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我區召開2018年「渝創渝新·創匯萬盛」鄉村民宿創業論壇暨旅遊行業扶貧培訓會,與會專家圍繞民宿升級打造、農家樂經營中的網際網路推廣、農業產業發展等主題進行演講,為全面推動民宿產業規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推「雙創」,助力脫貧攻堅,提升萬盛旅遊服務質量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建議和意見。
重慶旅館協會民宿分會會長餘文輝:
發揮萬盛旅遊資源特色發展民宿
「民宿旅遊作為新興旅遊產品,或將成為全域旅遊的重要元素和旅遊經濟的突破口。」餘文輝說。
「多元化、有創意才是民宿發展的基礎。面對一樣的風景和人文氣息,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特色,才能吸引消費者的到來。」餘文輝表示,民宿應該讓消費者體驗到當地風情、感受到民宿主人的熱情與服務,為其提供一種有別於以往生活的體驗。反之,「大同化」的民宿只會讓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眾多樣式雷同的民宿也缺乏吸引力。
對於萬盛民宿如何發展,餘文輝表示,萬盛覆蓋的客源有限,不適應一擁而上,拔苗助長。
餘文輝建議,萬盛可以充分發揮本地旅遊資源特色,做到全域旅遊與民宿發展有機結合。在村鎮試點,充分發揮旅遊文化資源的優勢,打造一批有情懷、有特色的民宿。在為遊客提供基本住宿、餐飲的前提下,進行主題氛圍營造,創造各具特色的民宿風情,傳播人文情懷。同時,民宿經營者不能僅僅把民宿做成提供住宿的地方,而是要打造一個有意思的農家生活體驗場所,這樣才能提升民宿文化的附加值。
豬八戒網副總裁呂銘傳:
民宿推廣需「體系化 公司化 市場化」
「民宿的發展可以分為初級階段、中級階段、高級階段。萬盛民宿能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並且已經初具雛形,這很難得。」呂銘傳說。
針對萬盛民宿今後如何推廣,呂銘傳給出了三個建議:
一是需要體系化整合。所謂體系化思考就是需要清晰定義萬盛民宿的特性,它應該是結合了自然景觀產出的民宿。對於這種跟地理環境有強關聯的民宿,可以做一些細分和細化,比如說,可以發展成農場式、親子化、文創化、紅色民宿、打望民宿等。通過定位和系統化的思維把民宿主題化,從而演變為點線面的聯動,讓民宿經營者除了靠房間、餐飲取得收入,還可以通過採摘、旅遊、觀光等去平衡投入和產出的關係,實現多產業融合發展。
二是公司化運營管理。用公司化的運營結合多產業的融合,成功把民宿產業栽培出來。可以從單純的土地變現模式轉變為租金、股金變現模式,讓每個扶貧對象都參與到改建當中,並根據每名村民的專長,安排原本就適合他們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要讓村民的努力都奔著公司的同一個目標去,這樣管理才不會變得鬆散。
三是市場化的前瞻推廣。我國的網際網路化十分發達,人們在去某個地方之前,就先在網際網路上通過看別人的旅遊攻略、看圖片等方式了解這個地方的情況,這實際上反映了大眾消費行為的一種改變,也凸顯了營銷的重要作用。因此,萬盛民宿在做強品質的同時,也應加強營銷促使產品市場化,讓用戶對旅遊目的地的期待值更高,從而取得更高的市場定價權。
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秘書長李佳:
做好「加減乘除」實現民宿產業轉型升級
李佳表示,民宿之所以越來越熱,是因為都市人宿於鄉村、隱于田園、歸於慢生活的訴求和情懷越來越濃。
「在這樣的背景下,民宿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增收幅度卻放緩了。」李佳分析,主要是客源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經營不善;第三方平臺混亂,宣傳不到位;政策標準不同,行業重新洗牌等原因,導致入住率下降、回報率下降。
由此可見,民宿急需轉型升級。如何實現民宿產業轉型升級?李佳給出了答案——「加減乘除」。即去產能,規範民宿管理,創造高端供給;去庫存,挖掘閒置土地,利用共享資源;去槓桿,加強資本合作,融合關聯產業;降成本,健全法律法規,減輕企業負擔;補短板,提升服務設施, 打造優質品牌。
萬盛民宿從業者在轉型升級中既要做好「加減乘除」,還應正確認識民宿與鄉村振興、文旅融合之間的關係。「認清民宿的角色,有助於了解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從而優化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供給結構,活躍要素資源,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李佳說。
李佳總結道,民宿要發展,情懷是基礎,產業是前提,服務才是根本。只有通過不斷加強功能性體驗,吸引客人回流,以清晰的民宿經營方向和定位吸引到對應的消費者,以產業化的呈現形式形成民宿的「小聚居」,萬盛民宿才能走得更遠。
碩遠(中國)果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文中:
三大產業融合助推民宿發展
「這是我第一次來萬盛,感覺萬盛的環境和臺灣有名的清境農場很相似。」黃文中說,清境農場採用地中海俱樂部類旅遊度假村模式進行開發,通過簡單、有力的度假哲學,建立一種人與大自然合二為一的生活方式。先期依託草場資源發展觀光旅遊,撬動區域價值;後期植入特色民宿、文化體驗等多元業態,以休閒度假功能、景觀體驗、多主題設施作為核心競爭力,取得了很大成功。
黃文中說,全域旅遊可以實現當地村民身份的轉變。在這一背景下,整個區域的村民都是服務者,也都是主人。他們由旁觀者、局外人變為參與者和受益者,村民變成了導遊,變成了農家樂、民宿經營者。然而,目前大多數中國村民的經營理念還停留在單一的農業產業結構當中。
黃文中表示,萬盛發展民宿需要改變農村單一的產業結構,引進二三產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可以集約式集中小地塊變成大面積,形成規模種植,創造農業景觀。無法集中的土地則轉換成休閒農業,以契約式合作進行統一管理和運營。同時,通過政府引導及政策支持、產業改變及引入,完善食、住、行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強化第三產業,吸引人流,留住客源。「還需導入創意產業,將農產品透過第二產業進行製造包裝,帶動出當地旅遊消費及提升農產品價值。」他說。
11居創始人關懷:
整合資源打造原生態鄉村生活模式
「在很多人眼裡,11居民宿是眾多民宿中的一個另類。」關懷說,它的另類在于堅持著當地文化,讓老屋在新的時間輪迴裡可持續地存活下去。在這裡,可能沒有特別的景,卻有客人期待已久的「境」。
在關懷看來,民宿應在對當地文化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打造,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恢復老屋的原貌,加入現代的元素,打造出消費者想要的民宿。
「民宿不僅僅是一個提供食宿的場所,它更多時候提供的是一種生活體驗和一份真實。鄉土文化的淳樸和百姓的質樸,或是未來人們內心深處的一大精神需求。」關懷表示,觀光度假給人們帶來的大都是感官上的享受,而鄉村度假則更多地滿足人們精神上的訴求,這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吃住層面,更是一種精神的回歸。
關懷表示,11居在今後的打造上,會利用並整合當地生態、文化和旅遊資源,薈萃當地鄉村生活元素,打造一種原生態的鄉村生活模式,為客人提供一種原真性的鄉村生活體驗。同時,會加大對「網際網路 民宿」的投入,推出網際網路民宿產品和服務,讓網絡交易更方便。豐富旅遊產品,提供住宿、餐飲、娛樂、文化衍生產品等,進一步拉長民宿產業鏈。
心泊南山創始人井姐:
好民宿讓客人「轉角遇到愛」
「隨著民宿越發火爆,人們逐漸明白民宿的意義是把生活還給風景,把日子過成詩。」井姐說,初次來萬盛,參觀完幾家具有代表性的民宿後,她驚喜地發現萬盛的民宿從業者和她有著共同之處,就是感知到了環境對於發展民宿重要性。
井姐介紹,在郎木寺創立了泊客民宿品牌的她因為「父母在,不遠遊」,於是和愛人東子決定帶著泊客粉絲的期待,回到重慶,在南山擇一處老房子為愛停泊。於是,他們就有了第二家民宿——心泊南山。
問及經營民宿的經驗,井姐用「轉角遇到愛」五個字作了回答。
「民宿發展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在軟體硬體上的綜合提升。一家好的民宿除了要給客人提供硬裝的舒適度,還離不開優質的服務。在我看來,好的民宿就是要讓客人『轉角遇到愛』。」井姐舉例說,消費者入住民宿後,至少有八個小時都在那個房間、那張床上。那麼,「硬體」一定是不能忽視的,因為只有身體有了美感,心靈才會產生美感。毋庸置疑,消費者也非常看重民宿的「軟體」,也就是服務。因此,服務一定要親切周到,要想其想到的,也要想其想不到的,營造歸屬感、驚喜感,最終讓民宿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對於民宿未來的發展,井姐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如今民宿產業的發展與鄉村振興聯繫得頗為緊密,很多鄉居項目不斷興起,民宿經營者可以通過農產品再次加工,將各自的生態鏈外延出去。這樣不僅為自身的民宿項目贏得了更多客流量,也能帶動當地及周邊農副產品銷售及旅遊業的發展。
(劉亞蘭 劉 倩)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