,在民樂合奏當中是一種很好的補充,而且音色優美。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讓更多人欣賞到阮的魅力,將這門民族樂器發揚光大。」
編輯:楊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