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歐式麵包和日式麵包的區別嗎

2022-01-07 複合酵母菌

麵包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是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歐美國家麵包裡店買的麵包在飲食裡承擔著主食的重要角色。而在亞洲國家,麵包店裡的麵包主要承擔的卻是零食或者是點心的角色。

傳統的歐式麵包核心原料就四種:麵粉,水酵母和鹽。

而日式麵包則在這四種核心原料的基礎上增加了糖,油,雞蛋和各式各樣的餡料夾心。

在中國市場上售賣的絕大多數麵包實際上都屬於是日式麵包。

那麼歐式麵包和日式麵包還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歐式麵包的歷史

在公元前8000左右,人類第一次種植小麥是起源於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地帶。最開始人們用石塊將小麥碾碎,然後進行蒸煮類似熬粥的形式。

到了公元前約6000年,小麥開始被磨成粉加水和勻,然後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烘烤做成很硬的麵餅。這是距今發現最早的無酵麵包的起源。

再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們將硬麵餅隨手扔在一邊,過段時間發現麵餅變大了於是將它放進爐子裡烘烤竟然意外的好吃。麵包就這樣誕生了。

但是在最初期,麵包並不普及,甚至只有上層人士以及貴族才能吃到。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一般都吃粗糙的黑麵包,白麵包是地位的象徵。地位越高的人,吃的麵包越白。窮人只能吃黑麵包,裡面摻著麥糠、沙粒甚至石頭。

在麵包普及之後,各國根據自己的習慣和當地特色,製成了各種不同形狀花色,品種各異的麵包 。

那麼歐洲各地的麵包都有什麼特徵呢?

我們列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家來說說。

法國


法國最典型的代表麵包法棍,同我們的大米一樣,是法國人的主食。每個約250g,長度55cm左右,切口為5~7個。是法國"自由平等博愛"的產物

發源於奧地利,由一位廚師帶入法國,有著酥脆的皮和獨特的黃油香氣,可以作為下午茶甜點也可以剖開夾上食材作為三明治食用

誕生於17世紀,有奧地利傳到法國,雞蛋黃油的含量很高,入口酥軟味道濃鬱,在法國也隨處可見。

寓意是田園風的麵包,體積偏大,以小麥麵包為基礎再添加入黑麥或者全麥麵粉,風味獨特,口感偏硬實。

德國


盛行於以德國慕尼黑為中心的巴伐利亞幫一帶,特點是麵團中沒有很多的油脂,為了表面有發亮的顏色,要先將麵團放入鹼水中進行浸泡再烤制,口感較硬組織緊實。

含有至少90%的黑麥粉,質地厚重,帶有較強酸味,是最受徳國人歡迎的健康減肥麵包。

義大利


是義大利的代表麵包之一,外形很像拖鞋,添加使用液酵製作而成,麵包組織有大小不一的孔洞,口感外脆內軟。



英國


典型的英式餐桌麵包,口感輕盈,英國傳統吃法就是微微烤一下兩面配紅茶,以及最經典的英式三明治(配有培根,捲心菜,番茄)

原本是西班牙的傳統糕點,後來傳到英國,又叫英式鬆餅,質感鬆軟,常搭配於英式下午茶和咖啡,搭配各種果醬。

以上只例舉了一小部分比較常見和大眾的歐式麵包,其實每個歐洲國家都有其特色麵包所具有的獨特口感和樣式,也不是僅僅幾個字就能概括的。歐式麵包的花樣雖然風豐富,但製作主流偏於簡單淳樸,口感主要凸顯小麥和原材料原本的風味。

日式麵包的歷史


在繩文時代期間,小麥由移民帶入日本,在公元前300年彌生時代,小麥才得以被大規模的推廣。當時日本對於小麥的處理,是讓麵團通過自然發酵,然後蒸熟,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饅頭製作方法。

直到江戶時代初期,麵包這一發酵+烤制的概念才伴隨著葡萄牙貿易商的船隻傳入日本。

在江戶時代的鎖國政策(1633—1854)期間,由於"奢侈禁止令的頒布,小麥製品例如烏龍麵,蕎麥麵,麵包等都被列為奢侈食物禁止使用。一直延續到了1854年,由美國的黑船事件打開了封閉了二百多年的國門,這之後的期間,麵包成為了將士們的口糧,因為烤制後水分少,易於攜帶,便漸漸傳播開來,為麵包日後在日本大範圍流行打下了基礎。

到明治時代,日本人才真正開始接納和學習麵包,但那時候的麵包成品含水量很少,和今天以柔軟著稱的日式麵包還有很大差別。帶領日本麵包走向新紀元的的還是酒種紅豆麵包,其發酵香味中包含了日本酒的香氣,還有日本人最喜歡的紅豆餡。

酒種紅豆麵包的成功,激勵了更多麵包師去創作了一系列日式麵包的衍生品,例如奶油麵包,果醬麵包。

昭和時代麵包界又迎來了一段時間的進化,因為戰後大部分稻田受損,於是接受了西方援助的小麥粉、黃油等原材料。日本政府大舉興建麵包加工場,麵包一躍成為國民主食。

平成時期日本師傅通過學習改良之後日本麵包大致可以分為五類:點心麵包、主食麵包,調理麵包、法式麵包和多拿滋。

列舉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日式麵包


紅豆麵包

擁有酒種的發酵香和紅豆的甘甜,鬆軟可口,非常適合搭配牛奶,紅茶,抹茶。可以說是日本的"國包"。


奶油麵包

和紅豆麵包是相同的麵團配方,內陷有卡仕達風味,也可以是鮮奶油。始於明治30年代中後期,新宿中村屋的始祖相馬氏被一種奶油泡芙的味道所感動,他使用了牛奶,雞蛋等營養豐富的原材料,綜合考慮了營養價值和口味,使奶油麵包成為日本定番麵包。


咖喱麵包

基礎形狀為梭子形,一般為裹上麵包糠之後再炸制,是料理麵包的一款經典代表作,內部包入咖哩餡,材料根據各地各店鋪的不同,口味上會有一些差別,有的甜一些,有的辣一些,始於昭和2年東京的名花堂。

麵包棒

始於昭和10年,是一款頗具時代背景的麵包,在戰後糧食不足的情況下,學校利用小麥粉製作簡單的麵包棒,作為學生的主食。那個時代的兒童很多都是吃這個長大,現在也是日本人最難以割捨的經典。

日式吐司

不同於英式吐司,日式吐司口感鬆軟外皮金黃,高彈力,內部有細膩柔軟的組織。作為餐桌主食和早餐出現,跟法棍一樣,越簡單的越見真章,在日本,鬆軟的吐司賣得好壞與否,是堅定這個麵包房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吐司一直努力維持著主食麵包的地位。


多拿滋

起源來自於美國並不是來源於日本,但是在日本被大眾所熟知,也是每個門店不可或缺的產品。一般為油炸製作,除了常見的甜甜圈,日本人還把咖喱也加入進多拿滋裡,有一番獨特的風味。

了解了那麼多種類的麵包,比較直觀的能夠感受到歐式麵包和日式麵包的不同之處 。

飲食的歷史不斷在發展,技術和文化也在不斷交融。

不管是中式,日式還是歐式,也沒有那麼分明的界限。也不論是自己採買還是找教程製作,在如今的資訊時代,都能夠以各種方式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只要自己喜歡就好啦。

愛做美食

"行人"

分享我的小日常

個人公眾號:複合酵母菌

其他: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世界烘焙 丨從小麥的文化看歐式麵包和日式麵包之不同
    歐式麵包和日式麵包不同的地方很多,從最根本的小麥的文化歷史來看,兩者差異也還是很明顯的。而用小麥製成的麵包,在當時被認為是生命的起源。據說,死者會和麵包一起陪葬。小麥文化在傳入古埃及的進程中,發酵麵包的文化也隨之傳播,偶然將小麥粉捏成麵團,在炎熱的氣候裡發酵,形成野生酵母,當時的古埃及人認為,這就是神的賜予。
  • 全麥麵包和普通麵包區別在哪?看配料表就知道了,看看你買對了嗎
    現在,在某寶上一搜,十個有幾個標明自己是全麥麵包的。我們都知道,全麥麵包,顧名思義就是全麥粉製作的麵包。真正全麥粉做的麵包,多了麩皮在裡面,筋性不足,需要更長的時間發酵,才能軟化麵包纖維。雖然也能做成口感相對較軟的麵包,但咬起來的口感,不可能和白麵粉做的一樣。
  • 麵包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從此就愛上了烘焙,愛上了麵包
    麵包是西點的代表,自進入中國以來,就廣受消費者的歡迎。但人們對這些麵包並不是非常的了解,其實細細數來,各種款式的麵包都有他獨特的來歷及特點,並不是隨便命名的,除了特製的材料及原料,還包含了各種製作技巧在裡面。市面上的麵包品種繁多,你都知道那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麵包的種類和區別!
  • 歐式麵包知多少
    歐洲人的麵包是主食,這是對歐式麵包的基本概括,也是和以亞洲國家為代表的日本、臺灣麵包最大的區別。
  • 國內面包店到底賣的什麼麵包?你還在不明不白的消費?漲漲知識
    前言:作為一名麵包師,讓我來告訴你真相。首先,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麵包,大多數算日式麵包,那些所謂的軟歐包,和歐包半點關係沒有。縱觀國內市場,大家都會發現軟麵包是目前國內的主流麵包。大型連鎖店還是高端門店都是如此。比如奈雪,樂樂茶,喜茶,這些網紅品牌,所謂的軟歐包,其實就是甜麵包的一個分支,和歐包根本不沾邊。而軟麵包中極具代表性的,就是日式麵包。
  • 《日式麵包王》:搞笑、吐槽、玩梗的超次元麵包動畫
    今天我們就來推薦一部和麵包相關的漫改動畫作品——《日式麵包王》。傳統的少年追夢劇情小鎮青年東和馬懷揣夢想,立志要做出來像英式麵包,法式麵包,德式麵包……一樣的日式麵包。當然他像很多追尋夢想的人一樣,首先就遭到了家人們的反對,因為大家主食都吃米飯,根本就不會接受麵包。
  • 可能你不知道的歐式麵包的小知識
    歐式麵包就是歐洲人常吃的麵包,它以德國、奧地利、法國、丹麥等國家的麵包為代表。這些地方會有怎樣的麵包呢?
  • 日式麵包王:東和馬是傻子還是天才
    今天小編講的也是美食動漫,《日式麵包王》這部動漫講述的是麵包,小編先前也介紹過這部動漫,今天詳細說說主角:(東和馬)和馬在麵包界中屬於是一匹黑馬,表面上毫不起眼但腦海內確是創意無限。在小編的搞笑動漫中這部算是名列前幾,這部動漫中的悲傷和搞笑之間來回穿插,小編不知道是笑是哭(哈哈哈.....)搞笑與憂鬱主角(河內恭介)每次看到河內都會覺得主角不是東和馬。話說回來:在漫片中東和馬在是一位在生活中很粗大條的人,但是在麵包上面卻有超與常人的創造力和行動力及細心的能力,稱之為天才也不為過,從小到大發明了許多的麵包種類。
  • 臺灣美食地圖-E-ma 柴燒窯烤歐式麵包
    然而一周只賣四天麵包並不是因為老闆太傲驕,而是想要做出美味的麵包,等待時間少不了袋子外頭會幫你標好麵包口味,甚至還有可愛小插圖,一顆麵包足足有600g重,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一顆就可以吃上好幾天!拿到麵包最多就是放三天,或是你切片後冰冷凍可以放一個月,想吃的時候先用蒸爐解凍,再以烤箱回烤、電飯鍋加熱、平底鍋幹煎都可以,每顆均一價300元,但吃過就會知道以這樣真材實料的質量來說並不貴E-ma 柴燒窯烤歐式麵包 | 當日限定口味E-ma 窯烤麵包一周只賣四天,每天都有固定口味出爐,周四跟周六口味相同
  • 全麥麵包和普通麵包區別在哪?看配料表就知道了,看看你買對了嗎
    現在,在某寶上一搜,十個有幾個標明自己是全麥麵包的。我們都知道,全麥麵包,顧名思義就是全麥粉製作的麵包。真正全麥粉做的麵包,多了麩皮在裡面,筋性不足,需要更長的時間發酵,才能軟化麵包纖維。雖然也能做成口感相對較軟的麵包,但咬起來的口感,不可能和白麵粉做的一樣。
  • 看見這些蛋糕和麵包,我整個人都不好了...涿州還有這樣的麵包呢?
    這貌似是從小崇洋媚外的結果。小時候無論是看動畫片也好、漫畫書也好我總能找到若干和麵包有關的畫面。比如說,經典的睡前故事《亨舍爾和格萊特》裡老巫婆的糖果小屋。什麼老麵包、切片包、牛角包雜七雜八一堆包,吃得多了,也沒覺得好吃多少,無非是很甜很甜、奶油很油很油,臆想中的咬一口三十幾層酥皮碎在口中的情景也並沒有如期上演,而且啊,不曉得是不是我這人多心且龜毛,我總覺得超市裡買來的麵包吃完之後嘴裡發酸——真的是有一股酸味揮之不去,和酵母的香味還有所區別,更像是人工添加劑的酸味。後來我就傷心了。
  • 同樣都是麵包,我國的和國外的有什麼區別,外國的就更好吃嗎?
    同樣都是麵包,我國的和國外的有什麼區別,外國的就更好吃嗎?隨著我國開放力度的加大,不僅我們的很多食物走出了國門,登上許多外國人的餐桌,同樣有許多外國人經常吃的時候走進中國,其中一些現在還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各國的丹麥麵包究竟有何不同?送你3款丹麥麵包配方
    但是基本的製作方法和原則並不複雜,只要在基本製作方法的基礎上,開發出適合消費者的、有出眾風味的產品就可以了。丹麥麵包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歐式丹麥麵包、美式丹麥麵包和日式丹麥麵包。因為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風味、原料狀況和市場情況,配方的比例和製作方法也會有所差異,所以產生了各式口味和形態的丹麥麵包。不同的原料比重可使產品表現不同的特性,一般而言,中小規模的麵包店多採用歐式的丹麥麵包為主,大規模的廠商則多用美式的丹麥麵包。
  • 全麥麵麵包和普通麵包有什麼區別?看看配料表,你找對了嗎
    對於那些喜歡吃麵包的人來說,只要經過麵包店,他們就無法抵擋新鮮出爐麵包的味道。不過,由於麵包中含有大量糖分,很多健身朋友不得不忍著吃的欲望。我們的商家朋友們,怎麼會錯過了這麼好的營銷機會,所以全麥麵套餐不會發胖。現在,在某個寶藏一搜上,有幾個表示他們是全麥麵包。
  • 無添加歐式麵包逐個數
    近年來,越來越多歐式麵包店也被引入到廣州。●三大流派,包包各不同●現在廣州市面上的麵包,主要有三大流派,歐式、日式和港式。其中港式最早進入廣州,在上世紀80年代時候已經出現。它的特色是口感柔軟,變化多端,像是早期的雞尾包、現在仍然風行的菠蘿包都屬此一類。到了90年代末的時候,日本麵包開始風行,它口感輕盈似咬雲,造型新潮,最受年輕人歡迎,麻薯包就是其代表之一。
  • 長富宮飯店全新麵包坊宮之味Bakeryパン屋開業 帶來有溫度的日式...
    2020年10月12日,北京長富宮飯店呈現京城日式烘培美味的全新目的地 - 宮之味Bakeryパン屋,於2020年10月12日吉時開業。宮之味Bakeryパン屋位於長富宮辦公樓一層,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獨立的店鋪臨街而立,客人無需穿行飯店大堂便可直接光顧,不僅面向飯店內部客人,也將成為周邊白領和居民的餐飲新選擇。
  • 麵包聖經——帶你走進風靡全球的歐包世界
    歐式麵包是歐洲人常吃的麵包,例如法棍,外脆內韌,是很多歐洲家庭每天必吃的食物,例如法國、西班牙等國家。歐式麵包的特點歐式麵包都是個頭較大,份量較重,顏色較深,表皮金黃而硬脆;麵包內部組織柔軟而有韌性,沒有海綿似的感覺,空洞細密而均勻;麵包口味為鹹味,麵包裡很少加糖和油;人們習慣將小麵包做成三明治和大麵包切片後再食用。歐式麵包的吃法非常講究,經常會配上一些沙拉、芝士、肉類和蔬菜等。
  • 可可日式麵包(黑豆沙)
    我的烘焙日記 #猛瑪象風爐出品#日式麵包 喜歡吃麵包而又不喜歡發酵太長時的那麼可以做一發的麵包 一發的麵包一樣可以很柔軟By 雅雅楊小廚 【豆果美食官方認證達人】用料高筋麵粉 500g小麥胚芽 50g雞蛋 1個淡奶油 100g細砂糖 45g水 255g
  • 鹽對於麵包有什麼作用?加鹽與不加鹽的麵包有什麼差別?
    相信有接觸過麵包製作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製作麵包有4種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麵粉、水、酵母和鹽。有些新手朋友因為中式面點的關係,可能會覺得奇怪,這前面3項的必要性也算是顯而易見,但這個「鹽」就比較奇怪了,它也是必需的嗎?如果沒有「鹽」,就不能製作麵包了嗎?這裡先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沒有鹽,當然是可以的!
  • 歐式麵包的起源、特點及吃法
    歐式麵包(歐包), 說就是歐洲人常吃的麵包,可以當主食吃, 而我們國內的流行麵包則是作為點心, 或者甜品的一種, 也叫日式,臺式, 亞式麵包。歐包分為老歐麵包, 硬歐麵包和軟歐麵包, 主要是軟硬度不同, 配比不同, 口感不同, 由於中國人的口味和歐洲人有所差異, 歐洲傳統的麵包口感不能完全被國人接受, 而甜麵包油糖含量又過高, 雖然口感香甜, 但是負擔很重, 所以介於兩者之間的軟歐隨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